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野薑花詩社寫的 《野薑花詩集季刊33》 和詹佳鑫的 無聲的催眠(親筆簽名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星巴克城市杯” 台灣台北杯” 及台中杯、台南杯、高雄杯一問?也說明:[台灣北部]請問台北那一間台灣星巴克店舖有齊台灣星巴克城市杯"所有款式,例如" 台灣台北杯” 及台中杯、台南杯、高雄杯?請問台灣星巴克城市杯是否台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薑花詩學 和釀所出版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食品健康科技系碩士班 徐軍蘭所指導 陳思岑的 台灣與在台菲律賓的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 (2021),提出星巴克城市杯高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療癒飲品、認知、態度、行為、壓力。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魏主榮所指導 許珉柔的 觀光酒廠創新加值研究—以台灣菸酒公司四大啤酒廠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觀光酒廠、創意生活產業、展示設計、創新設計、產業觀光的重點而找出了 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解答。

最後網站統一星巴克全新「You Are Here國家/城市收藏系列」 台灣黑熊 ...則補充:星巴克城市杯 一直以來是國人及觀光客熱愛蒐集的系列,統一星巴克推出 ... 高美濕地、台南的赤崁樓、高雄的旗津渡輪等等,一次推出馬克杯(2 oz/14 oz)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星巴克城市杯高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野薑花詩集季刊33》

為了解決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問題,作者野薑花詩社 這樣論述:

  一、野薑花詩社《野薑花詩集‧季刊》刊物從2012年6月開始創刊號,每年3、6、9、12月出刊。     二、野薑花詩社《野薑花詩集‧季刊》是由一群網路老中青少和海內外的華文詩人、詩評家一起組成經營的刊物,每期聚集的來稿都是目前最活耀的詩人,是一個讓詩人們競相發表、互相觀摩且包羅萬象的最佳網路與紙媒結合的平台。     三、《野薑花詩集‧季刊》每期詩刊皆設定一主題,本期是「愛與關懷詩寫專輯」為專輯主題,除了詩社同人外,也結合網路平台的詩寫手,共同集創;另外亦有詩人專訪和詩社介紹的專輯。每期詩刊的編輯製作都非常用心,並且不停發掘年輕詩人讓他們發表的機會,發揮了野薑花「寫中學,學中寫」相互學習,

共同成長的精神。 作者簡介   野薑花詩社     野薑花詩集詩社原為高雄市旗山一個社區讀書會,成員因為喜歡讀現代詩進而喜歡寫,更因在臉書集結了一群喜歡現代詩的夥伴,因而於2012年3月份成立了野薑花雅集詩社,2013年12月更名野薑花詩集詩社,2016年4月再增申請立案為野薑花詩學出版社,成員從北到南甚至國外都有野薑花的同仁,同年8月舉辦野薑花第一屆新詩獎,我們除了在臉書po詩分享並藉由討論相互學習,並以季刊形式對外發表詩作及評論。     野薑花詩集詩社的宗旨就是:寫中學,學中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看到別人的好才能顯現自己存在的價值,一如野薑花的特性,總不單株成長,香就要共同馨香,美就

要美在一起。  【詩人專訪】 劉曉頤/以笑點正視悲哀,指向愛與生存的力量 ──專訪詩人唐捐   【野薑花詩人‧邱逸華特輯】   【新世代詩人專輯‧洪郁芬】   【石雕與詩專輯‧】詩人 編輯室/石頭緣──觀黃瀅權石雕作品之詩寫 黃士洲/母親──石雕‧達摩 文 靜/石頭夢──石雕‧達摩 游良/叩問──石雕‧婦 姚于玲/石雕──石雕‧盤 無 花/幸福石──石雕‧聚 澤 榆/提心──石雕‧小女孩   【詩擂台專輯‧第六期】 編輯室/詩擂台競創方式說明 詩創作/王婷‧龍青‧游鍫良 詩評論/游鍫良‧龍青‧王婷   【詩寫街道上專輯】 侯思平/城市之外 白 楊/胭脂 邢 鐵/消失的老街 語 凡/窗外街景

