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地私有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公有地私有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仲敬寫的 逆轉的東亞史: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套書,全五冊) 和劉仲敬的 逆轉的東亞史【博客來獨家限量.典藏書盒版,全套五冊】(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都市計劃研究所 顧嘉安、葉佳宗所指導 林家葳的 以減洪效率角度探討低衝擊開發設施推動策略 (2020),提出公有地私有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減洪效率、低衝擊開發、獎勵策略、FLO-2D、資料包絡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張景鐘所指導 張亞菁的 道路線型配合保安林地面積限制之探討以基隆月眉路拓寬工程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道路線型、保安林地、面積限制、道路拓寬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有地私有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有地私有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轉的東亞史: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套書,全五冊)

為了解決公有地私有地的問題,作者劉仲敬 這樣論述:

「暗黑的、課本不教的、另眼的」中國史, 不過更換了一副你的眼鏡! 一部逆轉的東亞史, 大膽企圖更新你的大腦和思考方式!   為何不是逆轉的中國史?   因為你不可以在廬山裡看廬山,你不可以欺騙自己,把換湯視作換藥!   為何是逆轉的東亞史?   因為只有在東亞、內亞和東南亞的大結構裡,「中國」才乖乖現出原形!      =======================   逆轉的東亞史,就是愛因斯坦的物理世界,它可以讓時間逆轉,它可以解釋牛頓的物理世界,但反過來不行。拋棄掉原本的中國框架,我們就會看到愛因斯坦式的歐亞大陸世界:   逆轉的東亞史=胡(匈奴、鮮卑、突厥、蒙古、滿洲等)+漢

(中國?)+越(吳越、閩越、南越、滇越、越南等)   逆轉的東亞史,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東亞大陸內部各族群之間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而「中國」更多時候是一塊被殖民地。   逆轉的東亞史=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   █逆轉的東亞史,是內亞、東南亞、中國三種文化及政治勢力角力與互動的歷史:   A、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透過草原大通道(或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說,叫「絲綢之路」)與進步的西方保持密切聯繫,從而具備思想、技術和軍事的優勢。   B、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在上古和中古時代都還盤踞在長江以南(直到蒙古勢力南下,才逐漸退縮到今天的中南半島),它

透過海洋、船隻而與南亞、西亞保持貿易、技術文化的交流,進而成就經濟繁華,並保有自己的文化多樣性。   C、位於長城以南和長江以北的「中國」:其核心是黃河中下游的窪地,以及在此地逐漸發展出來的一套政治和文化體系。從歐亞大陸的交流史來看,中國處在遠東的末端。當然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更是孤垂之地,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直接與西方對接,才不必仰賴來自中國的觀念、思想和技術。   逆轉的東亞史,並非在牛頓物理世界裡做局部翻新,而是大膽引進愛因斯坦式的量子物理學,因此歷史出現了一種類似「時間逆流」的現象,對傳統史觀熏陶下的中國史讀者,產生奇異、新鮮、「怎麼可能」的複雜感覺。   █具體而言,本系列有歷史認

知上的五大逆轉:   1、逆轉了對「若干具體史實」的認知   (例如:赤壁之戰實際上是「中國」和吳國之間的國際戰爭!)   2、逆轉了對「整體中國歷史」的認知   (例如:「中國」不過是地理和一套文化政治體系,歷史上從來都不是國家!)   3、逆轉了對「今日中國(PRC)和各省之間」的歷史認知   (例如:「滿洲」也可以像「中國」那樣,建構出一套自己的朝代史!)   4、逆轉了對「遊牧/內亞」的認知   (例如:他們因擁有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將之輸入並征服中國!)   5、逆轉了對「百越/東南亞」的認知   (例如:百越本是東南亞文化圈的一部分,對抗中國大一統文化,保持其多樣性至今

