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麥當勞總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台灣麥當勞總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俊吉李明元戴勝益尤子彥寫的 大店長開講:店長必修12學分/ 50個開店KnowWhy(修訂版) 和雷‧克洛克羅伯特‧安德森的 永不放棄:我如何打造麥當勞王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經濟新潮社所出版 。

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祐誠所指導 洪姵綾的 手沖咖啡沖煮技巧變異分析之研究-以台灣咖啡豆為例 (2021),提出台灣麥當勞總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咖啡豆、手沖咖啡、沖煮變異、金杯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莊立民所指導 李韻儒的 知易行難 以組織能耐觀點探討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策略 與歷程 混合方法取向 (2021),提出因為有 組織能耐、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策略、數位轉型歷程、行動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麥當勞總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麥當勞總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店長開講:店長必修12學分/ 50個開店KnowWhy(修訂版)

為了解決台灣麥當勞總裁的問題,作者周俊吉李明元戴勝益尤子彥 這樣論述:

周俊吉、李明元、戴勝益――三大店長 指點50個實戰案例,探討開店問題背後的問題 不只學know How,更教你想know Why   自2012年出版以來,已銷售創下亮眼佳績,再次推出[修訂版]!   除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封面以外,作者尤子彥重新詮釋「成功開店不可或缺的DNA」,並新增「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的成功心法」,絕對超值!   《商業周刊》自2011年1月起,推出「店長學堂」專欄,由各行業店長提出各式經營問題,邀請三大店長--王品董事長戴勝益、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親自解答。本書為專欄精華集結,並由記者尤子彥採訪三位服務業教父級CEO,專文闡述經營店面的k

now Why,協助各行業店面經營者,徹底分析思考店面經營的要訣。   本書不是告訴你開店如何能成功的步驟一二三,而是,和三大店長一起思考小店經營的Know Why。因為,唯有掌握Know Why,才知道怎樣的Know How適合你的店,以及如何運用大店長的成功心法,不致犯了撿到一對翅膀就以為能高飛的錯誤。   全書概分為店長角色、店鋪經營與成長挑戰,共三大部分十二學分,每學分皆有來自全台店長曾向《商業周刊》「店長學堂」專欄提問的實戰案例,以及由大店長輪流分享經營心得的精彩開講。 本書特色   1.三大服務業店長破天荒合著。   2.以理論結合實務,專文闡述加上問題解析(cases s

tudy),形式創新。   3.不同於坊間創業書或管理書,針對實際問題解決,幫助讀者思考問題根源,體會經營要訣,非常實用。 作者簡介 李明元   1958年出生,台東人,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美德州大學企管碩士。1984年台灣麥當勞成立同年即加入麥當勞,為創始元老之一,從門市基層服務員工做起,隔年出任台北館前店第一任店長,1997年被拔擢為台灣麥當勞首位本土總裁,領導本地研發團隊,開發出的麥脆雞、板烤米香堡系列等產品,獲亞洲地區麥當勞全面採用。2011年升任麥當勞亞洲區副總裁,為全球麥當勞管理階層位階最高的華人。2012年10月起出任頂新集團餐飲事業群副總裁。 周俊吉   1953年

生,嘉義人,文化大學法律系、政大企家班畢業。28歲那年,向父親借30萬元創業資金,承自儒家與「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實踐經營哲學》,成立「信義代書事務所」,1986年成立「信義房屋」仲介公司,在台北市新生南路開出第一家門市店面,1993年「信義房屋」跨出台灣進軍上海,1999年成為國內第一家股票上市櫃的房仲公司2010日本東京展店。2011年集團佣收突破新台幣100億元,隔年個人捐款6億元,於政大商學院成立「信義書院」,推動企業倫理教育。 戴勝益   1953年生,台中清水人,台大中文系畢業。38歲離開家族事業自行創業,1993年在台中市文心路開出「王品牛排」第一家店之前,曾創業9次失

敗。以「立即分享、即時獎勵」的海豚領導哲學,以及多品牌策略,打造王品集團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餐飲事業體。2012年王品掛牌上市,集團營收挑戰新台幣100億元,並入榜經濟部主辦的「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前20大品牌。旗下兩岸11個連鎖餐飲品牌,其中,「陶板屋」於2010年進行海外品牌授權,進軍泰國市場。 尤子彥   台中人,大學修心理,研究所念新聞,曾任臨床心理師、報社財經記者,現為《商業周刊》資深撰述,著有《沒有唯一,哪來第一:捷安特劉金標與你分享的人生思考題》。 推薦序為商之道  徐重仁 作者序一從本書中品味經營「人心」的承傳  李明元 作者序二  從小店到大店的經營之路  周俊吉 作者

