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炸雞排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台北炸雞排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應棠寫的 你寫對台語了嗎?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 和賴珩佳的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Apa Kabar、Basa Basi、Macet,南方有江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信義區美式炸雞漢堡推薦】Burgerout也說明:行遍歐美和台灣到處都有美味的炸雞但你絕對吃不到這樣和諧的團隊所做出來的好滋味炸雞!】貝大小姐;帶你去松菸附近去吃漢堡和炸雞!瑞餚姐:漢堡和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城邦印書館所出版 。

南開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傅毓儀所指導 王傑的 資訊分析應用於減重飲食 (2019),提出台北炸雞排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減重飲食、生酮飲食、斷食飲食。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楊文廣、林志偉所指導 劉依玲的 連鎖餐廳顧客行為意圖影響因素之探討 – 以屋馬燒肉連鎖餐廳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知覺品質、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炸雞排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東京名店挽肉と米、大馬日料酒吧Finch相繼登台 - CaVa則補充:從日本東京首度進駐台灣的漢堡排名店「挽肉と米」使用純和牛絞肉及香Q的 ... 就流口水;另外還有結合頂級日料的大馬人氣酒吧「Finch Taipei」營造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炸雞排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寫對台語了嗎?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

為了解決台北炸雞排名的問題,作者呂應棠 這樣論述:

  你會講台語,但你看的懂台語、會寫台語嗎?以中國古典小說與古籍為立論基礎,探尋台語對應漢字,正確寫台語!   ◎本書前半段台語文字教學,後半段台語文章賞析,揭開台語的神祕面紗,台語不再那麼難懂。   ◎以中國古典小說與古籍為立論基礎,探尋台語對應漢字,漢語元素、外來元素、本土元素,將台語轉化為「能讀易寫」的活語言。   ◎將宜蘭腔之敘述標上粗體,藉由閱讀了解宜蘭腔台語,增添樂趣。   「笑科」〔chio-kuei(kei)〕開玩笑、戲謔的意思,源自《紅樓夢》「且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諢。」   「臭臊」(chau-cho)腥臭的意思,源自《金瓶梅》就有「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

。」   大官〔公公,dua(da)-kguahn〕娶細姨──加婆(kge-bor,隱喻「愛管閒事」)。   立論於中國古典小說與古籍,以宜蘭腔敘述,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台語對應漢字」的探討之外,還包含了許多本土歷史與典故、台語謔諧話與俗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作者簡介 呂應棠   1952年生於宜蘭市西門,喜歡思考、讀書、登山、旅遊、藝術、音樂、寫作。   深信「信佛不信僧,信聖賢不信道學」、「論道不論事,無法與世浮沉;論事不論道,無法與化遊息」等道理。   強調獨立思考和反思能力的重要。   了解儒家「盡性立命」、釋家「養性聽命」、道家「煉性壽命」的精髓。   不喜

人云亦云。是一個既傳統又現代,重視知識經濟與修身齊家的人。   緣起     看不懂的語言等於死的語言     台語裡的漢語元素     第一章 「母語的愛──漢台字論」讀後感     1-1 與狗何干?     1-2 轉院vs軫院     1-3 這是吾篼     1-4 齊人之福     1-5 晃中秋     1-6 「台語的獨特與對仗的精密」之迷思     1-7 伊講欲去演講     1-8 掬水軒與竹筍     1-9 「一割」是日語元素也是古典漢語元素     1-10 公母與阿娘     1-11 令媽有疼汝否?     1-12 後日、後生、候日  

  1-13 躊躇不前     1-14 「囂詖」是甚麼?     1-15 「靦肖」是什麼?     1-16 老要癲狂、「少」要穩 1-17 阿嬤梳頭鬃 1-18 變化與包容證明語言是活的     第二章 「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之我見     2-1 蠓、陷眠、胡蠅     2-2 何必多此一舉     2-3 燃燒吧!火鳥     2-4 馬上就到     2-5 令爸跟你拼命!     2-6 籠床是什麼?     2-7 貓捉老鼠     2-8 宜蘭大爆擊     2-9 思念先人的心情     2-10 少小離家老大回     2-11 kgao-wan-tsab-beh-wu

at     2-12 沉默是金 第三章 古典小說中的台語     3-1 幾個重要的觀念 3-2 「民以食為天」之一     3-3 「民以食為天」之二     3-4 「剪綹兒」與「老貨兒」     3-5 誰理你啊!     3-6 怕癢的男人疼老婆     3-7 「練哨話」與「歹扯頭」 3-8 Riu-Kiu-Ho-So     3-9 甘子、收稍、麵包 3-10 稅處與處稅 3-11 和身軀有關的對應漢字     3-12 兩個愛恨情仇的動作     3-13 習焉不察的對應漢字(之一) 3-14 習焉不察的對應漢字(之二) 3-15 習焉不察的對應漢字(之三) 3-16 習焉不

察的對應漢字(之四) 3-17 更多古典元素     3-18 《紅樓夢》裡的台語     3-19 《筆生花》裡的台語     3-20 《金瓶梅》中的台語     3-21 捻、遐、踔、戟     3-22 其它古典小說裡的台語      第四章 由「香緣」講到「草蜢」     4-1 奇怪的風俗     4-2 十賭九輸     4-3 得意忘形     4-4 脫衣服 4-5 mon-mon-miao-miao     4-6 「子丑寅卯,bat-tsat-kga-tsau」     4-7 卵核兒     4-8 眼角傳情     4-9 讀冊讀冊,愈讀愈嗟     4-10 從前與

現在     4-11 台灣俗語     4-12 草蜢          第五章 逷逃到簡易店     5-1 「逷逃」與「簡易店」     5-2 「滑倒」的對應漢字 5-3 從「傳染」談到「衣角」     5-4 其它台語對應漢字     5-5 台語歌詞勘誤     5-6 台語謔諧話與俗語     後記     對應漢字對照表     從古典小說探尋台語字源/簡忠松     台語文核爆:探源家與作家間的沖激/胡民祥     台語文章賞析     六十自畫像         1.【求神拜佛,不如求家己拜家己】     2.【品味】         3.【正面思考vs.負面思考】  

  4.【更論負面思考】 5.【生涯規劃】     6.【時間管理】 7.【論孝】         8.【基督教義vs.儒家思想】     9.【象形文字】     10.【老師】         11.【故鄉】         12.【幽默的孔子】     13.【布袋和尚】     14.【奇聞怪事】     15.【讀冊】         16.【冤枉啊,大人!】     17.【無神論者】 18.【多有奇禍】 19.【年齡】         20.【永遠的朋友】     21.【書中書】     22.【肯德基炸雞】     23.【三不二沒有】     24.【我是誰】     2

5.【為何要讀冊】     26.【生死學】     27.【基督教呢?】     28.【快樂】         29.【謝謝、抱歉、再見】     30.【養親須先養志】     31.【韓非子亦講修身齊家】     32.【人生像雕刻】     33.【嚴肅中有幽默】 34.【山】         35.【猴洞溪】     36.【耳順】     37.【欲食雨蠅自己合】 38.【如何成功】 39.【蛇】         40.【西門大學】     41.【桂花茶之故事】     42.【朋友】         43.【圓環。素女經】     44.【鱉報】         45.【捲螺

子風】 46.【第三類接觸】     47.【酥酥兒】     48.【書籤】         49.【論道而不論事】     50.【啟示錄】   推薦序 從古典小說探尋台語字源   王文隆博士寄來一本《台語對漢字之探討》。這是伊兮外甥呂應棠先生兮大作。我一口氣給讀完;真正是「牛角花勿生水蛇仔。」阿舅有學問,外甥亦仝款有學問。我真感動應棠對母語兮疼愛,更是佩服伊用心研究兮精神。伊兮研究比一寡「專家」、「學者」更予我學到真多台語,尤其宜蘭話兮典故與字源。伊真客氣講伊無受學術訓練,專是靠個人對母語兮興趣來寫這本冊。   我在這鼓勵應棠「頇顢牛有二步踼」,「樹頭若是企乎正免驚樹尾人在搖

風颱」。親像伊兮阿舅王文隆博士雖然毋是哲學家或是心理學家,伊將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兮道德經與哲學心理學研究到出書發表。   應棠提起伊研究台語字源是根據古典小說《紅樓夢》、《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等書。我小漢時讀《西遊記》印象非常深刻。今嗎真湊好,因為王文隆研究道德經兮關係予我想記三藏取經與道德經兮關係。雖然這與台語無關,但是我想舅甥倆人探討二千外年前兮道德經與五百年前兮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起來實在就是一個人求「道」兮過程。作者吳承恩(c. 1500-1580)當時寫這本《西遊記》是用假名來發表。伊是有名兮詩文作家但是《西遊記》用諷刺笑科反體制,反官僚兮筆法來寫伊恐驚得罪到朝廷所以伊

用筆名。一直到伊死了後半世紀,1625才互人發現吳承恩是正本《西遊記》兮作者。我講正本《西遊記》因為公元1200左右有一本由一個道教兮師公(我記末起伊兮名)互成吉斯汗召見去蒙古,伊將過程寫出《西遊記》。但是這本師公所寫兮《西遊記》是地理人文兮記錄,毋是三藏取經《西遊記》。   話講轉來,吳承恩兮《西遊記》實在就是求道兮心路歷程。求道兮人有三種天生兮人格(Personality),小說用三個人來代表。第一是豬八戒(持八戒),這是代表人兮貪、瞋、痴、慢、疑等個性。第二個是沙淨(参禪),這是代表人兮的溫、良、恭、儉、讓兮品格。第三個是孫悟空(尋悟空),這是求道人兮心(mind)與意(thought