!)   █逆轉後的東亞歷史,更呈現出各種新的面孔,引發諸多新的想像:   ★夏、商、周三代都源自晉(山西)?晉原來是比匈奴還古老的遊牧民族,是草原/內亞勢力在中國的最前線!為何?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晉國內部親中國派和親草原派的大決裂!而中國派建立的魏國最弱,第一個被秦國消滅!   ★黃金面具、青銅神樹、太陽神鳥……四川三星堆文明不是來自外星人,也不是來自中國人,竟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夜郎自大」的夜郎國其實勢力真的很大!這句成語的背後,竟然隱藏著一頁漢帝國「武統」西南諸國的血淚史!!   ★赤壁之戰不是「中國」內戰,而是在名叫「天下」的國際體系內由「中國」與「吳國」之間發

生的國際戰爭!   ★南朝的真相:宋、齊、梁三個政權其實就像中華民國在台灣,而陳朝則是江南(台灣)的本土政權!   ★燕雲十六州=台灣,遼=美國,宋=中國?千年前的燕國歷史早已解答今日台海難題?   ★宋明以後的中國男人講究權謀享樂,弱不禁風,而中古以前的吳越男人斷髮紋身、割臂為盟,才是真男人?   ★別再被國恥教育洗腦!「上海租界」真的是外國人按租地章程(契約),花錢和不同地主租的若干土地,而清政府很高興華洋分居,不用再管!   ★如果沒有雲南本地政權(滇國、南詔、大理)與「中國」對抗,今日的東南亞國家(越南、緬甸、泰國等)恐不存在,為何?   ★南亞佛教輸入中國和西方基督教輸入中國一樣,背

後竟然也有信貸金融、商業科技?但宋明以來卻被士大夫收割佛教資源並掩蓋,為何?   ★四川和重慶成為抗戰「大後方」,實際上是被蔣介石利用、強迫「愛國」的犧牲品!而所謂的「大後方」竟然依靠東南亞,為何?   ★上海「工部局」(市政委員會)竟然不用對英美政府負責,而由納稅人會議自治?華人只求財富、政治投機的德性導致「上海自由市」邁向衰亡?為何?   ★張作霖是滿洲本土主義者,而兒子張學良則是大中國主義者?沒有東北易幟(親中國),就不會引起滿洲事變(日本干涉滿洲親中),為何?   =======================   █逆轉的東亞史,全五冊內容介紹:   壹《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越

與江淮篇》   在一般讀者的認知裡,吳越地區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文化人類學上,中古時期以前的吳越其實具有強烈的東南亞屬性。若從考古學和人類學角度來看「東南亞」,是指從長江以南、一直往南延伸到今日的東南亞,並且包括台灣在內的廣大範圍。     《淮南子‧齊俗訓》就有記載吳越習俗與中國的不同:「胡人用頭骨盛酒發誓、中國歃血為盟,吳越割臂為盟」,其實,吳越民族那種在自己身上割出傷痕的習俗,至今仍經常見於印尼的加里曼丹,足見古代吳越文化反而更接近東南亞文化。   打破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後,不同於「中國」的雅言和束髮帶冠,說古越語、行斷髮紋身的吳越,到底呈現了哪些和你原本認知不一樣的歷史呢?  

 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所謂「西南」──四川、貴州和雲南,從來就不是漢武帝眼中的西南夷,也不是蔣介石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化身為巴蜀、滇、夜郎三種文化和政治實體,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像是在十九世紀,巴蜀就因為英帝國的國際貿易體系沿長江的深入,竟然反過來主導了東亞近代史的書寫方向,例如四川新興資產階級士紳發起的保路運動,就因此間接導致清帝國的瓦解。   對此,本書打破傳統「從中原看天下」的敘事觀點,改從更宏觀的世界史角

度梳理巴蜀、滇、夜郎。因此,與其將「西南」放進「東亞」的框架,倒不如將之放入「東南亞」的論述脈絡更為適合。   參《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晉、燕、齊分布在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和遼西一帶,他們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的晉、燕、齊如今被帝國稱為「華北」,不只是帝國權力中樞,更是內亞與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的灘頭堡!   被史家作為春秋與戰國分界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表面上是卿大夫僭越權位,奪取諸侯權力,但實為晉國內部的內亞勢力和東亞勢力大決裂。又如燕國位於內亞、東亞、東北亞的邊疆,是內亞和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中國窪地的必經通道,所以自古以來即是兵家必