序三  讓客人感動的關鍵  戴勝益 前言成功開店不可或缺的DNA――初衷、抱負和夥伴 Part1 店長的角色與職能 店長,站在第一線的執行長 學分1人員管理 -實戰1-李明元 打造「3F」,搞定年輕員工 -實戰2-李明元 架好板凳人力,不怕被挖角 -實戰3-李明元 願景當動力,棍子靠邊站 大店長開講- 如何靠計時人員打天下/李明元 學分2標準化服務 -實戰4-周俊吉 建SOP,「用人」不「留人」 -實戰5-李明元 管店靠制度,新手要培訓 -實戰6-李明元 開店像打仗,倉管定輸贏 大店長開講- 做SOP,第一次就上手/李明元 學分3感動服務 -實戰7-李明元 搶救翻桌率,先取捨顧客群 -實戰8

-周俊吉 做「寬服務」,經營「窄客層」 -實戰9-戴勝益 先友後客,穩賺達人財 -實戰10-李明元 服務就像表演,需要不時演練 -實戰11-戴勝益 把屈辱當修練,就是服務的開始 大店長開講- 有滿意服務再談感動服務/戴勝益 學分4店長職能 -實戰12-戴勝益 家庭式管理用親切做口碑 -實戰13-李明元 打績效評比,別光盯業績 -實戰14-李明元 管不動員工?找顧客當教練 大店長開講- 誰說超級業務員一定是好店長/周俊吉 Part 2 店鋪的定位與轉型 跟著蘋果賈伯斯學開店 學分5產品策略 -實戰15-李明元 找出「公約數」,打破淡季魔咒 -實戰16-李明元 搶生意,就要出狠招 -實戰17-戴

勝益 換招牌?不如換菜單 -實戰18-戴勝益 多元經營不如緊抓目標客群 大店長開講- 漢堡店賣飯,錯了嗎?/李明元 學分6價格策略 -實戰19-李明元 面對包場客,要看長不看短 -實戰20-李明元 迎戰價格破壞,就靠高人氣 -實戰21-李明元 漲價衝獲利,小心逼走老客人 -實戰22-戴勝益 吸引舊客回籠,打折要乾脆 大店長開講- 單一價格威力大/戴勝益 學分7 差異化策略 -實戰23-戴勝益 先減法再乘法,小店變特色店 -實戰24-李明元 要捍衛藍海,就要殺出紅海 -實戰25-戴勝益 沒錢做行銷?就靠演講和得獎 -實戰26-戴勝益 開店看學歷?不如比企圖心 -實戰27-戴勝益 親訪百店求心得

大店長開講- 這樣開店,當然會倒/戴勝益 學分8轉型策略 -實戰28-周俊吉 賣達人服務,社區店新生路 -實戰29-周俊吉 打破商圈框架,抓住長尾財 -實戰30-李明元 建經營平台,要與情感連結 Part 3 深耕與成長的挑戰 開店,成就獨一無二的人生 學分9品牌定位 -實戰31-戴勝益 混搭新與古,改造柑仔店 -實戰32-戴勝益 老師傅更要換新思維 -實戰33-戴勝益 產業夕陽化,停損不如停業 大店長開講- 速食店如何搶星巴克生意?/李明元 -實戰34-戴勝益 斧底抽薪──改變商業模式 -實戰35-戴勝益 給足服務承諾,建立品牌口碑 -實戰36-戴勝益 牢記餐飲店成功五順序 -實戰37-李

明元 粉絲團人氣不等於買氣 -實戰38-戴勝益 吃巧勝吃飽,別做對賭生意 大店長開講- 事業要大,別賺貴客的錢/戴勝益 學分10 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 -實戰39-周俊吉 誰說租店不能建立品牌 -實戰40-戴勝益 拿不出財報,就別談文創 -實戰41-李明元 找槓桿點突圍,小店逆轉勝 -實戰42-戴勝益 先搶領導地位,再打形象牌 大店長開講- 為什麼創新反而導致滅亡/周俊吉 學分11跨店經營 -實戰43-戴勝益 有多少店長開多少店 -實戰44-李明元 展店先顧核心,守住續航力 -實戰45-戴勝益 強化網路行銷,勝開實體店 大店長開講- 開第二家店,沒那麼簡單?/周俊吉 學分12持續成長 -實戰46

