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衛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同步衛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貝爾寫的 地球之書 和長澤光晴的 生活物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同步衛星- 教育百科也說明:一九六三年美國發射「同步二號」(Syncom Ⅱ)通信衛星,是第一枚同步衛星。同步衛星在地球上空赤道附近三萬六千公里的衛星軌道上,以定向定速飛行,每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晨星所出版 。

國防大學 空間科學碩士班 蔡明達所指導 陳俊杰的 颱風期間GPM衛星降雨資料空間特徵之研究 (2021),提出同步衛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球降水觀測、ArcGIS、數值地形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電子研究所 王毓駒、陳柏宏所指導 解書兆的 一個應用於低軌道衛星通訊的高傳輸速率X頻段發射器 (2020),提出因為有 發射器、X頻段、低軌道衛星的重點而找出了 同步衛星的解答。

最後網站科技新勢力低軌道衛星| 雜誌| 聯合新聞網則補充:進一步來看,不同距離也使這些衛星肩負著不同的任務,同步衛星顧名思義就是與地球同步運轉的衛星,距離地面三五七八六公里,延遲時間大約二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同步衛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球之書

為了解決同步衛星的問題,作者金貝爾 這樣論述:

史上最強系列之《地球之書》 從45億年前地球的誕生到50億年後地球可能的終點 250則趣味的地球科學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 從閱讀中學習科學知識的百科   一本圖文並茂的地球百科.一本博古通今的地球科學發展史   一本趣味橫生的地球故事.一本條理分明的地球科學資料庫   關於地球科學世界裡最重要、最有趣的故事盡在其中   從深邃的過去到亙遠的未來,在漫長時間裡不斷嘗試了解萬事萬物如何運行,以及如何讓一切變得更好的人們,本書就是由這些人們致力完成……——〈引言〉   地球,我們所居住的這顆行星,從太陽與太陽系在大約四十五億年前出現不久後,這顆行星便在一團旋轉的氣體與微塵雲霧中形成;一

直到大約五十億年之後,那顆始終散發慈愛光芒的恆星步入死亡終途,而我們的星球最終面臨無可避免的毀滅。   地球歷史跨越各式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天文生物學、地質學、礦物學、行星科學、生命科學、公共政策、大氣科學、氣候科學與工程學等等眾多科學以及社會學科與分支學科。《地球之書》試著從所有領域尋找里程碑般的重大事件與發現,期望建構出一種在經驗與專業之間幅度寬宏的感受,以此理解我們的世界何以如今朝,而來日如何貌。   本書條目按照年代排序,各含一則簡短摘要和至少一幅精美圖畫,每頁底下的「參照條目」方便你快速查閱其他篇目,讓知識立體化。跟著《地球之書》進入一趟收穫滿滿的地球科學之旅吧

! 本書特色   ‧豐富條目:250則地球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錄。   ‧編年百科:條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地球科學發展演變;相關條目隨頁交叉索引,知識脈絡立體化。   ‧濃縮文字:每篇約700字,快速閱讀、吸收重要科學觀念和大師理論。   ‧精美插圖:每項條目均搭配精美全彩圖片,幫助記憶,刺激想像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圖片精緻、收藏度高,是科普愛好者必備最理想的科學百科。  

同步衛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雷兆恆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客座教授

題目:《晶片戰爭 Achilles Heel》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颱風期間GPM衛星降雨資料空間特徵之研究

為了解決同步衛星的問題,作者陳俊杰 這樣論述:

全球降水觀測(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計畫是為提升全球性降水預測等水資源管理與利用的太空降水觀測計畫,突破地形及海面缺乏降雨觀測資料限制。本研究將探討GPM衛星反演雨量資料與地面氣象觀測站資料的比對分析,藉以了解降水受地形影響之特徵。本研究以2016年尼伯特強烈颱風及2021年璨樹強烈颱風為案例,使用當時的GPM衛星反演雨量資料及地面氣象站雨量資料,經資料同化處理後,再運用ArcGIS將資料匯入臺灣地區的網格中,並套疊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的臺灣地形高程圖、1000公尺等高線及颱風位置等,探討G

PM衛星降雨資料受地形影響之降雨特徵,藉以探討GPM衛星反演雨量資料的準確及可靠性。研究結果發現,GPM衛星資料降雨分布呈現較廣且平均,雨量在地形影響分布上表現較不明顯。在迎風面強降雨區,多集中分布在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及高山前緣,GPM衛星反演雨量數據有低估的情形,反而背風面弱降雨區,雨量數據有高估的情形,但在衛星資料雨量高低估數據分析部分,在正負值差值0至20毫米內雨量分別佔總雨量的96.4 %及99.3 %,顯示GPM衛星資料反演的降雨數值表現相當優異。

生活物理

為了解決同步衛星的問題,作者長澤光晴 這樣論述:

自然、運動、交通工具、光與聲音…… 用物理解開生活周遭所有的「為什麼」!     物理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利用幾項定律或定理並搭配部分假設就能探討各種現象。本書所探討的主題全是不著痕跡地存在於你我周遭的事物或現象。我們雖然不懂這些事物或現象的原理也能生活下去,但了解後會發現,原來這些內容能讓生活更快樂。   減少算式、平易近人、詳細圖示、熱門話題!!!   給對生活周遭事物、現象原理感興趣,卻不想閱讀專業書籍的你。     ◎為何會出現彩虹?   ◎為何短跑與長跑的起跑方式不同?   ◎飛機主翼尾端的板子有什麼功用?   ◎馬桶為何能沖水?   ◎為何壓力鍋能快速完成料理?   ◎鉛筆、橡

皮擦及擦擦筆的原理   ◎為何高爾夫球的表面會有凹洞?   ◎磁浮列車為何能漂浮前進?     無論是廁所、冰箱,還是人造衛星或GPS,   你我身邊的事物及現象原理就是淺顯易懂到讓你覺得好有趣! 本書特色   1、物理一點也不難!掌握幾項定律或定理搭配部分假設就能探討生活周遭的各種現象。了解後會發現,原來這些內容能讓生活更快樂。   2、減少算式、平易近人、詳細圖示、熱門話題!用物理探討自然、運動、交通工具、光與聲音……不想閱讀專業書籍的你不容錯過的最有趣的物理入門書。

一個應用於低軌道衛星通訊的高傳輸速率X頻段發射器

為了解決同步衛星的問題,作者解書兆 這樣論述:

傳統通訊衛星運行速度與地球運轉速度相同,如同一個不移動的星星,運行於離地表約 36,000 公里的太空中。離地表的距離深深影響著衛星通訊的速度。不同於傳統的地球同步衛星,低軌道衛星(LEO satellites)距離地表僅 500~2,000 公里,這大大減低了訊號傳遞的延遲。Space X 的創辦人馬斯克曾指出,該公司的衛星通訊系統起初訂定延遲 20ms 為目標,這個數字未來還能再減半。由於火箭發射的成本大大降低,訊號在真空中的速度遠大於光纖,低軌道衛星通訊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市場。此論文講述一採用直接升降頻架構的發射器,該發射器提供 16APSK 及QPSK 兩種調變,並支援最高 800Mb

ps 的傳輸速度。總消耗功率小於 90 瓦且提供一組備用系統,一旦主系統發生任何不可復原的異常,可切換至備用系統繼續使用。此發射器在溫度與結構強度評估下,總系統僅有 10 公斤。論文的最後將探討發射器在現有架構下能夠改善的地方,及提供自我校正的回授電路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