爭之地;燕國的沒落和再起,恰恰反映出東北亞勢力取代內亞勢力、成為東亞新霸主的歷史進程。至於齊國與燕國系出同源,都是上古環渤海文化圈的繼承者。齊桓公得以崛起,就與當地土著萊人的支持密切有關。然而,齊桓公的稱霸卻也讓齊國捲入東亞諸夏/中原的外交體系,使齊國逐漸脫離東北亞文化圈,墜入東亞/中國窪地的深淵。   想知道為何歷史上的華北總是衝突不斷?而久經戰亂後卻又能成為帝國的權心中樞,向東亞世界輻射其影響力?就必須從「晉」、「燕」、「齊」這三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民族切入,探討他們進入東亞以後,與諸夏各國的外交互動。   肆《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一般認為,上海之所以能從一個沒

沒無聞的小漁村,在十九世紀一躍成為東亞最富強的國際大都會,是憑藉其適合國際貿易的優越地理位置。但更為根本的原因是上海自由市所採用的自治制度和司法體系,進而確保了商業發展、財富增長及不被剝奪。   然而上海自由市最終走向「南非化」與「南越化」:前者是指上海人口過度擴張,華人的政治投機與功利風氣造成上海自治秩序的崩潰;後者指共產國際透過收編華商的白手套方式滲透工部局。接二連三的內憂外患,終使上海自由市走向衰亡。   本書是第一本以「英美自由主義憲制」角度分析上海「租界」的作品,試圖逆轉自二十世紀以來中文世界普遍以反殖、反帝視角理解上海「租界」的觀點。讀者會發現,讓上海「租界」邁向富強的正是英美

自治體制與法治精神,而國共兩黨卻聯手將之瓦解。   伍《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作為一種歷史概念的「滿洲」,其地理範圍不僅僅包含今天屬於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囊括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的廣袤土地。因此,本書的「滿洲國」,不是單指狹義上由日本扶植下於一九三二年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上的「滿洲」概念。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滿洲」通史,而是從政治演化的角度,分析「滿洲」歷史的「衝突性」──即封建秩序與帝國體制的交互更迭。此種「衝突性」在歷代滿洲政權皆明顯可見,如渤海國、遼、金乃至於滿清。滿清的

興起得力於強大部落聯盟的封建秩序,但在入關後接受漢文化,逐漸轉變為中國式的帝國體制。雖然從康熙到乾隆等滿清皇帝皆盡力維護滿洲的傳統習俗與封建文化,但最終也無法避免滿清帝國的最終衰亡。   因此,理解滿洲的政治演化,也能夠反過來認識中國傳統史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內在邏輯。   ※此商品為五冊塑封版,無書盒。

公有地私有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宏仁要求朱市長撤回新莊第一公墓(墓六)變更為殯葬特區】

晚安!向各位愛新莊的朋友們報告!
---------------------------
【今日質詢重點看這邊】👉
1.宏仁要求朱立倫市長,即刻撤回新莊第一公墓(墓六)變更為殯葬特區案!
2.宏仁要求朱立倫市長,針對新莊第一公墓(墓六)改推動遷葬及規劃興建為特色公園!

---------------------------
【到底發生什麼事?懶人說法看這邊】👉
朱立倫市府搞不清楚狀況,沒有瞭解新莊第一公墓(墓六)究竟有多少公頃的土地就想直接將公墓用地變為殯葬特區。

宏仁揭穿市府引用計算面積錯誤,要求朱立倫市長撤回新莊第一公墓(墓六)變更為殯葬特區案!

---------------------------
【深入探究看這邊】👉
近來,新北市府打算把新莊第一公墓(墓六)變更為殯葬特區,此事鬧得新莊居民人心惶惶,深怕殯葬設施因此引進新莊。

經宏仁調查,原來新北市府是想在新莊第一公墓(墓六)興建新莊第二生命紀念館,而市府依據2002/06/11辦理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實施)所發佈(墓六)面積總共為8.29公頃(公有地+私有地總和),為了符合林口特定區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公墓用地小於10公頃若要興建納骨塔需先變更用地為殯葬特區),因此市府遂提案欲將新莊第一公墓(墓六)用地變更為殯葬特區。