-戴勝益 揪員工入股,終止內鬥 -實戰47-戴勝益 老東家留才,挺員工做頭家 -實戰48-李明元 店租抗漲,讓房東變股東 -實戰49-李明元 客戶當金主,免看銀行臉色 -實戰50-周俊吉 公益不是行銷,但要顧到生意 大店長開講- 愛玩,才能一直賺/戴勝益 附錄 初衷,決定你的開店之路可以走多遠! 前言 成功開店不可或缺的DNA――初衷、抱負和夥伴尤子彥   要擁有什麼樣的核心DNA,才能開一家會賺錢的夢想店?一大筆資金、金三角店面,或是獨家研發產品等等這樣的有形資源,恐怕都不是最關鍵的答案。   《大店長開講》綜合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前麥當勞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等三位大店長開店經驗後發現,創業起點的「初衷」、可深可大的事業「抱負」,以及能一起走遠路、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開店創業成敗最關鍵的DNA。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成為巨樹,早在四千年前種子落地時便已決定了。創業的「初衷」,正是決定事業格局大小的那顆種子。   一九八一年,二十八歲的周俊吉,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沒踏上律師、司法官的法律人之路,而是思考到,既然房地產交易糾紛頻傳,如果可以建立一個房屋仲介品牌,提供買賣雙方公平、合理,有保障的不動產交易服務,不僅是門好生意,更可有效疏減訟源,善盡法律人的社會角色。   本著這樣的心情,周俊吉在開第一家店的前夕,執

筆寫下七十個字的立業宗旨(見第一八七頁),做為創業最高指導原則,也讓信義房屋從一家街邊店,跨入對岸中國,以及服務業高度成熟的日本等地;泛集團房仲家數亦逾千家以上。   此外,以企業執行長高度,打理一家店的「抱負」,則是讓小店長變身為大店長的槓桿點。正是因為心懷遠大的事業抱負,三十多年前,頂著國立大學學歷光環的李明元,願意彎腰從清掃、洗廁所,麥當勞餐廳最基層實習生做起,並通過重重考驗,出任台灣麥當勞最高領導人,更進而升任亞洲區副總裁,成為該集團管理階層位置最高的華人之光。   抱負高度不一樣,面對挑戰的心態也大不相同!李明元曾回顧,轉任人資、採購等後勤部門期間,雖然沒有在營業部門帶兵打仗贏得

掌聲的榮耀感,卻鍛鍊了他日後挑戰職涯顛峰,不可或缺的全方位經營力。   當具備「初衷」與「抱負」,一家表述經營者自我風格的夢想店,就有本事創造消費者認同的價值,獲利也不再是天邊的一抹彩虹。但這樣還不夠,登山的山友都聽過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跑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唯有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前進,美好的經營果實才得以持續茁壯。   創辦王品集團的戴勝益,除倡導獲利與同仁大方分享的「海豚哲學」,同時也寫下王品憲法、龜毛家族條款,建立企業文化並凝聚價值觀,是其能領導上萬名集團同仁,步伐一致、齊心打造全台最大餐飲集團的成功之鑰。   如此看待服務業成功者的經營思考,其必要性在於,台灣社會已

進入「感質」更勝「品質」,重視風尚美學的體驗經濟時代,探討服務業開店成功要素,不能只論有形的生產要素,其他像是經營者對於價值的論述,透過品牌形塑的生活風格等,這些穿透人心的無形資產,才是生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書概分為店長角色、店鋪經營與成長挑戰,共三大部分十二學分,每學分皆有來自全台店長曾向《商業周刊》「店長學堂」專欄提問的實戰案例,以及由大店長輪流分享,未曾曝光經營心得的精彩開講。   每一個案例,旨在探討問題背後的問題(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不只學習Know How,更強調思考Know Why。希望有助培養店長們,建立經營一家店的完整邏輯與

