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港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美國港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rcLevinson寫的 貨櫃與航運:搶船、搶港、搶貨櫃,你上船了嗎?貨櫃推動的全球貿易與現代經濟體系 和王鈞生的 西方文化與中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通讯:难难难,一个集装箱的美国港口吐槽记 - 人民网也說明:美国 40%的海运集装箱经由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入境。有美国媒体估算,把两个港口积压的集装箱排成一队,可横跨半个美国。 望眼欲穿等到卸载,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宇河文化有限公司所出版 。

長榮大學 航運管理研究所 周明道所指導 顏子鈞的 海空聯運對高雄市影響之生產效率分析 (2020),提出美國港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空聯運、資料包絡分析、東亞城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技術系 廖宗,胡家聲所指導 鄭婷文的 我國港口國管制官員訓練課程效益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港口國管制、港口國管制官員、港口國管制官員訓練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國港口的解答。

最後網站拜登造訪巴爾的摩港口宣傳基建開支法案 - 粵語廣播則補充: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三前往美國東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港口,宣傳他最新批准的一萬兩千億美元的基建開支綜合法案。他希望這個法案能夠改善美國港口運作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國港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貨櫃與航運:搶船、搶港、搶貨櫃,你上船了嗎?貨櫃推動的全球貿易與現代經濟體系

為了解決美國港口的問題,作者MarcLevinson 這樣論述:

沒有貨櫃,就沒有全球化, 不會有好事多,也不會有電商龍頭亞馬遜、阿里巴巴,更不會有高科技; 透過貨櫃的起源故事,比爾.蓋茲讀到創新, 金融史學家伯恩斯坦、價值投資人帕波萊讀到產業本質。   ★比爾.蓋茲年度推薦:「貨櫃改變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   ★重量級媒體《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財星》一致好評   ★本書談論海運業歷經破壞性創新,政府的整合與監管,到打造國際航線遇到的困境。   貨櫃不只是個低科技的金屬箱子,更是緊密連結的運輸系統,   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改變,都會觸動貨櫃航運業最敏感的成本與運費。   本書訴說一個戲

劇性的起源故事,   從貨櫃誕生、在1970年代廣為採用前歷經十多年的困頓發展,   再到貨櫃化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帶來的巨大經濟影響。   1956年,一艘改裝過的油輪載運五十八個貨櫃從紐華克開往休斯頓。   這是全球貨物運輸方式革命的開始,航運公司訂購愈來愈大的船隻裝載很快成為標準規格貨櫃的金屬箱子。   從紐約到新加坡的港口城市爭先恐後地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求容納更大的船隻。   貨櫃航運逐漸發展成龐大的產業,造就今日的全球貿易:得船得貨櫃者,得天下。   本書從三個角度出發,為我們分析貨櫃如何推動全球經濟:   1.    運輸技術變革對產業的影響   2.    創新給社會資源帶來的重

要性   3.    運輸成本與經濟地理之間的聯系   作者萊文森曾經擔任《經濟學人》雜誌的金融與經濟編輯、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以及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經濟學家。他以以過去為人忽視的資料,證明貨櫃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版圖,造成紐約和倫敦等傳統港口的沒落,並助長過去沒沒無聞的港口的興起。從北大西洋推進太平洋,從歐美推進到亞洲,全球供應鏈緊密結合。 各界好評   20世紀下半葉,出現了一項改變世界經商方式的創新。我不是在講軟體,而是在講航運業,特別是一項你不會多想的創新:貨櫃。你們可能認為自己不想讀一本關於貨櫃的書籍。但是,這本書描述了貨櫃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力,也挑戰了人們普遍對商業和創新的既有觀點。——比爾.蓋茲(Bill Gates)∣微軟創辦人   這本書太精彩了。那些告訴你電晶體和微晶片改變世界的專家都錯得離譜,外表醜陋、一點也不引人注意的貨櫃航運才真正改變世界。沒有它,就沒有全球化,沒有沃爾瑪,甚至沒有高科技。看來低科技的貨櫃航運實際上是突破性的技術創新。萊文森精闢而權威的論述讀起來充滿趣味,也是一本可觀的經濟史鉅著。——彼得・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投資觀念進化論》作者   貨櫃航運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之大,可能直逼網際網路。它讓世界每個角落的貨物得以通達每個地方;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委外生產變成重大議題;它