)兮代表。   吳承恩兮小說將三藏、孫悟空、沙淨、豬八戒攏講原來攏是在天堂西方淨土。但是尹攏犯著天條所以攏罰來凡間受苦。佛祖有交待尹愛好好作人修行然後修到正果才轉來西天淨土。修行無簡單,三藏到印度求經一路受妖、魔、鬼、怪兮作弄,受女妖誘惑,但是有七十二變兮猴齊天來解救。毋過,猴齊天「心猿意馬」、「自負驕傲」,常常出大代誌。三藏就用金扣箍來將猴齊天乖靜下來。小說中西遊的豬八戒漸漸有修養起來由「色相」(form)漸進「空」(Formless)。沙淨由妄我(egoic-self)漸漸「悟」到無我利他(egoless self)兮境界。豬八戒(持八戒)是修有為法;沙淨(参禪)是修無為法。有為法、無為

法攏是修心求佛兮方法。人人會修,人人有佛性,人人會成佛。   三藏得到經就是由「妄我」到圓滿「空」,「尋」然悟空終於成佛。道家哲學兮的「無」就是沙淨,「有」就是「豬八戒」。「圓滿」就是孫悟空。聖人就是超凡入聖兮三藏了。西遊記兮結局是三藏、孫悟空、沙淨攏圓滿成佛;但是豬八戒因為痴哥、貪食兮本性難改。佛祖將伊罰到凡間清溷家家戶戶紅祭桌頂兮剩菜、剩飯及灶下兮潘水;一直要到人間眾人成佛豬八戒才會超生。   直正悟空兮出家人就愛像應棠所講兮布袋和尚「不說經」、「不化緣」、「不信名山」。台灣兮政治和尚離淨土猶真遠了。   雖然應棠用心尋出古字來討論台語,毋過我有一寡意見。   1.伊講一寡應該是「

一割」;若安呢「一寡農夫在田裡割稻仔」卻變成「一割農夫在田裡割稻仔」。「矮狗」伊講是「啞狗」。我講應該是「啞口」就是華文「啞巴」,「啞口」與「啞巴」攏與嘴有關,將人叫「狗」是真離譜。   2.我會記阮大姆媽穿「大唐衫」又綁脚;大唐杉是唐山過台灣傳統婦女所穿兮布綹黑衫。   3.咱一般講「厝」,應棠講原字是「處」。我出國二十五年,第一擺轉原鄉二結,看到到處是「處」卻毋知故「處」是在叨。我想猶是用故人兮古厝較妥當;尤其年記愈大愈接近要去住兮「厝」。   4.阮故厝後壁就是堡岸或叫堤防。在堡頂看龜山與在「波」頂看龜山有真無仝兮心情。   5.我小漢時常常在堡頂看到一個巡堡兮「風神」警察。「風

神」應該是「奉承」,毋是「封神」。但是在用寫台文文章時,用「風神」看到較順眼。   6.講到順眼,我就想到真多字源字若寫起來作文章會看真無順眼。親像「姑不二衷」原字是「鼓不離鐘」,這是歌仔戲在緊急時鐘鼓齊鳴又唱走馬調兮場景,若是用「鼓不離鐘」寫在文章與寫「姑不二衷」有真大兮無仝與感觸。   7.宜蘭兮樂班有分「西皮」與「福祿」二派,後來變成溪南、溪北幫派政治鬥爭兮代名。「西皮」原字是「蛇皮」,就是大管絃用蛇皮包竹孔兮樂班。「福祿」原字是「葫蘆」,就是絃仔用葫蘆做絃管兮樂班。若用原字「西皮」、「福祿」,就無文雅了。   8.咱講「男」是「作爸」,所以有「作爸人」、「作爸囝仔」;約定俗成兮「

查甫人」、「查甫囝仔,大家同意就好。安呢生(按理說),女的是「作母」,所以是俗成兮查某人(作母人)、查某囝仔(作母囝仔)大家攏看有。   9.「噴雞胿」原字是「分究竟」,華人叫「吹牛皮」。若寫「分究竟」,人看未曉「噴雞胿」兮表情。   10.「凊彩」兮原字是「剩菜」,這是農村通俗所講」剩菜吃粗飽」兮習慣話。「凊凊彩彩」若用「剩剩菜菜」,豈會「孝孤」呢。   11.有一寡字是華文所用兮。親像「會順呢」就是「於是呢」;「按呢生」就是「按理說」。「馬上」就是「暱目」,華文叫「一眨眼」,用「連鞭」是真無仝款。   12.台灣人亦用一寡宗教上兮用字來變成通俗話。宜蘭人,至少阮簡家兮人,常講「講一

寡五四三又三八話,聽攏無。」真可能是由佛法無非是講「悟死生(五四三)」與「精進三學八正道」來順嘴口變成通俗話。華人講「胡說八道」是由「佛說八道」來;台灣人就講「謊說(Hau Siou)、白賊」。   13.台灣人講「漂泊」實在就是「翲翩」;講「豔頭」實在就是「緣投」;「古錐」就是可親。「蹉跎」就是遊玩;「心適」就是「新式」,攏仝款。華文兮「撒嬌」就是台語兮「撒賴(思奶)」;「嬈巴」就是搖擺。「勤苦」就是「勤腳(Kiang Kga)」,「踌躇」就是小心。宜蘭人講壁虎是「身翁仔」。實在真字是蜥蜴,音字攏對。「現在」寫做「今嗎」比「即目」較順眼。   14.「胡蠅」有人叫「雨蠅、金蠅、戶蠅」。尹

咱吃飯就大大方方飛來桌頂。有一種人攏在人在吃飯時來拜訪。宜蘭人兮風俗攏會叫伊坐下來,做伙吃。這種無人叫家己來兮人客叫做「大面神」,所以胡蠅亦叫做「大面蠅」。大面神愛給某囝展風神講伊人緣好,人人真愛請伊。尤其是大隻落雨了後才飛出來兮虎頭蠅。伊兮面形像虎,聲音真響,是胡蠅中兮大哥;伊若來到桌頂,其他兮小胡蠅就要讓伊。   15.講到雨,宜蘭人有一句話「長工望落雨、乞食望普渡」。實在講、毋但長工望落雨,阮猴囝仔亦望落雨。小漢時,大伯兮長工阿吉哥落雨天就做「杆樚」、「風箏」、「竹仔水槍」、「牌仔」等等互阮蹉跎。   16.普渡是農曆七月十五開鬼門、拜祭好兄弟與有應公。王公廟大爐主祭大豬公比賽,又有

好料理請好兄弟,兩棚歌戲班凑鬧熱,東棚演《薛仁貴征西》,東棚唱《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王公跳過火,童乩扶乩等等。普渡時,阮自動放假無去學校。乞食常來故厝竹圍外等阮簡家送尹雞鴨好料理,尹攏會講一寡好話祝福阮;阮亦會真歡喜做好代誌。   17.在宜蘭講兮母語,來到外地會變質。親像宜蘭人講「搜無寮仔門」。這是宜蘭歌仔戲兮戯棚攏有出將入相兮「戯寮門」。有一擺戯班欠脚手,叫一個吃酒醉兮當臨時兮舉旗軍仔。在台頂伊搜無寮仔門,一直在台頂旋圓龍。這句話離開宜蘭變成搜無「貓仔毛」。   18.宜蘭腔與台北腔有未少無仝兮所在。有一年兮夏令會,我與另一個台北同鄉負責演講場所。在演講完了,另一場是在隔一個車路的禮

堂。我與台北同鄉指揮聽眾要過車路去大禮堂。這時有一個婦女同鄉帶一個小漢囝仔問阮「恁有看到阮先生否?」台北同鄉應講「汝頭家講伊先去(kgu)啊,叫汝囝仔帶帶趕緊過(kgei)」。宜蘭人講去啊有死去兮意思;宜蘭音kuei是過;嫁兮音是kgei。這句話在宜蘭人聽來就是「汝先生講伊先去潮洲賣鴨蛋(死了);伊叫汝囝仔帶着趕緊嫁。」頭家是查某人稱呼翁婿兮尊稱;我用「帶」無用應棠所建議兮「契」;「契」用在「契兄」、「契子」、「契約」等等。用帶看到較慣習順眼。   我讀了《台語對漢字之探討》予我深深感動應棠對母語兮疼愛;我亦感慨二十多年來母語運動依然停在找字源與編字典兮原地踏步。我猶末看到台語「專家」、「學

者」用台文來學文學作品,尹猶是用華文來講台文台語兮重要。   應棠在精通《紅樓夢》、《醒世姻緣》、《水滸傳》、《西遊記》等古典文學作品發現十多字台語字源。這是真受我兮佩服。我希望伊會得開始用正港蘭陽腔兮母語文來寫文章、小說、詩等等來達到「嘴講台語、手寫母文」兮基本原則。   簡忠松 推薦序 台語文核爆:探源家與作家間的沖激   江山代有台語對應漢字的探源家出現,源源不絕,顯示台語文誠有生命力。最近收著一本《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作者是呂應棠先生,送書者是《道德經》英譯學者王文隆博士,伊請筆者寫一篇讀後感。早前,讀過王文隆的大作《Dynamic Tao and Its Manifesta

tions》,王博士是物理學家,精通近代量子物理學,伊用物理學的場論來分析老子的《道德經》,所致,伊的大作佫有一個副書名:A Field Theory Analysis of Lao-tzu Tao Te Ching。筆者的好朋友簡忠松寄來這本書,彼當時拄好是筆者車禍大腿骨手術後。佇療養中心一個月期間,讀著,心內誠歡喜,讀出物件來,心竅豁然開朗,起一款靜心復原的助力。因為,這段緣分,對伊所請,心思回報;所致,拜讀呂應棠先生大作,以台語文寫作欲三十年的經驗,寫一寡感想。   台語漢字的語源探討,早前,有吳守禮教授、許成章教授……;佇1980年代有語言學者開路,親像鄭良偉教授,洪惟人教授……等等

