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椹寛子寫的 好文案決定你的商品賣不賣:現學現用!零成本提升業績,有感熱銷文案技巧 和張曉卉康健雜誌編輯部的 陪爸媽安心到老:醫療決策、長照資源、陪伴技巧,一本完解不慌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康軒國小 - 學習吧也說明: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國立臺東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程鈺雄、程鈺雄、何俊青所指導 莊幸姍的 教會課輔班對國小低成就學生國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2017),提出照樣寫短語四年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教會課輔班、國語、補救教學、低成就、學習障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蔡清田所指導 丁春月的 二年級國語文造句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研究、合作學習的重點而找出了 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解答。

最後網站的照樣寫短語– 小一照樣造句練習 - Buchbx則補充:句型練習照樣短語推薦的資源共1 筆,這是第1 頁一年級照樣寫短語練習一年級常用照樣寫短語 ... 金黃飽滿的稻穗[一句],的照樣寫短語,拜託拜託,回答收藏,4個解答,評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照樣寫短語四年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好文案決定你的商品賣不賣:現學現用!零成本提升業績,有感熱銷文案技巧

為了解決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問題,作者椹寛子 這樣論述:

好懂!好學!好賣! 零成本業績提升術! 提升來客率、銷售額就靠這一本! 集客、漲粉、商品大賣的文案技巧! 一行字抓住客戶的心! 創業人士、電商、自媒體、社群小編 必備! ■日本亞馬遜、Bookmeter書評網、BookLive書評網,讀者實用好評推薦! ■收錄「暢銷句型」懶人包,隨看隨用! 傳單海報、POP、官網首頁、電子報、型錄、部落格、企劃書、命名、提案書,皆能派上用場! →任何人都能立刻學會的暢銷文案撰寫技巧! 好評推薦 丁菱娟 新創導師/資深公關人|于為暢 個人品牌事業教練|林育聖 文案的美負責人|林郁棠Elton 文字力教練|鄭緯筌 《內容感動行銷》作者

、Vstar School創辦人 ──按姓氏筆劃序 3萬則文案撰寫功力濃縮1冊! 讓你第一次寫文案就上手! 不用學習專業行銷/不需特殊文字品味/不必懂得海量詞彙 「好商品卻不暢銷。」 「商品好處無法只用一句話傳達。」 「好想讓更多人知道這項商品和我們提供的服務有多好。」 「希望讓顧客打從心底吶喊『我好想要這個!』」 本書目的就是幫助有同樣煩惱的人,「透過一句吸睛的廣告文案,讓商品賣得更好」。 本書特點: ■暢銷文案的發想方法。 為什麼酷炫的文案不會導致銷售增加,怎麼做才能將商品‧服務賣出去。 ■如何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 內容精采卻沒人想看的部落格、傳單、企畫書,如何透過改變文案脫胎換骨。

■根據目標客群撰寫文案。 看了相同的文案,有人買有人不買?教你針對目標客群寫出打動人心的文案。 ■如何引導出商品魅力。 商品再優秀,沒有引起客戶共鳴就沒意義,教你寫出讓人「想買!」的文案。 ■刺激慾望的廣告文案是什麼? 彙整如何寫出讓人出於本能就想買的文案重點。 ■任何人都能學會的文案公式。 只要1分鐘就能學會的暢銷文案撰寫公式。 讀者感想 ‧一本教人學會文案技巧的教科書,方法具體,事例也很豐富。 ‧字字句句都充滿了行銷重點及撰寫人的想法及願望。 ‧我有在寫部落格,但至今沒有在意過文案這件事,這本書很容易懂,而且讓我了解到文案的重要性。 ‧這是寫文案或標題時,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這是聖經

啊!作為自營業者,實在幫了我很大一個忙!我認為10年後這本還會是廣告文案最好用的一本! ‧照著這本書做,自己也能寫出不錯的文案;不僅能應用在商品,也能用在網頁、部落格中。 ‧這本不買不行啊!隨便翻一翻到處都是好點子! ‧素人也能使用!介紹了40個「暢銷文案句型」,不管是想賣的商品或是想傳達的事,都能套用這40個句型。我實際測試後,之前想不出來的句子都能寫出來了。 ‧短時間就能上手的文案教科書!  