改造了世界的港口城市,還有更多的東西。這本文字流暢的書,把原本平淡無奇的主題變成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並生動地說明簡單的創新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威廉・鮑莫爾(William Baumol)∣柏克萊創業研究中心主任、《紅皇后精神》共同作者   近40年來,成本很少被認為是全球貿易規模成長的原因,千萬不要錯過《貨櫃與航運》描繪的精彩歷史。——喬治.史托克(George Stalk)∣BCG資深顧問   貨櫃發展成航運貨物的主要模式,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它影響全球貿易、港口發展以及都市的成長。萊文森寫了一本很棒的書。——米歇爾・摩斯(Mitchell L. Moss)∣紐約大學城市政策與規

劃教授   論述精采、內容豐富、嚴謹的歷史紀錄。一本前所未見的佳作。——尼爾森・李奇登斯坦(Nelson Lichtenstein)∣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歷史學教授

美國港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貨櫃#港口#中國

本錄影遵守防疫規範,所有人員皆經量體溫、消毒,並全程配戴口罩。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特別企劃➔https://bit.ly/2JiJgoA
趙少康X陳文茜談國際➔https://reurl.cc/4my5pY
美國下一步怎麼走?➔https://bit.ly/3qlGCig
少康談美豬議題➔https://bit.ly/2VqaSdD
兩岸關係怎麼辦➔https://bit.ly/3qmFmeI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頻道LIVE直播專區➔https://reurl.cc/5qokMR
中美台緊張關係➔https://reurl.cc/q8mzZR
少康戰情室每週精彩回顧➔https://bit.ly/2JiKS1C

●鎖定TVBS TV 56台首播
●按讚【少康戰情室】fb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新聞翟急便】fb粉專馬上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realmicrophone/

《少康戰情室》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

#少康戰情室 #趙少康 #誰來feat趙少康 #TVBS #新聞翟急便 #超錢新聞 #翟翾 #錢子

海空聯運對高雄市影響之生產效率分析

為了解決美國港口的問題,作者顏子鈞 這樣論述: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開放,沿海一帶的城市迅速發展,大多為海港與空港之城市,高雄不管是高雄港或是高雄機場,近年來面臨亞太競爭區域內其他的海空港城市之激烈競爭,若欲提升高雄的國際競爭力,應先了解鄰近區域內主要的海空港城市之經營績效,藉此比較高雄與其他海空運城市彼此間的競爭關係。 本文以高雄為主要探討對象,透過以往學者的文獻,決定出5個投入項指標與3個產出項指標,採用投入項為:城市面積、貨櫃碼頭面積、貨櫃船席數、機場跑道數量、機場面積。產出項為:城市生產總值 (GDP)、貨櫃總吞吐量、機場貨物吞吐量。根據以上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篩選出東亞18個擁有海港與空港之城市,包括上海、新加坡、寧

波、深圳、廣州、台中、香港、青島、天津、廈門、高雄、大連、胡志明市、大阪、連雲港市、東京、日照市、釜山,並以2016年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城市、港口與機場透過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各城市生產效率之程度。 研究發現高雄的相對營運績效於東亞城市屬於高效率之城市,其中以投入導向與產出導向皆屬於相對於無效率的城市為,廣州、台中、大連、日照市以及釜山,發現5座城市之投入項指標皆以減少作調整,而產出項指標除了釜山之外皆以增加做調整,最後擬高雄市未來的發展策略,以確保高雄市之整體績效與長期競爭優勢。關鍵詞:海空聯運、資料包絡分析、東亞城市。

西方文化與中國

為了解決美國港口的問題,作者王鈞生 這樣論述:

