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部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愧部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麥可.里德,傑克.康寧漢寫的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和邱若龍的 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賽德克.巴萊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黑體文化 和遠流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文學系 陳章錫所指導 李淑卿的 《吳大澂篆書論語》研究 (2020),提出愧部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吳大澂、小篆、金文、吳大澂篆書論語。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蔡信發所指導 張建騰的 金門蔡獻臣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蔡獻臣、金門、瓊林、父子進士、清白堂稿的重點而找出了 愧部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愧部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為了解決愧部首的問題,作者麥可.里德,傑克.康寧漢 這樣論述:

第一本英語世界「吉卜力學」百科全書式的圖文書 以生動有趣、知識爆量的書寫探索吉卜力所有的作品 搭配近200張精美圖片,是吉卜力迷不可不敗的人氣指南   「我想創造具真實性、精彩、帶點諷刺意味,但最重要的是,一部美麗的電影。我想描繪一個認真追求夢想的人。夢想帶有一種瘋狂的毒性,而這種毒性不能被隱藏。」──宮崎駿寫於2011年《風起》製作計畫   吉卜力動畫電影在全球颳起的旋風從未歇止,除了賣座電影,也陸續推出周邊商品並開設美術館,吉卜力公園也即將於2022年年底開幕,繼續擄獲影迷的心。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於1985 年6 月15 日。工作室的名字發想自宮崎駿,身為飛行器迷的他以二戰

期間義大利飛行巡邏隊「吉卜力」(Ghibli)為名,這個義大利文有「從撒哈拉吹向地中海的溫暖氣流」之意。自創立以來,吉卜力有如一股創意暖流,席捲了日本動畫產業。從1984年的《風之谷》到2020年的《安雅與魔女》,吉卜力動畫作品是許多人的成長回憶,也影響了無數創作者,儼然成為動畫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山。   今年81歲的宮崎駿從1960年代開始創作生涯,在1979年完成第一部動畫劇情長片《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當時Animage雜誌的編輯鈴木敏夫是宮崎駿的熱心支持者,邀請他從1982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風之谷》漫畫,並於1984年發行動畫長片。後來鈴木敏夫、宮崎駿和他的導師高畑勳三位人物

成為吉卜力三巨頭,創立吉卜力工作室,並製作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動畫劇情長片,奠立了日後的事業版圖。   鈴木敏夫是吉卜力的總軍師,為工作室尋找資金、挖掘人才,想方設法將作品推到國際舞台上。兩位動畫天才宮崎駿和高畑勳,則在他的保護下恣意揮灑才華。宮崎駿的作品以幻想題材著稱,毫不保留地表現對飛行的熱愛、反戰思想、環境意識及世界和諧的冀望;而高畑勳則講求「不辭勞苦地研究」和「一絲不苟的寫實」,畫功考究細節,致力表現風格上自我突破。兩位大師撐起了吉卜力的一片天,也盡力培育工作室年輕一代的動畫師──庵野秀明、西村義明、米林宏昌、片渕須直……日後都成為獨當一面的動畫家。   這本最新的吉卜力電影書回顧吉

卜力每一部長片,搭配了大量精美劇照與海報、創意團隊與工作室的照片,帶領讀者推開吉卜力工作室被植物遮蔽的大門,進入吉卜力的魔法世界。   本書改編自廣受好評的Podcast節目Ghibliotheque,堪稱英語世界第一本「吉卜力學」百科全書。每個段落都像是重現了Podcast節目的錄製現場,寫作風格輕快易讀。翻閱本書時就如同兩位資深吉卜力愛好者坐在你身邊,為你仔細講解每部片的開場與結尾,並還原吉卜力作品的溫度和全貌,令人意猶未盡。   在書中,我們宛如乘著吉卜力的想像飛行器,遨遊在幻想的天空中,見證吉卜力作品每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娜烏西卡乘著風穿越腐海,巴魯與希達唸著天空之城古老的咒語,梅在

