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國健寫的 鑑古尋根:香港歷史與古蹟尋蹤 和吳錚強的 尋宋:讀史訪古十萬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書農村磚瓦窰 - 江西农业大学也說明:七絕書農村磚瓦窰一任牛蹄踏萬千,又憑窰內苦熬煎。挺身能蔽世人雨,火燎火燒心也乾!注:以前,農村的小磚瓦窰,都有一個瓦棚(或:草棚)作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聯 和三聯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陳玉女所指導 黃浩庭的 十七世紀東亞瓷器紋樣流通研究—以景德鎮和有田瓷器為例— (2021),提出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有田瓷器、中國視覺風格、日本視覺風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張國治所指導 楊佳璐的 《花言鳥語》 —長沙窯紋飾應用於生活文創之創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長沙窯、紋飾、詩文、生活文創的重點而找出了 窰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燒窰– 香港旺角銀城廣場的日本菜酒 - OpenRice則補充:一燒窰Ichi Shio Kama的餐廳地址、電話、食評、相片及餐牌,餐廳位於旺角通菜街1A-1L號威達商業大廈地下J舖。主要菜式包括四式燒蠔, 芝士明太子玉子燒, 蟹膏蟹肉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鑑古尋根:香港歷史與古蹟尋蹤

為了解決的問題,作者蕭國健 這樣論述:

  知名歷史學者蕭國健多年間親身走訪考察香港各地,查閱大量地方誌乘、家族譜牒、碑銘文獻,將研究所得輯集成書,名為《鑑古尋根:香港歷史與古蹟尋蹤》。全書分為歷史篇、古蹟文物篇、名剎篇、湮沒古村落篇及人物篇,資料詳實,語言凝練,對讀者認識區內歷史古蹟大有助益。書中配有實地拍攝圖片數十、碑銘原文多處,亦可供相關領域研究者參考。

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十七世紀東亞瓷器紋樣流通研究—以景德鎮和有田瓷器為例—

為了解決的問題,作者黃浩庭 這樣論述:

過去陶瓷史學者大多將焦點關注在景德鎮窯和有田窯外銷瓷的發展狀態,咸少討論十七世紀中日兩國瓷器紋樣如何受到自身國內消費市場影響,進而形成紋樣風格的差異。中日瓷器消費者審美觀差異極大,紋樣發展的模式也極為不同,本論文以景德鎮瓷器和有田瓷器為研究對象,聚焦於紋樣這一特殊的圖繪材料,運用風格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較十七世紀中國和日本各自面對內銷市場時所建構的視覺文化,提出「景德鎮模式」和「有田模式」兩種瓷器紋樣發展的途徑。一方面兼顧兩地文化主體性,而非片面的影響論,將有助於反省中日文化交流的互動關係;一方面放在東亞海洋貿易的背景下,思考異文化相互碰撞之際,如何回應各自政治經濟條件,從而形塑出具有在地色彩

的紋樣風格。日用瓷器不同於以賞鑒為主要趣味的藝術品,還身兼日常生活所需實用器具的功能,因此分析紋樣風格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使用者的器用習慣。明代御器廠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輟燒後,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才又開始派遣官員「駐廠監督」,使得十七世紀景德鎮窯業以民間窯場為主體,並因應消費客群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紋樣風格。然而,十七世紀的中國卻極少有關消費者如何選用瓷器紋樣的文字史料,只有一部分景德鎮瓷器上書寫的款識和供養款,成為理解紋樣背後消費者身份和器用需求的重要依據。本論文第二、三章從兩種圖繪路徑探討景德鎮瓷器紋樣所形塑的視覺文化,一是延續代表官窯傳統青花瓷風格的供養款供奉瓷紋樣;二是深