  西方文明引領世界前進的秘密是什麼?   現代崛起的中國是否能與之並駕齊驅?   深度揭露西方文化 ╳ 精煉剖析近代中國   今日的世界文明,例如:現代化交通工具、電燈、電腦科技、法律哲學等等,大多數都是由西方國家,英國、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所發明打造的。這些文明成就是由知識分子所創造出的成果,西方各國便是藉由「知識」而壯大國力,開始快速超越其他文明古國,站上引領世界方向的位置。   當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展開時,中國正是明清封關自閉的時代,即使中間有短暫的對外開放,但是自二次大戰後,中國仍然是嚴厲的封閉狀態,直到1980年代,兩岸分別實施改革開放和解嚴政策後,民眾才有機會接

觸西方文化。或許是歷經長期的封閉和僵化的教育,不少人對西方世界和國際社會的認知不夠充足,甚至是誤解,非常可惜。在不熟悉其歷史文化下,若又以西方為本,凡事都模仿,更是容易造成知識上的誤解和誤判,迷失自我。   西方世界的文明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但不應盲目模仿,而是依據自身背景及條件而有所取捨,或輕重緩急而依序進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大,應該謹慎的截長補短,去蕪存菁,中國才能更確實的加強自身實力。   本書幫助讀者詳細了解西方歷史、政治、藝術、法律和經濟,並探討中國與西方文化的關係,從實際層面分析中國如何參考西方的優點。在旅遊、貿易、學術交流繁盛的今日,了解對方、認識對手,才是參與國際事務

的正途。   作者簡介 王鈞生   生於河南省禹州市,因戰亂而隨父母遷至台灣,定居於新竹縣的闗西鎮,並在此純樸之鄉上學、成長。初中畢業後,才到縣城?的新竹中學上高中。然後經過難熬的聯考,進入海洋學院,修習輪機工程 及船用機械。   大學畢業後,即至船上工作,専跑美國港口,還親見紐約世貿大樓逐層起逮、終至完工。海上活數年後,決心轉至陸地工作,先後在外貿協會、在台協會 等機構工作多年。後來隨著移民潮流,擕同家人移居美國。因有重型穖械及鍋爐經歴,在美通過考試合格後,進入一家保險公司擔任 鍋爐及壓力容器的特許檢驗師,至各地工廠、用戶進行設計、生產、品管方面的檢驗工作。   我雖從事機械硬體

業務,但我有興趣的西方歷史及兿術,只要有時間,總會涉獵一番。這份檢驗工作,對我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安排自己的時間,有效利用,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譲我完成不少計劃(projects)。本書就是在此背景下的 Projects 之一。在這公司服務二十餘年後,終在2016年退休,並讓我進入人生另一階段:安享退休生活。   作者與本書小傳.................................................. 2 序言及附記 ..................................................... 6 第一篇:西方的崛起及其特

色文化 一、荷、英、法、德(DEFG)蠻邦西方的快速崛起 ............... 18 1. 蠻邦西方接受基督教的開化簡史 2. 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 3. 蠻邦西方繼承文藝復興 4. 回教文明的快速隕落 二、宗教改革與理性啟蒙:西方知識階層主導社會思潮 ........... 50 1. 蠻邦西方的宗教改革 2. 西方的啟蒙(Enlightenment);為何啟蒙只發生於蠻邦西方 3. 西方知識文明的縮影:美國國會圖書館、傑弗遜與富蘭克林 三、西方的藝術成就 ........................................ 102 1. 西方

的繪畫:文藝復興的「為宗教服務」,至今日的「為收藏服務」 2. 西方的建築藝術:希臘羅馬文化與西方基督教信仰的合流 3. 西方獨到的藝術精品:雕像 4. 西方瓷器異軍突起、飛速進步簡史 四、西方的商業及自治社會 .................................. 177 1. 西方特有的商業社會 2. 西方獨有的自治(Autonomy)文化 五、西方法律(The Law)的根源:基督教的律法與羅馬十二表法 . 198 1. 略窺基督教的律法與羅馬十二表法 2. 基督教的律法(The Law) 3. 基督教權威大師艾奎那(Thomas Aquinas)對「The Law(l

