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記菜肉餛飩做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趙記菜肉餛飩做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美慧寫的 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120道精彩絕倫的經典佳餚 和李舒的 李舒民國小歲月系列(套裝):《民國太太的廚房》+《山河小歲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菜肉雲吞麵大師姐食譜- Aidxnet也說明:大師姐食譜|菜肉雲吞小棠菜是上海小白菜的一種,又名青梗菜,與大白菜是近親。 ... 趙記菜肉餛飩大王在foodpanda點的到,更多Taipei City 推薦美食,線上訂立即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日幸福 和中信所出版 。

最後網站20180608北市中正區趙記菜肉餛飩大王【Meck ... -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則補充:趙記菜肉餛飩做法 ,大家都在找解答。*20180608北市中正區趙記菜肉餛飩大王【Meck大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趙記菜肉餛飩做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120道精彩絕倫的經典佳餚

為了解決趙記菜肉餛飩做法的問題,作者林美慧 這樣論述:

  重量級資深烹飪名師──林美慧,   彙集50年的教學精髓,多達120道的美味菜餚,   充滿情感、回憶與故事的料理,   經典食譜,錯過不再!     ▶大家絕對不能錯過的「我的拿手好菜」   美慧老師從事烹飪教學50多年,本著一貫認真、敬業、親切與熱誠,以及不藏私的態度,廣受各個機關團體、社團、廚藝節目的學生、觀眾歡迎,老師的拿手好菜更是不勝枚舉,深受大家的喜愛。你怎麼能錯過?     ▶「食光記憶」中往事的溫心滋味   從美慧老師兒時記憶中的媽媽味,到求學時期意外吃的美食,還有過往節慶時,家族必吃的各式傳統料理,道道充滿家與愛的味道,連結許多溫暖、感動人

心的美好滋味。邀你一起品嘗,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     ▶與不同文化味覺邂逅的「異國食趣」   喜愛出國旅遊的美慧老師,經常在世界各地與各式各樣的異國料理;展開一段段美味的邂逅,並將這些驚艷、感動的好滋味,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中,等至回國之後,每當懷念起那些美好食光,便會循著味覺印象,復刻這些美味的異國料理!     ▶「尋味大陸」時驚艷的飲食深厚底藴   不論是去工作,或是與親朋好友去旅行,美慧老師多次走訪大陸,在新疆絲路走一回時,吃到的大盤雞;在開封「第一樓」餐館品嘗河南經典名菜黃魚焙麵,回台之後,便將這些難忘的滋味全部重現。     ▶「每日的家常菜」的幸福味道

  不管生活再怎麼忙碌,美慧老師都會擠出時間,為家人下廚煮頓好料,可以是清爽脆口的涼拌菜,或是下飯的肉排,也可以是碗暖心的湯品,簡簡單單就能撫慰家人的胃與心,這就是對家人愛的表現。     ▶簡單又大方的「招待親友的宴客菜」   好客的美慧老師很喜歡邀親朋好友到家中吃飯,每次下廚絕對不馬虎,端出拿手的宴客菜,如富貴明蝦球、蔥㸆鯽魚、奶油焗烤白菜,每道料理都豐富又澎湃,就是要讓大家賓主盡歡!   本書特色     ★各式拿手好菜、異國料理全收錄,給你最豐盛的美味饗宴。   ★透過美慧老師的料理故事,勾勒出你的味覺悸動。   ★廣大學員粉絲肯定!40位各界人士力

推支持!    名人推薦     廣大學員、粉絲肯定,   40多位各界人士力推支持!     信義社大烹飪講師──王靖江   美國鳳凰城藝術大學廚藝管理學院退休院長兼教授──司宛春   美食旅遊作家──米兒   奧利塔品牌大使──Ellen Wu   知名節目主持人──李秀媛   美食家 / 愛飯團總經理──吳恩文   The One 品牌文化長──李絲絲   《樂齡生活》節目主持人──李嘉   銘傳大學新聞組組長──林妙影   《南記行的乾貨傳奇》作者──邱明琴   詩人 / 躍昇文化總經理──林蔚穎   美食評論家──