獨立思考能力,成就邁向大店長之路的人生願景;也期望召喚出每個人的心願,開一家充分實現自我的夢想店。 實戰7——搶救翻桌率,先取捨顧客群 李明元 暑假期間學生來店喝飲料,常有滿座情況,因咖啡廳沒有限制內用時間,曾有客人點完飲料置物占位,外出一、兩小時後,再回來繼續喝飲料,導致用餐尖峰時段上門的客人沒位子坐,如何在不趕走客人的前提下,增加翻桌率?(light咖啡陳店長問) 紐約的星巴克(Starbucks)同樣苦惱於遭顧客長時間占位,曾為了不讓店內餐桌變筆電族的書桌,全面取消設置電源插座,引發消費者權益廣泛討論,顯示就算在服務業高度成熟的城市,全球品牌仍得面對此難題。 餐飲服務業經營,必須有所堅

持,也要有所妥協。這中間,店家和顧客之間的協調須以社會共識為前提,經營者並據此取捨顧客。況且,沒有一個品牌或店家能夠大小通吃所有顧客,什麼樣的顧客該放棄、什麼樣的顧客值得深耕,雖是殘酷的決定,但因為顧客的管理代表一家店的形象,顧客面孔加總就等於具體的品牌形象,這是每家店都應要有的策略性思考。  以麥當勞為例,在台經營二十七年,即曾兩度在考量員工安全、品牌形象與多數顧客經驗的前提下,放棄少數顧客,進行關店決策。 當時有兩家店的餐廳座位,長期遭遊民及無業民眾占據,除影響其他顧客的觀感,門市營運坪效始終難提升。店內屢傳竊案、打架情事,常鬧上社會新聞版面,更對麥當勞商譽帶來負面形象。店長雖多次和管區員

警及當地里長協調,但效果不彰,其中一家甚至店經理晚班下班時,遭遊民猛打一巴掌。由於事涉員工人身安全,且品牌形象長時間蒙受傷害,已遠超過賺不賺錢的獲利考量,因此,總部隔天就提前和房東解約,立即停止該門市營運。 回到你的問題,理想上,店家最好能和顧客建立起默契,顧客能體諒店家經營需要,尖峰用餐時間不去占位,店家則在離峰時間釋出善意。至於遇到用餐時間占位的顧客,門市服務人員可在不傷和氣的原則下,委婉勸說或協調對方併桌,讓他清楚認知到,店內尖峰和離峰時間提供的服務不同。 不同業態不同商圈,要抓緊哪一群顧客,店家須有通盤策略思考,有所取捨在先,放軟身段應對在後,才能和顧客攜手創造雙贏。 ▇小店長這樣想: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做服務業的最高境界。」▇大店長那樣想:「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只能用心經營認同我服務風格的顧客。」

手沖咖啡沖煮技巧變異分析之研究-以台灣咖啡豆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麥當勞總裁的問題,作者洪姵綾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隨著咖啡浪潮興起,近年來台灣對於咖啡市場規模需求大幅上升,台灣人一年消費28.5億杯咖啡,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西元2019年已達到800億元。現今已進入到第三波的精品咖啡浪潮,以精準農業所種植的台灣咖啡豆風味獨特,在世界咖啡生豆評鑑賽事中逐漸嶄露頭角,屢獲佳績,而手沖咖啡已是台灣咖啡市場中日趨普及化的一種沖煮方式,無論是咖啡廳業者或是消費者都隨處可見手沖咖啡的市場,手沖咖啡是一件享受又有趣的事情,專注的注入熱水,享受著咖啡粉與水溫變化,隨著香氣等待屬於自己的美味咖啡,不論是咖啡師或是消費者,在享受手沖咖啡的同時也能與其互動,是一件很有溫度且增進彼此關係的事情。本研究使用實驗設計的

研究架構,以台灣精品咖啡豆為例,選定最可能影響咖啡萃取率與咖啡濃度的咖啡研磨度、沖煮水溫、悶蒸時間及咖啡水粉比四種構面進行研究,搭配日常生活中較容易購買之手沖器具與設備進行沖煮,得出數據分析,進而與其他不同國家的咖啡豆進行實驗比較探討。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產區的咖啡豆,可以不同沖煮技巧稍加調整,減少對咖啡豆使用之耗損降低成本,以提供消費者及後續研究者做為參考及建議。