ex)」的禪釋 4. 羅馬法(以Pandects 為主)的故事簡介 5. 羅馬法根源的十二表法(Twelve Tables) 6. 羅馬法與十二表法是否曾維持法律的公義? 7. 從基督教律法與十二表法,看法律生效的必要條件 六、法律(The Law),在蠻邦西方終可自行 ................... 238 1. 宗教改革後,西方重視教義中的律法道德 2. DEFG 西方社會注重律法道德的實況 3. 英國大憲章塵封四百年的浮沉實錄 4. 英國社會出現平等現象,法律開始生效 七、西方先有法律(The Law),然後才有自由與民主 ........... 270 1. 從Locke

與Hobbes 的學說,論西方的良藥,未必是外邦的良藥 2. 從馬丁路德的原版自由,看新興民主國人說:我有自由! 3. 西方的民主:從法治而出;東方及亞非式民主:只有選舉、不見法律 4. 先有律法道德或倫理道德,然後才有法律之實 八、仿習西方實質的蘇格蘭、日本、新加坡 .................... 295 1. 蘇格蘭- 蠻邦中的蠻邦- 快速文明,貢獻世界,還是中國的帝王師 2. 日本與新加坡的成就簡述 九、盲從西方表面的東方古國希臘、俄羅斯與烏克蘭 ............ 308 1. 希臘的東方式民主 2. 蘇聯解體與盲從西方的悲情 3. 烏克蘭難從「選舉民主」蛻變為西方

的「法治民主」 4. 記取西方古寓言:只能靠自己找出路,卻非指望西方 十、西方民主的隱憂與新興民主國家的困境 .................... 333 1. 西方民主的隱憂 ― 選舉、民粹、金主 2. 打破傳統的「自由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 新興民主國家的困境 第二篇: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中國 十一、中國現代化的基石:師夷之長與知識份子 ................ 362 1. 琉球、台灣vs. 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中國應以世界眼光,面對世界 2. 認識西方,知己知彼,才能擇人之優,趕上西方 3. 辛亥革命:一個不同於西方、沒有知識份子介入的「光榮革命」 4. 西方由

知識份子所打造,知識份子才是國家進步的原動力 十二、中國的知識份子:讀書人 .............................. 390 1. 中國讀書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 清朝神童陳寶琛及鄭孝胥―位極人臣、又是帝王師:中國讀書人的目標 3. 明朝大儒歸有光,成就難以持續 4. 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對照莎士比亞,成就受限 5. 從郢書燕說看「學而優則仕」,再論:西方對耶穌vs. 中國對孔孟 十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以法治國,始於社會公德或道德良心. 428 1. 「The law」最貼切的中文名詞:禮義;更具體的真義:禮義廉恥 2.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改革;不能空有:三權分

立、司法獨立、法官中立 3. 中國擁有優良的道德教育傳統,這才是法律的根本、法治的基礎,無他 十四、中國前進中的困擾 .................................... 452 1. 中國缺少的自治文化 2. 西方有辯論文化,中國缺少辯論文化 3. 中國自古以來盛行的迷信文化 4. 中文改革應不只於漢字簡化 5. 中國社會仍是偏重理工、科技,輕文法、社會,更疏忽藝術、體育 { 附錄一} 基督教律法摘要/ 中文簡譯 ......................... 503 { 附錄二} 中國的四書中有關「處世道德」的古訓 ............... 570 { 附

錄三} 可蘭經摘句 ....................................... 578 { 附錄四} 以「自然律法」為例,略看西方學者艾奎那的論述方式 ... 580 { 附錄五} 英國從人治到法治簡史 ............................. 584 { 附錄六} 俄羅斯的政教高壓小史 ............................. 614 { 附錄七} 哪位西方思想家說過「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622 跋 舅

