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辣椒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水性辣椒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珊‧M‧帕克寫的 新植物油效用指南:芳療複方、手工皂、補充營養必備的99種天然油脂! 和李星瑤的 色鉛筆的基本:從選筆、色彩、筆觸到作品,自然風手繪的必修課【限量贈:作品著色明信片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辣椒精是怎樣做成的? - 論鯨網也說明:辣椒精廣泛應用於各種含辣食品的調味或用作食品廠的原料. ... 辣椒精分兩種,一種是油性辣椒精,一種是水性辣椒精。辣椒精為粘稠狀橙紅色液體,味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樹林 和悅知文化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食品科學系研究所 吳思敬、賴盈璋所指導 王芳琪的 黃秋葵抗氧化活性與即食湯品開發之探討 (2014),提出水性辣椒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黃秋葵、抗氧化、熱風乾燥、檸檬酸、即食湯品、保健產品。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顧野松所指導 郭柏廷的 探討球形SBA-15的製備及修飾對蛋白質或辣椒素固定化之影響 (2013),提出因為有 藥物釋放、SBA-15、BSA、Lysozyme、表面修飾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性辣椒精的解答。

最後網站辣椒精的用途及危害 - 壹讀則補充:辣椒精有兩種:一種是油性辣椒精,一種是水性辣椒精。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首先看確定你要用的是油溶的還是水溶的,再就是根據自己對辣度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性辣椒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植物油效用指南:芳療複方、手工皂、補充營養必備的99種天然油脂!

為了解決水性辣椒精的問題,作者蘇珊‧M‧帕克 這樣論述:

體驗全球最紅的「液態黃金」魅力,讓肌膚與身體變年輕! 芳香療法、製作手工皂、美容保養、補充營養必備! 詳細剖析99種植物油的化學成分與功效──包含35種熱門植物油與55種最新植物油。     1.【植物油用於芳香療法】   一開始入門芳香療法,新手會苦惱要買什麼植物油來稀釋精油?常常是甜杏仁油或荷荷芭油兩瓶打天下。其實,植物油內含的脂肪酸、碳鏈、多酚能讓肌膚維持健康與活力,不只是一種稀釋精油的介質,本身就能保護皮膚和身體。對新手來說,了解植物油的功效,不但能減少精油的劑量,還會增加配方的療癒效果!      透過本書,你將學會挑選適合的油脂來製作DIY芳療產品,以及製

作的方法──護膚膏、身體乳、身體磨砂膏、油膏、香草浸泡油、身體按摩油、臉部卸妝油、臉部保養油。     ◎推薦適合浸泡香草的植物油   Omega-9含量60%以上的植物油,如:布荔奇果油、山茶花油、榛果油、馬魯拉果油、辣木油、木瓜籽油、胡蘿蔔籽油、巴西莓果油、澳洲胡桃油、水蜜桃核仁油。     2.【植物油用於手工皂】   製作手工皂最關鍵的原料就是植物油了,只要可以找出皂化價,都可以製成手工皂,你可以在書中找到90種油脂和蠟的皂化價。而且透過了解五花八門的脂肪酸──飽和與不飽和、長鏈和短鏈、垂直與彎曲、多元不飽和與高度不飽和,分辨各種植物油的差異。     你

將學會判斷自己的皮膚適合哪一種油脂、浸泡油或蠟?以及了解用不同油脂製成手工皂的清潔力、起泡度、保濕度與硬度差異。你只要對天然油脂的化學結構和成分有基本概念,就能提升打皂的成功率!     ◎推薦最受歡迎、新穎的製皂植物油   杏桃核仁油、酪梨油、琉璃苣油、芥花油、蓖麻油、可可脂、卡蘭賈油、芒果脂、堪地里拉蠟……。     3.【植物油用於保養、卸妝】   天然植物油的營養素就是最棒的護膚成分!油脂會保暖身體,把水分鎖在皮膚和體內。如果懂得搭配各種油脂來防護、保暖和滋養皮膚,就可以發揮油脂的神奇力量。     健康的皮膚有賴角質層的完整和平衡。任何皮膚問題,包含痘痘肌

在內,都是脂質和脂肪酸的比例失衡所致。皮膚長痘痘,一方面是因為亞麻油酸不足,另一方面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分泌過剩。     作者教你如何使用植物油防曬、淡化斑點、消痘、除濕疹、抗老、消疤痕、重建膠原蛋白……。並針對油性、乾性、混合性肌膚、痘痘肌或問題肌膚對症下藥,提供適合的植物油建議:     ‧哪些植物油不會致粉刺、不會阻塞毛孔,還可保護痘痘肌?   ‧哪些植物油可以防曬,卻不妨害肌膚底層合成維生素D?   ‧哪些植物油可以修復受損、敏感和脆弱的肌膚?   ‧哪些植物油適合用來卸妝?     ◎推薦有護膚奇蹟之稱的美容油   海甘藍籽油、巴巴蘇油、櫻桃核仁