相關規定詳見:https://tinyurl.com/y7u6algh
【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二次專案通盤檢討)書】P.125/第九章/第51條

雖然新北市府口口聲聲說要蓋第二生命紀念館,但這次會引起新莊居民恐慌的問題就出在,殯葬特區與公墓用地不同,一旦變更殯葬特區,任何殯葬設施包含火化場、殯儀館、納骨塔...等都可以不受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上載的面積所約束,新莊居民的恐慌就來自於,難保市府包藏禍心,最終在(墓六)興建納骨塔以外的殯葬設施。

經宏仁追查後發現,新北市府送出的變更案,因(墓六)中公有地佔6.96公頃,故市府變更案就以這6.96公頃下去做變更。但這6.96公頃卻不是依據上述2002/06/11 辦理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實施)所發佈(墓六)面積總共為8.29公頃(公有地+私有地總和)所得。

這6.96公頃,其實是依據2017年12月「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書中所發佈(墓六)面積經重測後面積總共為10.2公頃。

顯然朱市長、侯前副市長(送審前還在任且督導民政局),在送出本案前,根本沒有核對仔細,本案(墓六)總面積10.2已大於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的10公頃,根本無需變更殯葬特區。

不論市府是疏失還是故意,這都已經表現得相當失職!沒想到今天宏仁質詢朱立倫市長時,他不但對情況依然不清不楚,竟還能以一痞天下無難事態度來面對。

在宏仁要求下,朱市長終於承諾(墓六)如果總面積超過10公頃,他就會撤會本變更案申請。宏仁也依據相關資料及規定,確定本案(墓六)面積共10.2公頃,即便要興建納骨塔也絕對不需變更為殯葬特區才可興建!

不過在本案撤回後,宏仁仍會堅持要求朱立倫市長,針對新莊第一公墓(墓六)改推動遷葬及規劃興建為特色公園!以使新莊居民能免與墓地繼續為鄰!

以減洪效率角度探討低衝擊開發設施推動策略

為了解決公有地私有地的問題,作者林家葳 這樣論述:

我國於107年通過的水利法修正案中,新增了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章節,正式將「納洪」、「減洪」的防災手段納入法規,並在108年提出相關技術手冊做為執行策略,以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設施為主要導入設施、公有地作為主要導入區位。然而,對於強調分散式、小規模「就源管理」的低衝擊開發設施而言,需廣泛設置較有助於提高整體減洪成效,我國卻較少有執行於私有地的策略,且在獎勵制度方面缺乏適當評估基準,對於給予之獎勵對象與獎勵程度的合理性皆尚有疑慮。因此,本研究自效率角度探討低衝擊開發設施的獎勵策略,透過淹水減緩成效與方案設施效率的兩大模型,試圖討論獎勵策略之執行方向。淹水減緩

成效評估部分,將相關資料輸入FLO-2D淹水模式後,透過觀察設置模擬方案前後的淹水情形變化來進行,本研究亦輸入了過去較少研究的都市下水道系統一併討論。其結果顯示,透過淹水模型運算,可以模擬設施在情境下的實際減洪成效,另外研究中也發現,在不同降雨強度、不同設置地點的情況下,即使是相同面積的低衝擊開發設施方案,仍會產生不同的成效。而效率評估部分,以設施設置之費用與面積做為投入項、淹水面積之減少做為產出項,輸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模型計算。結果發現,納入成本項目進行評估後,前階段减洪成效佳的方案,未必為高效率之方案,仍須視方案間减洪成效與成本間的差異,透過模型運算,方能評估。以本研究結果可得知

,减洪成效與效率兩者評估缺一不可,前者能檢視設施方案落實於基地之實際成效,後者則可以觀察方案是否具效率,並藉此評估减洪成效與成本間之關係,利於獎勵制度的設計。綜上所述,本研究歸納淹水獎勵制度須包含三項要件:减洪目標設定、减洪成效及效率評估、以及獎勵手段的擬定,方能確保在不同情境下,能達到預期之减洪成效,且給予獎勵之對象與比例皆為適當。