胡天蘭   電視名廚──柯俊年   國際旅行家 / 美食作家──洪繡巒   美食攝影師──徐博宇   知名美食家──梁幼祥   山城畫會會長──黃秀瑾   袋鼠夢工場創辦人──康美芳   丸莊食品 副總經理──莊偉中   銘傳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張献苓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西餐廚藝系主任──陳寬定   知名藝人‧陽光男孩──陳德烈   知名作家──張慰慈   美食節目製作人 / 主持人──焦志方   美食智庫──費奇   詩人 / 飲食文化專家──焦桐   亞太十大名廚──黃景龍   健行科技大學 餐旅系 專業技術助理教授──

黃經典   知名作家──彭樹君   旅遊美食作家 / 廣播金鐘獎主持人──溫士凱   三立電視台《健康有方》主持人──楊月娥   美食作家──趙敏夙   電視烹飪名師──蔡季芳   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第一屆冠軍──劉姿勵   中廣《蔣公廚房》主持人──蔣偉文   料理夢想家──潘瑋翔   台中市音樂美學協會理監事──龍羽鳳   地中海料理主廚──謝長勝   高雄十代行銷代表──謝佳樺   骨科名醫──嚴可倫   聯名強推(依姓氏筆劃排序)   各界名人親友&學員粉絲,祝福推薦!     (以下依姓氏筆劃排序

)     「林美慧老師」大家一定不陌生,她是電視烹飪節目知名主持,烹飪書暢銷榜的常客,但如果你跟美慧老師相處過,就會知道她的成就不是靠運氣得來。   十多年前,擠破頭報進了美慧老師的社區大學小吃班,平常電視裡才看得到的明星,一點架子都沒有的用心教學,甚至把新研究出的做法配方傳授給學生。我被提攜為隨堂助教後,更看到老師不斷學習的精神與超強的行動力。   記得美慧老師在出《異國料理》時,為了讓料理風味更加道地,帶著助教吃遍台北市各大異國料理餐廳,更誠心拜訪每間餐廳的老闆和虛心請教主廚,這樣的精神,便是我在社大開「眷村私房菜」課程的榜樣。   美慧老師不但是名廚名師,

更是照顧我的長輩與人生益友,她用身教告訴每位學生,料理不只是味道,更是對家庭與生活的態度。   恭喜老師第一百一十三本食譜書《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出版,在後疫情時代看著美慧老師的精選食譜,在家做菜與家人安心享用,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王靖江     林美慧女士是一位傑出的廚藝作家和烹飪老師,這些年來,她寫了上百本的菜譜,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寫的書非常多元化,更證明了她是一位廚藝知識淵博、廚藝技術專業的老師。林老師這本書是她所有著作中最精彩的一本,也是喜愛烹飪的朋友們必備的一本烹調工具書。──司宛春     那麼多的烹飪老師裡,美慧老師對下廚的熱愛與執著,是最讓我佩

服的,她在廚藝基礎之外,還以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更多菜餚,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把菜品用簡單易懂、非常有親和力的演譯出來,讓粉絲能輕鬆學會,除了圖文,還以直播跟粉絲互動。我想這也是著作等身的美慧老師,每次能大賣的最大原因,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照著做,就能做出美味佳餚!   我有幸到美慧老師家作過客,看她行雲流水地做出一道道;讓大家讚不絕口的好菜,真心佩服。她不只說得一口好菜,烹飪更是信手拈來,味道掌控恰如其分!讓人可以透過她的手藝,感受到她對菜餚的用心。──米兒     我是美慧老師直播的忠實觀眾,每個禮拜一晚上,短短的三十分鐘左右,就出一道菜,快速又簡化,非常適合學習後,納入家裡

三餐。   我曾經參加美慧老師在誠品書店的新書發表會,親眼目睹美慧老師與社區大學學員如家人的互動。   這本《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是烹調人生五十載得封筆之作,美慧老師怎麼可以封筆?大家說是不是!──Ellen Wu (吳文玲)     聽說這是美慧老師封筆之作,迫不及待想要拜讀,每一個章節都是她美味人生中精彩的印記,每一道佳餚在她心目中應該都有一定的份量,還有異國食趣,好些都是我旅行中想念的滋味。這是一本不能錯過的料理聖經!   非常榮幸有機會獻上我滿滿的祝福!(雖然我不懂為何要封筆?美慧老師滿身絕學,在美食江湖上地位不可動搖)祝福美慧老師,新書長紅,謝謝你帶給大