澤 榆/互訴 許哲偉/寂寞,不屬於你 綠 喵/停等的輪椅 吳康維/尋歌 無 花/站在礁溪十字路口的星巴克   【FB精選】 陳長安/雨的等待 胡淑娟/雪的名字 楊景翔/口罩 詩 韻/庚子春天詠嘆調 林 沛/弈者 江 彧/等待,吸引了很多海馬迴的觀眾 邢 鐵/牆 謝宗翰/食篇餚曲 游鍫良/詩的穿透性 宋柏穎/夢見11 李宜之/2020的3月   【詩創作】 古 月/望春‧花落淚 蘇紹連/落選歌 楊小濱/武漢瘟疫課 李長青/不能說的秘密 紫 鵑/無詩的日子 葉子鳥/深夜直播 吳鈞堯/口吃‧壞事 紀小樣 /刺客無名書‧天地會,不會 離畢華/冷下來了的河邊 李 莊/讀《聖經》有感‧大馬士革剃刀‧嘔吐

王信益/L 沈浩波/民國的夜晚‧花蓮之夜‧冬天,從北京到臺北‧ 春天的時候在臺北 柏 森/日晷 柯彥瑩/你還會想我嗎? 葉語婷/戀人與裝禎 程裕智/拆舊屋 曾期星/扣向永恆 田煥均/九世 忍 星/吃貨 楚 狂/這空蕩蕩電梯裡是他先進來的 洪書勤/末日‧夢話,給星辰 曾美滿/逃越之歌 涂沛宗/僅存的島嶼 何名柔/情人節 季 閒/譯情 熒 惑/黑色曼陀羅 夏 夏/一日 謝予騰/回信 林夢媧/巧遇 李鄢伊/一件藍衫的完成 陳怡芬/刺客 劉哲廷/我們總往縫隙糾結 簡 玲/他的女人給我的男人一杯奶茶 王羅蜜多/台中文學館的土檨仔 若爾.諾爾/測試素描 劉梅玉/阿爾法的海 周盈秀/第二屆龜兔賽跑 崎 雲/

指認 坦 雅/日子變成一朵小小的蘑菇 林郁凌/遠足 趙文豪/雨勢 江采玲/遠足 冰 夕/蝕刻像 詹 瑋/我買了一朵雲回家 吳緯婷/夏日告別式 陳幸玉/謊然大悟 張台瓊/非歐幾何 賴文誠/一場尚未如期假釋的面試 米 米/意義 喵 球/網友 林思彤/這些年 洪春峰/此事 陳 少/霸道‧雨 孫得欽/歡喜就好 蕭宇翔/阿里山──迫近之路 陳威宏/重返幻境一日 葉 莎/春分之後 李 笠/一個可以滿足鄉愁的地方‧返鄉 龍 青/清明‧小寒 沈 眠/世界病‧生活狀態 丹 雅/生活的假象 胡爾泰/聖母院的悲愴交響曲 柯柏榮/懺悔準備開市 劍客無劍/無常 許水富/下午。我們經過的發生‧黑暗裡的部首 徐夢陽/窗景

胡淑娟/城市之悲 高潤清/傾聽之夜‧記憶之霧 黃士洲/肥胖時光在左胸的荒島發現巨大石像‧假如死亡救了你 江 彧/書中的圳溝‧等待,吸引了很多海馬迴的觀眾 劉金雄/豢養一隻貓 黃桂蘭/附著物 黃 關/非關為詩找一個註解 吳昌崙/慈悲喜捨 林劻頡/牆是眷養鳥的牢房‧行道樹 胡雅玲/與一去不返對抗 冷霜緋/我們的青春‧櫻.雪 付 煒/風景考古學‧冬日 丹 雅/翻了一頁的月光 陳金順/23度半‧人生的歌 之 熙/雨夜書 許勝奇/惡地古道‧自然觀察五則 靈 歌/未來戰場‧沒有 天岸馬/窗外突傾盆 張家齊/與有 陳明裕/拾食之無謂23-32 郭至卿/回憶活著‧不拿筆的畫家 林瑞麟/風吹‧針眼 劉曉頤/療癒

考古學 漫 漁/引力 寧靜海/本事 邱逸華/載著街景路過妳眼睛 張育銓/一名小媽媽的奶油鮭魚燉飯 林家淇/你透著彩虹般的美麗‧與自由的距離 林瑄明/你沒有聽見我被隱沒的聲音‧充滿疑惑的命題,關於愛 千 朔/負美好 魯爾德/學習呼吸   【詩話。詩語。詩心情】 離畢華/三月,舉燈尋花專欄 龍 青/疼痛的現實中清醒地致幻──陳先發詩作推介 沈 眠/成為緩慢的詩人──閱讀余怒詩集《蝸牛》 孟 樊/詩的唯物性──夏宇詩作略論 吳菀菱/論禪詩三家