永不放棄:我如何打造麥當勞王國

為了解決台灣麥當勞總裁的問題,作者雷‧克洛克羅伯特‧安德森 這樣論述:

他奪走別人的想法 卻成為 全球最大商業帝國 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的成功傳奇, 改拍成電影《速食遊戲》(The Founder), 【攻其不備】導演約翰李漢考克,最新力作! 【鳥人】金獎影帝麥可基頓,綻放光芒!   經理人/業務員/創業家 懷抱夢想的你 必讀好書!   ★最歷久彌新的成功傳奇   ★美國學生必讀的創業經典   UNIQLO社長柳井正、SoftBank社長孫正義都說:   這本書,是我們人生的「聖經」!   當一個人活到52歲,人生還有機會嗎?   你最好相信有。   將麥當勞以連鎖店方式推向全世界的雷‧克洛克,創業時已經52歲。   他原本只是一位銷售「奶昔

攪拌機」的業務員,經常往來於全美各城市。   直到他52歲時,在洛杉磯東部看到麥當勞兄弟所經營的速食漢堡店,驚為天人,進而把這家店以連鎖加盟店的形式擴展到全世界。   作者在書中詳述自己的人生、創業的起點,以及身為一位創業者所面臨的點點滴滴,包括創業初期的種種困難、合約的陷阱、培養供應商和加盟業者、組織擴大的挑戰、競爭者兵臨城下的因應之道,以及暢銷商品的發想法(麥香魚、大麥克、蘋果派)等。   本書是麥當勞創業者雷‧克洛克(Ray Kroc)的親筆自傳,藉由他的現身說法,讓人了解在成功傳奇的背後,他不僅是一位創業致富的億萬富翁,也是前衛的先驅者、熱情的創業家,更是一個天生會說故事的人。

  無論是渴望改變、或想要研究商業模式的讀者,都可以藉由本書點燃心中的創業魂,也能深入了解成功者不只要懂得把握機會,更需要努力不懈,有所堅持。   ★雷‧克洛克的名言:   ☆ 想了解對手的營運狀況,只要瞧他們的垃圾桶就好。   ☆ 我無法阻止對手模仿我的風格、偷走我的計畫,但是他們偷不走我腦子裡的想法。因此,我總是能領先他們一哩半。   ☆ 青澀是成長的動力,成熟是衰敗的開始。   ☆ 如果人生是個漢堡,工作就是中間的漢堡肉。對我來說,工作就是玩樂。   ☆ 若是真心想提供優質的服務給加盟主,就會記住他們地下室的格局、周圍巷弄的通行狀況等等,或許可因此建議他們更好的貯貨方式。   ☆ 若要

有所成就,必定得冒著失敗的風險;過程如果缺乏風險,成就也就不值得自豪,當然也不會快樂。 名人推薦   凡是喜愛赤裸裸的自我剖析與企業祕辛的重度讀者,這本自傳絕對適合你!──《休士頓日報》   克洛克無私地分享他的人生故事,節奏明快——原來大老闆也是熬過來的!──《聖地牙哥論壇報》   個人風格強烈的優秀自傳,充分展現雷‧克洛克熱情樂觀的態度。──《美西書評》   作者娓娓道來白手起家的歷程,坦率又不失幽默,讓人驚嘆連連。──《波士頓環球早報》   話題十足、毫無保留的創業故事!──《田納西日報》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傑佛遜創立美利堅合眾國,而雷‧克洛克颳起大麥克旋風!──作

家湯姆‧羅賓斯,《君子雜誌》 作者簡介 雷‧克洛克Ray Kroc   他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橡樹園(Oak Park)。高中輟學之後,他擔任過紙杯銷售員、鋼琴演奏、奶昔攪拌機的銷售員等工作。1954年時(52歲),他認識了莫里斯和理查‧麥當勞兄弟,獲得了當時規模還很小的麥當勞餐廳的特許經營權。從此,他把麥當勞推廣至全美,到1984年全世界已擁有8,000家店。如今,麥當勞在119個國家擁有超過33,500家店。   1974年時,他買下了職棒球隊聖地牙哥教士隊。1984年因心臟病逝世,享年81歲。1985年,克洛克財團(Kroc Group)成立。   《永不放棄》(Grindi