家幸福的好滋味!──李秀媛     美慧老師對我而言,就是一部台灣近代美食的活字典,從台灣小吃、家常美食到異國料理,她都涉獵鑽研且無私分享;老師喜歡旅行,一直保有赤子之心,四處學習;她在社大教學多年從未間斷,桃李滿天下,絕對是我們後輩學習的典範;美慧老師的一百多本食譜書,本本都是佳作,這是美食界難以超越的「美慧障礙」,不只幫助了無數的掌杓之手,更造福了廣大餐桌上飢餓的胃。這一本將是老師的「封筆之作」,但我不覺惋惜,因為只要是經典,將會永遠流傳。──吳恩文     烹飪名師美慧老師第一百一十三本食譜書終於推出!從家常小食到宴客大席,菜譜配方創作量驚人的她,著作等身,在食譜

創作領域無人能出其右!美慧老師也是我敬愛的乾媽,她熱愛分享!我經常能領受她的餵養,不只是暖在脾胃的美味料理,也學習她圓融的處世哲學。──李絲絲     太棒了!終於讓我心想事成~不必再為一道菜,搜尋老師的每一本食譜。美慧老師集五十年的精華大作,讓您的餐桌上有小吃、有大菜、想要來個異國料理,《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都幫您準備好了;讓您煮得快樂,全家人吃的美味又健康!──李嘉     美慧老師是銘傳大學的傑出校友,擁有銘傳人共同的堅毅進取DNA,種下許多看到、聽到、聞到菜餚香的美麗福田。   美慧老師數十年來,在烹飪教學的堅持,鋪陳出桃李滿天下、粉絲布全球的大格局。因一

起走訪很多海內外城市,親睹線上線下人士對她的熱情,見證一個人一輩子樂在揮鏟,創造無數家庭幸福好食光的故事。──林妙影     出版有一百一十三本食譜書的美慧老師,是首位在各社區大學開課,親授許多烹飪細節和「眉角」的老師。我雖愛烹飪及享受美食,但都是料理家中餐食及餵養親朋好友的嘴嚵,少有傳授經驗及做法,直到女兒在內湖社大報名上課,我和女兒才開始有這方面的共同話題。非常感謝老師的敎導有方,這是做為愛做菜的我們,最大的收穫。   得知美慧老師即將在今年七月中旬推出封筆之作,為近五十年的烹調人生畫上句點,頓時百感交集,湧上心頭,心雖不捨,卻把美食傳承了下來,造福了那麼多的學生及粉絲,

讓家庭和諧,家人天天回家吃晚飯。造福社會大眾的精神令人敬佩。祝福老師新書大賣,一切順心如意。──邱明琴     一本食譜就是一套食藝武功秘笈,恭喜美慧老師已練就了兩甲子的深厚功力的食藝大全。這種成就在食譜領域,無人能及。尤其是美慧老師的食譜,色香味在其中,色彩的搭配,更是無人能出其右,這是老師與天具有的才賦。認真、親切、熱情、專業,更讓她的食譜本本暢銷,吸引了眾多粉絲,我很榮幸是頭號粉絲。跟著美慧老師做菜,不但品嘗美食,更是品味人生。──林蔚穎     恭賀美慧老師再創登峰之作!──胡天蘭     她,是我進入這個電視教學的引領人。她,是我家超過30年的鄰居

好友。她,一直在電視、自媒體、學校裡面不停止的美味傳承教學。她,到各處教菜,也到各地學菜,一直教,一直學。而我就是學習著她的精神,教菜,學菜,推廣菜。她,就是大家的老師,林美慧老師。創下台灣食譜書紀錄的林美慧老師。恭喜老師,真正的著作等身,無人能及!──柯俊年     每個人都有各自品味人生的方式,而美慧老師無疑是終生以美味詮釋人生的達人。令人尊敬的是,教學不倦,寫書不倦,這本封筆之作,涵蓋五大篇章,可謂集大成,對自己完美的交待,也是給讀者最好的禮物。期待新書得到無上的反饋,乃是作者最大的榮耀。──洪繡巒     亦師亦友,像阿姨,像姊姊,美慧老師是重塑我一生的人。