;紲咧,有民間學者嘛踏入這條探源路草。所謂探源,當然著愛有礦源,一般礦源是文獻,文獻無所不包,任何文字記載落來的記錄,攏可以是文獻。呂先生唯中國古典文學裡揣字源,伊對台語母語的熱情,寫成《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值得呵咾。呂應棠先生書中所提著的陳昭誠先生,筆者熟悉近二十年,手裡嘛有呂先生所討論的陳昭誠大作《母語的愛──漢台字論》,佫有陳先生的台語詩集四本:《蝴蝶夢醒》、《台灣花》、《阿母ケ雲》、《花佫開》,以上五本,攏是陳先生先後簽送筆者的。陳先生人懸欉飄翩,中氣足,聽伊吟詩篇,一款歌劇院的男高音款,聲涵懸潤響亮迷人。   親像核子反應裡,「中子」以光速,誠無客氣,揣「質子」冤家,直直唚,直撞

落去,親像「精子」撞「卵子」,帶來核子細胞分裂;有影,煞生幾仔個囝,嘛煞有一絲絲仔物質消失;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 = mc2,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希望,探源家參作家之間無客氣真情腦力沖激,Brain Storming,移山倒海,為台語文開拓一條澎湃大路。佇遮,按呢參呂應棠先生互相勉勵。   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講,每人講一款,怹每款的綜合接近道。道有無窮的面相,每人講的道攏是「非常道」。「常」是「永恆」,「非常」著是「唔是永恆」。按呢講來,一般人所講的道,唔是永恆的道。看過,讀過漢語本老子《道德經》,佫讀西方學者的英譯本,總是攏捎無寮仔門,攏是無解;煞將冊囥倒轉去冊架頂,二十

年,三十年過去,隨在怹抾沙聚塵。   年過又年,佫年過年,來夠2006年9月20,黃昏來一場車禍,夆用直升機送夠病院創傷中心,透暝手術碎糊糊的大腿骨,五工後出院,送入療養院,足足一個月,期間好朋友簡忠松送來一本奇書,就是頂頭講著的王文隆的書:《Dynamic Tao and Its Manifestations》。療養裡,只有三項空課:倒眠床,坐輪椅轉踅,簡單的復健活動,有影是美國時間誠濟,濟甲人閒閒閒,啥物冊嘛看。哲學本質是「動」,「動」則「變」,宇宙世間是動態的(Dynamic),時時咧變化中;咱所看著是動態變化中的事事物物,瞬間的一個面相爾爾,啊,事物各有怹無窮的面相。王文隆的「Dyn

amic Tao;動態道」,畫龍點珠,掠著筆者目珠,這是解《道德經》的鎖匙;對《道德經》,筆者一時豁然開竅。王文隆用「動態道」破解二千年來人人對「道可道非常道」的迷惑參誤解。緣由王文隆融會貫通近代物理學,掠著場論(Field Theory)「動態觀」這個靈感,破解《道德經》,筆者受益誠濟。   本誠對「非常道;唔是永恆的道」存疑,今,移山倒海,所謂「非常道」著是「動態道」。所致,「道可道非常道」著是「道可道,動態道」。共款破解:「名可名非常名」著是「名可名,動態名」。這款「動態觀」嘛可以應用夠台語漢字探源,將伊引申作:「字可字非常字」著是「字可字,動態字」,天底下「字」是會變的。   根據

頂面這款動態觀,每個探源家所揣著的台語漢字,筆者攏看作是怹獨特的字,無所謂「著」抑是「唔著」,因為怹攏只是真相的一面,若欲加怹區分,應該是離真相的距離有遠近之差。啊,真相永遠揣未著,親像神永遠看未著,咱只是看著一寡神跡爾爾。所致,每位探源家攏各成一家之言,提供精彩的產品,任人觀賞採用,最後誰的字源勝出,唔提探源家可以左右的,是靠文學作品的「量」及「質」來決定的;量濟會占優勢,質美佫卡是重要的關卡。佇台語文飄洋過海的發展裡,「探源家」參「文學作家」攏誠需要。啊,欲選作佗一家入來箭風破湧,憑看各人見解參興趣啦。當然嘛可以兩家攏行落去,唯探源家一路行夠作家,將家己認定的字應用夠文學作品裡,試鹹汫,無

的確,嘛會對探源用字起一款新境界參看法。   呂先生引陳昭誠先生的話:「台語系統書寫的完成絕非筆者說了算!筆者只是探出真相,真正的書寫與應用是要大家去參與與完成啊!」呂先生因為這段大哉言!熱情來參與,提出無共的看法,誠是可敬。呂先生加入來探源,出書參陳先生對話,進行「腦力沖激」,為著的是,真理愈辯愈明。筆者對怹兩位攏足敬佩。因為怹熱情為母語台語起磚鋪路,攏各成一家之言;怹兩位的心血,匯入台語文的溪流,壯大台語文的生命力。   早年,佇1980年代,作家可用的字源卡有限,濟濟是作家家己摸出來的;一寫久,有時豁然開朗,一寡字會家己浮出來;即馬,探源家出的冊,學者出的字典辭典不止仔濟。甚至有歸帆

的研究者合心齊力,設立「台文華文線上辭典網站」,這個網站的資料是鄭良偉教授提供,程式設計者是楊允言資訊工程教授。佇這個網站,可參考選用漢字及豐盛的語詞。   探源家所勘定的字庫,無可能百分百受人採用。洪惟仁語言學家對台語誠有研究,嘛對台語漢字有伊獨得的認定,誠有成績。唔拘,嘛唔是逐字人攏採用,親像「人」伊認定是「儂」,唔拘,用「人」濟,用「儂」少。當然,家己做,甘願受;若有人採用一寡,有知音者,嘛是足歡喜誠安慰。呂應棠先生對母語的熱情,用心唯古典文學裡,探勘台語對應漢字,豐盛化台語文學作家的揀字庫存。   呂應棠《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有寡用字誠特殊。親像這字「之」讀作eh,一般人會用「的」

;伊用「的」場合有:「筆者的」、「筆者所謂的」、「的話」。但是,共款這字「之」,佇伊所引的「登大雅之堂」,著愛讀作zhi,參一般人用法,佇遮是相共的。著是講:呂先生的「之」這字,有兩款讀法。筆者唔知伊按呢分別用「之」及「的」的必要性,筆者是一律用「的」,簡忠松用「兮」。這款一音二字「的」「之」的語句,敢是華語版譯作台語版所留落來的華語痕跡?   漢字是單音節,一字一音。唔拘,呂先生書裡,有一字二音節的「僅(gana)」,有影嘛是誠特殊。查陳修的《台灣話大詞典》(遠流,台北,1991),「干(kan)」(抑是「干(gan)」,用呂氏標音),這個字條有例句「干也(kan-a)」,等於「干也(ka

n-na)」,對應漢字可用「干那」,只是的意思。台文界「只是」有其他的用法,親像干單,干礁,單單。呂先生佫有二字一音的「不會(bei)」,「不要(mai)」,嘛是誠特殊。按呢用字,語詞恐驚煞歹讀;早期有人按呢寫,道是造字,即馬罕得看著;看來,呂先生是欲造字的意思。唔拘,造字是行未通,因為電腦走未出去。呂先生用「都」標語音lon,現此時,一般人是用「攏(lon)」。伊用「亦」標語音ma,現此時,一般人是用「嘛(ma)」,另外場合,伊用「亦」標語音ah,親像「會亦是不會(eh-ah-xi-beh)」。   呂先生用一字「不」,標四款音如下:「不共(bou-kgan)」,「不使(beh-sai)」

,「不止(bu-li)」,「不但(um-na)」;唔拘,現此時,台文界這四音分別用無共款的字,親像:「無共(bou-kgan)」,「未使(beh-sai),抑是,袂使」,「不止(bu-li)」,「唔但(um-na),抑是,毋但」。當然,台語用字有呂先生講的一字多音現象。呂先生用「知曉(tsai yia)」,一般有人用「知影」、「知也」;用「知曉」誠特出,當然著愛知曉來夠「會曉」時,「曉」是讀無共音。   呂應棠用「齊」標語音tsei,陳昭誠過去用「濟」,後來用「贅」,現此時,一般人是用「濟」,教育部推薦「濟」。當然,呂應棠攏無同意,伊舉例欲說服人用「齊」,甚至,舉古典「齊人之福」,將古代「齊