逆轉的東亞史【博客來獨家限量.典藏書盒版,全套五冊】(給台灣人重上一堂東亞歷史課)

為了解決公有地私有地的問題,作者劉仲敬 這樣論述:

★博客來獨家限量‧典藏書盒版★ 「暗黑的、課本不教的、另眼的」中國史, 不過更換了一副你的眼鏡! 一部逆轉的東亞史, 大膽企圖更新你的大腦和思考方式! 為何不是逆轉的中國史? 因為你不可以在廬山裡看廬山,你不可以欺騙自己,把換湯視作換藥! 為何是逆轉的東亞史? 因為只有在東亞、內亞和東南亞的大結構裡,「中國」才乖乖現出原形!   =======================   逆轉的東亞史,就是愛因斯坦的物理世界,它可以讓時間逆轉,它可以解釋牛頓的物理世界,但反過來不行。拋棄掉原本的中國框架,我們就會看到愛因斯坦式的歐亞大陸世界:   逆轉的東亞史=胡(匈奴、鮮卑、突厥、蒙古、

滿洲等)+漢(中國?)+越(吳越、閩越、南越、滇越、越南等)   逆轉的東亞史,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東亞大陸內部各族群之間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而「中國」更多時候是一塊被殖民地。   逆轉的東亞史=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   █逆轉的東亞史,是內亞、東南亞、中國三種文化及政治勢力角力與互動的歷史:   A、內亞政治文化勢力: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透過草原大通道(或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說,叫「絲綢之路」)與進步的西方保持密切聯繫,從而具備思想、技術和軍事的優勢。   B、東南亞政治文化勢力:在上古和中古時代都還盤踞在長江以南(直到蒙古勢力南下,才逐漸退縮到今天的中南半島

),它透過海洋、船隻而與南亞、西亞保持貿易、技術文化的交流,進而成就經濟繁華,並保有自己的文化多樣性。   C、位於長城以南和長江以北的「中國」:其核心是黃河中下游的窪地,以及在此地逐漸發展出來的一套政治和文化體系。從歐亞大陸的交流史來看,中國處在遠東的末端。當然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更是孤垂之地,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直接與西方對接,才不必仰賴來自中國的觀念、思想和技術。   逆轉的東亞史,並非在牛頓物理世界裡做局部翻新,而是大膽引進愛因斯坦式的量子物理學,因此歷史出現了一種類似「時間逆流」的現象,對傳統史觀熏陶下的中國史讀者,產生奇異、新鮮、「怎麼可能」的複雜感覺。   █具體而言,本系列有

歷史認知上的五大逆轉:   1、逆轉了對「若干具體史實」的認知   (例如:赤壁之戰實際上是「中國」和吳國之間的國際戰爭!)   2、逆轉了對「整體中國歷史」的認知   (例如:「中國」不過是地理和一套文化政治體系,歷史上從來都不是國家!)   3、逆轉了對「今日中國(PRC)和各省之間」的歷史認知   (例如:「滿洲」也可以像「中國」那樣,建構出一套自己的朝代史!)   4、逆轉了對「遊牧/內亞」的認知   (例如:他們因擁有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將之輸入並征服中國!)   5、逆轉了對「百越/東南亞」的認知   (例如:百越本是東南亞文化圈的一部分,對抗中國大一統文化,保持其多樣性

至今!)   █逆轉後的東亞歷史,更呈現出各種新的面孔,引發諸多新的想像:   ★夏、商、周三代都源自晉(山西)?晉原來是比匈奴還古老的遊牧民族,是草原/內亞勢力在中國的最前線!為何?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晉國內部親中國派和親草原派的大決裂!而中國派建立的魏國最弱,第一個被秦國消滅!   ★黃金面具、青銅神樹、太陽神鳥……四川三星堆文明不是來自外星人,也不是來自中國人,竟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夜郎自大」的夜郎國其實勢力真的很大!這句成語的背後,竟然隱藏著一頁漢帝國「武統」西南諸國的血淚史!!   ★赤壁之戰不是「中國」內戰,而是在名叫「天下」的國際體系內由「中國」與「吳國」之間