油、山茶花油、卡蘭賈油、猴麵包樹油、布荔奇果油、馬魯拉果油、夏威夷石栗油、燕麥油     4.【用植物油補充營養】   早上口服植物油5ml來補充一些必需營養素,或用來調理胃腸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攝取植物油才能獲取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像是α-次亞麻油酸(ALA,屬Omega-3家族)和亞麻油酸(LA,屬Omega-6家族)。Omega-6和 Omega-3以3:1和1:1的比例對健康最好。     必需脂肪酸會刺激身體分泌類固醇和荷爾蒙,調節神經傳遞,同時也是心臟肌肉的主要能量來源。一旦必需脂肪酸攝取不足和失衡,都可能演變成退化疾病,例如心臟病、癌症、中風、自體免疫

疾病和皮膚病。     必需脂肪酸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會影響生長、心理狀態和活力。     必需脂肪酸也把陽光的能量帶到全身,吸收氧氣為細胞提供燃料,讓細胞正常運作。必需脂肪酸帶到體內的氧氣,會跟體內的毒素和不良物質結合,進而排出體外。     ◎推薦10大營養食用油   苦楝油、亞麻薺油、榛果油、印加果油、沙棘油、葡萄籽油、巴西油桃木果油、紅花油、辣木油、乳薊籽油     5.【本書貼心設計】   附錄表格:依照特徵、產地、科屬、皂化價、脂肪酸、飽和度、Omega分類99種植物油     方便查找:這本書收錄的植物油,按照英文俗名的字母順序排列,

還額外附上拉丁學名、國際化妝品成分標準命名(INCI),以及INCI肥皂皂化物名稱,方便讀者查詢。   本書特色     1.介紹99種植物油的化學成分、色澤、質地、滋味、功效和用途,其中55種植物油是台灣書籍未曾介紹過的種類,又常用於皮膚保養品。     2.解說脂質的化學結構和化學成分,以分辨植物油的差異。探討固態油和液態油的差異,為什麼有些油會乾掉,有些油不會?為什麼油會斥水親脂,以及有不同的色澤、質地和觸感?     3.破除美國心臟協會對飽和脂肪酸的錯誤假設,以及一般人對於低脂就健康的誤解,讓你知道植物油正確的使用方法,以及你適合服用或塗抹哪些植物油?

    4.介紹如何實行油洗法,油洗法會溶解並帶走皮膚老舊的硬化油脂,為皮膚補充全新的油脂。      5教你植物油的廣大用途和DIY作法,包括製作手工皂、按摩油、藥草膏、油膏、護唇膏、潤膚霜、乳液、香水。   專業推薦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女巫阿娥 芳香療法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靳千沛 芳香學苑SPAATM創辦人&首位法、英、美系國際芳療認證校長

黃秋葵抗氧化活性與即食湯品開發之探討

為了解決水性辣椒精的問題,作者王芳琪 這樣論述:

黃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為近年來新興栽培蔬菜之一,先前研究已證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勞及抗氧化等功效。本研究擬探討不同熱風乾燥條件 (50°C-240 min (50/240)、60°C-150 min (60/150)、70°C-150 min (70/150) 及 80°C-120 min (80/120)) 處理對黃秋葵乙醇萃取物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成分之影響,並以冷凍乾燥處理條件做為實驗對照組。另將乾燥之黃秋葵粉末進行理化性質試驗及消費者嗜好性評估,以篩選最適加工條件。結果顯示,熱風乾燥溫度的提高,能有效提升黃秋葵乙醇萃取物之抗氧化活性,

以 80°C 熱風乾燥 120 分鐘組 (80/120) 之抗氧化能力最佳,於濃度 8 mg/mL 時,還原力為 2.03,而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總抗氧化能力、總酚及類黃酮含量隨溫度上升均呈現先下降後上升之趨勢,分別為 90.23%、84.77%、26.41 mg GAE/g 及 10.66 mg RE/g,推測抗氧化能力的上升是由於高溫乾燥處理對黃秋葵組織的破壞,而釋放出較多的抗氧化物質所致。高溫乾燥亦會影響黃秋葵外觀及組織功能特性,使水分含量、水活性、色澤 (L 值)、葉綠素含量、黏度、吸水性指標、膨潤力及離層值均因受熱破壞而下降,於 80°C 熱風乾燥 120 分鐘之乾燥條件分別

為 1.23 (%)、0.26、49.45、2.78 (mg/g)、2.27 (cps)、7.72 (g/g)、13.25 (g/g)、37.08 (%);總醣含量 74.73 (%),無顯著性差異;pH 值為 6.11,不隨著熱風乾燥溫度的增加以及復水溫度的增加而有規律性的改變;褐變度 0.67 及水溶性指標 41.65 (%),則因高溫破壞而有所上升。於消費者嗜好性官能品評方面,50°C 熱風乾燥 240 分鐘組 (50/240) 之黃秋葵色澤雖變化較少,然組織受高溫破壞較少,黏度及口感過於黏稠,為產品無法被大眾接受之主因,而 80/120 組相對具有較佳之整體接受度且抗氧化活性效果較佳,