」國之「人」,伊有一妻一妾,解釋成「多人之福」,古典按呢今用,有影是誠高段。   呂應棠參陳昭誠兩氏用字,攏各成一家之言。呂氏用「飛」字,採用一字多音原則,親像寫「飛(hui)行機」「起飛(poe)」,陳氏採一字一音原則,寫「飛行機」「起poe」,用「羽」字下加「巴」的合成字,電腦拍無字。筆者同意呂氏這字飛的用法,道是一般人採用的一字多音。另外,呂氏用「喘氣(khui)」,陳氏堅持用一字一音,所以寫「人氣(khi)」,用「喘忥(khui)」。呂氏講電腦拍無「忥」字,事實上,用微軟的Word,用倉頡輸入法,拍「人弓心(ONP)」三碼道掠出來。若是有法度達成一字一音嘛是足贊,親像寫:伊喘忥氣喘未

過來,痚痀病煞發作。   賴和有一篇小說〈鬥鬧熱tàu-lāu-jia̍t〉,篇名是台語。筆者用「鬥」,呂先生用「湊」,攏有家己的見解。「湊陣」抑是「鬥陣」,「湊腳手」抑是「鬥腳手」,隨人用,文學作品自然會統一出一款來。佫有,tap-chhùi-kó͘欲寫「答嘴鼓」抑是「鬥嘴鼓」,嘛是在人用。若講,「啉」水抑是「飲」水,筆者開始是用「啉」,彼時,電腦拍無字,煞姑不二衷改用「飲」,呂先生是主張用「飲」。最近,電腦已經有「啉」這字,所致,筆者漸漸佫轉來用「啉」。共款的情形,嘛發生佇台語文俗字「刣」,早期電腦拍無,筆者改用「宰」;最近,電腦收入「刣」,宰相肚裡可撐船,安心撐轉來「刣」,反正,家己刣

趁腹內。   日月之下各按一隻走馬爿「辶」,道是咱台語文久長以來的俗字,當初咧寫台語文,當然揣這兩字寫。誠無奈,人怹電腦只收迌,無收走馬仔日,只好改用「蹉跎」,嘛未霉。唔拘,唯陳昭誠大作,知影伊棲著「跮踱」,音義攏合軀,陳氏註明語出《史記 司馬相如傳》「跮踱輵轄容以委麗兮」,筆者足佩服伊探源工夫一流;陳修的《台灣話大詞典》用「彳亍(chhit-tho)」,註明「跮踱」是正字,嘛對頂頭語出這句,作出注解:「輵(kat)車馬喧雜貌,轄(hat)車聲也,委麗(ui-le)行步進止之貌」。有影,古早人,彳亍是一款「足」行,行「至」又停「度」;沿路行,沿路耍,所致,「跮踱」字義詞義攏誠妥當。以上看來,

當然改用「跮踱」。   舉一個筆者用的字來講,道是一字「厝」,事實上,厝這字濟濟人咧用。呂應棠認定用「處」,比呂先生早起應該有二十年,楊青矗認定用「茨」,怹兩位攏指出「厝」是停柩的所在,活人不宜的意思。卻是人人用厝,全台灣各地偌偌偌濟以「厝」作地名,親像筆者的故鄉胡厝寮,另外,謝厝寮、蘇厝、三塊厝、五間厝、新厝、蕃子厝、許厝港、劉厝埔、朱厝崙……等等,攏是一大堆佫一大堆活人出出入入的所在!可見「約定俗成」的用字力量有偌呢仔大。有時單操一個欲抵擋,煞是風吹草偃矣。揣台語漢字的字源,嘛可用《道德經》的「動態道」來了解,受著:「名可名,動態名」的制約。筆者佇頭前講過:「字可字,動態字」;所致,「茨

可茨,動態茨」,「處可處,動態處」,「厝可厝,動態厝」;誠是江山代有字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因為語言是活的,替語言服務的文字嘛必然是活的,隨時代咧變化。   事實上,世界各民族的語文攏是動態的,其中上活靈的可講是英語文。中古英語行夠現代英語過程中,大量借用外來語,帶來語音語詞的變動,致使拼音規則嘛起變動;現代人欲讀大文豪喬叟(Chaucer, 1340-1400, 英語英詩之父)的名作The Canterbury Tales《肯套伯雷故事集》,是看無的。這本故事集的標記是中古拼音字,參現代英語的拼音字差誠濟,現代一般人是讀《肯套伯雷故事集》現代英語文版本。所致,筆者大膽講:「喬可喬非常喬」著是

「喬可喬,動態喬」。現代英語約有75萬語詞,近一半來自古德語,另外近一半來自羅曼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及拉丁語,猶有希腊,荷蘭語,近代德語及阿拉伯語,其他世界各國的語詞。來自法語的有政治術語,來自希腊有科技術語。雜菜麵的英語文帶來音義混雜,原先拼音字的法則,變甲誠複雜,嘛可以講是混亂,已經唔是純拼音字。唔拘,英語文活用外來語文,造就出當今世界一流的英語文。英語文發展嘛可用「動態道」來了解,道是「英可語,動態英」;台語文發展嘛可師法英語文,作夠「台可台,動態台」。   呂應棠用「收煞」、「煞尾」,筆者誠同意,事實上,嘛是按呢用。   感謝呂先生,揣著一字「烹」。台灣人一向有「白茶」參

「茶米茶」之分;「白茶」道是「滾過的水」,一般講請食茶,是啉白滾水;「茶米茶」是燒燒的白滾水所泡出來的茶,相親時,姑娘奉茶定著是「茶米茶」。來「烹茶」,意思是烹滾水,紲落欲用來「泡茶」,另外一款講法是「煎茶」。若是無欲用來泡茶,大概是講「烹水」,寒天好洗身軀。筆者一向是寫「燃滾水」。事實上,〈燃滾水及科技〉是筆者一篇科學散文的篇名,主要是欲向眾人展示,台語文寫科學文章,嘛是誠簡單,輕鬆甲那咧食菜脯卵咧,這篇收佇散文集《茉里鄉紀事》。一般人講台語文誠歹用來寫科學哲學文章,其實,文學的台語文才是上歹寫的,因為文學題材極潤,天文地理科技哲學宗教心理學無所不包。呂先生舉古典小說的例,建議用「烹」來寫「

烹滾水」,伊寫:「譬如《三俠五義》第109回『又是現烹的一壼新茶』的講法,會當證明筆者的看法。今嘛可以參考這字「烹」,天天「烹水」泡茶,寒天一面哈茶米茶,一面寫稿,當然,熱天可啉「冷茶」,一款新式的泡茶法,道是用滾過的冷水泡,這款冷茶聽講是誠健身的啉法。大哉烹,誠感謝呂先生。   約定俗成的「風颱」唔免佫篩成「風篩」來。自古夠二十世紀,濟濟台灣人攏是唯井裡上「汫水」,烹來泡茶,用來煮飯,若是講著真正的水,這款「正水」敢著愛是無鹹無薟無礦物質的、無「鹹汫」的蒸餾水吧?   筆者寫「著急」、「著傷」、「著特獎」;「著賊偷」抑是「遭賊偷」?看來猶是「情人目珠出西施」吧?呂先生用「下晡」,筆者嘛用

「下晡」,華語的「下午」當然唔是「下鬥」,呂先生用「下湊」。筆者只知影孔子門徒宰予晝寢,互孔子公仔罵甲臭頭家;宰予睏晝,睏甲無食晝;宰予是睏夠下湊?抑是下晝?日頭赤炎炎,緊食緊啉,隨人顧生命吧!   周添旺填詞,楊三郎譜曲的〈孤戀花〉歌謠:「風微微,風微微,孤單悶悶在池邊……暗相思,無講起,欲講驚兄心懷疑。」啊,啊,咱當然嘛是「笑微微,笑微微」,唔是「笑咪咪,笑咪咪」。這條「笑微微」,筆者舉雙手贊成呂先生,因為,「好佳哉」,一向道是寫「笑微微」。   呂先生歸本書裡,探出誠濟台語漢字,筆者讀來誠趣味,寫一寡感想。事實上,伊建議的字,攏言之有理。當然,讀者是唔是會佗伊行,用伊的字,著愛進一步

觀查。無論結果怎款,呂先生對母語台語的熱情,唯古典文學裡,研究探字源,出書互人參考,筆者誠敬佩。   台語文路頂行欲三十年,定定聽著一項迷思:「台語專家傷濟,用字無標準化,一人一套,煞傷著台語文的發展;初學者煞唔敢入來,教學者唔知欲採用佗一套。」這款迷思著愛拍破,有心欲捒台語文的人,一旦踏入來,真緊道會發覺這款迷思是:「看一個影,煞生一個囝,產生無理無由的驚惶。」其實,有興趣台語文的人,可以選用任何一套,先踏入來,將彼套餾互熟透透,然後,面對其他的用字也好,歸套無共款的標記也好,伊會發現,誠簡單誠緊道看有讀有。親像,呂先生參筆者用法有寡(有割)差別,但是,筆者誠緊道了解呂先生的用字,所以,讀

伊的書完全無困難。結論是:「台語文有誠懸的共同用字,對無共的部分,可以誠緊可分辨掌握,所以,未造成閱讀的困難。」另外,任何無共款的用字,嘛攏未帶來百害。因為,若有害道會夆篩掉,那像,咱欲去買一項商品,自然會去揣妥當的買。台語文必然是一面寫一面改善用字。事實上,即馬上流行的語文是英文,伊是唯中古英語文發展出來的。當年,中古英語文佇喬叟時代,唯倫敦方言出發時陣,拼寫法嘛是一人一套,無統一,誠是無理想,會使講是誠混亂,參咱即馬的台語文誠類似。終其尾,英語文靠文學作品完成標準化。語文是百年大業,那像秧仔著愛一欉一欉栽,才有美麗的稻穗,台語文嘛著愛靠文學作品一抱一抱寫,將來才有美麗的台語文。   呂先