森林中掉落在龍貓的肚子上,漫天螢火蟲下節子與清太的笑容,魔女琪琪飛上天空的那一刻,魔法公主小桑堅毅的眼神,千尋憶起與白龍的往事……吉卜力結合風格與故事,為世界帶來珍貴寶藏,一次次以勇氣和希望鼓舞人們。他們製作的不只是動畫,也是每一次向世界重新出發的理想。愛與友情、成長與付出、環境與和平……都是吉卜力不斷創作的主題。   我們也跟隨本書來到吉卜力工作室的每個階段,深入宮崎駿和高畑勳在創意與生涯上的掙扎,見識到新人導演如宮崎吾朗及米林宏昌以嶄新的創作視野展望未來。吉卜力工作室從草創初期的沒沒無名到今日聞名遐邇,至今已不只一次宣布要停止動畫製作。近年來隨著吉卜力美術館和公園落成、宮崎駿重啟創作《你

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似乎正在宣告著,吉卜力茁壯的生命力絕不會就此停歇。   從標誌性的《龍貓》片頭開始,我們一起往吉卜力世界出發吧! 本書特色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結構解剖:   本書內容涵蓋電影背景介紹、資訊補充小邊欄、導演與製作人訪談、相關文章節錄、各種吉卜力相關的小道消息、影迷式分析與點評、電影海報、劇照、幕後花絮……應有盡有,是骨灰級吉卜力影迷傾盡全力、進入吉卜力魔法世界的探險報告書!   ※收錄豐富的圖文內容:   ◎採訪吉卜力的重要推手、天才導演、新晉主創、技術人員的訪談內容整理,各自暢談幕後製作祕辛。   ◎匯整每部吉卜力電影的創作動機、製作過程、發行、導演後記和

影迷評價。   ◎為吉卜力全集24部電影提供從風格、故事到動畫技術的專業影迷評論。   ◎收錄近200張精美電影劇照、工作照、手稿、原版海報。   ※吉卜力堪稱是日本動畫界的「兵工廠」,當今一線動畫家都曾為吉卜力賣命:   ◎為什麼宮崎駿看完庵野秀明所畫的分鏡表,便立即決定將《風之谷》最重要的段落交付給他?   ◎原來《魔女宅急便》的導演並非宮崎駿,而是日後製作出《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的片渕須直,為何臨時換將?   ◎西村義明為了協助高畑勳作品《輝耀姬物語》的前期製作,前後竟花了他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時間!   ◎細田守為了守護自己作品的風格與原創性,最後不得不退出《霍爾的移動城堡》的製

作團隊!   ※「吉卜力三巨頭」緊密的關係讓工作室維持近40年而屹立不搖:   ◎高畑勳是宮崎駿的導師,但他拒絕協助製作《風之谷》,讓宮崎駿酒後淚流滿面。   ◎鈴木敏夫形容高畑勳是稱職的製片人,一旦擔任導演,「一切就會變成麻煩」;對宮崎駿來說:「『阿朴先生』(高畑勳)是最令我抓狂的人,同時也是最讓我信任的人。」   ◎高畑勳形容風格相異但惺惺相惜的宮崎駿:「我們可以輕易地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深度。」   ◎鈴木敏夫為了阻止迪士尼高層刪改《魔法公主》,竟拿出武士刀,大喊「不准剪!」   ◎宮崎駿與高畑勳對《平成貍合戰》片名中「平成」二字爭執不下,而國際版片名「Pom Poko」竟是貍貓敲著

肚子的聲音!   ◎工作室創立之初,曾接受日本航空委託創作一支專供機上觀賞的45分鐘動畫的案子,將雜誌上連載的豬角色轉變為飛機上的動畫短片,宮崎駿在1991年的備忘錄中寫道:「《紅豬》應該是一部提供給那些在航程中已筋疲力盡的商業人士,讓他們在缺氧的狀態下也能好好被娛樂的作品。當然,它也會吸引小孩及中年女性觀賞,但我們不要忘了,它就是設計給那些腦漿已化為豆腐的中年男人看的電影。」   重要事件   日本:吉卜力美術館於2022年11月在愛知縣重新開幕   台灣:「吉卜力動畫大師──高畑勲展」於6月開展(6月18日至9月25日)   九月重映《神隱少女》 名人推薦   王小棣|導演   王振