因此以 80°C 熱風乾燥 120 分鐘之加工條件較適做為黃秋葵即食湯品開發之基礎。為改善黃秋葵即食湯品適口性,調整黏稠度,並增加產品接受度,另於熱風乾燥前,將新鮮切片之黃秋葵以 1% 檸檬酸浸泡進行前處理,所得之黃秋葵乙醇萃取物,於濃度 8 mg/mL 時,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類黃酮含量,由未經檸檬酸處理之 90.23% 及10.66 (mg RE/g),上升至 92.18% 及 15.63 (mg RE/g),而總酚含量則由未經檸檬酸處理之 26.41 下降至 24.48 (mg GAE/g),顯示經檸檬酸處理之熱風乾燥黃秋葵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而類黃酮含量保留較多,推測是

由於檸檬酸具有螯合金屬離子的作用,能與促氧化物質結合,而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而提升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而由於類黃酮化合物存在於酸性環境中較為穩定,因此推測以檸檬酸浸泡處理為類黃酮含量保留較多的原因。此外褐變度、黏度、吸水性指標、膨潤力及 pH 值經檸檬酸處理後分別下降至 0.41、過低無法測得、6.13 (g/g)、11.54 (g/g)、6.07;葉綠素含量、總醣及離層值分別為 2.88 (mg/g)、73.52 (%)、35.42 (%),無顯著性差異;水分含量、水活性、色澤 (L 值) 及水溶性指標分別上升至 3.54 (%)、0.31、55.78、46.90 (%)。黃秋葵即

食湯品研製,另以未經檸檬酸處理之黃秋葵粉末做為調整黏度用途,以 0.15% 濃度最為適黏度,經消費者嗜好性官能品評之結果,其外觀、顏色、香氣與整體接受度均有顯著提升。綜合上述結果,經檸檬酸處理之熱風乾燥黃秋葵乙醇萃取物具有良好抗氧化功效,其產品具有較高之消費者嗜好性,可開發為便利性之黃秋葵即食湯品,增加產品市場多元化,以提高黃秋葵經濟價值。

色鉛筆的基本:從選筆、色彩、筆觸到作品,自然風手繪的必修課【限量贈:作品著色明信片組】

為了解決水性辣椒精的問題,作者李星瑤 這樣論述:

旅美藝術家.人氣線上課程講師, 耗時一年半精心籌備,首度公開創作心法。 ◆初學者也能完成打動人心的專業級作品!◆   ◇色鉛筆需要買幾色才夠用?   ◇怎麼把色鉛筆削得又尖又美?   ◇如何混出乾淨的顏色?   ◇該怎麼畫出白色的鬍鬚?   收錄初學員詢問度最高的問題,   包含選筆、收納等小知識,   以及灰階底色、平衡色環等的實用技巧。   跟著書中架構,   走入充滿療癒感的色鉛筆世界。   【七大主題線稿QR CODE,下載即可使用】   Lesson 1 認識色鉛筆與工具!   水性與油性色鉛筆差異   要畫出理想的作品,畫紙也很重要!   好用的削鉛筆機推薦   筆

該怎麼挑?各品牌色鉛筆大比較   Lesson 2 感受色彩的魔法!   先認識顏色,就知道可以混出什麼色彩   認識不同風格的的配色方案   製作你的色彩對照表   Lesson 3 各種有趣的筆觸!   均勻塗色的練習   筆觸細膩的透明疊色法   為物體亮面做「拋光」   Lesson 4 完成專業級作品!   光澤美麗的番茄   百合的花瓣皺褶   拿鐵的白色奶泡   叢林之王的美麗皮毛

探討球形SBA-15的製備及修飾對蛋白質或辣椒素固定化之影響

為了解決水性辣椒精的問題,作者郭柏廷 這樣論述:

探討球形SBA-15的製備及修飾對蛋白質或辣椒素固定化之影響研究生:郭柏廷指導老師:顧野松 老師 指導教授簽名: 日期:摘要在藥物控制釋放系統的研究之中,載體的生物相容性是重要的一環,而載體適合的形貌及良好的分散性對確保其生物相容性非常重要。本研究除了探討中孔SBA-15球形粒子之製備條件外,對其包覆與釋放蛋白質的的效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此外,通過對SBA-15進行官能基團的修飾,可達到對蛋白質包覆與釋放的優化效果。綜合研究結果,在合成SBA-15方面,若在加入Tetraethoxysilicate(TEOS)進行縮合

聚合反應時持續攪拌,會造成微胞之間相互作用而有聚集的現象產生,導致SBA-15粒子發生嚴重的團聚現象,因此在合成SBA-15的過程中選擇靜置來降低其團聚現象的發生,使SBA-15能夠有良好的分散性。鹽酸濃度也是影響SBA-15形貌的關鍵,研究中發現當鹽酸濃度不足,P123(poly(ethylene oxide)-poly(propylene oxide)-poly(ethylene oxide))無法完整的形成微胞,進而使SBA-15之形貌較不規則;而過高的鹽酸濃度則會使SBA-15縮合聚合的反應速度過快,造成粒子容易因為碰撞而產生聚集;研究中發現當鹽酸濃度為2 M 時能合成出分散性良好的球