生寫北宜公路,濱海景緻美麗,龜山島泅海,蘭陽平原入景來,一款駛過「九彎十八越」的思念親情的胸懷,佳哉無互教育部「十八拐」騙去拐無去。唔拘,佇遮,伊煞軟心,講恁若用久變慣習,嘛會使之啦。   探字源建議用字,可比是生產商品,怹的好霉實用度,寫文學作品拄好是上讚的檢定法。   呂先生文筆好,可以潦落來,抒寫故鄉宜蘭,展現好山好水;彩繪蘭陽平洋山川,影翕龜山海泅太平洋;生湠宜蘭無窮歷史文化,細說吳沙人參噶瑪蘭人囝孫壯美悲歡古;拼一抱蘭陽公主神話台語文學。   胡民祥寫佇茉里鄉 2014.6.29 緣起   2012年年底,我很高興能夠回到宜蘭參加「陳定南紀念園區」的開幕典禮。在會場,我發現《

母語的愛──漢台字論》這本探討「台語對應漢字」的著作,內心頗感驚喜。   回到台北之後,我仔細加以研讀,在研讀的過程中,除了深受前輩愛護母語的心所感動之外,也讓我暗藏許久的心願活起來,今天才有這本書的誕生。也就是說,雖然我深受前輩的啟發,但卻無法完全同意其觀點,因此決定寫這本書來發表個人觀點。   不過,在此我要事先聲明,我寫本書的目的絕對不是要與人爭辯或吵架,完全只是想為母語盡一份心力而已。   嚴格說來,在研究「台語對應漢字」的這項神聖工作上我只能說是個「半吊子」而已,因為我從來沒有受過正統的學術訓練 。不過,台灣有句俗話說得好,就是:「bai-bai-bei-ma-wu-tsit-

bor-tat」,意思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對應漢字為「魅魅馬亦有一步踢」 ,因此我相信我的觀點應該具有參考價值才對。   具體而言,具有參考價值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點:   第一,因為我是宜蘭人(噶瑪蘭人),因此本書敘述完全以宜蘭腔為主,並且用粗體字表示,因此讀者可以在閱讀的時候順便了解宜蘭腔台語,從而增加閱讀的樂趣。   第二,我已經是一位六旬「老翁」了,因此本書內容除了「台語對應漢字」的探討之外,還包含了許多本土歷史與典故,年輕讀者應可從中獲得許多啟發才對。   第三,我的觀點大多根據中國古典小說與古籍,有堅強的理論基礎,因此我才敢說具有參考的價值。   不過,囿於個人「才疏學淺

」的關係,我的觀點難免有疏漏之處,殷望讀者能不吝賜教,畢竟「學無止境,士無貴賤」,每位致力於保存與發揚母語的人士都值得尊敬。   看不懂的語言等於死的語言   在發表報告之前,我想先提出幾個重要的觀念:   首先,我認為凡在使用中的語言都可稱為「活的語言」,「活的語言」就像有機體一樣,永遠處於變動之中,而不同的語言也會循著「碰撞──變化──吸收──融合──碰撞」的軌跡不斷地變化,因此台語仍可勉強稱之為「活的語言」 。   具體而言,台語仍可稱之為「活的語言」是因為她仍保有許多元素,例如漢語元素、日語(外來語)元素、本土元素等,而保有豐富的內涵與活力。因此,我們絕不可因個人的意識型態或偏

見而來獨厚某一個元素,這樣才不致破壞母語的完整和優美。   另外,漢語是一種「偏向情緒」的語言,有「一字多義」、「一義多字」、「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等現象,容易發生「移義」的問題 。因此,我們在尋找「台語對應漢字」的時候標準應該放寬些,如此才不會被「一音配一字」的原則綁死了。換句話說,在找不到「對應漢字」的時候千萬不可輕率採用「冷僻字」或自創文字,因為這樣做只會讓人更看不懂台語、更討厭台語而已。   總之,看不懂的語言等於死的語言!凡有志於保存與發揚母語的人都要遵守「勿讓台語成為死的語言」這個最高原則!   台語裡的漢語元素   儘管台語仍保有豐富的元素,但不可否認的,其中仍以「漢

語元素」  為主,因此有人說用台語朗讀「唐詩三百首」會比用北京話傳神。   另外,也有人說台語是文言文,例如「你吃飽沒」,台語唸做「li(lu)-tsia-ba-buei(bei)」 ,對應漢字為「汝食飽未」;如果還沒吃就回答「yiao-buei(bei)」,對應漢字為「猶未」,看起來確實像文言文。   更有人認為台語「有音無字」,因此主張用羅馬拼音或像韓國、日本、越南一樣發明自己的文字。不過,我想這個主張若是基於漢字乃「偏向情緒的文藝語言」,比較容易「讓情緒超越認知」而「難以養成科學心性」或者有更高的理想的話 ,我都贊成,只是這個主張已經超出探討「台語對應漢字」的範圍了。因此,我認為現階

段研究台語的工作仍應以「尋找對應漢字」和「鼓勵台語說寫」為主方為上策。   總之,我們要牢記一件事,就是絕對不能因個人的意識型態或偏見而讓台語變成死的語言!  而不讓台語變成死的語言的方法無它,就是平等對待各個元素而已。   最後,找不到「台語對應漢字」的原因,除了台語已經發展出有異於閩南語的本土元素之外(因此沒有對應漢字)往往只是疏於考證的結果,教育部「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表」所列的對應漢字就頗有這個嫌疑 。   針對這一點,我將在後續的章節中加以討論。   1-5 晃中秋《漢台字論》作者在「台語童詩賞」中有一首描寫小孩盪鞦韆、吃文旦的童詩,讀來令人莞爾,不過「盪鞦韆」,台語唸做「h

aihn-dion-chiu」,對應漢字用「㧡中秋」我就認為有商榷餘地了。當然,因為我是宜蘭人,所以一看到「㧡中秋」就知道是「盪鞦韆」,因為「盪鞦韆」,宜蘭人本來就叫做「haihn-dionchiu」20。然而,問題是對許多人而言,「haihn」的對應漢字用「㧡」恐怕會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那麼「haihn」的對應漢字用哪個字較好呢?我認為用「晃」就好了。「晃」,華語有「hoan」(音同謊)和「huang」(音同晃)兩種發音:唸做「hoan」的時候為「照耀」、「晃眼」、「閃動」、「光亮」之意,唸做「huang」的時候就是「搖動」、「搖晃」的意思。換句話說,唸做「huang」的時候無論發音和語

意都符合「haihn-dion-chiu」的「haihn」。若再比較「搖」和「晃」就更能了解「haihn」的對應漢字為什麼要用「晃」了。「搖」,台語唸做「yio」(音同遊),例如「搖來搖去」,台語唸做「yio-lai-yio-ki」;而比「搖」更大的動作,台語唸做「haihn」,例如「晃來晃去」,台語唸做「haihn-lai-haihn-ki」。另外, 喝了會讓人搖頭晃腦的「米酒」,台語叫做「haihn-tao-a」,對應漢字是「晃頭仔」。這都說明了「haihndion-chiu」的對應漢字為「晃中秋」,亦即,「haihn」的對應漢字用「晃」最好。3-18 《紅樓夢》裡的台語很多人認為「中國四

大古典小說」中《紅樓夢》排名第一,不過,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紅樓夢》的文學價值雖然無庸置疑,但是描寫王公貴族的故事實在離我們太遙遠了,還不如讀《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水滸傳》、《萬花樓演義》、《三俠五義》、《花月痕》等世情小說來得過癮。我想,這就是為何〈劉姥姥進大觀園〉會大受讀者歡迎的原因,因為劉姥姥就像清新的空氣一樣,為深宅大院帶來了一點人氣。不過,《紅樓夢》這部古典小說倒是「暗藏」了一些台語對應漢字,例如「笑料」,台語唸做「chio-kuei(kei)」169,對應漢字為「笑科」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就像台灣人將「柳橙」看做「柳登」而唸做「liudiehn

」;「狠毒」看做「狼毒」而唸做「lon-dot」一樣,將「笑料」看做「笑科」而唸做「chio-kuei(kei)」這種事並非不可能發生。

台北炸雞排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桑潔的murmur時間
你是肉桂捲控嗎?嘿嘿我也是!!!
我愛到立志要吃遍全天下的肉桂捲😍
所以這次開始幫大家挖掘「網購肉桂捲評比」「網購肉桂捲工作室」「冷門肉桂捲」「肉桂捲宅配」
一次通通幫你們試吃🤤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還是可以享受肉桂捲的美好🥰

希望你們看的還開心~
有什麼影片主題想看的,不論任何主題,也都歡迎留言告訴我唷!我一定會納入參考的!
快來留言唷!(每一位留言都會回覆!)
喜歡我的話記得訂閱我,開啟小鈴鐺,再可以的話記得幫我按一個讚
想知道我的更多個人生活的話,記得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sunjadefish?r=nametag

🐟各家肉桂捲的時間軸
0:27 海王星司康
1:22 雪室
2:27 奶油先生
3:11 甜點甜
4:26 悄悄好食
5:22 P.C.T
5:57 Lundi Patisserie
7:24 安吉的豬吉
8:34 星高湯