教會課輔班對國小低成就學生國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問題,作者莊幸姍 這樣論述:

教會課輔班對國小低成就學生國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莊幸姍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碩士班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會所辦之課後輔導對學習低成就的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的國語學學成效影響之研究,針對國語領域學生識字量、詞彙、句子提升和學習動機等國語學習成效。觀察低年級生在國語領域的學習表現,經教會的課後補救後之學習情形,以及教會課後輔導班現況與困難,以幫助臺東地區國語低成就學童及學習障礙學生能藉由教會課輔提升學習動機。選定六名個案,做質性研究,在教育部訂定國小中、低年級識字量與相關國語測驗的範圍,觀察學習動機提升、進步之情形。發現與結論如下: 教會課輔班的現況與困難進行歸類為:(一

)教會提供資源不足、(二)親師之間加強合作、(三)課後輔導班教師任務定位不清。 而在國語領域的補救教學課程多元設計時,研究者依照國語低成就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一)識字與部件教學、(二)形近字與造詞、(三)詞彙與造句,此三項來做國語補救教學課程設計。最後發現教會課後輔導班對學習低成就學生有三項影響:(一)有效的品格教育、(二)國語補救教學、(三)學習動機有提升。最後,本研究基於研究發現、討論,對未來研究以及實務工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關鍵詞:教會課輔班、國語、補救教學、低成就、學習障礙

陪爸媽安心到老:醫療決策、長照資源、陪伴技巧,一本完解不慌亂

為了解決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問題,作者張曉卉康健雜誌編輯部 這樣論述:

  「中年以後,只有隨時準備與生命共存亡的人,才有能力、有活力地活著。」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   衰老和死亡是一條單向道,沒人可以真正準備好   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去,子女愈生愈少   你可能必須獨自面對父母的老、衰、死   提早「知老」、「認老」、「備老」   必要時讓你不致慌亂、不知如何是好   多一分了解,就多一份心安和坦然   何況照護父母,也是為照護明天的自己,預做準備!   ▌下列一種狀況就足以讓子女焦慮爆表 ▌   □爸媽經常合併多種疾病,到底要看哪一科?   □爸媽的「老毛病」會不會造成長期失能?   □爸媽開刀出院後,回家怎麼照顧?怎樣避免復發或感染?   □爸

媽臥床該如何預防褥瘡?   □永遠覺得照顧工作做得不夠,該怎麼放輕鬆?   □管子要插還是不要插?哪些治療該做或不該做?   □生命末期到底會出現什麼徵兆?怎樣知道哪一刻才是「最後一刻」?   還在拚事業、帶小孩的你,是不是發現,爸媽白髮愈來愈多、手腳不靈活,甚至在醫院各科門診間「周遊列國」?無論你是要照顧80、90歲爸媽的「嬰兒潮世代」,還是承接嬰兒潮養護責任的30~50世代,都應該要了解哪些疾病會造成父母失能,避免惡化、盡量維持父母的日常自主活動能力。   萬一需要開刀住院,也要了解住家附近有哪些照護資源可以運用、爸媽返家後該怎麼照顧;假如真的到了「大限之日」,透過本書,可清楚知道生命

末期的徵兆,讓家人在心理層面和身後事皆有所準備,不會因慌亂忘了跟摯愛好好說再見!   康健編輯團隊針對子女最在乎的失能照護問題,到父母臨終前的準備事項,彙整最新資訊:   (一)如果病痛找上父母,如何照顧、維持體能,並讓他們還能自理生活;當父母輕、中、重度失能,找對資源,減輕照顧壓力;失能前期如何妥善照顧、安心陪伴不心累的實用資訊。   (二)為父母預約、準備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如果生命走到盡頭,親情緣分將抵達終點,如何陪伴為爸媽走向最後旅程,怎樣說再見,讓逝者、生者都無怨、無悔、無憾? 本書特色      ★馬上懂!照護圖解彙整重點要訣,讓照顧工作事半功倍。   ★超好找!本書彙整相關