ng It Out)是克洛克的親筆自傳,自述他將麥當勞打造為世界連鎖餐廳龍頭的奮鬥過程。他以52歲高齡開創事業的熱情,至今依然激勵人心。這本書也是美國學生必讀的創業、商業經典。 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   美國作家、新聞記者。 譯者簡介 林步昇   師大英語系畢,現就讀於師大翻譯研究所,同時從事新聞編譯工作,譯有《真的不用讀完一本書》、《我的老爸鬼話連篇》等書。人生最早的記憶就是幼稚園時參加的麥當勞慶生會;翻譯本書過程中,數度受到金色拱門的感召(蠱惑),一定得跑去買兩包大薯才能安心趕稿……。 第一章 抓住機會 第二章 工作,就像漢堡裡的牛肉 第

三章 業務之心 第四章 提高營業額 第五章 戰勝壓力! 第六章 合約的陷阱 第七章 加盟店體系 第八章 成功的方程式 第九章 想知道的事情,全都在垃圾桶裡 第十章 現金流 第十一章 和協力廠商一起成長 第十二章 理想的組織 第十三章 高處不勝寒 第十四章 暢銷商品的發想法 第十五章 買下職棒球隊 第十六章 堅持到最後! 後記 修訂版後記 by羅伯特‧安德森 推薦序   麥當勞是一個散播歡樂的地方,在金色拱門裡面,輕鬆愉悅的氣息四處蔓延,因為麥當勞相信工作的最大價值不是追求金錢,而是以協助別人追尋夢想為使命,在這「成就他人」的理念下,有越來越多人,因為快樂而歡笑! 台灣麥當勞總裁 陳

文淵 推薦序 成功,需要冒點險,更要堅持到底   雷.克洛克,是在五十二歲時取得麥當勞的專屬經營權之後全力發展加盟店,而成為全美最大的速食餐飲業者。現在,代表著美國漢堡文化的麥當勞在全球擁有三萬五千個營業店鋪,每天服務七千萬個客人,已成為餐飲業最有價值的品牌。這本書可說是他的自傳,也是麥當勞公司的發展史。   勇於做夢,勇往直前   克洛克先生性情開朗、大膽。他從小喜歡做夢、想事情,並將夢想付諸行動。他在一九二○年代左右從事過許多工作,例如在雜貨店、藥妝店打工,在夜店當鋼琴手,加入樂團在舞廳當鋼琴伴奏,擔任股價記錄員,紙杯推銷員等,每個工作他都全力以赴。在工作中他學會凡事先擬定計畫

再徹底執行,他用心觀察、找尋市場,發現新商機,不斷往前邁進。   從銷售紙杯進而從事多功能攪拌機的生意,他遇到很多困境,例如合約問題、財務的困難,但是他直覺這是有潛力,值得冒險的。他說:一旦決定就要全力投入,因為創業無法憑空完成,必須勇於冒險,適當的冒險是挑戰的一部分。遇到逆境要面對問題,而非輕易屈服。而且,要懂得一次處理一件事。   在接受多功能攪拌機的洽購時,不少客戶要求購買麥當勞兄弟所使用的相同機型。他於是搭機前往洛杉磯探訪麥當勞兄弟的餐館,餐廳整潔乾淨,生意很好,所賣的漢堡便宜又好吃,服務快速又不需服務費。漢堡、薯條、飲料的準備流程全部生產線化。他覺得這是未來速食餐廳的發展方向,於

是積極爭取開放加盟的經營許可權。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麥當勞的第一家實驗店的準備工作相當辛苦。設備的配置要適應各州不同的氣候,馬鈴薯的存放方式也影響到薯條炸出來的口感,問題很多但他並不氣餒,每天一早就開車到店裡幫忙開門前的準備工作,與清潔工一起打掃、拖地或掃廁所。   為了發展完善的加盟制度與講究高水準,他訂出一個原則︰麥當勞企業不可成為加盟業者的供應商,麥當勞必須協助每位業者,讓他們經營成功。他希望麥當勞不只是一塊多人使用的招牌,更希望建立一套餐廳體系,以優質飲食和製作流程統一,聞名於世,讓所有的顧客信任該體系的聲譽而再度光臨。因此,麥當勞必須長期提供業者培訓課程與互助制度