發生的國際戰爭!   ★南朝的真相:宋、齊、梁三個政權其實就像中華民國在台灣,而陳朝則是江南(台灣)的本土政權!   ★燕雲十六州=台灣,遼=美國,宋=中國?千年前的燕國歷史早已解答今日台海難題?   ★宋明以後的中國男人講究權謀享樂,弱不禁風,而中古以前的吳越男人斷髮紋身、割臂為盟,才是真男人?   ★別再被國恥教育洗腦!「上海租界」真的是外國人按租地章程(契約),花錢和不同地主租的若干土地,而清政府很高興華洋分居,不用再管!   ★如果沒有雲南本地政權(滇國、南詔、大理)與「中國」對抗,今日的東南亞國家(越南、緬甸、泰國等)恐不存在,為何?   ★南亞佛教輸入中國和西方基督教輸入中國一樣,

背後竟然也有信貸金融、商業科技?但宋明以來卻被士大夫收割佛教資源並掩蓋,為何?   ★四川和重慶成為抗戰「大後方」,實際上是被蔣介石利用、強迫「愛國」的犧牲品!而所謂的「大後方」竟然依靠東南亞,為何?   ★上海「工部局」(市政委員會)竟然不用對英美政府負責,而由納稅人會議自治?華人只求財富、政治投機的德性導致「上海自由市」邁向衰亡?為何?   ★張作霖是滿洲本土主義者,而兒子張學良則是大中國主義者?沒有東北易幟(親中國),就不會引起滿洲事變(日本干涉滿洲親中),為何?   =======================   █逆轉的東亞史,全五冊內容介紹:   壹《非中國視角的東南:吳

越與江淮篇》   在一般讀者的認知裡,吳越地區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文化人類學上,中古時期以前的吳越其實具有強烈的東南亞屬性。若從考古學和人類學角度來看「東南亞」,是指從長江以南、一直往南延伸到今日的東南亞,並且包括台灣在內的廣大範圍。     《淮南子‧齊俗訓》就有記載吳越習俗與中國的不同:「胡人用頭骨盛酒發誓、中國歃血為盟,吳越割臂為盟」,其實,吳越民族那種在自己身上割出傷痕的習俗,至今仍經常見於印尼的加里曼丹,足見古代吳越文化反而更接近東南亞文化。   打破大一統的中國框架後,不同於「中國」的雅言和束髮帶冠,說古越語、行斷髮紋身的吳越,到底呈現了哪些和你原本認知不一樣的歷史呢?  

 貳《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巴蜀、滇與夜郎篇》   所謂「西南」──四川、貴州和雲南,從來就不是漢武帝眼中的西南夷,也不是蔣介石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更不只是帝國邊陲!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反而是文明的樞紐!它掌握了連接內亞和東南亞的商業通道,是「東南亞萬邦之母」!   非中國視角的西南,化身為巴蜀、滇、夜郎三種文化和政治實體,與中國的政治勢力不斷拉扯、對抗。像是在十九世紀,巴蜀就因為英帝國的國際貿易體系沿長江的深入,竟然反過來主導了東亞近代史的書寫方向,例如四川新興資產階級士紳發起的保路運動,就因此間接導致清帝國的瓦解。   對此,本書打破傳統「從中原看天下」的敘事觀點,改從更宏觀的世界史角度

梳理巴蜀、滇、夜郎。因此,與其將「西南」放進「東亞」的框架,倒不如將之放入「東南亞」的論述脈絡更為適合。   參《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晉、燕、齊分布在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和遼西一帶,他們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的晉、燕、齊如今被帝國稱為「華北」,不只是帝國權力中樞,更是內亞與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的灘頭堡!   被史家作為春秋與戰國分界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表面上是卿大夫僭越權位,奪取諸侯權力,但實為晉國內部的內亞勢力和東亞勢力大決裂。又如燕國位於內亞、東亞、東北亞的邊疆,是內亞和東北亞勢力進入東亞/中國窪地的必經通道,所以自古以來即是兵家必爭之