  三十九年前認識老師,身為菜鳥攝影師,老師帶著我跑遍出版社,成為老師的指定攝影師,合作完成百本以上的食譜拍攝。   本書集結老師化繁為簡的一身絕技,以及我倆一生化不開的情誼,絕對值得珍藏。──徐博宇     在螢幕前美慧姐的身影,總能讓人感到那麼親切,她永遠親的像隔壁的姊姊抑或阿姨!   美慧姐示範的每一道菜,都認真的像是給自己家人準備的佳餚珍饈。美慧姐在臺灣美食節目最燦爛的一頁中耀眼奪目,幼祥預祝新著狂銷之餘,期望美慧姐切莫封筆才好。我們仍然期待…⋯!──梁幼祥     喜聞老師第一百一十三本食譜書即將推出。真為老師喝采歡呼,心想:天啊!這是怎樣的力

量,才能做得到?   結識老師十餘載,她就像個動力馬達一樣,每天不斷努力探索、研發創新,尋找新的菜餚;挖空心思,讓各式各樣的靈感湧入,並且迫不及待,推陳出新,與我們分享令人驚艷的菜餚,就像她本人一樣,那麼親切、美麗、誠懇又進取。   這個動力馬達,不僅懂得隨時充電保養,而且還擁有菩薩心腸,肩負起大眾的味蕾,想把每個家庭餐桌都照顧周全,這種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美慧老師一直在追尋、扮演著。相信她這次的新書,將是家家戶戶引頸期盼,食譜中的「葵花寶典」,再次嘉惠每個家庭。恭喜老師,祝新書大賣!──黄秀瑾     何其有幸能為美慧老師推薦第一百一十三本的封筆力作,絕對是她集五十年

美食精華所嘔心瀝血之作。   美慧老師是我見過最親切的老師,教學認真不藏私,研究美食充滿熱情與堅持,說她是快手出書第一名,絕無人出其右。   但你知道她出書背後下的工夫有多深嗎?我曾陪著她在環南採買,老師為課程細心挑選好食材,回家還要分類處理。為了一本異國料理的書,她深入在台韓國人的餐廳學習還不夠,再花機票錢到韓國考察。   你看到的只是一本書,卻是她一輩子的功力,不會有下一本了,建議您手刀購買,珍藏當傳家寶,再多買幾本贈送好友。──康美芳      很榮幸能參與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與老師認識了十餘年,早就是老師的忠實粉絲。還記得當年從美國回來,開始接觸家裡的醬油

事業,美慧老師總是親切的指導許多料理相關的事情。我覺得喜歡上料理,就是得到一種令人安心的感覺,一種讓人溫暖的味道,而美慧老師的料理就是如此真實的存在。──莊偉中     美慧又要出書了,第一百一十三本真是了不起,但我不希望是封筆之作,希望她繼續努力再創佳績。   我雖然是她的學姐,但是我也是她忠實的讀者、直播的忠實粉絲。她認真教學,給新手們很多幫助,她的家常菜非常道地且易學易做,成就了許多家庭主婦們成為烹飪高手。   而且桃李滿天下,我認識的美慧就是一個執著初心的人,認真熱情,始終如一,作為銘傳人的我,以她為榮。希望她的書帶給更多家庭快樂!也希望新書大賣!──張献苓

    美慧老師烹調料理五十年,出了一百一十三本暢銷食譜,可謂是台灣餐飲廚藝界裡的長青樹,對台灣餐飲美食貢獻良多,予今有多少人能與之爭輝。   很感恩在我的廚藝人生裡有您的指導提攜,也很榮幸能在您的《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大作之中提筆祝福。祝福您美味人生、慧道環宇。──陳寬定     我心目中的料理神手美慧老師要推出新作《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料理經驗相當豐富的美慧老師,不論台灣小吃、宴客料理、家庭滋味,都難不倒,而且美慧老師都能化繁為簡,將料理透過平易近人的方式完美呈現。   現在,美慧老師要將料理路上五十多年的經驗彙集而成,推出封筆傳承之作,感謝老師無私的付