台灣與在台菲律賓的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

為了解決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問題,作者陳思岑 這樣論述:

生活工作壓力比起從前還要來的多,強調舒壓療癒性的商品逐漸受到歡迎,餐飲業者嗅到此商機,推出許多具有療癒飲品。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大學生對目前市場上有關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經由五位專家訪談,確立療癒飲品的定義和研究構面,並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台灣與在台菲律賓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60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596份,回收率達99%。本研究歸納專家意見,主要療癒飲品的特色是給人心理上有幸福和放鬆感;療癒的元素包括選用天然健康食材、外觀賞心悅目、有花果香味、味道甘甜帶酸以及口感濃郁或帶咀嚼感。以SPSS統計分析顯示,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是暖色調、清爽不膩口、簡約造型;在態度上是具有撫慰

人心、放鬆、愉快感的相關飲品;在消費行為上會跟隨流行來選擇方便攜帶具有健康的飲品。兩國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對療癒飲品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有部分具顯著差異。兩國大學生對療癒飲品的相關認知對態度和行為有顯著正向關係。本研究提供飲料店在療癒飲品的開發上需考慮療癒元素的掌握,才能呈現療癒飲品的特色。此外,國際化經營飲料店時,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才能針對市場的區隔、目標和定位,更精準開發療癒飲品。

無聲的催眠(親筆簽名書)

為了解決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問題,作者詹佳鑫 這樣論述:

  用你的鑰匙打開我心的房間   若你失眠,請不要數羊   靜靜望著彼此的眼睛   就能遇見每一次天亮   〈找〉   閉上眼/我是彩虹隊伍中/一枚透明的骨牌向愛跌倒   〈今晚我躺在鐵軌〉   今晚我躺在鐵軌/像一名士兵臥倒壕溝/我用我的肉身抵抗/一整列火車的準時欲望   ---   《無聲的催眠》是詹佳鑫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收錄54首創作,分為「無聲的催眠」、「冰淇淋小情歌」、「物事」、「今晚我躺在鐵軌」四輯。概括作者不同的創作面向:   輯一「無聲的催眠」,從人的觀察開始,細節描繪母親、父親與奶奶,回溯個人青春記憶與都市經驗,以及對詩的體悟與思辨。   輯二「冰淇淋小情歌」,圍繞著或

虛或實的愛情主題,疼痛的蘋果、夢中的水筆仔、想念的颱風天、最後一堂羽球課、失戀駕訓場……在在成為情愛銘刻的證據。   輯三「物事」,透過巧妙發想與連結,揭開物事表象,探入詩意內核,舉凡浴室、廚房、遊樂場、花卉、洞的遊戲聯想,皆有可觀之處。   輯四「今晚我躺在鐵軌」,直面社會議題、反映時事,無奈與犀利並俱,靜觀與對話紛陳。作者體貼人間土地,進而拉高視野,以詩為盼望與期許。 本書特色   ◇周夢蝶詩獎「創作類」得主詹佳鑫首本個人詩集   ◇陳育虹、陳義芝、渡也、凌性傑、吳岱穎、李蘋芬等名家推薦   ☆本詩集收錄重要得獎作品:   建中紅樓文學獎新詩第一名:〈如果我們都不再挨餓〉   第

28屆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第二名:〈控制〉   第29屆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第二名:〈乒乓練習〉   第8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第三名:〈馬賽克尋人啟事〉   第1屆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第一名:〈無聲的催眠〉   2012文建會「好詩大家寫」新詩第一名:〈邀請函:雨滴的旅行〉   第11屆宗教文學獎新詩第二名 :〈小小病房〉   第16屆台大文學獎新詩第一名 :〈青春超人特攻日記〉   第7屆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第二名:〈車輪餅的旅行〉 作者簡介 詹佳鑫   1992年生,素食者,台大中文系、台大台文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台大文學獎、教育部