愷|電影與藝術書寫作家、策展人   史明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動畫導演   半瓶醋|電影製片、影評人   阮光民|漫畫家   但唐謨|自由寫作影評人   宋欣穎|電影導演   余  聿|踩影子停格動畫工作室負責人、導演   李政亮|政大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李拓梓|國藝會副執行長   易智言|電影編劇、導演   重點就在括號裡|臉書影劇評論專頁版主   連俞涵|演員、作家   翁煌德|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版主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莊永新(小莊)|導演、漫畫家   張維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

術學系主任   葉  郎|文字工作者   膝關節|影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推薦記錄   「包羅萬象的指引、好到令人訝異的撫慰人心。」──《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y)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是你非聽不可的Podcast節目。」──《衛報》(The Guardian)   「徹徹底底的興味盎然與包羅萬象。」──Engadget   「好多畫面湧現,我愛吉卜力!」──王小棣(導演)   「吉卜力電影陪著我一路成長蛻變,從未缺席,也

不曾失望,畫風老少咸宜,色彩賞心悅目,其藝術成就值得跨世代一再玩味,非常推薦。」──莊永新(小莊)(導演、漫畫家)   「人人心中都有吉卜力,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愛是最美的擁有。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是兒時裡的點點滴滴,也是大人面對現實社會的寓言童話。《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以重度影迷的角度出發,引領讀者翱翔這座由影像藝術所打造的魔法世界,以及解析背後更為神秘複雜的哲理故事。」──王振愷

《吳大澂篆書論語》研究

為了解決愧部首的問題,作者李淑卿 這樣論述:

  吳大澂是清朝晚期著名的金石學家、收藏家、書畫家,也是畢生致力於古器物研究的學者,而在其豐富的藝術浸潤領域中,書法的成就頗值得關注,其中又以《吳大澂篆書論語》為其生平最得意的作品。吳大澂受到家學的薰染,從小就非常喜愛古文,少年時開始學習秦代小篆刻石,其書法風格就和唐朝的篆書大家李陽冰極為相似。後來受到楊沂孫的啟示,將小篆和金文結而為一,創造出用筆蒼辣、自成新意的筆風,結體部分則具備大小參差、淵雅樸茂的特色,而呈現出大氣淋漓,沉著雄厚的創新風格,為書法藝術帶來了蓬勃生機。  吳大澂屢任邊疆重臣,除了捍衛國家權益和民族尊嚴之外,也為他的人生和清朝歷史留下了極為珍貴的一頁,自請參戰的舉動則充分顯

示出「捨我其誰」的性格。畢生以經世致用為要務,雖然對於甲午戰爭的失敗終究難辭其咎,但其累積三十年的時間,不斷的精研究微三代彝器之所得,編輯了《說文古籀補》,得以補闕自秦以來不獲見古籀真跡之憾,更進而援引了《說文古籀補》中三千五百餘字的古文來書寫《論語》,藉以恢復儒家經典的舊觀,更是書壇之創舉。  本論文旨在透過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文獻之探討、研究方法之陳述與章節之安排,從吳大澂的家學淵源及書學背景進行梳理,藉此剖析時代背景對吳大澂書藝成就的影響,探究吳大澂對儒家藝術觀的繼承與開闊先秦文字的廣闊視野。亦透過經典著作的內容,剖析篆字的筆法、結構及章法,以多元的面向來進行分析,歸納《吳大澂篆書論語》

書藝之繼承與書法藝術之特色,做為學習書法之參考,並從中獲得生命之陶融,提供愛好書法藝術者進入書法藝術精髓之門徑,並歸納出實踐生命的人生哲理。

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賽德克.巴萊2)

為了解決愧部首的問題,作者邱若龍 這樣論述:

  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     1930年,霧社地區的賽德克族人聯合起來,為「尊嚴」而戰。1930年的十月,日治時期的霧社地區,莫那‧魯道開始聯合賽德克族各部落一同抗日,最後聯合了六個部落,四百多位壯丁,在十月二十七日的聯合運動會上發動最大規模的起事。參與起義的族人開始兵分多路消滅各地日警駐在所,以及霧社地區的日本人,是有計畫性的大規模抗日行動。 對於這次事件,世人通常只知是「野蠻人的暴動和日本政府的殘酷鎮壓」,鮮少有人從賽德克族根深蒂固的信仰,或身為一個「人」的價值去思考事件的發生原因。或許,本書正是幫你了解這段歷史最好的開始。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漫畫 