形SBA-15。當加入TMB濃度為3 mmol 時SBA-15的孔徑分布不均一,而6、9及12 mmol分別對應之孔徑為18、20及22 nm,針對大分子的蛋白質可以利用1,3,5-Trimethylbenzene(TMB)來調整SBA-15的孔徑大小以利其包覆效果。在包覆與釋放方面發現,蛋白質與載體之間的帶電性有很大的影響,與SBA-15帶同性電荷的Bovine serum albumin(BSA)其包覆量只有57.2 mg/g,而帶有異性電的Lysozyme則有 225.5 mg/g的包覆量,同時因為帶電性的關係,BSA在pH低的環境中與SBA-15的排斥力較小而有高的包覆量,Lysozy

me則是在pH高的環境中與SBA-15的作用力較強而包覆量較高。另外在釋放時,Lysozyme與SBA-15之間的靜電作用力較強而觀察到有緩釋作用,而BSA則是因為與SBA-15之間因排斥力導致釋放速度過快。為了改善其中包覆與釋放效果不佳的情況,因此將SBA-15進行官能基團的修飾,經由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官能基修飾之SBA-15的蛋白質包覆量明顯提高,尤其是BSA的包覆量提高了將近1倍之多,這是因為修飾後的SBA-15與蛋白質之間產生了比靜電作用力更強的作用力,這不只讓原本與SBA-15排斥的BSA提高了包覆量,也讓BSA在釋放效果上也觀察到了明顯的緩釋作用。因此,證明利用SBA-15做為大分

子蛋白質藥物的載體,並且將其進行修飾來優化其應用於藥物控制是放系統當中是可行的。關鍵字:藥物釋放、SBA-15、BSA、Lysozyme、表面修飾一、前言近年來,由於奈米科技的技術急速成長,藥物釋放控制系統的領域迅速成長,也為健康產品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和醫療上的價值。其中,劑型的改良即是調控藥物釋放系統的應用 (王, 2005)。在傳統的藥物治療當中,都會因為藥物半衰期過短的關係而需要多次的服藥;且也會因為人體中正常的代謝作用,使得藥物在人體當中的濃度低於有效濃度時並沒有適時的服藥,進而導致了患者在用藥上的不便與危險性提高。在藥物傳輸系統當中是將藥物以不同的給藥技術或以其他形式注入人體,以達到治

療疾病的目的。基於「舊藥新劑型」的開發成本較低、耗費時程較短,同時也可以提高舊藥的療效並且減少不良副作用的產生,還提供了更方便的給藥模式等的種種原因,使得藥物傳輸系統新劑型的開發逐漸受到重視。除此之外,隨著生物醫學科技技術的快速進步,蛋白質等等的大分子藥物被開發,掀起了研究大分子藥物傳輸系統的風潮。因此,專門針對大分子藥物的新型控制藥物傳輸系統正積極的開發研究中,而其中最具有潛力的就是應用於大分子藥物控制傳輸系統的材料-中孔洞矽材 (Vallet-Regi, 2000)。由於奈米科技的進步,已經有部分學者在研究如何將奈米級結構的材料運用於生物醫學領域之中。1990年,中孔洞矽材MCM-41被合

成出來,到了2001年,MCM-41首次被應用在生醫領域當中作為藥物釋放系統的材料,進而開啟了以中孔洞矽材運用在生醫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的中孔洞矽材除了MCM-41外,還有SBA-15與MCM-48等,其中SBA-15是本研究所使用的中孔洞矽材,它是以三嵌段高分子P123形成的微胞作為模板,於酸性的環境下利用氫鍵的作用力與帶有正電荷的矽源作結合而合成出來的中孔洞矽材 (Arruebo, 2006), (Song, 2007)。二、文獻回顧2-1 文獻回顧對於人類的身體保健來說,藥物控制釋放系統(Control drug-delivery system)是一門相當重要而且具有前景的發展領域。

藥物控制釋放系統就是針對劑型作一些改變再加以應用,為了達到控制藥物的釋放時間以及速率,或是能針對患部來進行釋放,使藥效提高並減少副作用的產生。最初在2001年,中孔材料MCM-41第一次被用於藥物釋放系統中,此舉開拓了奈米材料在生醫之中的應用 (Vallet-Regi, 2000);隨後,SBA-15、MCM-48等材料也都被拿來進行藥物釋放系統的研究。而本研究中會使用SBA-15來做為藥物的載體,是基於SBA-15相較MCM系列的中孔材料,SBA-15有著較大且可調控的孔徑範圍,可以用來作為大分子藥物的控制釋放系統。而孔洞材料之所以能夠應用在藥物控制釋放系統中,主要是有下列優點:1.具有規則