文藝創作獎等。作品曾選入《創世紀詩刊》、《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2014臺灣詩選》、《當代台灣文學英譯》等。   │好評推薦語│陳育虹、陳義芝、渡也、凌性傑、吳岱穎 │推薦序│全宇宙都安靜了/李蘋芬 ◇輯一 無聲的催眠 車輪餅的旅行 一隻變色龍的末日手札 變色龍畫家 馬賽克尋人啟事 兩年後的馬賽克尋人啟事──初任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決審記錄 吹泡泡 在復健室 透明人 台北車站教我的事 地下室的宇宙──致建中紅樓詩社 控制──記十七歲父子衝突 乒乓練習──記十八歲父子對談 小小病房 無聲的催眠 ◇輯二 冰淇淋小情歌 早晨遇見一顆蘋果 想像此刻我已抵達你的夢

心的暗室 我該如何想起你 在世界傾斜之前 末封情書 駕訓場 最後一堂羽球課 佔位 告白 城市夜遊 夜登象山 冰淇淋小情歌 ◇輯三 物事 浴室五帖 廚房之一:冰箱 廚房之二:瓦斯爐 長頸鹿 瓢蟲與雛菊 孤獨的指紋 遊樂園之一:咖啡杯 遊樂園之二:雲霄飛車 黃金葛 鳶尾花 金針花 洞的遊戲之一:籃球機 洞的遊戲之二:夾娃娃機 洞的遊戲之三:打地鼠 ◇輯四 今晚我躺在鐵軌 青春超人特攻日記:超人男孩 青春超人特攻日記:超人女孩 如果我們都不再挨餓──致不知名的非洲兒童 剩下 女巫的召喚──走向北投溫泉鄉 看牙記──一個病患島民的心聲 今晚我躺在鐵軌──記二○一三工人臥軌事件 我只是一隻黃色小鴨

油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黑 錯覺的旁邊 賭神 找 祕密廁所 邀請函:雨滴的旅行 │後記│時光的水霧 作品繫年   好評推薦   不管題材嚴肅或溫馨,佳鑫的語言永遠自然,情感永遠懇切,甚至無懼袒露自身的脆弱。他最絕望的控訴也蘊含「對話式」的平和;這不喧嘩的文字顯示的,除了性情,或許更是自信。   詩呈現心靈。詩不撒謊。佳鑫對社會正義的疑慮、對弱勢的悲憫,是超齡的;他的批判溫和卻堅決,常用感性語言描繪冷酷細節──是細節,不是論述,最具說服力,而細節來自同情的觀察、體會。佳鑫的眼睛經常往外探望。他的視野讓他的詩有一種時空無隔、人我無分的諧和感;這視野,我相信,也將使他的詩路愈見寬廣。──陳育虹

(詩人)   二○一四年詹佳鑫發表〈錯覺的旁邊〉,以轟然爆裂的意象反射「死神的眼睛」;以「錯覺」一語暗示驚惶不捨的心情;用「隱形的管線」喻指人們相互連結的義氣。這樣的詩,超越時事實景(高雄氣爆事件),更能與讀者進行深刻的對話。我於是開始特別留意這位出生於一九九○年代的代表詩人,此時,距離他最初寫詩,大約五年。      二○一七年,詹佳鑫榮獲第一屆「周夢蝶詩獎」,籌畫首部詩集,我有緣展讀他更多詩篇,深感他對情愛的思索細膩,擅於體貼語言的悲喜、聲音的低昂,表達冰山下的隱痛;同時關切遠近社會議題,深入他所思想的核心。 在一個訊息傳播快速的年代,佳鑫鍛鍊心物合一的情懷,不追逐花招,打的是有內功暗勁

的實拳。〈變色龍畫家〉、〈心的暗室〉、〈鳶尾花〉、〈邀請函:雨滴的旅行〉,都令人讚嘆,值得優先閱讀。──陳義芝(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此詩集長於抒情,描寫細膩,頗能感人。輯一書寫人,輯二抒發愛情,輯三描繪物,輯四以時事為題材。   作者關心私我與社會,內心與外界,面面俱到。全書甚具系統,非雜湊成書也。──渡也   《無聲的催眠》有一種優雅的質地,那是因為佳鑫能巧妙調節自己敘述的語氣,形成了特別迷人的腔調。──凌性傑   佳鑫的詩和他的人一樣,溫柔,卻有一種深刻的堅強。生活的挫折磨難從不休止:親情可以是長期的耗蝕,也可能展現為劇烈的碰撞;自我或許是迷失待尋的他者,有時