    坊間關於霧社事件的書籍種類繁多,唯一以漫畫形式呈現事件始末的只有這本!儘管以漫畫做為傳達的形式,邱若龍卻不以趣味滑稽的風格譁眾取寵,而是以耗時五年的田野調查記錄為本,用治史般的考究精神,忠實勾勒出八十年前的歷史故事,並傳神描述賽德克人的民族特性,詳細考究各部族間的服裝、紋面圖案,各部落社名、各社互動關係、部落頭目等重要歷史史料。       ★以漫畫詮釋霧社事件第一人──邱若龍     二十年前,為了繪製這本霧社事件的漫畫,作者邱若龍一頭栽進賽德克族的文化中。他慢慢梳理出屬於賽德克人的「霧社事件觀」,之後更有感於原住民根本的文化總是快速消逝,開始拍攝紀錄片《Gaya》,期望以影像來留

存住賽德克族的特色、故事、記憶與民族性。多年來,邱若龍總不自覺肩負起平地與原住民族間文化傳遞與溝通的工作。       ★首度以賽德克族的角度詮釋80年前的悲壯戰役   以賽德克族的角度出發,完整詮釋整個族群為維護祖先流傳下來的Gaya(祖訓)所拚死一戰的勇氣!故事雖然是講日治時代與日軍對抗的故事,但是其實真正要體現的是賽德克族對祖先留下來的社會規範、價值觀,以及基本的信仰,其中對於人性可貴的詮釋,更是共通且應該被正確傳達的部份。       ★漫畫家專訪與彩圖大公開     書末附上精采漫畫家訪談內容,完整了解這個風格獨具的藝術創作者。此外,作者為電影《賽德克‧巴萊》繪製多幅場景與服裝參考圖

,也特別收錄書中。   作者簡介   邱若龍       1965年生,復興美工科畢業,以研究歷史的精神,費時多年才繪製出台灣第一本原住民歷史漫畫。繪成之後仍研究不輟,因此作品經過再三修改與調整。儘管是以漫畫方式呈現1930年代的霧社事件,但其中所有對話、服飾與景物,在下筆前皆經過仔細的考究。因長年進出原住民部落,對霧社事件始末與賽德克族的生活形態的認識日益加深,並且也對台灣其他原住民的文化多有涉獵。       除了漫畫之外,邱若龍於1998年拍攝《Gaya──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他也曾將台灣原住民神話傳說改編為動畫片,並擔任《風中緋櫻》電視劇美術指

導,以及《賽德克‧巴萊》電影美術顧問。   序   成為驕傲的「賽德克‧巴萊」       險峻的山林中,一群日軍突然遭受到身穿紅白色傳統賽德克服裝的勇士不顧生死的衝殺!硝煙四起,爆炸聲、槍聲、慘叫聲響徹山谷中,這正是一九三○年所發生的霧社事件,而我竟身處其中。       難道是時光倒流嗎?咦?指揮作戰的人竟然不是莫那‧魯道,而是一個帶著多焦鏡片的削瘦青年。「卡!」哎呀!原來是小魏正在拍攝的鉅資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場景。實在太逼真了,使我一時晃神,差點跳入參加戰鬥呢!       十多年了,當初小魏看了我的漫畫,又得知我正在拍攝賽德克族紀錄片《Gaya》時,主動要求來當義工。當時他就發下

豪語,將來一定要把「霧社事件」搬上大銀幕。今天,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即將上映,這中間的過程可以說是從不可能到夢想實現,靠的是小魏不屈不撓的拚鬥精神。這大概是他所崇敬的莫那‧魯道所給他的加持吧!而莫那‧魯道與賽德克族人的事蹟,小魏可說是用盡「辦法」以這部電影來向他們致敬!而我也有幸參與了電影的美術顧問工作,感受到導演與整個劇組的努力。       這一次,這本「歷史」漫畫全新出版,希望能夠為《賽德克‧巴萊》熱身。因為看了這本漫畫的讀者,一定非看電影不可!而看了電影的觀眾,也應該看看來這本漫畫!       最後,祝全台灣的人,有一天都能像「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一樣驕傲地活在世界上。 