舅的書:不媚俗,憑理說實話,果然成真,終進美國國會圖書館.. 635   序 認識西方、了解中國、知己知彼、搶建文化中國   今日的世界文明,包括:汽車、飛機、電燈、法律、哲學,絕多都是從前西方帝國主義者,英美、荷蘭、法國、德國所打造。這些文明成就都是靠其知識份子所創造的成果。西方就是靠「知識」而壯大,快速超越各大文明古國。   自十五世紀起,西方的文藝復興及理性啟蒙以來,中國正是明清封關自閉的時代。即使辛亥革命後,除了民國初期,曾有短暫的對外開放之外,自二次大戰後,海峽兩岸皆復歸嚴厲的封閉狀態。直到1980 年代,兩岸分別實行改革開放及解嚴政策後,兩岸的民眾與知識階層才有機會接觸

西方文物。但是歷經長期的封閉與僵化的教條灌輸後,除了少數了解西方的學者外,多數知識階層及一般大眾對西方文化及國際社會的認知,普遍不夠充足,一知半解,甚至極多誤解。隨手列舉兩則台灣所發生的事件如下,即可知其概況:   台灣一所高中師生不知世局輕重,竟以納粹德國軍禮為表演主題,立即引起德國、以色列的嚴重抗議。   台灣學生包圍政府機構,宣稱是依據西方「公民不服從」的自由崇高理念。令人驚奇的是抗議者或任何學者,都沒說出到底是哪位西方大哲說過這句名言。(請參閱本書附錄七,哪位西方思想家說過「公民不服從」?)   這些事件顯示,久處封閉狀態的官民與西方世界的隔閡,既不熟悉其歷史及文化,卻偏愛以西方

為本,言必稱西方,誤知誤判而不察。這些現象都是自清末起,中國面對西方的優勢文化,失去了自信、自尊,並迷失了自我。盲目仿習西方文物已成常態,令人感慨。   西方很多文物確實值得中國學習,卻不應盲目仿習。中國文化下的人,實應依據自身背景及條件而有所取捨,或輕重緩急而依序進行。問題是:如何分辨及取捨?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認識西方的歷史文化,才會有足夠的判斷能力。這也是中國古訓「知己知彼」的真意。唯想要「知彼」,這對中國文化下的人來說,有先天性的障礙,猶如一座文化高牆,分隔中、西,難以跨越。僅列舉數項文化障礙如下:   中國從本質到外表,包括:語文、信仰、思想、觀念,甚至飲食,都與西方

有極大的差異。兩者差異就像「豆腐」與「Cheese」,截然不同,雙方沒有交集。光是這個文化鴻溝,就難以順利接軌。     中國文化下的學者,自古迄今,向來沒有涉入宗教神學。而西方的文化根源,卻是神性的基督教義。很多學術、藝術都源自基督教或與基督教是共生關係。因此,很多不熟悉基督教文化的中國學者,若直接去研習西方的藝文、學術時,頗似外國學者不知孔孟,就直接研究宋朝的程朱理學。   ——中國自清末起,驚訝於西方的船堅炮利,造成中國社會及教育界普遍重視理工、科技,卻疏忽文法及社會科學,更別提那些玩物喪志的藝術、音樂、體育了。在此背景下,一般人對西方的歷史文化相當生疏,甚至沒有了解的興趣,致誤解多於

了解。   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與隔閡,中國文化下的人,並不容易了解西方文物。這猶如一位慣用中國白酒、黃酒的人,想要廣為享用各地美酒,但進入西方酒店,面對琳瑯滿目的洋酒,真不知如何著手。作者本人曾在2012 年編著《基督教及西方發展史與中國》(簡名《基督簡史》),介紹基督教與西方的共生關係史。因立場中立而公平,解說詳實,獲得很多讀者的讚賞。但還有進一步的資料未能編入。這些資料除了在網路上零星談論外,一直封存於書房及腦海中。前幾年退休後,決定將這些資料重新整理,把西方文化的特質編撰成書,以便有意了解西方文化的人,可藉此簡明管道,認識西方文化的精要,達成知己知彼的目的。尤其是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經濟