政府部門的醫療、照護資源,路徑清楚,讓你找資源不再心累累!   ★很實用!實用指南,囊括就診知識、身心狀態檢測、照護技巧、社會資源等,做好全方位照顧。   ★請專家!編輯團隊採訪全台專家的寶貴建議,讓你輕鬆學會判斷關鍵徵兆,掌握爸媽健康狀況。   ★揪感心!名人分享過來人經驗,真實故事激發你用不同角度思考醫療和生命的本質。 專業推薦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納棺師(生命禮儀師) 許伊妃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   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每個家庭都會面對照顧分工

議題。如何當一位聰明照顧者,維護自己的支持系統,確保心愛的家人有生活品質,善用資源、學習照顧、翻轉概念,已成為21世紀必備的行動。強力推薦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新知。──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   超高齡時代,沒有人是局外人。尊重自主,在宅善終,相信是每個人最終的期盼。   面對生命的衰老、失能與死亡,學習介入與放手,做好準備,是所有家庭的功課。   感謝康健出版整理這本實用的工具書,協助你我家人,順利達到生死兩相安。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張曉卉/康健雜誌總編輯   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

蒸發的病床」報導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深度報導獎   採訪製作《身體百科套刊》心臟一百問、肺臟一百問及腎臟一百問   著有《跟親愛的說再見》、《愛腎好生活》、《小心!肝》,《愛腎好生活》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好書推薦   推薦序1 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推薦序2 照護自己,也就是疼愛家人   Part 1 當父母失能,如何妥適照護 序 章 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第1章 這5種狀況,適合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實用指南 全台老年醫學科醫師彙整 第2章 可能造成父母失能,需要長期照護的疾病 實用指南 哪些症狀不能拖,趕快掛急診? 第3章 年過80能不能開刀、做化

療? 做對醫療決策,治病不受苦 第4章 關鍵3問,為長輩一次買對長照險 [父母失能 照顧篇] 第5章 安心出院備忘錄,全家不慌亂 第6章 照顧爸媽好累 「隱藏版」資源神救援 實用指南 照顧爸媽,除了醫師外,你一定要認識這6個人! 第7章 請外勞、家人照顧,還是送機構? 實用指南 申請各縣市長期照顧服務流程 第8章 4方法,找到好外籍看護 第9章 4步驟,幫長輩選到優質安養機構 實用指南 有用的醫療或社會資源   [父母失能 陪伴篇] 第10章 當爸媽倒下,照顧責任怎麼分攤才不會翻臉? 第11章 照顧不是愈努力愈好,放輕鬆才能長久 第12章 愛,有時要忍住不出手 實用指南 正確選手杖 實用指南

 在床上用餐 實用指南 褥瘡怎麼預防? 實用指南 臥床正確擺位 實用指南 協助翻身正確姿勢 實用指南 協助從床上起身 實用指南 協助從床上移位 實用指南 協助上下樓梯 Sharing 周貞利的故事 照顧重度失智的父親和婆婆,我甘願   Part 2 為父母預約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 第13章 正視、面對、準備父母的死亡 第14章 認識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 第15章 DNR疑問,一次講清楚   [陪伴父母走過生命最後的旅程] 第16章 談死觸霉頭?老人家其實沒在怕 第17章 拚多活兩天、還是拚尊嚴? 第18章 生命末期,哪些治療該做?哪些該停? 第19章 如果生命留

不住,要在家還是醫院劃下句點? 第20章 告別那一刻:臨終症狀與處理方式 Sharing 小野的故事 與死生同行後我知道,愈老愈要愛世界 Sharing 王宏育的故事 就算我是醫生,面對父親過世照樣哭得唏哩嘩啦 Sharing 楊秀儀的故事 陪伴父親最後的63天 Sharing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故事 居家安寧療護,圓滿長者在家往生的心願   結語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明天的自己 附錄 最新老人福利與照護資訊   序章  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人到中年,總在不經意中發現雙親已經是「老人」了。就算目前父母尚健康,為了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應該提早思考與準備照顧計畫。   日本