🐟更多桑潔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sunjadefish?r=nametag
【肉桂捲評比】不要再相信網路排名了!台北12家「最強肉桂捲」推薦🔥肉桂捲人必看
https://youtu.be/yfOMBPMQ-50
【越南美食】沒吃過越南料理?別說你是老饕!台北4家「人氣越南餐廳」評比🔥
https://youtu.be/gSxE8k-e6hQ
桑潔VLOG。我家狗有五個名字?!🐶牙套回診調線😭日常臉部清潔分享✨
https://youtu.be/_W921fTI_54
【台北美食】捷運松江南京美食 老饕米蘭披薩🍕絕美湯頭蕃茄牛肉麵🍲噴汁義式炸雞🍗
https://youtu.be/jhRbU55V3rU
【花蓮美食】還在吃觀光客美食?告訴你「真·饕客必吃」流淚握壽司🍣地表最強蛋黃酥🥮
https://youtu.be/HbAlTEDy1ZY

🐟拍攝器材
相機➡️canon m6
手機➡️iphone 12 mini
麥克風➡️rode videomicro
電腦➡️MacBook Pro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網購肉桂捲#肉桂捲評比#肉桂捲工作室

資訊分析應用於減重飲食

為了解決台北炸雞排名的問題,作者王傑 這樣論述:

近年來肥胖人口逐年升高,各式各樣的減重藥品、食品、方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儼然「肥胖」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日常生活中精緻的食品甚多,選擇性多,不忌口的代價導致肥胖,肥胖背後卻是可怕的疾病。台灣男性肥胖位居東亞地區19國排名為第4名,是個非常驚人的排名[8]天下雜誌。若是人民不再重視身體健康議題,罹患疾病機率會逐年升高,而肥胖也會導致三高問題,使身體器官容易處在發炎狀態最終產生病變。減重飲食的重要性是控制日常生活飲食使身體狀況回復到最基本且穩定的狀態。現在社會因肥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漸漸開始推出各種減重飲食方式,從國民健康署發佈基礎的國民健康飲食來開始捨去食物中過度精緻且不必要的部分,延伸出生

酮飲食、斷食飲食、低碳飲食、低脂飲食,透過部分限制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醣分、脂肪,讓身體改善基本身體機能方式來達到減重效果。本研究利用「線上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資料蒐集,利用現成之統計分析套裝軟體EXCEL整理統計資料,分析現今常見減重飲食方法。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Apa Kabar、Basa Basi、Macet,南方有江湖

為了解決台北炸雞排名的問題,作者賴珩佳 這樣論述:

第一線的印尼觀察,Google也查不到的在地切身體會, 賴珩佳要告訴你:印尼的江湖在哪裡?   對印尼,你的印象是什麼?   印傭、印尼勞工、印尼新娘,落後、貧窮、教育水準低,還是……印尼和印度差不多?   誤會大了!當台灣鼎泰豐、日韓國際企業、新加坡醫院紛紛到印尼開疆闢土時,不了解印尼,你就不知道這裡是未來的一片江湖。   2001年,台灣高材生──賴珩佳,不顧家人反對,捨棄高薪職位,離鄉背景嫁作印尼媳婦。從一開始完全不懂印尼話,讓曾是台灣校際演講冠軍的她,一度有話說不出口,人際關係一切歸零。與印尼的人事物磨合的過程中,孤寂又好強的她,還曾經歷一夜拉二十三次肚子與十二指腸出血的折磨

。   15年後,她說著一口流利的印尼語,又擔任企業高階主管,面對文化與價值觀的種種衝擊,她磨練出一套在印尼生活與工作的方式。而今,我們將可以透過賴珩佳的眼與筆,用兩種方式來閱讀這個國家。   第1種方式:峇里島之外的印尼深度旅遊指南   賴珩佳帶你入境問俗,從食衣住行育樂、人文風情到藝術生活,你該換個方式體驗不一樣的印尼,規劃出屬於自己的印尼旅遊路線:   ◎在地美食路線   無炸無辣不歡的旅人,一定會在這裡過得很開心。路邊隨處可見的賣油炸食品小販,地瓜、香蕉、餛飩等等都可炸呢。然後,再到外國人最愛的咖啡店聚集地──雅加達市南區,找間特色小店來一杯當地盛產的咖啡解膩吧~   ◎城市迷

情路線   光在雅加達市就有173座大型購物中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購物中心的城市!星巴克迷造訪時,除了購買別具異國風情的城市杯,如果有幸遇上齋戒月,一定得試試星巴克為當地回教消費者特別推出的開齋飲用的甜飲。   ◎藝術鑑賞路線   本地文化的薰陶、歐洲殖民時期的影響,以及許多留學歐美或深受西化影響的新一代觀點,互相交疊融合,醞釀出當地設計師獨特眼光與設計的能量,讓人非常驚豔。另外,印尼人星期五要穿的Batik,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文化遺產。   ◎漫步單車路線   每個星期日上午六點至十一點為「蘇迪爾曼大道」的環保無車日,你可以和當地市民一起在這條約十公里的大道上散步、慢跑、騎腳踏車。

  ◎爵士派對路線   這裡有全球最大的爵士音樂節,於每年三月的第一個週五、六、日舉辦,吸引全球爵士音樂愛好者至此。   造訪印尼前,旅人們必須先有的心理建設是:雅加達市的塞車情況是世界出名的,所以約會遲到是普遍且可以被接受的理由。因為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市民常開玩笑說:「我們將在車陣中老去。」現在緊鑼密鼓興建中的地鐵工程預估將於 2020年完工,所以旅人們出發前可先在智慧手機裝載「Go Busway」與「 Qlue Transit」APP軟體,就能在當地順利搭乘雅加達市的公車,共有十三條主要路線、十條副線。而一趟車資不過3,500印尼盾(約台幣8元),實在相當便宜啊!如果不想搭公車

,那千萬要記住「Ojek」這個印尼單字,它等於是當地的計程車,上車前講好地點、說好價錢、戴上安全帽的機動摩托車服務,這些摩托車騎士就可以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最後提醒你,來到印尼最好隨身攜帶一只環保購物袋,因為從2016年3月起,在印尼的二十二座城市開始推行購物使用環保袋,對購物塑膠袋隨袋徵收每袋200印尼盾(約台幣0.5元)喔!   第2種方式:企業南向外派的印尼生存指南   賴珩佳在本書一開始就點出多數台灣人對印尼抱持著錯誤的刻板印象──排華暴動、恐怖襲擊、火山爆發、印尼移工……,以為這就是這個國家的全部。事實上,今日的印尼是東協人口與幅員最大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回教國家、它更

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約2.5億人,僅次於印度、中國、美國),這個排名背後意味著強大的內需市場。計畫前往印尼開拓事業的人,你不能不知道:   ◎借鑒其他國家在印尼的發展策略   .新加坡:新加坡銀行最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營收是來自印尼的個人或企業。另外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與印度,只有三分之一是新加坡本地的客戶。這是多麼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經營結構!   .中國:印尼當地沸騰的華文學習熱,連帶使得中文教師供不應求,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中文老師從中國遠道而來,過著「外聘教師」的優渥生活。   .日本:2012年,日本最大鋼鐵廠即與澳洲最大鋼鐵廠結盟在印尼合資發展。日本品牌UNIQLO在印尼入境隨俗

在店內特設Batik專區,更不用說,拉麵店為了迎合當地廣大的回教市場,貼心提供「豬肉」與「雞肉」兩種湯底選擇。   .韓國:以強大的藝人娛樂勢力席捲此地,連帶手機、家電品牌等都是現今印尼人的首選。更不用說原本就受當地人民喜愛的油炸食物,使得近年幾家韓式炸雞連鎖店品牌也大舉進駐。據說光是雅加達市的韓國餐廳就有一百間,可見需求量之大。   ◎台灣的新南向機會?先了解台灣企業在印尼發展的現況   台灣農技團自1976年已開始與印尼的合作,印有「ICDF」標章的蔬果在印尼大受青睞!和台灣人一樣愛享受美食的印尼人,對於每家在印尼開展的珍珠奶茶店給予大排長龍的回響。「鼎泰豐」光是在雅加達市就開拓了十二

家分店,展店速度與數量都比台灣快且多,甚至特別提供「No Pork」標示餐點,讓在印尼占絕大多數的回教徒願意進來消費。「中國信託銀行」是台灣金融業至印尼發展的先鋒,至今將近二十年,在印尼三個大城市共有十間分行。此外,「國泰金控」也在2015年買下印尼 「Mayapada 商業銀行」四成的股權,期望以此為開拓印尼市場的第一步。   儘管發展中的印尼有著源源不絕的內需商機湧現,對於有意南向印尼設立經營據點的企業更應該了解到:青壯工作人力佔總人口66.7%(即15~64歲的青壯人口約有1.6億人)的印尼人力資源可謂是相當充沛,但光是有足夠的子彈就貿然進駐風險是很大的。作者以自身在印尼職場15年的經

驗,於本書專章討論當地公司文化與印尼人工作態度,與外國企業分享如何理解「印尼人的直線思考邏輯」,並將其轉化成穩定的業績成長力量。對有志於印尼市場的台灣企業以及積極拓展新南向政策的新政府而言,賴珩佳從深厚的在地觀察所提出的台印互利發展的多項契機,是絕佳而中肯的教戰建言! 本書特色   ‧詳解印尼華人、原住民與回教徒,洞悉印尼文化與經濟結構   ‧道地印尼人生活的吃喝玩樂,首次完整公開   ‧印尼工作環境大調查,外企派印一次到位   ‧彙整台灣人在印尼當地可尋求的資源   ‧註記100個重要印尼文單字,在地生活更簡單 橫跨政商學界好評讚譽(按姓氏筆畫序)   Ibnu Susanto/印尼