的孔道,均一的孔徑,在藥物儲存及釋放動力學上相較容易。2.高孔洞體積,能夠儲存大量的藥物。3.高比表面積,對於吸附藥物有相當大的幫助。4.表面上的矽氫氧基團容易被修飾,使其在控制釋放以及藥物儲存上更有潛力。應用於生醫中的中孔材料,必須要加以探討其生物相容性,而會影響生物相容性的參數主要包括植入部位、材料的形狀和大小,當然還有表面化學所造成的影響 (Park, 1996)。在2008年,Hudson等學者針對中孔洞矽材的生物相容性進行了研究,探討了不同粒徑與孔徑的中孔矽材在體內(in vivo)與體外(in vitro)的生物相容性。在大鼠(rat)的皮下注射測試方面展現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殘留

的矽材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會逐漸地被分解,而且在各個時間點並沒有觀察到毒性現象的產生。在小鼠(mouse)方面,對腹膜內及靜脈內注射中孔洞矽材,卻發生了小鼠死亡的現象。對於這樣的結果希望能藉由矽材的表面修飾來使毒性減弱,讓中孔洞矽材在生醫方面的應用更加完善 (Hudson, 2008)。當然,在合成中孔洞矽材SBA-15的過程中,周遭環境的條件都會影響到最後SBA-15粒子的成形,例如TEOS與TMB的比例、鹽酸濃度、攪拌以及溫度等條件的不同,對所合成出來SBA-15的形貌上會有極大的差異。Fig 2-1,可以藉由此圖看出在不同條件的控制之下,所合成出來各種形狀的SBA-15。Fig 2-2 可以

看出控制條件的差異,也會對SBA-15粒子間的分散性造成影響,圖中可以看出團聚現象相當明顯 (Che, 2005), (Lee, 2010)。2002年,Stocky等學者進行模擬不同碳鏈長度的高分子所形成的微胞之差異,利用不同親水端與疏水端之鏈長比例的嵌段高分子來聚合成微胞,作為中孔洞分子篩的結構決定試劑,並且藉由嵌段高分子上的親水端與疏水端之間的平衡來達到微胞的堆積控制,以至於可以設計出不同結構的中孔洞材料,進一步的研究微胞堆疊與中孔洞結構的關係(Fig 2-3)(Nguyen, 2008)。Fig. 2-1 合成溫度與攪拌速率影響SBA-15形狀之SEM圖(Che, 2005)(S15-

X-Y;X為溫度,Y為攪拌速率)Fig. 2-2 TMB含量影響SBA-15粒子分散性之SEM圖(Lee, 2010)(合成條件參閱下表,其中S4為S3修飾胺根)Fig. 2 3 兩性嵌段高分子親疏水鏈段比例之差異,對微胞堆積的影響示意圖(Nguyen, 2008)不同鏈段長度的兩性嵌段高分子,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了親疏水端鏈段長比例的差異與堆積參數及微胞之間的關係,隨著嵌段高分子鏈長的增加、溶液環境的改變可以得到多種的微胞型態,如Fig 2-4。以P123來說,PEO鏈段被溶劑充分包圍時,形成的微胞為球形;而溶液中含有鹽酸及極性較弱的分子,鹽酸會使PEO鏈段脫水,極性較弱的分子會

進入PEO鏈段,使微胞形成柱狀;若疏水性分子的含量增加,微胞會形成含有油核的微乳液滴(Lettow, 2000)。Fig. 2-4 P123受到溶液影響而改變堆積參數所形成微胞的形貌(Lettow, 2000)2-2 研究動機在SBA-15的製備上,我們要求分散性良好,球形且形貌均一的SBA-15粒子,因此,參考各文獻中對SBA-15的合成因素及條件, TMB的濃度與比例、鹽酸濃度與攪拌情形等,並從中探討各項因素對分散性良好的球形SBA-15合成之影響。將製備的SBA-15粒子應用於藥物控制釋放系統的研究中。使用的蛋白質為BSA與Lysozyme,實驗中探討不同pH的包覆效果;並且在釋放實驗中

選擇pH 7.4、37℃的環境下進行釋放。另外,為了改善BSA蛋白質藥物的包覆與釋放問題,針對SBA-15粒子的官能基團進行修飾是必要的。希望能改善SBA-15對BSA的包覆效果不佳的情況,同時也希望能改善其是放速度過快而無法達到藥物控制的目的,並且能進一步的應用在對像是BSA這種不利於包覆的蛋白質藥物之中。研究中利用氯甲基(chloromethyl, CM)、氨基(aminopropyl, AP)與正辛基(octyl, Oc)等官能基團做修飾,並探討其中與蛋白質接合並影響包覆、釋放的關係,希望能夠優化藥物釋放控制的效果。(Russo, 2011), (Michal, 2012)。研究中也與台