受江南商品市場中的藝術品定式圖繪所影響的轉變期瓷器(Transitional period)紋樣。此兩種風格的發展,並不受明清鼎革戰亂的影響,皆有其相承的傳統,但是整體時代風格,仍以轉變期瓷器樣式為主流。景德鎮瓷器不僅是中國國內重要的瓷器商品,同時也因應十七世紀前期的日本消費者需求,製作大量符合日本市場所喜愛的輸日瓷樣式,因此其紋樣題材和圖繪樣式往往被轉換成一種文化符號,長期在中日兩國之間流通與衍變。本論文第四、五章以日本有田窯為例,其創立期(1610-1650)階段受景德鎮影響,採用朝鮮製瓷技術,藉以摹繪畫景德鎮輸日瓷樣式,生產具備「和樣中的唐樣」風格的內銷瓷商品。當景德鎮受到明末戰亂及清初

嚴格的海禁政策影響,外銷產量銳減之際,促使有田窯再進入發展期(1650-1670)和完成期(1670-1690)階段,獲得了獨立發展的契機。將過去流行於日本市場的景德鎮輸日瓷樣式轉化成在地樣式,同時因應日本消費者的審美意識,形塑出以日本視覺文化為主體的和樣風格。比較景德鎮與有田兩地瓷器紋樣風格的發展模式,有助於擺脫常見的「中國風格影響日本」的片面影響論,這往往忽略了有田瓷器紋樣發展過程中的文化主動權。在面對十七世紀中日文化交流時,必須正視日本文化主體性的選擇權,才有可能理解有田瓷器與景德鎮瓷器紋樣中截然不同的視覺風格,從而觀照更多元的互動關係。

尋宋:讀史訪古十萬里

為了解決的問題,作者吳錚強 這樣論述:

  據說,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便四處遊歷,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國。《史記》得以成書,跟他這段豐富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尋宋就是要尋找那些被主流史書所遮蔽的、零散地隱藏於各種歷史遺蹟之中的歷史訊息,藉此填補宋史的空白之處,以至重構宋史敍述的脈絡。     作者走得越多,越清楚地意識到,這樣漫長的旅行,隱藏着對歷史文本的不信任,以及通過地理空間、文物遺蹟及歷史記憶重構宋史敍述的期待。     本書文字散發着一種散漫、跳躍以至近乎旅遊體驗的風格,但作者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在地理空間與文物遺蹟之間遊走,呈現一部另類的宋史。 作者簡介   吳錚強     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科舉

理學化》、《文本與書寫:宋代的社會史》等。 讀史十萬里 001 1城北一傳舍:封丘陳橋驛 019 如南宋人王明清在筆記《玉照新志》裏說,上元驛就是宋太祖發動兵變的陳橋驛,後來又改為迎接遼使的班荊館。其實這是三個並存的不同的地方,都亭驛在城內,陳橋驛在東京陳橋門外東北三十里,班荊館在封丘門外稍東。 2 晉水女神的哀怨:太原晉祠 033 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並徹底毀滅晉陽城之後,在他的駐蹕地,即晉陽城東偏北約二十里、今天的馬練營村附近建起平晉城,面積不足晉陽城的二十分之一。不久,他又令潘美在晉陽城北四十里處的唐明鎮新建一座府城,後來發展為今天的太原市。 3 此地空餘楊家將:代縣

雁門關 049 據《遼史》記載,楊業被俘於狼牙村。今朔州西南十餘公里處有狼兒村,尋訪陳家谷時,往往會認定此即狼牙村,湊巧附近數公里外又有陳家窰,或認為這裏就是陳家谷。但是,這裏並沒有山谷,楊業不可能讓潘美在此處「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 4 宋遼邊境諜影:定州開元寺塔 067 今天的開元寺塔孤零零地聳立在定州市倉門口街一處文管所的院子裏。寶塔所屬開元寺最早是北魏太和年間興建的七帝寺,隋代開皇年間更名為正解寺。唐代開元年間將各地「定形勝觀寺,改以開元為額」,從此開元寺遍佈全國。 5 宋真宗親征榮辱記:濮陽《回鑾碑》 079 景區內是兩座亭子,近處亭子內是所謂宋真宗用過的御井,遠處亭子內便是

