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路309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另外網站松德院區 - 網路掛號也說明:院址:臺北市信義區松德路309號電話:(02)2726-3141 親愛的民眾您好: 心衛中心即日起全面停止精神科門診服務,看診民眾請至松德院區或就近醫療院所就醫。

玄奘大學 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班 蔡翊鑫所指導 陳奕成的 台灣格魯派祈願法會之迎慈尊儀式研究 (2021),提出松德路309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神變節、格魯派祈願法會、迎慈尊、七支供養、遶境儀式。

而第二篇論文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高旭繁所指導 郭文原的 發展一項改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精神疾病態度之課程 —以社交焦慮症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精神疾病態度、課程、高年級學童、社交焦慮症的重點而找出了 松德路309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交通方式則補充:院區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110 松德路309 號. 交通方式, 公車, 松德站: 612 、 277 、 37 、 46、綠16. 國稅局宿舍站: 207 、藍10 、 33 、 46 、 277 、20、88、信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松德路309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格魯派祈願法會之迎慈尊儀式研究

為了解決松德路309號的問題,作者陳奕成 這樣論述:

儀式與神話同為構成宗教之主要元素,故宗教研究中,儀式研究屬於學界重視之領域。本文以「台灣格魯派祈願法會迎慈尊儀式」為研究對象,是以將此研究歸類為遶境儀式之研究。 迎慈尊儀式源於西藏格魯派佛教,是該教派教主宗喀巴,於公元一四○九年神變節期間,所創立之祈願大法會之結行儀式。該儀式與祈願大法會同為格魯派信仰者一年一度所實踐。本文以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比較研究法以及詮釋法等方法,對於一、在台灣所舉行之迎慈尊儀式,以及二、此儀式之歷史背景、起源文化相關之藏傳格魯派佛教、教主,特別是含攝該儀式在內之祈願大法會進行研究。 在進行上述研究後,本研究最終發現祈願法

會對於格魯派之信仰者而言,是用來實踐《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七支供養之內容,從而快速集資淨障的修道方法,過程中特別重視「觀想法」的運用。透過此方法的實踐,信仰者希望能達成現前增上生(一生比一生更美好)與究竟決定勝(成佛)的目標,並使佛陀聖教特別是格魯派教法久住世間。做為祈願法會之結行儀式,迎慈尊儀式除了實踐七支供養內容外,並以轎抬彌勒聖像遶境的方式,象徵未來佛彌勒降生遊化人間,信仰者認為透過煙供、奉浴等方式迎接,能夠淨化各種不淨獲得吉祥,並能在未來彌勒佛降生時,於龍華初會上聞法得度。

發展一項改善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精神疾病態度之課程 —以社交焦慮症為例

為了解決松德路309號的問題,作者郭文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項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課程,探討「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精神疾病與社交焦慮症態度之影響。本研究以新竹縣市兩所公立國小高年級五個班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組101人,控制組27人,採用準實驗設計進行研究。實驗組接受「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之教學課程,共2節課。研究工具有「精神疾病態度量表」、「課前學習單」、「課後學習單」、自編文本。研究結果顯示:(1)參與「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課程後,學童對精神疾病與社交焦慮症的認知學習有顯著成效。(2)參與「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課程後,學童對精神疾病與社交焦慮症的態度更正向。(

3)參與「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課程後,實驗組學童在精神疾病態度量表的後測分數明顯高於控制組學童。本研究因此推論「認識精神疾病-社交焦慮症」課程對提升精神疾病態度有其效用,並建議學校單位可將「認識精神疾病」課程納入心理衛生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