    推薦一   曾經的英勇史詩 《賽德克‧巴萊》導演 魏德聖         歷史,總有許多令人無法理解的『為什麼?』        人物,總是黑白靜止得讓歷史活不起來。          我喜歡沉浸在歷史故事的氛圍裡,多半是因為十幾年前接觸到邱若龍的這本漫畫,頭腦裡的許多黑白圖像全活起來了。他不僅清楚交代了整個霧社事件的來龍去脈,還啟發了我們對歷史圖像的想像氛圍。          和小龍初識在他十幾年前的霧社事件紀錄片拍攝上。印象最深的一次:當要受訪的老人和孫子剛從教會回家,老人要我們先等他煮個泡麵給孫子吃,孫子一直纏著我們問:「為什麼你們要拍我阿公?」     「因為你阿公是英雄呀!

」小龍這麼回答,那小孫子走去老人身邊傳達小龍的話,老人似乎有點重聽地又問了一次。小孩以夾雜漢語的族語又回答了一次。     老人笑開了懷。          老人笑開了懷……有多久了,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歷史和驕傲。這本漫畫,扮演著一個提話的角色。『別忘了曾經的英勇!』          終於等到二○一一年了。今年確實是個不一樣的年分,不全然他叫做民國一百年,而是因為今年不僅有小龍的漫畫全新出版,還有我們曾一起經歷風霜的《賽德克‧巴萊》電影製作,將聯合台灣原住民族的精神,一起告知全世界這ㄧ個……曾經的英勇史詩。     推薦二   獵鷹般的眼神 編劇‧導演‧演員‧賽德克族人 馬志翔(Umin

Boya)       會認識邱大哥,是在幾年前以「賽德克族-霧社事件」為主題的公視連續劇的合作上。記得那時候身為賽德克族「後裔」的我,卻在使用著漢名「馬志翔」。       大大的黑框眼鏡、長長的山羊鬍子是我對邱大哥的第一印象。當他談起霧社事件時,那充滿自信般的「獵鷹」眼神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一開始我只是出於好奇,一個操著台灣國語的「平地」漢人,怎麼可能對「山上」原住民歷史會有這麼深刻的了解。但當我細讀每篇漫畫的章節時,心中卻是感慨、羞愧不已。一方面我痛心先祖們在那個時代不可阻擋的遭遇,而族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也讓受現代教育的我感到震撼;另一方面,邱大哥帶領我回到1930年的霧社,在他畫筆下的生

動人物、從賽德克族角度所觀看的歷史事件,尤其是賽德克族人對於生命的態度與Gaya(祖訓與規範),像活生生地出現在我眼前。書中先祖們在公學校揮下那第一刀,猶如穿越時空般在八十年後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讓「後裔」的我深深慚愧自己的後覺與對自我文化的無知。       多年後,因為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再一次見到了邱大哥。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回歸自我(至少我是這麼期盼著),在重新認識自己之後,身分證上的姓名欄已經驕傲地換上祖先給的賽德克族名「Umin Boya」。而許久不見的邱大哥多了份族人般的親切感。他臉上的鬍子變長了,原本的黑框眼鏡也因為框架斷過而多了膠帶纏繞,但唯一不變的是眼鏡後「獵鷹」般

的眼神,在他談起霧社事件時仍然光亮不減。電影拍攝完成之後,聽到自己有幸能幫漫畫寫序時,像聽到槍聲就興奮的獵狗一樣,心裡萬分期待。但了解寫序其實是件學問事,不免擔心自己不像獵狗,而像逃跑的山豬,無法為此事盡些心力。截稿的前一晚,趁著那槍聲還沒響,又把漫畫從頭再拜讀了一遍,當看到族人們成功地踏上了Hakau-utux (彩虹橋),終於到達彼岸與祖靈相聚時,不覺地,我不只是隻興奮的獵狗,我似乎也「獵鷹」了起來……     推薦三   成為歷史風景的一部分 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去年(2010年)是霧社事件紀念八十周年,有一些官方的儀式、也有一