實力大幅提升,與西方人接觸交流、「短兵相接」的情況也愈來愈多,國際化、地球村已是必然現象。因此更有必要深入認識西方。總不能單靠報章、新聞、網路,甚至好萊塢電影,就足以認識西方了吧!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篇是主要部分,說明西方快速成長簡史及其特色文化。先介紹西方從基督教的開化,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理性啟蒙的發達簡史。然後介紹西方耀眼的藝術發展,包括:繪畫、建築及 雕刻,以及瓷器快速超越中國的簡史。其次說明西方從宗教律法(The Law)演進至法律的情況,以及西方商業、自治社會的特色。本書還特別闡述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紀時,注重基督教義中的律法道德,培養出自律、守法、自重尊人的社會生活習性

,這才是西方能夠法治,以及法律足以自行的基礎。   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確實是文明進步的成就。唯眾多東方及亞非國人,大多未能深入了解西方、也不查驗自己體質,就冒然將西方文物移植國內。這正如遠望青山,只見一片青翠綠葉,卻不知其根深桿粗。這些國家只顧著把綠葉引入國內,結果自是逾淮而為枳,形成浮萍,無根又無桿。這些浮萍中,最大的一片就是「民主選舉」了。為了說明這些情況,特為介紹同為基督教、讀同樣經書起家的東方國家,希臘、烏克蘭、俄羅斯,這些東方國人由於缺乏西方人的教化與歷練,競相仿習西方外表的「民主選舉」,卻毫無底蘊,終導致國疲民困的窘境。   第二部分則論及中國與西方文化的關係,包括:中國

明、清兩朝讀書人的境遇,特藉清未的陳寶琛、鄭孝胥,明朝的歸有光、湯顯祖這些著名的讀書人做為實例,再與西方知識份子的機遇做個比較。此外,西方經常評論中國,應該速行民主。唯西方人是經過數百年自治、法治的歷練才有今日,中國從未具有相類似的經驗,是否足以速行「民主」?這已不是見人見智的問題,應屬實事求是的現實問題,本書亦舉實例加以說明。   第三部分是將前兩部分有關的補充資料,悉數放在附錄,以利讀者參考。例如:將新約、舊約中的律法(The Law)分類列出;並把中國四書及一小部分回教的可蘭經文列出。這用以說明各種國族的文化中,都有相同的道德訓示,但問題的重點僅在於:有沒有當作一回事來「實行」而已。

  本書盡可能以客觀的立場,依據事實做出論述。這意思是說本書超越政治、黨派、宗教、地域、種族、宿敵、盟友、……等思維,只期望中國文化下的人,在可見的未來,也能在世界舞台上一展才智,創出成就。簡言之,就是期望有朝一日,中國的「湯顯祖」、「陳寶琛」都能有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的成就。西方優勢文化是由知識份子打造而出,中國文化同樣自是須由各界的知識份子不斷脫穎而出,以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風潮向前推進。在今日西方強勢文化籠罩的世界裡,搶建一個 文化中國或文明大國,已刻不容緩。為達此境界,不能光靠高談空想,而在於一個「行」字而已。但在任何行動之前,都先要知己知彼,肯於謙沖自牧,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本書並非完全按照時間的順序編列,而是按各類主題,如:文藝復興、西方的繪畫、商業自治等題目,分別做出論述。為讓讀者可直接閱讀某些主題,各篇章盡可能做出獨立的論述。因此,有些事因難免再度引述,以減少讀者翻查的時間。在編寫時,已盡量設法減少重覆部分,唯如仍有這種感覺,尚請見諒。   本書內容並不深奧、更非獨聞密錄,其內容都可在美國的圖書館、學校的書本、書局、百科全書之中見到。只是書中所說的一些事,與中國的課本、書籍,以及一般認知不盡相同。但這並無大礙,大家更可藉此機會研習歷史事實、追尋知識,還可從辯證中尋到真理。在國際旅遊、貿易、學術交流繁盛的今日,應在事先了解對方、認識對手,才是參與國際事