知名作家曾野綾子在《中年以後》書中提到,中年以後面對的大問題是照顧父母。   曾野綾子是獨生女且單親,由母親撫養長大。大學四年級就結婚,畢業後寫小說成為暢銷作家,為趕寫稿件根本無暇顧及家事,只好「利用母親」,接她過來住在同一屋簷下、有獨立衛浴設備的房間。母親是家事高手,也為能派上用場,幫女兒操持家務、照顧孩子而頗有成就感。   曾野綾子30多歲時,65歲公婆從另外一個縣市搬過來變成鄰居。「我贊成公婆住在附近,其中一個理由雖是『利用』,但只讓自己的母親住附近是不公平的,外子有個姊姊,已經嫁人。在日本由長男照顧父母是傳統觀念,而且我想偷懶。」原因是,婆婆有支氣管擴張症宿疾,有時會因咳血昏倒,需

要安靜休養。   以前沒有住在一起時,每逢婆婆發病,曾野就得做些菜過去探視,往返外縣市要花不少時間,相當辛苦。自從買下隔壁房子,和公婆屋簷距離1公尺,曾野綾子發現,「真的方便極了。」例如,公婆年紀愈長愈喜歡吃香魚,但身體衰弱逐漸無法外出用餐,若有朋友送來新鮮香魚,就可以很快做好讓他們品嚐香噴噴的料理。   曾野綾子誠實地說,「從那以後,我一點一滴地做,隨性地、偷工減料地,總之,總算保住工作,也盡到看顧母親、公婆的責任到最後。我下定決心不捨棄公婆和母親,誓言大家要生活在一起。」   從相處中,曾野體認到為雙親的幸福所花的錢是有效、也是很好的盡孝道方式。「為這個家換新電燈泡、更換紙拉門的紙…

…我在意的是如何用愉快心情維繫這個家。」公婆各自節省,有少許存款。她和先生儘量配合公婆健康狀態,不干涉老人家生活,偶爾送幾道菜過去,在冰箱補給一些食材,找人全天照護,就應付過來了。   曾野說,她看過和公婆更溫馨相處方式,子女不需要有經濟能力,只需要陪老人家聊天喝茶、親子相聚,一起享受撒下牽牛花種子的時光就好了。溫柔地詢問:「感冒好一點沒?」對雙親而言,就是最大歡愉。「我因為忙碌無法盡到完全地噓寒問暖,但也沒有棄公婆於不顧。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過這種中庸平和的生活吧。」   生活怎麼過都好,中年以後應該想:用什麼方式照顧雙親才合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旅居日本多年,對日本長照現

況觀察深入的《年邁父母長期照護》作者林正儀建議,當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應該未雨綢繆思考:   ‧ 兄弟姊妹間曾談過照顧爸媽的問題嗎?誰可以帶頭討論?   ‧ 爸媽有哪些保險?保險公司名稱、投保項目?   ‧ 如果爸媽年老,逐漸失能,想在哪裡生活?想與誰住在一起?   ‧ 萬一父母病倒,需要長期照護,他們會希望誰來照顧?能接受外人照顧嗎?   ‧ 若是父母需要長期照護,兄弟姊妹如何分擔費用?遠在他鄉的手足,如何幫忙?   ‧ 雙親中若有一人先走,另一半想要跟誰、住哪裡?   ‧ 父親、母親對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的看法?意即若接近生命終點,對醫療的延命處置,如插管、電擊、呼吸器

的看法如何?會想要拚到最後一口氣、還是比較傾向接受安寧緩和療護?   ‧ 父母對自己的身後事,如告別式、安葬方式地點,是忌諱不談,還是早就準備好了? 推薦序1 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老去,其實是兩個字組成的,「老」和「去」。   我的父親在去年過世了。這些日子,回顧父親的老去,我發現我跟家人共同經歷了一個非常辛苦、神祕、旁人難以理解,但卻又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世界。   父親老去的開端,是跌倒。   正如《陪爸媽安心到老》書中所述(見第2章),跌倒最常見的地方,是在家中客廳。那天清晨,媽聽見「咚」一聲,從房間跑出來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81歲的父親倒在地上。