最大鋼鐵集團之一Sarana Steel集團總裁   李存修/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   吳嘉昭/台塑集團南亞塑膠公司董事長   莊祖宜/作家   郭惠芯/生死學講師   郭智輝/崇越科技集團董事長   賴清祺/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行政院前副秘書長   蘇巧慧/立法院立法院委員   作者簡介 賴珩佳   學歷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企管組學士、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SU)企管碩士(MBA)   經歷   外商銀行、外商投資銀行、財務顧問,現任外商資產物業管理執行董事。   居住印尼雅加達已邁入第十五年。從初期

封閉自我、拒絕正視所居住的印尼,到如今能隨時轉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並以樂觀正面的態度看待這片土地、融入社會的脈絡。期待自己能為台印的橋樑,為未來可能更多的台印交流,貢獻棉薄之力。   現於人生雜誌「三腳貓微筆記專欄」定期分享文章,投稿散見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   [ 推薦序] 以女兒的第一本著作為榮 ◎賴清祺 [ 推薦序] 透過珩佳的眼與筆,印尼離我們更近 ◎李存修 [ 推薦序] 由微觀到綜觀的全方位觀照印尼 ◎郭智輝 [ 推薦序] 從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當代印尼◎莊祖宜 [ 推薦序] 給我親愛的珩佳班長 ◎蘇巧慧 [ 自序] [ 前言] PART 1 新

來乍到 1. 首波衝擊 2. 學習面對 3. 從頭學印尼語 PART 2 關於印尼人 4. 坎坷而勤奮的早期印尼華人 5. 新一代華人 6. 與印尼華人家庭的磨合 7. 印尼本地人的直線思考邏輯 8. 喜歡倚賴群體力量 9. 驚人的貧富差距與高調的風氣 PART 3 印尼的食衣住行 10. 西化的首都 11. 有土斯有財 12. 在雅加達市車陣中老去 13. 印尼與新加坡的一日生活圈 14. 令人讚嘆的藝術美感 15. 印尼的驕傲── Batik 16. 喜愛油炸與辛辣食物 17. HALAL 是什麼? 18. 印尼的咖啡文化 PART 4 在印尼入境問俗 19. 和諧平等的宗教氣氛 2

0. 見面的禮節 21. 不願意承認「不知道」的文化 22. 在印尼過華人節日的差異 23. 小費文化 24. 紅白包文化 25. 關於賀禮 26. 瀟灑處理身後事 27. 生日聚餐是壽星買單 28. Basa Basi 隨意聊聊 29. 寄買文化 30. 右手的禮節 31. 回教徒不喜歡狗 32. 警察是人民保母嗎? PART 5 印尼的工作環境 33. 放慢工作步調 34. 按表操課的員工 35. 制服情節 36. 規則就是規則 37. 工會力量大 38. 保護勞方 39. 雨季,生病的季節 40. 齋戒月的特殊考量 41. 尊重祈禱 推薦序 透過珩佳的眼與筆,印尼離我們更近 ◎李

存修∕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   高爾夫球的球友只要提到「OB」,大家都清楚指的是「出界」(Out of Bounds);另外,也有指稱「OB」為 Old Brother 或 Old Bird 或 Old Bone, 就是在一個團體中已畢業或是已退休者的稱呼, 但是在本書中卻另有其他的意思。原來,在印尼的公司文化中,幾乎各個公司都會雇用工友,在印尼稱之為「Office Boy」(辦公室男孩),亦簡稱為「OB」,他們專門為公司跑腿辦些雜事或購買東西,例如:代為購買午餐便當等。   在我的印象中,印尼一向排華,稱華人為支那(Cina),這在印語就有歧視的語意;但是現在學習華文蔚為風潮,

而且也將華人改稱為中華(Tiong Hoa),更在 2004 年頒定華人農曆新年為國定假日。此等正向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身為印尼少數民族的華人,已掌握了印尼全國八成以上的經濟力量,對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當前我國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在經貿方面亟需尋求協商與對話的對象,東南亞的華人自然是首要目標。   本書作者賴珩佳小姐,北一女畢業後,以第一志願錄取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曾在大學時期修過我所開的財金課程,印象中是個兢兢業業、溫文有禮的女孩,大四那年即開始在台北花旗銀行實習工作,但總能兼顧課業與學校活動。珩佳總是盡力做好每份工作,扮演好每個角色。短暫於銀行工作之後隨即到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

yracuse University)攻讀 MBA 學位,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非常難能可貴。畢業後進入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CBOE)工作,但因為想家,不久即返回台灣進入美商 JP Morgan 工作,一路表現優異。在財金界前程似錦之際,驟然決定與在美國MBA 的同學結婚,並隨印尼籍華人夫婿移居至新加坡與印尼雅加達,這樣的決定,的確讓許多關心她的人有點擔心!   擔心是因為十多年前我們對印尼頗為陌生,甚至有著排華的恐懼,難以想像這樣一位年紀輕輕的女孩將如何去面對一個語言完全不通、人際網路完全歸零的環境。珩佳的夫家是印尼最大的

鋼鐵集團之一,家族親戚龐大而複雜也是可想而知。大環境的種種衝擊,以及小環境的種種挑戰,想來是個極大的考驗。 從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當代印尼 ◎莊祖宜∕作家   我跟珩佳是在超市買菜認識的。雅加達的台灣人不多,聽到鄉音格外欣喜,於是我們很快就聊了起來,一見如故。最初我只知珩佳嫁至此地逾十五年,先生是她在美國留學時認識的印尼華僑,兩個孩子還在讀小學。與本地一般太太們最明顯的不同是,珩佳從來沒有請過保母,養教全部親手包辦,是位極稱職的母親。   然而多講幾句話我就發現,珩佳絕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婦。她見識廣泛,言談不俗,別看她笑起來兩眼如月牙彎彎,溫柔甜美,原來人家當年一路是一等學府的高材生

,還是臺大畢業典禮主持和校際演講比賽的常勝軍。若不是姻緣線牽至印尼,她現在八成是叱吒國際金融圈的女強人。   珩佳身上有趣的矛盾還不只如此。幾次跟她吃飯,中途都有梳法拉頭、戴假睫毛、手提名牌包、足蹬五吋高跟鞋的豔麗貴婦前來與她打招呼。這時一身日系樸素裝扮的珩佳會忽然轉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或維妙維肖的印尼腔英文,跟她們親親抱抱應對自如,之後轉身坐下面對我,又是一副軍公教子女的模樣,反差相當驚人。我後來才知道,珩佳的夫家擁有印尼首屈一指的鋼鐵企業,她進出往來的都是豪門巨富,對印尼乃至東南亞華僑富商家庭的繁文縟節有不為人知的切身體會。   珩佳笑說老公當年在美國念書時半工半讀,克勤克儉,所以她一直

以為所謂「家裡做鋼鐵」指的是打鐵的勞力活,心裡並不在意,直到嫁了過來才發現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甚大,從此展開了充滿文化與價值觀碰撞的台灣媳婦生涯。聰慧的她選擇低調,一方面以強大的意志力堅守自己經營家庭與教養孩子的原則,一方面試著融入並默默記錄下她所觀察到的關於人際、家庭、職場、宗教等各個面向的巨微文化差異。   從某種角度看來,珩佳就像是個青春版的白嘉莉,兩人同樣成長於台灣,同樣嫁入印尼富商家庭。然而我們對昔日明星白嘉莉的認識僅止於此,她的高貴亮麗與一般台灣人刻板印象裡貧窮落後又排華的印尼形成難以理解的對比,如果僅用「貧富差距大」一言以蔽之,必然忽視其中糾結的歷史,複雜的情緒,與近年來印尼社會快

速的變動發展。有幸現在有了珩佳,讓大家得以透過這個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既混亂又光鮮、既傳統又國際化、充滿夢想和企圖心的當代印尼。或許因為珩佳出身公職人員家庭,自己學的又是企管,她的文章除了文化觀察之外,還多了一層政策建議的實用性。比如談熱帶水果,她不忘提醒台灣的水果出口商和政府相關單位注意印尼政府修訂頻繁的進口申報規章;談影視流行文化,她惋嘆台灣偶像團體 F4 當年風靡印尼各地的軟實力已完全被韓星勢力取代。語重心長的分析建議,為有興趣多了解印尼的台灣讀者提供了最親切的第一線觀點與入門視角。   如今甫上任的蔡英文政府主打「新南向政策」,鼓勵台灣各界與東南亞諸國更密切交流,透過深入了解來

發展永續互惠的雙向關係。在我看來,所有負責執行或有意呼應新南向政策的人員都應該立刻讀這本書,保證在歡笑之餘也必有省思收穫。   至於我自己,在隨夫駐派雅加達兩年,勤學習當地語言並積極接觸此地文化脈動之後,讀了這本書稿仍獲益良多,只恨沒能早兩年先讀。這下我終於搞清楚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印尼華人政商精英到底 who’s who,而且下回跟過生日的朋友聚餐,我也不會再愚昧的搶著付帳了! 作者序   最近這些年,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朋友來雅加達出差,不論他們從什麼國家來,不論工作是什麼產業別,相同的就是到雅加達的頻率增加了。朋友只要到雅加達,總是會熱情的聯絡我,我儼然成為朋友圈中的「印尼代表」。親朋好友