卻也是抹除了形軀的空洞存在。情愛因失落而甜美,社會充斥各種傷害與關懷。在佳鑫的筆下,它們以奇異的方式共融並存,化為詩情與意象。即使他總在詩裡自稱微小,但那已是一個逐漸成形的世界了。──吳岱穎(詩人、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師) 推薦序 全宇宙都安靜了 李蘋芬   「本來相約他在海邊山盟海誓/卻找錯地方來到一個游泳池/滿眼湖水藍的美麗/你我就從那裡開始/藍色的漣漪鋪展一段回憶」。柔和光球旋轉的KTV包廂裡,佳鑫選了這首王菲演唱、林夕填詞的〈美錯〉。清澈泳池與藍色回憶,幻美錯誤的偶遇、沉溺、辨認和(不可能的)抽身旁觀,宛然他以詩築造的宇宙。   對我來說,佳鑫身上無疑蘊藏少年與少女兩種靈魂,他寫詩

總有一股難掩的鋒芒──那來自長時鍛鍊而來的自信,如少年血氣,果敢奔跑、試探;同時因他澄淨良善的心性,情感思維畢竟是貼近愛的,帶著少女式纖細,甜蜜,傷感。這二種質素,折射為他詩中迷人的光澤。   輯錄由青春期擺渡至成年階段的詩作,我們終於盼到他的第一本詩集《無聲的催眠》。二○一五年秋天,我初識佳鑫,他總莫名挾著歡悅、正向的氣氛。課間我們晃悠到便利商店,我老是想像他買了草莓巧克力之屬,真要細數已不確定。但我知道,燦爛笑容佔其表情之最多數,在社群媒體上尤為凸顯。熟稔後,明白他是隨身、隨時上演內心小劇場的人,而且感染力很強──瘋狂有時,耽美有時,使人隨他笑鬧、又一同憂愁低吟。   然而,在詩的安靜

宇宙,他時常將自身「旋轉成一顆獨立的星球」(〈車輪餅的旅行〉)。寂寥的世界內部,佳鑫透過豐沛意象,羅織成圓熟的外部象徵系統:「意念如塵埃飄飛/旋轉成一個完足的星系」(〈地下室的宇宙〉)。孤獨自轉的星,是詩的主旋律之一,諸如「你看見我了嗎/千萬年後,黑暗的冰原底下/有一座安靜的活火山」(〈心的暗室〉);「讓我學會隱藏,用緘默/彩繪一雙他人的眼光」(〈變色龍畫家〉)。他隱匿於暗影,透視埋伏在自我及他人內心的未來地震;或者「當影子滑過一天又一天/我會繼續和地磚說話/用那種只有自己懂得的語言」(〈剩下〉)。彷彿在陸地仰望天空的人,錯以為宇宙充滿絢麗星系與未知的蓬勃生物圈,詩人則是黑暗中的漫遊者,漂流在

不被理解與渴欲傾訴之間。   佳鑫的詩常以源源不斷的奇思異想,從極為平常的物象、世情中探掘意義,一如將星辰連成星座,並賦予情節和寓意。〈末封情書〉第一節是這樣開始的:   全宇宙都安靜了   只看見雨變成一千種冒號   下在虛構的小鎮   ──〈末封情書〉   在詩的宇宙,故事揭幕,始於靜謐描繪。但他顯然不溺於背景虛設和宏偉事物的初步創造,儘管,這幾乎是詩人們探索詩藝的起步姿勢。這首詩終於一股內在湧現的不安,使飽滿的情意,洩露出孔洞,並從中悟出對人事、自我和現實的幽微體會。它們是美麗的錯誤,啟動詩人吟唱的起音:   背對背,用一首冷的情歌   在啟程之前留下擁抱的傷痕   訊號都是錯的