場國際研討會;魏德聖籌拍的《賽德克‧巴萊》雖吸引了文化圈的關注,但也招致若干來自族人的爭議。事隔八十年,不同世代的人對這場歷史悲劇,顯然各有不同的解讀,故事還沒有說完……       日本方面,事件發生後,官方當然有它的標準說詞,但看當時的總督石塚英藏為此事件引咎辭職,便可推知對帝國來說,這大概不算什麼太光彩的事。儘管如此,日本文化界對於這個事件卻始終抱持一定的興趣,不但有史實、史料的論辯,也有散文、小說的創作,日本學者河原功就清點出四十九種相關霧社事件的作品,包括佐藤春夫〈霧社〉、山部歌津子《蕃人來沙》、大鹿卓〈野蠻人〉、中村地平〈霧之蕃社〉、西川滿〈蕃歌〉、?口零子(造字:零字左請加衣字部

首)〈蕃地〉、守山雅美〈馬赫坡的洞窟〉等等。多年前已故旅日知名學者戴國煇,向我展示了他長期以來蒐集的有關霧社事件史料,並感慨地說,以他的時間和身份,恐怕無法消化、處理這些資料,他期盼後來者,尤其原住民能接續研究和詮釋的工作。     戰後,國府遷台,霧社事件很快地被定位成「抗日事件」,並在國府有效的文宣編排下,變成新國族論述的事證,原住民的主體性悄悄地被置換了。情況的轉變應該是九○年代以後的事了。這當中除了原住民運動之興起外,鄧相揚的報導文學、舞鶴的《餘生》,甚至一部又一部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影像呈現,逐步讓我們有機會更深的從內部去理解霧社事件所隱藏的歷史能量。不過,在這漫長的八十年中,以「漫畫

」的書寫形式深刻地描繪霧社事件,以Gaya、莫那‧魯道的觀點訴說這個歷史故事的個中翹楚,則非邱若龍莫屬。相較於學者的研究專論、文學敘述,若龍的漫畫更具普及性,讓一般民眾以及年輕世代,甚至小朋友們有機會透過他生動的畫筆認識霧社的悲劇,了解原住民歷史。       更可貴的是,若龍的漫畫書寫,憑藉的除了他繪畫的才氣之外,史實的考據、服飾的講究、建築形式的掌握、風土民情的考察,甚至族群系譜的關連等大大小小的細節,用的全都是真功夫。當初,我認識邱若龍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個「霧社」迷了,為了霧社事件的漫畫,他進駐泰雅各部落,栽進賽德克族文化中,與族人為友,一起生活、工作,認真記錄、訪問,他的生命與「霧社」

緊密相連。二十年來,除了出版歷史漫畫書外,還拍攝紀錄片,探究賽德克族人的精神信仰,並協助電視劇《風中緋櫻》的美術指導;最近更擔綱魏德聖電影《賽德克‧巴萊》的美術顧問,舉凡與霧社事件相關的周邊事務,電視電影部落場景、族人服裝和道具等等資料的製作,所仰賴的藍圖,就是邱若龍用生命繪出的一幅又一幅「霧社」彩圖。這些生命彩圖不僅成就了霧社故事許多不同的敘述方式,也讓若龍與春陽部落的賽德克女子伊萬結為連理,走入自己繪製的風景中,心甘情願、順理成章地成為「霧社」永遠的一份子。       伴隨魏德聖導演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今年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以《漫畫‧巴萊》的名稱同時出版,電影、漫畫相輔相成,

應該可以為建國一百年提供一個更具原住民視角的歷史反省。     推薦四   如臨其境的閱讀感動 南投縣長 李朝卿       台灣的創造力與生命力,來自於多元文化的激盪,而其中原住民充滿魅力的獨特風格,更是我們重要的資產。       南投縣境內包括賽德克族在內的原住居民,是我長期關注的課題,在積極推廣社區營造與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特別能體會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與活躍的創造力,而每一個民族獨有的智慧與信念,都是值得我們再三探究的。       二○○八年四月,賽德克族正式成為我國第十四個原住民族,即使在現在,我都可以這樣說:「我們對賽德克族的了解才正要開始呢!」對此我要感謝邱若龍先生與魏德聖導演,