中榮總醫院合作,對臨床上具有醫療效果的辣椒素進行包覆與釋放的實驗,並由榮總協助進行白老鼠的活體試驗,除了觀察到研究中合成的SBA-15粒子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外,也證明SBA-15用於藥物釋放控制系統是可行的。三、材料與方法3-1 實驗材料研究中選擇BSA與Lysozyme作為蛋白質藥物模型,並且用氯甲基(chloromethyl, CM)、氨基(aminopropyl, AP)與正辛基(octyl, Oc)等官能基團對SBA-15進行表面修飾。3-2 實驗架構Fig.3-1 實驗架構圖四、結果與討論4-1 製備球形SBA-15之條件與探討4-1.1 合成時是否攪拌的影響由Fig.5-1,比較(a

)靜置、(b)攪拌兩張圖,可以看得出合成SBA-15的過程中如果持續攪拌會造成粒子形狀不規則,有碎裂的情形發生,同時也發生嚴重的團聚現象;而合成SBA-15的過程是使其靜置,所得到的SBA-15粒子較趨於球形,粒徑較小也較均一,分散性也相較良好。因為SBA-15在合成的過程當中,作為SBA-15主要矽源的TEOS會依附在微胞的周圍,進行縮合聚合的反應,因此在合成的過程中攪拌造成了合成中的粒子彼此間碰撞的情形,而在碰撞的過程當中有縮合聚合反應的進行就引發了粒子與粒子間的聚集現象,此現象產生較大的粒子,也提供了較大的接觸面積,更增加了粒子間碰撞的機會,而過度碰撞的粒子會有破碎的情形。而靜置的合成過

程則能降低粒子之間的碰撞機會,讓粒子的合成主要能照微胞本身的聚集與TEOS依附在微胞上聚合的共同效應,這也降低了粒子之間的聚集現象,使合成的SBA-15粒子的形貌趨於球形、大小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當然也減少了粒子之間因為碰撞而產生破碎的情形。Fig. 4-1 合成過程中攪拌與否對SBA-15粒子之SEM圖(a)靜置,5000倍;(b)攪拌,5000倍4-1.2 合成時鹽酸濃度的影響從這裡可以推斷鹽酸濃度的改變對合成SBA-15的形貌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判定是與三嵌段高分子溶於鹽酸當中自組裝而形成的微胞之形貌有關。在製備SBA-15粒子的實驗過程中,觀察出三嵌段高分子在溶於鹽酸的過程中,會

受到鹽酸濃度的影響,濃度越濃,三嵌段高分子溶解的速度越快。同時,因為親疏水鏈段性質的差異,使三嵌段高分子形成微胞的驅動力增加,使微胞尺寸趨近微小化,也增加了微胞堆積的穩定性。較高濃度的鹽酸環境的離子強度較強,能讓疏水性的擴孔劑(TMB)快速且均勻分散的進入疏水鏈段PPO中,使微胞型態維持均一,並且穩定的堆積及TEOS縮合聚合後,能得到形貌趨於球形且較規則的SBA-15粒子。反觀,在較低濃度的鹽酸環境下進行合成的SBA-15會因為其三嵌段高分子型成之微胞因親疏水性鏈段之間的作用力不明顯,以及擴孔劑(TMB)不均勻的進入疏水鏈段PPO,造成微胞型態不穩定,最後導致SBA-15粒子的形貌呈現不規則的

形狀。但是,當鹽酸的濃度高達3 M時,SBA-15會產生嚴重的聚集現象,因此推測是高濃度的鹽酸環境下,TEOS進行縮合聚合反應時的速率過快,在初期就產生了反應,而加入TEOS時攪拌的動作導致粒子產生了嚴重的碰撞進而出現聚集的現象,因此高濃度的鹽酸環境將會導致合成SBA-15粒子產生聚集現象。Fig. 4-2 不同鹽酸濃度合成的SBA-15之SEM圖(a)0.3 M (b)0.6 M (c)0.9 M (d)1.2 M (e)2.0 M (f)3.0 M4-1.3 合成時TMB濃度的影響當加入的TMB濃度過低而無法充分的均勻進入每一個微胞時,不只會使合成出來的SBA-15粒子之形貌較不規則而無法

形成完整的球形而且孔徑分布較不均一,當TMB濃度增加至6、9及12 mmol的時候,SBA-15粒子的形貌也漸漸趨向球形,且孔徑分布較均一,分別為18、20及22nm。在未來可以利用TMB調控孔徑大小的特性來針對大型蛋白質藥物而調整孔徑的大小,例如為了調整SBA-15在藥物控制釋放系統上的應用而進行的表面官能基團的修飾,這會造成孔徑的縮小,因此事先選擇大孔徑的SBA-15來避免孔徑縮小後無法吸附大分子蛋白質藥物的問題。Fig. 4-3 不同TMB濃度在2 M鹽酸下合成SBA-15之SEM圖(a)TMB濃度3 mmol;(b)TMB濃度6 mmol(c)TMB濃度9 mmol;(d)TMB濃度1