  轉角只是一盞熄滅的路燈   若詩是一張臉,佳鑫的詩便如其人,清秀明朗。他的詩往往以豐美詞彙為鷹架,架構起來卻能保持清晰分明,自有秩序,不顯蕪雜:   滾落枝葉如敲打鍵盤,也許引來群蛙低鳴、   小鹿分心,此刻交換誠實的眼神   岩石上一隻蛞蝓留下山林的指紋   ──〈邀請函:雨滴的旅行〉   仍未有所感應。記憶在此游離皮囊   斑白且易於脫落;我想要的   總難以盈握手中──身猶天   音即義,在反覆牽引且   隱隱痠疼的脊椎深處,因輕微一震   傳來宇宙諧謔的喀喀之聲   ──〈在復健室〉   青春詩作,雖偶有「用力」過深的敲打跡象,其初心卻是對詩的絕對企求,字詞與詩篇佈局上的

偏執。他的詩,偶爾還讓人想起楊牧或羅智成。同為寫詩的人,我羨慕他狀若行雲的意念興發,這些意念都能以完整的形象呈現,且少有躁進或隱晦之弊。亦可見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懷,處理無可迴避的公理與正義的問題:   其實我們都在跨越邊界:   探問真正的死亡,追尋   永恆的公正、依賴與信仰   你們緊緊地閉上眼睛,無語掙扎   我不忍直視,卻又不得不凝視   ──〈如果我們都不再挨餓〉      「邊界」似乎是這一系列詩作的問題核心,〈祕密廁所〉描摹暴力環境下的玫瑰少年,以跨越邊界的「歧義的身體」為引,解構僵固的現實;〈今晚我躺在鐵軌〉寫被迫失業的勞工臥軌抗爭,將己身橫倒在生死邊界。這些議題,他寫來不慍不

火,批判而不落憎憤,哀憫卻不致淚水潸然。      最後,不得不提詩集內我偏愛的幾首短詩,例如〈找〉:「閉上眼/我是彩虹隊伍中/一枚透明的骨牌向愛跌倒」;〈夜登象山〉:「電梯升降,開啟夢的房間/你是一隻輕盈的大象/睡在我緩緩上升的指尖」,構想饒富新意,此二首更在短製內裝載彷彿能無限循環重播而不膩的動態表演。又如〈金針花〉、〈冰淇淋小情歌〉和〈浴室五帖〉的短節集成,或許是《無聲的催眠》宇宙中曖曖的星,卻能表白他更質樸、簡單的一面。   午後的暗室,〈美錯〉還在進行,獨唱時,佳鑫屈起膝蓋環抱胸前,如他曾寫下的詩句:「似夢非夢,蜷曲四肢我卸下偽裝」(〈變色龍畫家〉)。儘管隨著時日,小劇場的腳本會益

發蓬勃、離奇,新的少年少女紛紛誤入游泳池,他的詩仍會帶我們漫遊到更遠的地方吧。   ◎李蘋芬,初夏生,寫字讀詩的人,現為台大中文所碩士生。   ------------------ 後記 時光的水霧   從礁溪洗完溫泉,陰雨的列車裡,感覺自己是一粒潔白拋光的溫泉蛋,冒著熱煙,有一種滿足和溫暖。靠著車窗,耳機裡傳來張懸清淡的嗓音:「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長長的路要揮霍地走/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會痛的傷口要輕輕地揉……」   我想起那遙遠的自己,在國中最末端緊鄰樓梯的一間教室,悶著汗,趴在座位上,視線穿過暗褐色菱形的鐵窗格子,望向中庭、抬向天空,在雲霧捲繞的山巒背後,是怎樣的世界呢?那是

印象中第一次感覺深刻的茫然,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能恍神發愣。   那時或許正準備著作文集訓,每周完成一篇比賽的命題練習。書也沒讀幾本,倒是抄了不少華麗佳句。像一個孩子試穿繡滿亮片、車工繁複的陌生禮服,顧影自憐,還自己打了聚光燈。想來呆澀,卻也因這一點點好奇與勇氣,讓我開始了文字冒險,打探更多黝深的礦坑。我人生第一首詩,正是寫於國中時期,一尾在餐桌上被刀叉切劃的煎魚的心聲。內容生嫩,不忍卒睹,但我能清楚記得當下寫詩的心情,一尾迷航的魚受困捕網,爸媽不知去向,眼淚消失在海洋,扭動掙扎,驚懼心慌,嘩啦啦被狠狠地拖拉上岸。一刀刀刮除鱗片後入鍋油煎,張著嘴,看不見血的顏色。   那竟像是研究所漫長的