務的正途。希望這本書對想要立足國際、了解西方文化的人,能提供實質上的助益。   王鈞生2018 第一篇西方的崛起及其特色文化 一、荷、英、法、德(DEFG)蠻邦西方的快速崛起1. 蠻邦西方接受基督教的開化簡史 ** D.E.F.G. 蠻邦西方的文化根源,始於基督教,卻非古希臘、羅馬 很多人說,西方,即荷蘭(Dutch)、英美(English)、法(French)、德(German),這幾個老牌帝國主義者,其文化根源來自希臘、羅馬。這說法雖然沒錯,但並不正確。因為這些人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遜、法蘭克、日耳曼,都是羅馬帝國時代的蠻族。從六世紀起,直到文藝復興之前的十三世紀,這些蠻邦人,全靠基

督教的開化;也就是說,除了被灌輸一些基督教的神性教條外,他們對希臘、羅馬的認識,非常有限。 更糟的是羅馬教會自始就非常厭惡古希臘、羅馬的文化與習俗,視之為異端陋俗、邪神崇拜。對羅馬帝國前三百年的皇帝,更是仇恨以對。教會也絕少向這些蠻邦人談論希臘、羅馬的特色,甚至毫不熟悉希臘、羅馬之舊事。這些蠻邦人的文化水準,除了長年互戰殺伐外,盡在於宗教的神性與迷信。這些西方蠻邦人,直到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才開始受到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 本書所說的「西方」,專指羅馬帝國時代,居於帝國北方的蠻邦人,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法蘭克(Frankish)、日耳曼(German)人所組成的國家

,也就是今日:荷蘭(Dutch)、英美(English)、法(French)、德(German,含奧地利),DEFG,這些人所建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本書特將這些原是蠻邦的國家,視為一個文化體;並與原來屬於羅馬帝國,又受羅馬教會所統治的「拉丁西方」或「老西方」,包括: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地,視為兩個不同的文化體。 本書的重心是以這幾個DEFG 國家為主要研討對象。因此,為了方便,本書將這些DEFG 國家,直接稱之為「西方」。但有時也有例外的情況,大致如下: •有時為了與義大利、西班牙這些「老西方」有所區別,當論及這些DEFG 國家時,特稱之為「蠻邦西方」(如本文標題所示)。

我國港口國管制官員訓練課程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美國港口的問題,作者鄭婷文 這樣論述:

隨著巴黎諒解備忘錄及東京諒解備忘錄生效施行,各區域性港口國管制組織陸續興起;國際海事組織於1995 年國際海事組織大會決議案A.787(19)通過「港口國管制程序」,作為各國執行港口國管制之依據。藉區域性組織的港口國管制檢查來落實了確保航行安全、保護海洋環境及船員的福利與工作環境等目標,其重要性已成為全球的共識。我國於2000 年與加拿大簽署「臺加海事體系技術合作計畫」,辦理我國港口國管制檢查與港口國管制官員訓練;自2003 年起在四個國際商港執行我國港口國管制檢查作業。迄今執行港口國管制已十餘年,每年定期辦理港口國管制官員訓練課程,訓練課程可概分為:基礎訓練及複訓兩種課程,前者係依據國際海

事組織典範課程3.09 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大會決議案A.1119(30)來執行;後者由加方每年定期商議提供符合新生效之國際海事公約與國際接軌專項檢查等各項訓練主題,以強化我國現職港口國管制人員之專業知能。本研究首先透過相關文獻與參酌國際海事組織典範課程3.09 及亞太地區東京諒解備忘錄所辦理港口國管制相關訓練的活動,藉以比較我國辦理港口國管制官員訓練課程之現況。再由問卷調查,蒐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等四個航務中心港口國管制官員對訓練課程之意見,以檢視我國訓練課程規劃之效益。根據研究結果,建議規劃於每年固定的月份辦理訓練課程;安排港口國管制官員應定期參加訓練課程,並有管考訓練,完整的履歷機制;強

化我國港口國管制官員學習環境,建置雲端學習平台;及強化我國港口國管制專屬官方網站,使我國港口國管制資訊更加透明完整,便於相關資訊的查詢,也可呈現我國檢查品質及成效;為持續強化港口國管制官員專業能力,應參考東京諒解備忘錄規劃多元的訓練課程,並增列參與國際間相關港口國管制觀摩活動與預算等,以作為永續經營及提升我國港口國管制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