出之餘,也讓我們可以將這食譜當作傳世之寶。──陳德烈     和美慧老師結緣在「小院子」的活動上,名廚現身巷弄裡的蝸居,讓人驚喜。恰當的食物入口對我來說一直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有幸在老師的第一百一十三本的食譜著作中被邀請做推薦。老師說:「簡簡單單就能撫慰家人的胃與心。」這豐盛的能量,也是老師的慈悲。謝謝老師帶給我們這值得學習與傳承的美好!──張慰慈     天啊,她竟然出了一百一十三本食譜書!如果一年出二本,她寫了五十六年,如果一季寫一本,她寫了二十八年,這裡面包含了過往記憶中的美好滋味,穿插了不同文化的味覺邂逅,當然還有令人驚艷的深厚飲食底蘊,其中最讓人垂涎的莫過於家的

幸福味道,感謝美慧老師陪著大家一起過日子,一起領略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焦志方     林美慧老師就像家中廚房不可或缺的美食顧問百科全書,任何廚藝上的疑難問題,擁有美慧老師的書就能迎刃而解,輕鬆找到答案!   這本美慧老師的廚藝生涯封筆大作,集結了她人生一百一十三本食譜書的濃縮精華,也體現了美慧老師五十年來鉅細靡遺的精彩、精湛的廚藝精髓,絕對是您收藏不可的美食秘笈!──費奇     美慧致力烹飪五十載,向度廣闊,堪稱全能型廚藝家。廚藝跟任何藝術一樣,講究興味,也講究創意。美慧的藝術風格成熟,謙遜,毫不虛矯,充滿了啟發性。料想她啟發、激勵了許多廚師。這是她的第一百

一十三本食譜,堪稱精華本,值得烹飪學校列為教科書,中餐主廚也應該各自買回去修習。──焦桐     記得每天早上去市場採購餐廳食材時,經常會在台北西寧市場遇到美慧老師。老師總是會親切的喊我一聲「龍師傅早啊!」,我們倆開心的打過招呼,一起討論市場有哪幾家攤販等等。這一幕,直到現在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美慧老師烹飪生涯近五十載,出過一百一十三本,膾炙人口的食譜書與烹飪節目眾多,偶爾也會在節目上跟美慧老師相遇,傳授一些在節目上展現烹飪的小技巧,對後輩的提攜與支持不遺餘力。   聽到美慧老師要出版集結五十年精華菜色的新書,大家絕對要第一手收藏傳承下去,這道經典的菜餚《美慧老

師的美味人生》。──黃景龍     萬分感謝乾媽「烹飪教母」林美慧老師,邀請為新作《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推薦,這是經典畢生莫大的榮幸,也是喜愛烹調讀者粉絲們的佳音與福氣。本書細分五大篇章,精選一二〇道美慧老師的代表菜譜,肯定是必須拜讀與收藏的料理寶典。滿滿的美味與幸福滋味全在這裡頭,敬請讀者粉絲們一起來雅俗共賞這部曠世鉅作。──黃經典     讓人幸福,是美慧老師的魔法,因為只要遇見她,總是能收到她親手做的銷魂鐵蛋或小點心,彷彿她隨手一變,就能變出療癒人心的食物。美慧老師的溫暖,讓她的料理特別有溫度。   美慧老師著作等身,但願那滿滿滿的幸福感,可藉由這本壓軸之作

《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無限延長下去。──彭樹君     我一直相信「相由心生」的道理。從認識美慧老師的第一天起,在她的身上,她的笑容裡,便感受到她對料理的享受和自信光采。透過研習美慧老師的著作,更讓我在飲食文化上收穫滿滿,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滋味的感動!   恭喜美慧老師即將出版第一百一十三本料理著作,也深信透過這一二〇道精選美味,我們能持續在味蕾上徜徉,在生活的滋味裡掛上一抹滿足的笑意;就如同美慧老師在做料理時,臉上不自覺流露出的美好愜意!──溫士凱     我是相識美慧老師二十年的忠實粉絲。身為職業婦女,每天三餐能從容餵養家人,老師居功厥偉,讓我的料理融合了