  事後回想,為什麼爸會跌倒?是頭暈?貧血?視力不良?藥物?地上有雜物?無論怎麼想,都已經來不及了。   急診室檢查,是腦出血。腦出血的治療分成兩種,開刀和觀察。因為爸年紀大了,開刀風險高(見第3章),神經外科醫師評估後,決定採取觀察的方式,希望血塊慢慢吸收消退。   很幸運地,血塊慢慢消退了。但不知是因為傷到腦部,或是在醫院躺太久,爸失能了,而且有輕度失智,大小便失禁、無法自己站起來,更別說是走路了。   我身為家中獨生子,跟媽討論之後,決定要請一名外籍看護照顧爸爸。怎麼請?一點頭緒也沒有。好不容易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仲介公司。還記得那天晚上,我跟媽看著公司寄來的幾張履歷表,上面除了照片

外全是印尼文,一個字也看不懂。我們忐忑不安:萬一請回來的外籍看護不適合,怎麼辦(見第8章)?   幸好,越洋而來的妮亞溫柔又貼心,我跟媽一步步把照顧的技巧慢慢教給她:怎麼翻身、怎麼擺位、怎麼協助移位、上下樓梯,方法跟《陪爸媽安心到老》提到的幾乎一樣。有她在,爸的照顧愈來愈上軌道。   有一天我回家的時候,發現餐桌上擺著兩張「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見第14章),一張簽著爸的名字,一張有媽的簽名。我問媽怎麼了,她說:「我問過你爸,真的要走了,你爸跟我不想要太痛苦。」我點點頭。   爸那時簽的意願書,在去年發生了效用。他走的時候,身上除了點滴,什麼管子都沒有。輕輕鬆鬆,乾乾淨淨(見第20章)。

  在父親過世近一年後,我接到為這本書推薦的邀請。來回細細翻閱,我發現,書中的內容,幾乎都是我們全家經歷過的。對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在家人的「老」和「去」之前就有這些觀念,我相信,「陪爸媽安心到老」,在台灣這個高齡社會,將不是一句口號。   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推薦序2 照護自己,也就是疼愛家人   華人傳統孝道的迷思,會讓人著眼在單向付出,特別是父母在生命遭到追趕的同時,子女們也帶著自己的精力、時間往生命那頭狂奔。孩子隨著父母的情緒和狀況,產生無力感;父母也從子女的疲倦奔波,糾結自己是否無能,因此會發生最不令人樂見

的人倫悲劇。   無論是照護者,或是像我一樣為人送行的工作,無不以人為本。由於我是生命盡頭工作者,時常將心比心,站在和鬪病(與疾病賽跑抗病)者一樣的生命末端,試著體會,我感悟到這些離去的人,其中有人是因為喪失「自我價值感」,對應到新聞事件,就是那些在遺書寫下「不想造成子女負擔和困擾……」這樣字句的人們。   《陪爸媽安心到老》裡的專家貼心地為有照護問題的子女整理出解方,也能事前了解爸媽失能、臨終「下一秒」可能會發生的事。如果可以提早為自己和家人做準備,或許我在工作場所就可以少看到這樣的遺憾。   書中提到許多照護技巧和經驗分享,其實我認為貫穿子女和父母之間,就像我和爸媽常說的那句:「我愛

您,就像您愛我一樣」,這些照護技術,其實都源自於愛護爸媽的心。而因為從事生命禮儀師這份工作的關係,我體會到漫漫人生的最初總有人牽著你的小手學行,但接下來的路,得靠自己走,包括面對自己和父母生命的終站。   不只是正遇見疾病的你,我更希望健康平安的你看見此書,除了感到幸運,還要比照護者和正在和病痛拚搏的人更深切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於此同時,我也想對照護者說聲「辛苦了」!而那些還在「為生所苦」的人,我要謝謝你沒有放棄自己,你們真的很勇敢,因為任何一種選擇都不容易。   這不只是一本為爸媽所寫的書,其實也是子女「備老」之書,我把《陪爸媽安心到老》裡的「父母」轉成「自己」,又有另一番不同光景。書