《回鑾碑》。碑其實有三通,均以玻璃罩保護。中間是原碑,殘損嚴重,左邊石碑是1978年當地政府根據拓片製作的複製品,右邊石碑上是民國時期的題詩。  6 宋真宗封禪:泰山宋摩崖 093 泰山登至大觀峰,唐摩崖往左經青帝宮直抵玉皇頂,往右則少人問津,其實這裏也有不少摩崖,其中以「德星巖」三字最為醒目。這就是宋真宗的泰山銘文,至今保留若干殘字及「德星巖」左上方的篆額「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之銘」十三個字。 7 李元昊建國:銀川西夏王陵 111 西夏王陵九座陵寢,其中有三座對外開放。王陵景區入口不遠的三號陵最為宏大,一般認為這就是李元昊的泰陵。坐電動車南行四公里,可以參觀相鄰的被稱為雙陵的一號陵、二

號陵。現在九座王陵還不能與西夏君主一一對應。 8 范仲淹的西北功業:延安嘉嶺山 125 好水川自東向西流淌,河道與今天從好水鄉到興隆鎮的好興公路接近,在單家集一帶匯入葫蘆河,宋軍大致就在單家集附近被殲滅,任福、桑懌等主將力戰而死。據說,好水川西端數里有王莊,王莊有土崖夾着一層宋夏戰爭留下的白骨,附近立有好水川古戰場遺址碑,現為縣級文保單位。 9 狄青的前途和末路:桂林《平蠻三將題名碑》 139 今天桂林月牙山龍隱洞還保存着皇祐五年刻石的《平蠻三將題名碑》,記述平定儂智高的經過,狄青、孫沔、余靖和三軍將士的職官和姓名,戰後對地方的善後政策,以及對立功將士的加官論賞。 10 歐陽修是快樂的:

滁州醉翁亭 149 至於醉翁亭景區,歐陽修守滁後盛極一時,政和年間開始衰落,宋金戰爭時毀於兵火。紹興二十年醉翁亭重建後稍有恢復,開禧北伐時又遭金兵焚毀。元代時醉翁亭曾有重修,明代再次興盛,有記載的重建葺治就有七次,並由東而西形成了醉翁亭、二賢祠、馮公祠、宋寶齋、皆春亭、見梅亭等組成的建築群,文人題詠層出不窮。 11 離人最累是鄉愁:永豐《瀧岡阡表碑》 167 西陽宮正門上「西陽宮」三個字傳為康熙帝御筆,而門後的「柱國塚宰」傳為文天祥手書,西陽宮內的主建築為歐陽文忠公祠,這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築,內部有歐陽修的塑像,還有歐陽一族的世系表。出門左側是一幢兩層小樓,裏面陳列的正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全國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瀧岡阡表碑》。 12 韓琦富貴歸故鄉:安陽晝錦堂 181 至和元年,出鎮并州的韓琦操勞過度,重病纏身,請求朝廷派太醫齊士明為其治療,隨後又在齊士明建議下請求回相州家鄉靜養。韓琦的這些請求有點過分,但宋仁宗都一一滿足。第二年,韓琦第一次出知相州,並在相州署衙拓建園池,包括康樂園與晝錦堂。 13 製造周敦頤:廬山愛蓮池 195 現在廬山市紫陽南街「周瑜點將台」東側的愛蓮池景區,與朱熹當年刻石的愛蓮館不知有何關聯?所謂的「周瑜點將台」更像明清時期的軍門樓,愛蓮池景區重建的臨池建築則稱為愛蓮軒。在點將台城樓上,我們在不經意間發現真正的宋代文物,就是朱熹推崇的劉凝之及其夫人的墓誌銘

。 14 何處覓荊公:莆田木蘭陂 211 王安石執政期間,全國興修或修復農田水利10,793處,溉田361,178頃,當時水利設施理應遍佈全國。今天可以尋訪到的熙寧年間興修的水利工程,當數福建莆田木蘭溪的木蘭陂最為壯觀。唐代以前,今天莆田的興化平原還是一片海灣。 15 士大夫政治消亡史:登封嵩陽書院 227 嵩陽書院內現存的宋代文物,只有講堂西壁的《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石碣,西碑廊的文潞公(文彥博)遊嵩陽書院碑、黃庭堅詩書碑等。其中《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石碣刻於元符二年,畫者武宗孟、書丹宋溥及刻碑張士寧都是當時的名家。 16 蘇軾被退稿:杭州《表忠觀碑》 247 這時距蘇軾離開杭