正因為他們投注了相當的時間與心力,才能讓大家有機會完整而深入認識賽德克族人的生活、文化、民俗、宗教、信仰、價值觀,進而從了解學會包容與尊重。       《漫畫‧巴萊》作者邱若龍先生投入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與精力,以歷史學家的專業精神與嚴謹態度,完成了這部堪稱是台灣第一部歷史調查「漫畫」,而書中賽德克民族的真實面貌與霧社事件的歷史重現,讀來真有如臨現場之感。漫畫是讀者最易進入的閱讀形式,從孩子到成人可以說完全沒有閱讀障礙;它也是台灣歷史與原住民課程很好的輔助教材。我以為,這也是邱若龍先生要用漫畫表現的深刻用心。       魏德聖導演傾全力拍攝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是二○一一年台灣的大事,

極可能成為全民運動,若是能以閱讀《漫畫‧巴萊》做為觀賞電影前的前導學習,是最適合不過了,輕鬆擁有了基礎認識,在觀賞魏導電影時,一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推薦五   用生命描繪賽德克族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講師 伊萬‧納威       八○年代,作者邱若龍自高職美工科畢業後,告別多數追求升學的同學們,穿著夾腳脫「實踐自我」去了。       自一九八五年開始「新生命」的旅程,毫無牽絆地一頭鑽進賽德克族的文化與歷史。歷經五年完成了霧社事件漫畫。剛出版的時間正與原住民族運動當下追求「民族尊嚴」的紛圍自然交融在一起,其所描繪霧社事件主角莫那‧魯道的原住民形象標誌及其作為,也提供了一些助力。       

霧社事件的漫畫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光陰,作者並未因時空的轉變而對霧社事件感到索然無味,反而更擴展事件本身及其相關的事物。除了原住民族研究,長期涉獵台灣歷史、軍事、民俗等領域;與歷史事件相關的任何一個器物的蒐藏研究,都成為他每日接觸的事物。工作室愈來愈狹小,猶如小型博物館不言而喻。       莫那‧魯道可以說已深植其生命,成為作者生活哲學與生命價值的一部分。與他相處的這些年來,生活充滿對霧社事件出現的人、事、物深刻的領悟,具有「以昔照今」的本事,並能充分體悟現代原住民族面臨的困境。近年,他悠遊於不同形式的參與及創作,像是動畫、影視等美術顧問工作。他不僅僅是漫畫家或藝術家,也是台灣少數擁有藝術創

作天分與描繪歷史的史學家。       歷史在不同時空,產生不同的啟發。「歷久彌新」是我對本著作的詮釋,今為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前夕,本書此次出版,名為《漫畫‧巴萊》,期待讀者先用輕鬆、平易近人的方式,略讀賽德克族霧社事件的過程。做為家人與族人,我們都深感與有榮焉!  

金門蔡獻臣研究

為了解決愧部首的問題,作者張建騰 這樣論述:

  蔡獻臣識遠才閎、志芳行潔,生前被讚為﹁廣大教化主﹂,死後被尊為﹁江南之夫子﹂。張玄中以﹁文心道韻,練才潔守﹂加以推轂;鄒維璉以﹁學問純正﹂奏請表章;鄒元標稱他有古先民悛悛遺風。其出生地平林,因他而獲御賜里名瓊林。   獻臣,字體國,號虛臺,別號直心居士。生於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卒於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年七十九。以文章風節有聲於寰海間。為人沉毅,抗勵守高;才華卓特,磊砢英拔;宅心溫潤似玉,接物和煦如春。立朝時,屹然如山;不肯為同黨之行,亦不作違心之言;秉禮衡文,不愧職掌;清白自守,好推轂賢士大夫。居鄉時,一清如水,屢空而恒晏如;讀書味道,樂於發明道術,陶鑄人士

。   在家世上,獻臣之父貴易,精要敏贍,持廉守潔,曾擺袖卻金,與獻臣合稱﹁父子文宗﹂,是金門有名的﹁父子進士﹂。祖父宗德寬大仁厚,倡﹁仁、信、讓﹂為家風。庶祖母楊氏忍死撫嫡,孤貞完節,貴易賴以有成,死後入節孝祠。   在交遊上,獻臣與鄒元標相視莫逆,並獲其造就。與葉向高白頭傾蓋,意誼懃惓,獲折節下交。與何喬遠互託肝膽,彼此曾割金饋食,為乘車戴笠之友。與蔡復一誼如兄弟,併稱﹁同安二蔡﹂。蔡守愚為其族兄,壎箎相和,為瓊林文武世家的兩大支柱,在朝時有﹁大小蔡﹂之稱。許獬才冠瀛洲,曾以文章就教於獻臣,並引以為知己。 在科舉上,獻臣主張正文體