,時時評估績效;也要培養研發人員,提供食品製造技術給業者。   他經常強調品質、服務、清潔與價值的「QSCV」的概念。這是對抗競爭對手與面對顧客的最佳理念。他重視正派經營,重視加盟主的權益,不收回扣,協助供應商降低成本,誠信對待顧客。   堅持到底   要做好一件事情沒有捷徑,每個過程每個細節都必須堅持。   他最愛的名言是:「世上沒有東西能取代堅持。才華無法取代堅持,徒具才華卻一事無成的人比比皆是。資質也無法取代堅持,空有資質卻不懂利用的人不勝枚舉。 教育無法取代堅持,世上盡是受過教育的敗類。唯有堅持和決心方能無往不利。」   不少年輕人都想找個穩定安易的工作。務實﹙Realist

ic﹚是平庸之路,年輕人應該培養謀生能力並懂得工作的樂趣。願意冒險、接受挑戰才會有享受成就感的快樂。 徐安昇 (本文作者為「麻膳堂」、踢弩「Tinun」、Botanica、iCHEF以及筑誠創研等公司的創辦人。他致力於推廣更美好的生活形態,是生活產業連續創業家,並曾與徐重仁先生合著《夢想的修練》,天下文化出版) 推薦序 雷.克洛克──罕見的熱血創業家   「美國夢已不復存在!」   「稅賦太重,摧毀商機!」   過去三十年間,常有人發出類似的嗟歎;但實際情況是,全球財富快速增加,生活水準大幅提升,以前的時代根本難以相提並論。   若有人跟我一樣,在研究所開設創業思維或創新

企業管理等課程,就會知道上述的杞人憂天毫無依據。我們進行了許多個案研究,皆為個人成功或企業成長的真實案例,足以證明這一點。   業界不時會出現像雷.克洛克(Ray A. Kroc)這樣熱血的奇葩,完全真人真事,都是白手起家而後致富,他們貫徹自身信念,駁斥種種悲觀論調。本書不但是雷.克洛克的親筆自傳,也是麥當勞企業的成長史,推翻所謂冒險會得不償失的論調,同時提醒我們,機會俯拾即是,我們只需要懂得掌握先機,看準天時地利的條件。誠然,成功或許得靠點運氣,但現今富足的社會中,許多人都忘了,成功的不二法門在於努力不懈、認真打拼的精神。   克洛克曾於一九七四年參訪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 C

ollege)艾摩斯塔克(Amos Tuck)商學院,並來我任教的班級演講。兩年後,一九七六年三月,他率領管理團隊中幾位重要主管再度前來,其中包括時任麥當勞總裁暨執行長的佛瑞德.特納(Fred Turner)。(第二次造訪讓人見識到克洛克縱橫商場所展現的魄力與決心:當天,暴風雪使當地機場被迫關閉,他並未就此打消念頭,反而立即從波士頓總部調派一輛麥當勞巴士,順利將困在風雪中的眾人載至校園。)   克洛克先生知無不言,完全折服了台下那群見多識廣的MBA學生,兩次蒞臨皆談笑風生,向學生們簡要地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及麥當勞沿革,詳細內容不妨閱讀這本自傳。他逐一解答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在演講與討論過程中,

都展現了其所以成為今日商界傳奇的風采:秉持不屈不撓的企業哲學;貫徹吸引家庭客源的營運方針;強調待客有禮、環境整潔與服務態度等基本要求;力挺工作同僚,對於自麥當勞草創初期就共事的夥伴尤其如此。   他的演講流露自身幽默詼諧、毫不服輸與熱愛工作的一面,並且堅信,只要目標設定得宜,人人都可在美國實現夢想,甚至會有超出預期的收穫。克洛克先生本身是一流的銷售員,既擁有不凡領袖特質,又具備優秀管理能力,對細節絕不馬虎,如此人才實屬罕見。   只要稍微聽過克洛克的演講,就不難了解他將這本自傳取名為「Grinding It Out」 的原因,並不是暗指麥當勞漢堡的製程,而是呼應他自己三十年來苦幹實幹的工作