州不過四年,錢自然修表忠觀的經費還沒完全到位。估計陳軒不想看到蘇軾《表忠觀碑》有刻石的一天,所以「杭人送到《表忠觀碑》」,恐怕是陳軒故意派人將蘇軾的原作寄回。蘇軾被退稿了,然後他把這五大軸轉手送給表哥。 17 二流人物的悲歡:蘇州滄浪亭 265 龔家與章楶家也有聯姻關係,龔家後來有可能將滄浪園轉手給章楶家。章楶雖然善終,但下一代均遭蔡京「傾覆」,章惇晚年雖然遠謫卒於貶所,但子孫尚能持家,因此不排除宋徽宗年間滄浪亭在章楶與章惇兩家之間又有一次轉手。 18 從聖君到神仙:徽宗四碑 279 河北趙縣的《大觀聖作之碑》原是文廟遺物,後立於縣生產資料公司院內,通高五點六米,是現存《大觀聖作之碑》中最

壯觀、最完整的一種。碑在一片長滿雜草的空地上,四周是雜亂的廠房、公司,碑體砌於碑亭之中,又以鐵柵護衛,雖然可以隨時尋訪,但字體與紋飾難以細緻觀摩。 19 東京千年夢華:開封二塔 299 繁塔周圍至今仍民居雜處,道路狹窄混亂,駕車難至,十分冷清。但登塔遊覽,不但可以觀賞一百零八種精美生動的佛教磚雕造像,還能看到陳洪進等人的捐施題記、太平興國年間趙安仁書寫的《金剛經》等佛經碑刻,以及金元以來的詩文題記。 20 趙姓一家人:鞏義宋陵 317  趙弘殷與杜太后合葬,但永安陵又祔葬太祖的賀皇后和王皇后、太宗的尹皇后和符皇后四位兒媳。宋太祖的永昌陵除了祔葬宋皇后,還有侄媳即宋真宗潘皇后的陵墓,宋太宗的

永熙陵祔葬明德李皇后與宋真宗的生母元德李皇后,還有兒媳即宋真宗郭皇后的陵墓。

《花言鳥語》 —長沙窯紋飾應用於生活文創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的問題,作者楊佳璐 這樣論述:

中國紋飾的起源與原始社會、民族文化背景所發展而出的圖騰有關。從圖像學或是符號學的觀點來看,裝飾紋樣本身,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是裝飾紋樣的真正價值。中國傳統紋飾藝術,在藝術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本創作研究以「長沙窯」瓷器上的花鳥紋飾,以及其他瓷器上圖飾特色來進行創作研究。長沙窰是唐代古窰址之一,一九五六年在湖南省長沙銅官鎮的瓦渣坪被發現以前,因為文獻資料稀少,相關著作的記載資料有限。因此,長沙窯瓷器,對於後世的陶瓷裝飾藝術,以毛筆在瓷器上繪畫在瓷器上的方式呈現,讓人頗具深遠印象。本創作研究唐代長沙窯瓷器上的紋飾,以傳統新貌去創作花鳥植物獨特紋飾,將紋飾具有的裝飾性效果經由設計思考,運用瓷器上元素特

色來創作新的文創生活品,並將新創造的紋飾圖呈現在不同材質產物上,使其兼具有時尚視覺美感與實用價值。在創作研究方法以文獻探討及案例分析法進行。藉由本創作論文的研究,使更多人可以更加欣賞到長沙窯瓷器上的紋飾之美。裝飾藝術設計對於運用在服飾或是生活器物及平面設計上,以及建築家具等都涵蓋運用。本創作研究以植物花鳥造形為例,衍生創作成日常生活工藝文創,重新應用新的組合與色彩,讓所創作的產品更有生命力。而這些元素精華與精神,結合現代圖騰紋飾,創造新的創作風格與時尚生活文創產品。長沙窯的紋飾經由歷史考究下,能與現代的生活文創結合,使其長沙窯東方紋飾的裝飾藝術能加以發揚應用,讓大眾都可以認識長沙窯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