以維世道。舉業文章必須透發聖賢精蘊,但文為道之末,讀書人應以舉業為行世之善物,做官之前,須先辨志,把道德置於功名的上位,才不會自誤一生人品,遺千古之譏。   在仕途上,獻臣於戊子、己丑聯捷後,授南京 刑部 山東司主事,歷陞南京 兵部 車駕司員外郎、職方司郎中,調南京 吏部 文選司郎中;丁憂後,除禮部 主客司郎中,調儀制司郎中,陞常鎮兵備道大參、加陞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大計降調,起浙江按察司巡視海道右參議,陞浙江按察司提學副使,陞光祿寺少卿。在光祿寺少卿任上,經十四辭而歸。癸亥、戊辰,先後被推為太常寺少卿,但因魏忠賢矯旨,閑住。卒贈常卿,晉贈刑部右侍郎。他在儀曹任內,平心處理朝

班之爭、楚案之勘,得罪多人,此後屢屢遭致詬謗。乞休後,曾以︿書致長安諸正人君子﹀對搆陷他的鹿馬鷹犬加以批駁。   在政治上,獻臣不偏不倚,守定中立人的道氣,不願陷入黨派之爭、門戶之爭的漩渦。他批評黨爭空國,主張散私成公,渙小群以成大體;主張人君要﹁度天命、惠庶民﹂,對臣屬親之、敬之;人臣則要有用舍行藏的存養。 在兵備上,獻臣主張御將、治兵、清餉。兵貴精,不貴多,應重視平時的教練。具體的建議有澎湖兵不可撤、用火與銃制紅夷、榆下關分兵添將、浯洲建料羅城及二銃城等。 在白業上,貴易、獻臣父子曾倡修太武巖寺,以護文脈。巖寺為今日海印寺前身。獻

臣曾鳩民築堤,修成海豐埭,解決水患。此外,他還曾倡修瓊林 樂圃公祠堂。   在學問上,獻臣著述如服農,筆耕墨耘,勤於硯田。他於理學探索極早,出於太史楊貞復之門。著有︽清白堂稿︾文集,意在合理學與文苑為一。其文以識力勝,文直而心必達,文之﹁簡切趨峻、情至懇惻﹂,一如其人。詩篇則﹁明淨旨遠﹂,直剖胸襟。所修邑乘︽同安縣志︾,取︽春秋︾之遺義,鑑虛表微。出拔前群,昭前示後。在文化上的成就,獻臣與蔡虛齋、蔡復一同列﹁溫陵三蔡﹂。   獻臣賦性徑直,遇事輒發,曾說:﹁閩人素號迂直無技倆,而不佞又迂直無伎倆之尤者。眾人曰可,不佞曰不可;宗伯曰可,不佞曰不可。戛戛乎不

知眾口之為眾,天子之宰相之為尊,不知坐吾上者之為賢有力也。吾第求其是而已。不肖之迂若此。辟諸盲者之首途也,首觸枯株,足蹈坑塹,而不知也。﹂   他坦中行事,與物無競,深為鄒元標、周海門等人所推轂,亦多為門戶中人如于玉立、章魯齋等輩所不悅,故半生坎壈于世。不過,他認為,只要能以大公之心,處天下之事,夙世因緣,一切恩怨,俱不足道。由於際遇不佳,他生前並未建立徽烈,但卻能矢志幽貞獨行,不辱於古靈薦章,且能垂著述于後世。金紫非達,銀青非蹇,在蘧化之年,他看淡富貴生死,優哉游衍,安度餘生。   池顯方在詩中對獻臣有如下的描述:﹁三世冰官輔六朝,勸君勁節更凌霄。貯書

何止萬千卷,封奏猶存數十條。團氣接人春滿面,裹糧來學雪齊腰。自從得遂歸田請,種盡黃精已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