中,在國外工作或生活的不少,但像我這樣移居「印尼」這個國度的卻絕無僅有。當時這樣的決定嚇壞了周遭的每一個人。彼時,印尼還是個腳步顢頇的發展中國家,此時,印尼在世界上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景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所有來到這裡的朋友都說:「哇!這裡怎麼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老實說,十五年前剛到雅加達時,我的計畫是只待一年就離開。對於這個印象中充斥著排華暴動、恐怖襲擊、火山爆發的地方,我是抱著當個過客的心情。母親還曾玩笑似的描述她當時參加朋友聚會的狀況,說朋友們提到自己的女兒遠嫁美加歐洲等地,言語間雖然都透露出親子遠距的無奈,但總是對兒女的生活品質有一定的信心與欣慰。當母親說自己女兒現居印尼雅加

達時,朋友們靜默了一陣後總不免安慰一番,眼神中流露出不解與不捨,套句現在的話:「Fu怎麼差這麼多?」其實當時的我對印尼這片土地也有某種程度的輕視。同學會時有同學問我:「聽說妳住在印度啊?」我試著解釋:「是印尼。」同學無所謂的說:「哎呀!反正就那一區嘛!」我沒多說,因為當時心裡確也覺得並無二異。   初來乍到雅加達,除了語言不通、文化不適之外,與整體大環境及夫家大家族的磨合,對年輕的我而言都是一次次的試煉。在此的人際關係完全歸零,內心承受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感。當時各方面接踵而來的壓力與孤單,是從小幾乎一路順遂的我首次承受的,也因為自小在課業方面較為順遂的傲氣,一直告訴自己不可示弱。內外夾攻下

,導致自己在來雅加達的第二個月就十二指腸出血,折騰了好一陣子。   抱著當一年過客的想法,所以第一年的生活是這樣過的:工作生活與待人接物,我維持著一貫的禮貌。但事實上不曾真正想去了解印尼的風俗文化,也不願嘗試。我盡量維持慣有的一切食衣住行,避免自己被「降格同化」。當時由於工作需要,我幾乎每個月都要搭機到外地出差,每次的飛行都讓我像放出的籠中鳥:我享受著台灣熟悉的一切、新加坡的守序、日本的潔淨、韓國的趣味、中國的多元⋯⋯,但只要飛機一降落雅加達,又開始讓自己過著「束之高閣」的生活,繼續倒數著離開雅加達的日子。然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一年過後,由於一些因素讓我沒能離開雅加達。不得不留下時,我真

是亂了方寸。沒有期限可以倒數,我突然發現自己不會過日子了。不管有多少公差或旅行的機會,世界上的各個地方漸漸都只成了驛站,每段旅程後,終究還是要回到我無法正視的印尼。直到自己花了幾年時間接受身在雅加達的事實,且盡份隨緣的開展在此的人際網絡,心中的孤獨與壓力才慢慢釋放。我告訴自己:「要睜開眼,好好看看這裡,努力在這兒生活著!」就這樣,至今已在雅加達生活了十五年。   寫這本書的的初心,是想將在印尼雅加達真切生活了十五年的觀察與經驗,與更多台灣或是華文世界的讀者分享。尤其台灣當前又再興起南向風潮,人口與土地為世界第四大國的印尼更是重點所在,非常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對未來可能更多的台印交流,貢獻棉薄之力

。   我想將此書獻給我的父親賴清祺先生與母親郭惠連女士。能當他們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奢侈的福報。一路走來,他們總是相信我,給予我前行的勇氣,放手讓我飛,永遠為我祝福。與印尼的聯結,始於我的先生余蔚翰,謝謝他一路上的支持,讓我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真誠做自己。謝謝公婆對於異文化「台灣媳婦」的理解與照顧。謝謝孩子念澄與孟學,在許多低落的時刻,是小小的他們給予我力量。謝謝總是無條件支持我任何決定的弟弟睿永。謝謝視我如己出的乾媽、舅舅、阿姨,總是讓我感受溫情滿懷。謝謝周遭的親朋好友,在人生路上何其有幸,可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同前行。   此書得以完成,要感謝城邦印書館主編佩宜與文編淑鈴,感覺一見如

故。還有內文編排美編麗雪,以及封面設計黃聖文先生。集結眾人之力才能與大家分享此書,我滿懷感謝。 前言   十五年前,我二十六歲,拎著兩個皮箱,背著一台手提電腦,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當時對於印尼,我的認知僅止於中學地理課本教過的「印尼」一課── 由一萬多個島組成的島國,盛產香料⋯⋯就這樣。對於印尼的印象,就是看過的新聞畫面:排華暴動、火山爆發、落後髒亂。   從小到大,我的求學生活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一帆風順的:從北一女到臺大工商管理系畢業,之後到美國紐約雪城大學攻讀企管碩士(MBA)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爾後順利的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

e, CBOE)找到工作,回台灣後進入投資銀行業,領著比同學多兩、三倍的薪水。一切似乎就這麼順遂。然而,因著在美國讀書認識、當時遠距交往的印尼華人男友(現在的先生)一句話:「我們要不要結婚?」經過十幾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後,不知哪兒來的勇氣,我毅然決定搬到印尼雅加達。   記得那時我不顧父親的憂慮、母親的淚水、親人的勸阻,也沒多想語言的不通、國情的不同、感情或許會產生的變動,向來多慮的我竟一瞬間成了單細胞生物,下定決心後竟只是一古腦兒地往前衝──以最快的速度遞辭呈、訂機票、打包行李,一個月後我就拎著兩箱行李飛抵印尼雅加達。行李除了必備的大同電鍋與衣物,還有一個鉛筆盒。鉛筆盒內裝了自動鉛筆、鋼珠筆

、各色原子筆芯與大小N次貼。在我的想像中,印尼該是個連這些精緻文具都很難找到的落後國度吧! 01 首波衝擊 十五年前的雅加達,對我真是好陌生的地方。剛下飛機放眼所及多是有著黝黑皮膚的人,我心想:「這地方怎麼印傭全都出門了?」 然後我才猛然想起,這是他們的國家啊! 當時還是男友的先生接我到他家後,家傭端出削好的水果對我說:「喜拉幹‧媽幹(印尼語:Silahkan Makan,請吃)。」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她連對我說了兩次國罵耶!可是她的態度卻又溫和有禮……這一刻,我才突然驚覺,來到這裡,從小學習的中英台日等語言幾乎全無用武之地。印尼語,是我完全不了解的語言啊!要在此生存,語言似乎是

第一要務,而這竟是我當時年輕的單細胞思考,就算輾轉了多個夜晚卻也沒想到的課題! 人生地不熟,事情並非想像中的順利。到雅加達後第一個星期的某個晚上,就發生車禍了。當時情況是,先生開車載著我,在交通號誌由紅燈轉綠燈時要往前行,沒想到該是紅燈禁行的另一向突然衝出一輛完全沒有減速的摩托車,它以很快的速度撞上我們的車,騎士當場跌落,難以起身,並痛苦的呻吟著。這時附近往來的路人全跑過來圍觀,合力幫忙把騎士抬上我們的車後座,讓我們把他送到附近的醫院。 前往醫院的那段路對我而言,真是奇長無比。在這陌生的城市,我根本不認得路,已習慣台北的夜色總有燦爛的燈光,這裡的馬路卻只有幾盞勉強撐著的昏黃路燈。車裡還躺著一個

痛苦呻吟的陌生人,完全不知他在說什麼。我渾身顫抖,望著身旁開車的先生冒著冷汗專注的駕駛,我也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我知道,從小在新加坡與美國成長的他,對印尼這個環境的了解,其實沒有勝過我太多。 我們到了醫院處理完大致事項已是深夜十二點。當時騎士已在病床歇息,但他的周圍站了十幾個人,聲稱是他的親戚鄰居。一群人七嘴八舌氣憤填膺的與先生理論。最後結論是,我們不但要負擔騎士所有的醫藥費,還要給付在他無法工作這段日子的所有薪水。

連鎖餐廳顧客行為意圖影響因素之探討 – 以屋馬燒肉連鎖餐廳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炸雞排名的問題,作者劉依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民眾選擇連鎖餐廳之行為意圖。本研究以屋馬燒肉連鎖餐飲業顧客為研究對象,分別分析知覺品質(人員服務、食物品質、實體環境)對於顧客知覺價值與顧客滿意度所產生之影響效果。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於網路進行問卷發放,共發放350份,剔除無效問卷後共計337份,有效回收率為96%。所有資料經描述性統計、驗證性因素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假設驗證。本研究結果如下:(一)本研究建構之連鎖餐廳顧客整體行為模式具有良好的適配度。(二)人員服務、食物品質、實體環境對於體驗價值皆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三)人員服務會直接影響顧客滿意度,而食物品質與實體環境則會透過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產生間接影響。(四)

體驗價值對於顧客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顧客滿意度對行為意圖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最後本研究總結,顧客行為意圖可透過「價值途徑」對滿意度產生影響,滿意度再影響行為意圖,建議應以體驗行銷為導向,讓顧客在餐廳用餐時可以體驗到精緻日式燒肉的用餐模式,以“體驗”成為屋馬燒肉的真正利潤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