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貨櫃集散站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 林泰誠所指導 方宥筌的 新冠肺炎對我國貨櫃集散站影響研究 (2019),提出港口貨櫃集散站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貨櫃集散站、新冠肺炎、半結構式訪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港口貨櫃集散站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冠肺炎對我國貨櫃集散站影響研究

為了解決港口貨櫃集散站定義的問題,作者方宥筌 這樣論述:

由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自2019年12月起疫情開始至今2020年6月都尚未結束,因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發現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死亡,各國相繼封城以堵絕疫情擴散,疫情較嚴重的地區相繼停止上班上課,人民減少外出,生產能力及消費能力下降,導致全球經濟停擺。貨櫃集散站為臺灣海運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早期北部基隆港港口腹地不足,必須將部份作業移至內陸,便在港口周邊地區建立了許多內陸貨櫃集散站,至今已有多年的經營歷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對台灣進出口造成影響,本研究將探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貨櫃集散站之影響。本研究藉由對專家做半結構訪談的方式,訪談對象以北部貨櫃集

散站中有長期工作經驗的高階主管為主,將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比對後,找出疫情對貨櫃集散站是否有造成衝擊、衝擊的程度、以及貨櫃集散站是否有對疫情做出應變措施,並提出改善的建議。本研究發現此次疫情對調查對象的貨櫃集散站在2020年1月到4月的營運上減少了3至4成的營收,且多數貨櫃集散站在面臨突發性衝擊時無法做出及時的應變來減少衝擊,只能被動式等待經濟回升,這對貨櫃集散站而言是一個危機,若未來全球或台灣又發生類似疫情影響而導致經濟下降的狀況,貨櫃集散站業者應該藉由業務地理範圍多角化的營運策略,避免將業務放在單一市場,將可大幅降低疫情等類似的不連續事件發生時後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