六月。師長朋友詢問詩集近況,我卻昏倦懶散,無心於此。百葉窗間細窄的縫,透出長而柔軟的光的絲線,由白漸黃,再由金變藍、轉黑,慢慢地把我綑綁。我蜷在床上靜靜望著,望著望到眼睛痠澀,彷彿就忘了。天花板上有蜿蜒的裂痕,不知從何開始,從何結束。像六月一樣卡在中間,裂不了,又好不了。這樣日夜輾轉於枕被,像一隻擱淺的魚,艱難地張口閉口仍堅持游到蒼白的海域。轉眼醒來時空錯亂,精神奕奕卻軀體乏力,是用意念在撐,在乾沙上殘喘。感受到內在一點一滴流逝,像潮浪捲去記憶的沙,留下一個個凹孔,碎散分離再也不回來。我感謝這樣的日子,誠實地衝撞無助與孤單,自己把自己消音。我創造,我徘徊,我躲藏,我穿越。是善良的天使輕撫我額頭

:心裡還有些瘀傷,但一切會好。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更好的說法。好好吃飯讀書,好好睡覺,好好散步。練習擺脫自造的纏擾與依附,變成一朵雲……   是年底整理詩稿,精神稍稍恢復,彷彿重遇青春期的高溫能量。從建中體育館上完游泳課出來,裹著一身消毒水氣味,頂著豔陽,腦中浮現某個句子,反覆推敲,雕磨,縮短又延長,思緒往復之中,整片操場捲起了褐黃沙塵,一波波翻湧而來,沙粒與草莖搔刮腳踝,我獨自穿越這小小風暴,視線迷茫卻含光……   這本詩集收錄高二到研究所的創作,約橫跨九年的時間。作品重新打散編排,意外發現每輯的數量頗平均。奔忙的日子裡有文字相伴,是幸福的事。只是偶爾對自己感到慚愧,詩的沉澱、包容與留白,

像一種境界與修養,而我卻仍在詩之外跌撞擦傷。重讀過往詩作,悲喜交雜,波折起伏,近來我漸漸期許自己,保持輕鬆樂觀、清明寧靜的心境,儘管記憶的皮膚沾黏毛屑粉塵,前世或今生,我提醒自己覺察這微微的刺癢,是如何一層一層蒙蔽了澄亮的本心。若說詩是試圖穿越被假象包裹的迷障,深抵事物發燙的內核,那麼人生不也像一段寫詩的解謎歷程──發現祕密原來在自己身上?   世界是一場虛擬的遊戲,聲光燦爛,欲念起落,玩家們爭先恐後向前衝刺,掉入一個又一個深遂的迷宮。詩有時讓我感覺,儘管路途蜿蜒,誘惑重重,只要對自身真相的探索不停止、不執著假我布置的魅影幻覺,我們就在慢慢靠近一個美善的地方。詩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並不真正抵

達萬物自身。我相信萬物本自俱足,清澈的答案只有從內在探求,才能看見。寫詩或讀詩是一種取捨的練習,那更像某種生命隱喻:不沉淪,不耽溺,我可以賦予詮釋,也能夠輕輕放下。那樣的輕巧與優雅讓我十分嚮往。只是這過程必然布滿霧霾與棘刺,在難以捉摸的狀態中,或許疲憊,或許暈眩,但我們確實經歷過、留下了些什麼。只是遊戲結束,我們終究無法帶走,世間萬物我們並不真的擁有。   啊,有時想得深,話就說不清楚了。別忘了自己是一粒簡單而飽滿的溫泉蛋呢。生活光影迷離,有時耍賴調皮,無知犯錯,我慶幸自己總是受到眷顧。謝謝陳育虹、陳義芝、渡也、凌性傑、吳岱穎老師的推薦,謝謝美麗的蘋芬寫了如此溫暖而珍貴的序文。謝謝編輯佑驊細

心的聯繫與建議。謝謝打鬧笑談、支持陪伴的朋友。故事未完,冒險待續,詩意是一瞬偶然的回望,在時光朦朧的水霧裡,還有小小的光點,靜靜守候,不曾熄滅。   〈無聲的催眠〉母親的耳朵越來越小,漸漸聾了早晨,她煮一鍋白白的粥喃喃自語,找不到合適的調味料掩蓋昨晚過鹹的惡夢然後至信箱收取報紙,看著晨間新聞告訴我今日頭條、天氣與商家優惠儘管我沒有要出門十一點,母親從市場買回一株仙人掌,她說抗輻射。而我始終被多刺的生活所螫母親不知,只問我有沒有吃好、睡好母親早睡早醒,而我晏起晏眠她提醒我做夢小心,有時糾正我的夢囈直到我們掉入各自的時差總是這樣,在我日常必要的發言裡彷彿母親只聽見自己的回應,窸窸窣窣像一台生塵