地;燕國的沒落和再起,恰恰反映出東北亞勢力取代內亞勢力、成為東亞新霸主的歷史進程。至於齊國與燕國系出同源,都是上古環渤海文化圈的繼承者。齊桓公得以崛起,就與當地土著萊人的支持密切有關。然而,齊桓公的稱霸卻也讓齊國捲入東亞諸夏/中原的外交體系,使齊國逐漸脫離東北亞文化圈,墜入東亞/中國窪地的深淵。   想知道為何歷史上的華北總是衝突不斷?而久經戰亂後卻又能成為帝國的權心中樞,向東亞世界輻射其影響力?就必須從「晉」、「燕」、「齊」這三支分別來自內亞與東北亞的民族切入,探討他們進入東亞以後,與諸夏各國的外交互動。   肆《非中國視角的上海:上海自由市篇》   一般認為,上海之所以能從一個沒沒無聞

的小漁村,在十九世紀一躍成為東亞最富強的國際大都會,是憑藉其適合國際貿易的優越地理位置。但更為根本的原因是上海自由市所採用的自治制度和司法體系,進而確保了商業發展、財富增長及不被剝奪。   然而上海自由市最終走向「南非化」與「南越化」:前者是指上海人口過度擴張,華人的政治投機與功利風氣造成上海自治秩序的崩潰;後者指共產國際透過收編華商的白手套方式滲透工部局。接二連三的內憂外患,終使上海自由市走向衰亡。   本書是第一本以「英美自由主義憲制」角度分析上海「租界」的作品,試圖逆轉自二十世紀以來中文世界普遍以反殖、反帝視角理解上海「租界」的觀點。讀者會發現,讓上海「租界」邁向富強的正是英美自治體

制與法治精神,而國共兩黨卻聯手將之瓦解。   伍《非中國視角的東北:滿洲國篇》   作為一種歷史概念的「滿洲」,其地理範圍不僅僅包含今天屬於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囊括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的廣袤土地。因此,本書的「滿洲國」,不是單指狹義上由日本扶植下於一九三二年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上的「滿洲」概念。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滿洲」通史,而是從政治演化的角度,分析「滿洲」歷史的「衝突性」──即封建秩序與帝國體制的交互更迭。此種「衝突性」在歷代滿洲政權皆明顯可見,如渤海國、遼、金乃至於滿清。滿清的興起得力

於強大部落聯盟的封建秩序,但在入關後接受漢文化,逐漸轉變為中國式的帝國體制。雖然從康熙到乾隆等滿清皇帝皆盡力維護滿洲的傳統習俗與封建文化,但最終也無法避免滿清帝國的最終衰亡。   因此,理解滿洲的政治演化,也能夠反過來認識中國傳統史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內在邏輯。  

道路線型配合保安林地面積限制之探討以基隆月眉路拓寬工程為例

為了解決公有地私有地的問題,作者張亞菁 這樣論述:

在臺灣許多公共工程或是BOT建設,例如橋樑、道路興建或既有道路拓寬等。工程地點若位於山區中,其工程範圍內通常會有涵蓋公有地及私有地之情形。一般私有土地可藉由徵收、租用、補償或取得同意使用之方式進行處理,但對公有地而言則有相當大之困難度。對於公有土地(保安林地)使用及租用面積相關條文及法規限制,導致對道路線型之規劃有非常大之影響。規劃設計階段必須對工程範圍內之土地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所占用之面積、所屬範圍及機關是否已完成申請租用等相關資訊加以明列清冊。並依所屬範圍、可使用及租用面積進行道路線型之規劃。倘若於設計規劃階段,用地未事先確認取得或可使用之情況下進行發包,對於後續施工階段將產生莫大之

影響。本研究針對受保安林地面積租用限制,進行既有已訂定完成之道路線型依相關道路設計規定進行線型調整及工法修正。以符合道路設計規定及合理經費之前提下進行調整,並藉由相關配套方案進行分析、研討,以完成工程推動及提升工程之完整性及整體品質。本研究以基隆市月眉路道路拓寬工程為例,藉由保安林地租用面積之限制及大地工程防護要求下進行工法之選擇及相關分析。分別以坡率調整、車速限制、施工方法等進行分析,比較各施工方法之可行性及施工經費多寡,採用可行性最高、保安林地影響面積較少之方案進行工程施作,相信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未來相關道路工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