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峻誠稅務記帳士事務所寫的 記帳.報稅錯誤160問(九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社論--股利稅改但求簡單有效也說明:回到股利所得需要稅改的原因,就是投資人的股利所得在一○四年起實施富人稅和抵減率減半之後,不論大小股東的稅負都變得太重,最高有效稅率近百分之五十, ...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梁嘉紋所指導 陳玟蓁的 2018年所得稅優化方案對我國上市櫃公司股價影響之研究—以公司特性分析 (2019),提出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股利所得稅、事件研究法、異常報酬、公司特性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會計研究所 單騰笙所指導 李秋萍的 兩稅合一新制對企業盈餘穩健度之影響-以Basu模型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兩稅合一新制、穩健程度、可扣抵稅額的重點而找出了 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的解答。

最後網站股票與ETF節稅2大差異!股息如何報稅更省錢?存股3招「降 ...則補充:而為了減輕稅務負擔,併入的股利所得會同時自帶8.5%的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上限8萬元(註2),可以在最後的應納稅額當中減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記帳.報稅錯誤160問(九版)

為了解決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的問題,作者峻誠稅務記帳士事務所 這樣論述:

  記帳、報稅,是合法企業應盡的義務之一,但身為公司財會人員或記帳人員,是否仍因對稅法的了解不夠或不小心的失誤,而讓公司苦嚐補稅、罰款的滋味?本書精挑公司行號記帳、報稅時常犯的160種錯誤,依問題、法源、建議、處罰四階段編寫,教您從他人的錯誤中汲取寶貴經驗,避免重蹈覆轍而付出慘痛代價!本書深入淺出,閱讀容易,是企業會計人員及記帳士最佳工具書。

2018年所得稅優化方案對我國上市櫃公司股價影響之研究—以公司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的問題,作者陳玟蓁 這樣論述:

我國自1998年實施之兩稅合一制度除了鼓勵投資的效果不彰之外,也帶來鉅額稅收損失,故政府於2014年財政健全方案中將兩稅合一全額設算扣抵制度修正為半數設算扣抵制度。然而,兩稅合一制度仍然存在許多爭論與缺失,故立法院於2018年1月18日三讀通過所得稅優化方案,期能打造公平合理之稅制。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探討2018年所得稅優化方案相關事件日是否對我國上市櫃公司之股價產生正向之影響。此外,本研究以多元迴歸模型檢定股利殖利率、研發費用密集度、負債比率、外資持股比與相關事件日累計異常報酬之關聯性,以了解累計異常報酬變化之產生原因。實證結果顯示股利殖利率與累計異常報酬率為顯著負相關,研發費用密集度及負

債比率與累計異常報酬率為顯著正相關,與本研究之預期一致。惟外資持股比無法獲得顯著之實證結果,本研究推測可能外資股利所得扣繳率調調整幅度過小,因此並未產生顯著之影響。

兩稅合一新制對企業盈餘穩健度之影響-以Basu模型分析

為了解決股利及盈餘可抵減稅額原因的問題,作者李秋萍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以租稅因素做為主要探討原因,研究兩稅合一新制規定,自2015年起對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股東所獲配股利之可扣抵稅額,僅半數可扣抵股東個人應繳納之綜合所得稅,對企業盈餘的穩健程度是否有所影響。本文以兩稅合一新制實施的前1年至後1年,亦即2014 年至2015 年之我國上市、上櫃公司為研究樣本,自台灣經濟新報 (TEJ)財務、股價及公司治理資料庫取得樣本資料,共計3,075筆樣本公司。依據Basu(1997)提出的反向迴歸(reverse regression)模型,利用公司股票報酬率在市場壞消息與好消息發生時所反應的敏感度及時效性,以檢測不同產業間在兩稅合一新制規定實施後,對公司採行會計

政策穩健程度的影響。實證結果指出,因國內股東獲配股利之可扣抵稅額僅半數可扣抵綜合所得稅,使企業股東會因為可扣抵稅額誘因減少,增加企業的穩健度。又有研發創新的產業,因可適用「產業創新條例」規定之租稅減免,使其產業的穩健程度會較一般產業來得低。而生技產業因可適用「生技新藥發展條例」較多的租稅優惠規定,故其產業的穩健程度除了較一般產業來得低外,亦比有研發創新的產業來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