2 mmol4-2 蛋白質的包覆與釋放4-2.1 不同pH環境下進行蛋白質的包覆球形SBA-15於不同pH的磷酸鉀緩衝液中吸附蛋白質之結果。由結果可知溶菌酶的包覆量最大可達228.40 mg/g、BSA則為57.20 mg/g。造成此結果之差異主要為,載體SBA-15於討論的pH範圍表面皆帶負電,而溶菌酶與牛血清蛋白則分別帶正點與負電。因此SBA-15與溶菌酶間有較好的靜電吸引力,而SBA-15與BSA則具有些許排斥力,因而造成包覆量的差異。Table.4-1 不同pH對SBA-15包覆蛋白質之結果(mg/g)pH 5.8 6.4 7.0 7.4 8.0Lys包覆量 179.50

185.70 228.40 216.10 225.50BSA包附量 57.20 53.30 49.81 50.80 40.554-2.2 不同孔徑的SBA-15對BSA包覆之影響大分子的蛋白質受到的空間阻礙較為嚴重,孔徑較窄的空間中,容易使得大分子的蛋白質因為空間阻礙的關係而在孔徑的洞口就產生了堵塞的情形,導致BSA無法完全且充分的進入到SBA-15粒子內,進而使得低孔徑的SBA-15對BSA的包覆效果不佳;當SBA-15粒子的孔徑擴大,則能夠減少BSA因為空間阻礙的關係而在洞口產生堵塞的情況發生,讓BSA能充分進入SBA-15粒子內,也因此而提高了包覆效果。Table.4-

2 不同孔徑包覆BSA之結果(mg/g)TMB(mmol) 3 6 9 12孔徑(nm) 不均一 18 20 22BSA包附量 40.60 41.70 48.10 57.204-2.3 蛋白質釋放測試由Fig.4-4 BSA與Lysozyme之釋放曲線圖,分別可以觀察到BSA與Lysozyme之釋放情形,BSA的釋放速度較快,大約在480 min釋放濃度高達95%,而Lysozyme的釋放速度較為平緩,具有藥物控制釋放系統中所需求的緩釋效果,釋放濃度在1440 min時累積量才達到95%。造成這種BSA釋放速度過快的原因,推估是因為在pH環境在7.4時,SBA-15與B

SA因為pI值的關係而都帶著負電,導致SBA-15與BSA之間存在著排斥力而使得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而在沒有更強力的化學作用力(靜電吸引力、氫鍵、極性或疏水作用力)牽制吸附的條件下,使蛋白質會以濃度梯度的方式向外擴散,造成了BSA迅速的釋放出來。反觀有緩釋現象發生的Lysozyme,在釋放環境為pH 7.4的情況下,SBA-15與Lysozyme兩者因為pI值的關係而在此環境會帶有異性電,因此藉由帶著異性電的關係其之間的靜電吸引力能使其包覆效果處於一個較好的狀態,進而使得釋放速度緩慢而有緩釋現象的情形。Fig.4-4 BSA(左)與Lys(右)之釋放曲線圖4-3 SBA-15的表面官能基

修飾4-3.1 修飾之SBA-15對蛋白質的包覆效果經過修飾的SBA-15,其最大的蛋白質包覆量比未修飾之SBA-15的蛋白質包覆量還高,修飾之SBA-15對蛋白質的包覆有很明顯的提升。BSA的包覆量在SBA-15修飾之後大幅提高,從未修飾時的57.2 mg/g 提升到111.934 mg/g,Lysozyme也從225.5 mg/g提升到233.729 mg/g;其中可以明顯的看出BSA在包覆量上面有明顯的優化,包覆量最大約有一倍的提高。在不同官能基團修飾之SBA-15的表現上,對BSA的包覆效果SBA-CM最佳,SBA-Oc則是其次,而SBA-AP最差;剛好跟Lysozyme相反,SBA-

CM最差,SBA-Oc其次,SBA-AP則是最佳。Table.4-3 修飾之SBA-15的包覆結果(mg/g)pH 5.8 6.4 7.0 7.4 8.0SBA-CM 111.93 105.53 95.69 75.68 63.11SBA-Oc 88.48 79.12 125.06 72.96 71.11SBA-AP 80.96 69.99 53.99 57.99 40.674-3.2 修飾之SBA-15對BSA的釋放效果在藥物釋放的效果中,為了達到有效的控制效果,使蛋白質藥物能在患部長時間的維持在有效濃度,對其釋放速度的控制就是主要的研究目標,而在這部分

的實驗中發現了經過修飾的SBA-15在對BSA這種結合作用力偏弱而釋放速度過快的蛋白質藥物上,能夠有效的改善其包覆與釋放效果,不但能提高蛋白質的包覆量,同時也能在釋放時有緩釋的效果。針對目標蛋白質藥物來選擇載體是否需要修飾,以及蛋白質的包覆與釋放條件來達到最佳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環,也值得在未來能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Fig.4-5 修飾之SBA-15於各pH中釋放效果,pH 8.0(左上)、pH 7.4(右上)、pH 6.4(左下),其中將SBA-CM整理(右下)4-4 辣椒素的包覆與釋放在包覆方面,最高的包覆量為48.5 mg/g。而在釋放方面,由於是用於膀胱之藥物,因此選擇與正常尿液接近之p