經驗──先是在紙杯公司當銷售員、升上銷售經理,後來再出來自己創業。直到一九五四年,終於出現畢生難逢的契機;那年他已經五十二歲,通常屆此年齡的主管已開始嚮往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本書也適時提醒讀者,麥當勞之所以能成為今日速食加盟產業的龍頭,背後其實投注了大量時間、心力與資本。   一九七六年是劃時代的一年,麥當勞企業的總營收首次超越十億美元。一般研究企業史的學生,看到一家成立二十二年的公司達到此一里程碑,可能還不甚明瞭其意義之重大。不妨以此為基準進行客觀比較:IBM素來享有成長傲人的美譽,卻是在一九五七年,即其創立屆滿四十六年時,營收才達到十億美元;全錄(Xerox)公司亦以業績成長迅速聞名,前

後共花了六十三年,於一九六九年才加入營收十億美元的行列。即便考量一九○六年全錄成立以來的物價水準波動,上述總營收的統計數字仍反映出麥當勞一路以來的成就,以及無與倫比的成長速度。   麥當勞企業的歷史確實很吸引人,不過這僅是本書內容的一部分。在克洛克的領導下,麥當勞不但引領創新,同時改良既有做法,一舉顛覆了整個餐飲服務產業,改變全球飲食習慣,並提升顧客對產品的期待。試想,如今還有誰能忍受服務龜速、餐點昂貴、薯條溼軟與用餐環境骯髒呢?   克洛克先生這本自傳不但是引人入勝的回憶錄,更可說是商學院學生不可多得的補充教材。凡是有志創業的人,無論是高中剛畢業、已年過半百或介於兩者之間,本書必定會成為

彌足珍貴的參考書。 達特茅斯大學艾摩斯塔克商學院副院長 保羅.帕加努奇(Paul D. Paganucci)教授 新罕布夏州漢諾威市 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1章抓住機會「世事如潮,若能乘浪而行,則可順應時運;若是貽誤先機,則會囿於泥沼。如今,吾等於汪洋中漂蕩,必得掌握潮起之時,以免錯失昂揚之勢。」──摘自莎劇《凱撒大帝》我向來堅信,幸福是由自己創造,自己的問題得自己解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人生哲學。我想這得歸諸自己骨子裡流著的波西米亞人血液,畢竟我的祖先皆自力更生、世代務農。但我之所以對此深信不疑,是因為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想當年,我仍是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從事推銷紙杯的工作,

每週才賺三十五美元,還得四處兼差演奏鋼琴,養活老婆和寶貝女兒,憑藉的就是這份信念;如今,即使我已有數百萬身價,相同道理依然適用。因此,只要機會上門,務必好好把握,我也始終貫徹這項原則。我為莉莉圖利普紙杯公司(Lily Tulip Cup Company)賣命十七年後,升任銷售部門的主管。那時正逢一款新型奶昔製造機問世,外型難看、有六個轉軸,名為「多功能攪拌機」(Multimixer),我看準其中商機,立即重金投資。當然,要放棄穩定的高薪工作、轉而自行創業,這事談何容易?我太太得知後震驚不已,不敢相信我竟下此決定。但我轉換跑道後相當成功,她原先的不安也隨之消散;我滿心歡喜地參與銷售活動,設法在全

美各地推銷多功能攪拌機,鋪貨至藥妝店與快餐店。過程歷盡艱辛,但收穫豐碩,我更是樂此不疲。然而,我仍時刻留意市場上的其他契機,常言道:「青澀是成長的動力,成熟是衰敗的開始。」當時如酢漿草般青澀的我,聽到了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是關於銷售到加州的多功能攪拌機。

知易行難 以組織能耐觀點探討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策略 與歷程 混合方法取向

為了解決台灣麥當勞總裁的問題,作者李韻儒 這樣論述:

企業無法有效執行數位轉型主要是因為缺乏數位轉型策略,過去文獻對於數位轉型歷程中不同階段該具備那些組織能耐的研究相當缺乏,本文將以歷程觀點聚焦於中小企業數位轉型議題,進行行動研究據以發展不同數位轉型策略該具備之組織能耐以及組合模式,同時發展與實證數位轉型歷程中組織能耐組合的關係。本研究共分為三個子研究進行,研究一選取數位轉型成效卓越之個案共86家,進行其組織能耐之內容分析;研究二選取六家不同數位轉型策略的個案公司進行行動研究,針對組織能耐間的關係發展了十二項命題;研究三驗證「組織能耐觀點數位轉型策略與歷程模式」之研究模型,結果發現:組織設計與流程中介效果顯著,數位科技及資料管理之正向節制效果不

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