的音樂盒,但我已不再調音終究我還是走到能自己唱歌的年紀早晨,依然明亮而安靜母親坐在餐桌對面,聽我說話像一場無聲的催眠------------------〈馬賽克尋人啟事〉我以為你會回到台北車站在我們熟悉的廣場或補習班等我,向我說明失蹤的經過燈光漸暗,人聲開始沸騰我努力回想你的習慣與特徵卻只記得你漫遊在誠品、唱片行或星巴克假裝從容,並學會欺騙、逃避我跟隨眾人穿越斑馬線前往未知的目的地,我以為你就在那裡在你曾去過而我從未抵達的地方向他人學習本能難以躲避高樓錯落的陰影憂傷交疊著憂傷,身體擦撞(我能這樣遇見你嗎)夜晚的高潮時刻,喇叭轟鳴霓虹閃爍,適應相似但不同的體溫感覺城市迷濛且必要的光與熱緩緩擴散在

每一具冰冷的軀殼我記得你的真戲假作,你的執著總在意識紅燈時閉眼旋轉逼迫自己不斷前進,失去方向總用愉悅的神情告訴別人:我很好卻忘了告訴自己呼喊你(只要你的聯絡方式,無關乎失蹤地點與日期)報紙、尋人網站紛紛無效我只能仔細地對照,我們之間相同的部分排除虛構成分,重回生活本身調慢日常事物播放的速度指認身旁逼真的配音「你在哪裡?」  如果我能找到你(或你發現你自己)我要給你一張紙和一枝筆,作為承諾的賞金可我已經疲於找尋──最終我還是得繞回原路沿途數著一盞盞希望的路燈重複張貼打有馬賽克的尋人啟事------------------〈車輪餅的旅行〉奶黃色的晨光攪拌思緒意念如麵糊尚未成形我的夢是一張圓形的烤盤

,逆時針旋轉呀旋轉,升溫而暈眩──今天,我是城市裡一枚逃逸的車輪(沒有齒輪嵌合的義務)我有自信的輪廓不會生鏽無須軌道通往文明的目標

觀光酒廠創新加值研究—以台灣菸酒公司四大啤酒廠為例

為了解決星巴克城市杯高雄的問題,作者許珉柔 這樣論述:

  啤酒文化已經在台灣人的生活內佔有一席之地,台灣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沁涼且濃度低的「啤酒」下肚後微醺的狀態更讓人能敞開心胸互道長短,在觥籌交錯間,不僅助長了人際間的情誼,更讓平時的工作壓力獲得適當的抒發,可說是促進人際關係的「催化劑」。 「啤酒」種類豐富多元,而歷史悠久的台灣啤酒則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品牌。現今啤酒品牌不斷推陳出新,在多種國內外品牌的競爭下,像台啤這樣的傳統產業必須從多方面進行轉型才得以生存。 台啤的四間觀光酒廠,除了建國啤酒廠之外的三間啤酒廠—竹南啤酒廠、烏日啤酒廠以及善化啤酒廠由於位址偏遠,地域整體觀光魅力薄弱,可藉由觀光酒廠的改造轉型提升競爭力以及加深在大眾內心的

印象。  台啤的四間啤酒廠由於歷史悠久的關係,許多建築在早年就已興建完成,早期興建廠區的目的主要為「生產」,現如今開放觀光後則必須做一些轉型改造,增加並調整參觀動線,將整體重新設計後方得以在眾觀光工廠中生存下去。本研究採個案分析法,藉由創意生活產業的三大要點「核心知識」、「深度體驗」及「高質美感」以及體驗式旅遊四大要點「娛樂」、「審美」、「教育」以及「忘我」,從室內設計到到服務及場所、產品去做分析研究,進而統整出觀光酒廠的未來發展要素,以加深品牌在大眾心理的印象並吸引年輕人對在地品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