H環境中進行釋放,正常尿液為弱酸性,其pH約為6.0,由Fig.4-6可以觀察到辣椒素的釋放非常緩慢且微量,這可以避免因為突釋而瞬間造成攝取量超標而產生負面效果,只要在患部滯留的時間夠,確實是可以使藥物長時間的維持在有效濃度而達到藥物控制的效果。Fig.4-6 辣椒素的釋放效果第五章 結論綜合各種製備SBA-15之實驗結果,可以合成出分散性良好、形貌均一的球形SBA-15粒子,並且合成之SBA-15粒子大小分布在2~4 μm。載體與蛋白質之間會受到其帶電性的影響,其之間靜電作用力會影響到蛋白質的包覆效果。SBA-15與BSA帶有同性的電荷,因此隨著pH的增加,兩者的帶電量會提高,導致其之間的排

斥力增加而使包覆量降低;Lysozyme則是與SBA-15帶著異性電,因為兩者之間靜電作用力較強的關係而包覆效果最佳。因此,可以利用Zeta電位分析來找到最適合的包覆條件(pH)。另外在釋放方面,也會因為載體與蛋白質之間靜電作用的關係,而影響其釋放速度。BSA與SBA-15之間因為帶同性電,彼此之間存在排斥力,使其釋放速度過快;Lysozyme與SBA-15之間帶有異性電,使其之間因靜電作用吸引力較強,在釋放的時候有觀察到緩釋現象的產生。而透過表面官能基團的修飾,可以知道對SBA-15表面修飾不只能夠優化其在包覆上面的表現,還可以讓釋放能夠達到緩釋的效果,進而達到藥物控制的目的。另外也發現一個

結果,蛋白質藥物在釋放時可以針對其靜電作用的關係選擇適合的釋放pH來達到有效釋放的結果。辣椒素的部分,雖然包覆量並沒有很多,但是辣椒素的釋放效果卻非常的好,釋放速度緩慢而且持續性高。在動物試驗中也成功的治療老鼠的症狀,可以知道SBA-15應用於藥物控制釋放系統當中是可行的。不過這次只是初步的動物體試驗,而且注入於膀胱內會因為排泄而影響到其滯留時間,因此無法觀察到是否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用藥的便利性,希望未來能更深入的研究。參考文獻Arruebo, M.; Galan, M.; Navascues, N.; Tlelez, C.; Marquina, C.; Ibarra, M. R.; Sant

amarIua, J. (2006).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Nanostructured Silica-Based Materials as Potential Vectors for Drug-Delivery Application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8(7), pp. 1911-1919.Che, S.; Sakamoto, Y.; Terasaki, O.; Tatsumi, T. (2005).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control of mesoporous silica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85(3), pp. 207-218.Hudson, S. P.; Padera, R. F.; Langer, R.; Kohane, D. S. (2008).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mesoporous silicates. Biomaterials, 29(30), pp. 4045-4055.Lee, H. I.; Kim, J. H.; Stucky, G. D.; Shi, Y.; Pak, C.; Kim, J. M. (2010). M

orphology-selective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SBA-15 particles over micrometer, submicrometer and nanometer scal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39), pp. 8483-8487.Lettow, J. S.; Han, Y. J.; Schmidt-Winkel, P.; Yang, P.; Zhao, D.; Stucky, G. D.; Ying, J. Y. (2000). Hexagonal to Mesocellular Foam

Phase Transition in Polymer-Templated Mesoporous Silicas. Langmuir, 16(22), pp. 8291-8295.Michal Moritz; Marek Laniecki. (2012). SBA-15 mesoporous material modified with APTES as the carrier for 2-(3-benzoylphenyl)propionic aci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8, pp. 7523-7529.Nguyen, T. P. B.; Lee, J.-

W.; Shim, W. G.; Moon. H. (2008).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SBA-15 with ordered large pore size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BSA.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110(2-3), pp. 560-569.P.A. Russo; M.M.L. Ribeiro Carrott; P.A.M. Mourao; P.J.M. Carrott. (2011). Tailoring the surface chemist

ry of mesocellular foams for protein adsorpti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386, pp. 25-35.Park, H.; Park, K. (1996). Biocompatibility Issues of 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13(12), pp. 1770-1776.Song, S. W.; Zhong, S. P.; Hidajat, K.; kawi, s.; Dongyuan Zha

o, S. Q. Y. T.; Chengzhong, Y. (2007). Effect of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on adsorption and releas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on SBA-15. In 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Elsevier., 165, pp. 471-474.Vallet-Regi, M.; Ramila, A.; del Real, R. P.; Perez-Pariente, J. (2000). A New Property of

MCM-41: Drug Delivery System.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3(2), pp. 308-311.王大維. (2005). 全球仿效藥發展現況與未來切入策略探討. 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郭華良; 顧野松. (2011). 探討影響製備分散性佳之球型SBA-15之因素及其於蛋白質藥物釋放系統之應用. 東海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