八卦山觀景平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祐誠所指導 楊惠甄的 臺中市大肚區、龍井區、烏日區 登山步道景觀之研究 (2020),提出八卦山觀景平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登山、步道、景觀。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童秋霞所指導 王雪卿的 登山健行之休閒效益與體驗價值─以大坑步道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登山健行、休閒效益、體驗價值的重點而找出了 八卦山觀景平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八卦山觀景平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中市大肚區、龍井區、烏日區 登山步道景觀之研究

為了解決八卦山觀景平台的問題,作者楊惠甄 這樣論述:

近年來政府推動開放山林鼓勵民眾「敬山、進山、淨山」。台中市民前往近郊登山通常會前往較為知名的大坑登山步道,然而海線地區的大肚山也開發許多步道,卻多是當地居民前往。本研究希望藉由分析海線大肚區、烏日區、龍井區三區轄內各步道興建歷史、觀賞重點及各步道景觀,經由田野調查來了解各步道民眾参與情形並做出結論及各項建議,提供相關單位或團體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本研究第一章為大烏龍三區的發展歷史,第二章為相關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方法以田野調查法及次級資料分析法作為本研究主軸,第四章深入分析各步道,第五章提出結論及建議。大烏龍地區三區步道皆是依著大肚山建設,皆可一覽海線風景。三區步道可串連成為大肚山大縱走,唯

建議串聯步道指示須更明確。

登山健行之休閒效益與體驗價值─以大坑步道為例

為了解決八卦山觀景平台的問題,作者王雪卿 這樣論述:

大坑登山健行活動普遍受到大眾歡迎,台中市政府特別重視大坑風景區之旅遊品質,故本研究著手探討大坑登山健行者之休閒效益與體驗價值,以大坑步道登山參與者為調查對象,其計發放356份問卷,無效問卷共38份,有效問卷共318份,有效回收率為89%。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Bonferroni事後比較法、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等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以女性及已婚者為多,年齡以31-40歲與41-50歲為最主,教育程度為大學最多,職業為工商業為多數,同行者以家人為主,參與次數以每月1次為最多。大坑登山健行者之休閒效益以「生理效益」為主,其中以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為主要效益。在體驗價值上以「投資報酬率」為主,其中以大坑步道讓我付出的體力很值得為主要價值。不同職業、教育程度、同行者、登山次數之大坑參與者在「休閒效益」構面達顯著差異。不同職業、同行者之大坑參與者在「體驗價值」構面達顯著差異。大坑登山健行者之休閒效益與體驗價值二者間具有顯著正相關。本研究建議台中市政府可規劃適合夜間登山路線,對於年青人、怕白天曝曬或喜愛夜景者也能夠登山健行,達到放鬆身心,鍛鍊身體休閒活動之新選擇。對於後續研究者可納入「不同時段」與「不同路線」變數來分析是否具有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