中一句「照護父母就是照護明天的自己」擊中我的心,現在為父母所做的,也就是為了明天的自己,健康的中年子女更要閱讀本書,因為照護「自己」就是照護你愛的每個人! 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納棺師(生命禮儀師) 許伊妃 第10章 當爸媽倒下,照顧責任 怎麼分攤才不會翻臉? 聽過無數照顧者的心聲,近年也積極推動「家庭照顧協議」,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副主任張筱嬋說,手足之間發生衝突,經常是因為討論前缺乏足夠的資訊,大家在不同的基礎上討論,就很容易意見不合、找不到共識。 當長輩需要照顧時,手足之間究竟該如何商討照顧責任? step1》充分了解長輩的疾病狀況 討論照顧責任時,千萬別急著進入分工階段

,應該先釐清長輩目前的身體狀況。 因不同疾病會衍生的照顧需求、醫療決策不同,若對疾病狀況不了解,往往會憑著各自的想像來討論照顧方式,顧到最後容易出現新的問題,後續也容易把疾病的變化誤認為照顧者的疏失,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你該這樣問│ ●這個疾病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照顧問題? ●目前長輩處於疾病的哪個階段? ●短期間病程會不會有變化?(若有變化,彼此的決議就可能不適用) ●當爸媽出現突發狀況時,該到哪裡就醫? step2》盤點有哪些照顧資源可用 接下來,則是要懂得找資源。張筱嬋建議,要把「資產」跟「資源」分開來看。資產是指大家原有的財產,也就是「錢」;資源則是指可用來協助照顧的各種服務與人力,

除了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有些社福單位與鄰里也會有老人相關的福利補助、關懷活動等。 「很多家庭討論時會很快進入錢的討論,關係就會變得很緊張,」張筱嬋說,若能掌握愈多外部資源,可選擇的方案就愈多,有時候就會發現其實負擔沒有想得沉重,大家也比較敢承擔照顧的責任。 │你該這樣問│ ●資產:子女能負擔多少錢、長輩可動用的財產(包括退休金、股票、基金、房產等)有多少? ●內部資源:哪些家人需負擔照顧責任?可照顧的時間、空間? ●外部資源:長輩是否符合申請補助的資格?長照服務項目有哪些?保險可否理賠?社區是否有機構或鄰里能提供照顧、陪伴?鄰近是否有醫師、護理師可就近諮詢、治療?是否有願意協助看顧、通報狀況的

鄰居、店家? step3》確認彼此的期待 同樣是照顧,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分工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要先提出對於照顧的具體期待,以免開始照顧時,每個人都有意見,讓做事的人無所適從。標準較高的一方,也不會一味覺得他人偷懶、未盡責。

二年級國語文造句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照樣寫短語四年級的問題,作者丁春月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二年級學生的國語文造句教學,透過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採用行動研究法,分別從情境分析、課程方案規劃、課程方案設計、課程方案實施、課程方案評鑑等階段,蒐集觀察記錄、訪談紀錄、教學日誌、學習單、省思札記等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實施監控課程方案歷程及評析課程方案之成效,以達成研究的目的。主要研究的問題有:一、如何透過情境分析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二、如何規劃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三、如何實施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四、如何評鑑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本研究結論如下:一、從透過情境分析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中發現:透過情境分析可蒐集利於教學活動的資料,

有助於行動方案的進行;透過情境分析有利於研究情境的瞭解,善用情境優勢指引課程發展的方向;透過情境分析凝聚協同研究夥伴的共識,尋求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透過情境分析有助於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進行。二、從規劃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中發現:建立教學目標以能力指標為基礎,進而確定課程行動方案的具體方向;成立學習社群,提升教學專業素養;透過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合作學習於造句教學課程行動方案的發展,強化課程設計能力。三、從實施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中發現: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造句行動方案課程內容;合作學習潛在課程影響學童之生活態度與行為;行動課程方案需要協同研究夥伴,方

案實施才能順利進行;實施造句教學行動方案,縮短課程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四、從評鑑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方案與省思中發現:以造句為教學媒介,結合多媒體資源的教學成效良好;合作學習於造句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童造句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教學者應提升自身的造句教學專業素養,並把握隨機教學的機會。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作為教師教學上與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關鍵詞:國語文、造句教學、行動研究、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