母親和老師的美味。   食物是親情的記憶,母親教我的獨門菜肴──醋溜回鍋肉,我已成功傳授給女兒。料理貫穿了三代人,是家庭凝聚的力量。大家一起煮起來!──楊月娥     美慧老師在我心目中是位全能廚藝家。不只擅烹飪,好文采,上鏡頭,親和風趣,堅定且熱情,更透過不斷學習與分享,以言傳、身教教會我和許多學生明白做菜的真諦與做人的道理,美慧老師用一道又一道的料理寫出精彩的人生故事,五十年的累積,半世紀的寶藏,相信每個人都能從書中找到幸福的滋味。──趙敏夙     阿芳進入電視烹飪教學的前前個工作,就是在美慧老師當紅的電視烹飪節目《私房菜》擔任幕後執行,在我眼中的美慧老師,

是老師,也是攝影棚中的媽媽。   二十多年來,這位媽媽,對烹飪教學的熱情並沒有隨年齡增長而減退,消耗體力的食譜撰寫也從未停歇,阿芳對老師的尊稱從未改變,我對美慧老師的敬佩,讓阿芳永遠都敬稱美慧老師為老師。   美慧老師的作品,是種家常跟學院的中間值的風格,家庭實用,用來教學也精準到位,特別適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並且透過文字的表達,食譜照片拍攝,都足以告訴每位學習者,這是一位最認真教學的老師。   很榮幸受邀在美慧老師封筆之作送上祝福之語,感謝美慧老師提攜之恩,阿芳此生銘記於心,您的食譜於此封筆,透過您的大作,美味已經飄香豐富無數家庭,足以!您的人生最美高潮正要開始,阿芳為您送

上喝采!──蔡季芳     認識美慧老師是在早年電視烹飪節目上,喜歡她認真、誠懇、笑容可掬,親切平易近人。做的料理實用又淺而易懂,講解仔細完全不藏私,是我的料理啓蒙老師。   有次因緣際會,北上參與老師現場料理示範,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原來料理可以如此的從容自在、優雅,這一幕,現在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我喜歡老師把料理簡單化,而美味不減。不吝於分享她的智慧與經驗,把技巧秘絕無私的奉獻付出。   祝福老師著作等身的封筆大作《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銷售長紅。傳承給晚輩們作為永久的紀念。──劉姿勵     大家常說,心情愉悅時做菜,料理也會更加美味。

跟著美慧老師學做菜,一定會被她樂觀開朗,笑口常開的人生觀所影響,不知不覺地將喜悅的心,如同調味料般一點一滴的放入菜餚中,讓簡單的家常菜變得特別美味!   推薦大家一定要珍藏《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絕對會讓你的料理人生幸福加分!──蔣偉文     春風和氣的美慧老師,總能為心中帶來一股暖流,紮實且深厚的料理涵養,也奠定老師在美食界的崇高地位。   海納百川、和藹可親的形象,轉化她對烹飪的專精覃思、熱情洋溢,道道令人驚艷且扣人心弦。   深厚的底蘊,紮實的功力,無私分享多年的專研,才有這本稀世之珍,必要視為典藏,真摯的推薦給您!──潘瑋翔     跟美慧老

師相識的緣分很奇妙!我們是在希臘旅遊時被安排為室友,經歷十幾天相知相惜的革命情感,從此奠定了我們美好的母女情緣!   記得第一次在機場遇見乾媽,熱情的美慧老師為所有團員準備了她的私房料理「銷魂鐵蛋」,第一印象就讓大家感受到媽媽溫暖的味道!乾媽的料理樸實味美,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吃在嘴裡感受到滿滿的幸福與感動!   《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彙集了乾媽畢生料理的智慧結晶。透過這本愛的料理書,讓更多人在家裡自己動手做,也能得到大大的療癒與滿足。祝福乾媽的新書大賣,洛陽紙貴。──龍羽鳳     與美慧老師相識多年,馬可身為廚藝老師晚輩,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提攜,與老師對廚藝教

學的滿載熱情。   而老師烹調人生五十載,更在好媳婦、好婆婆界中廣受歡迎、名門滿天下,時至今日,依然戰戰兢兢的在教學舞台上,發光發亮,讓馬可心生佩服。老師曾說過「要ㄧ直教學下去、因為心中沒有退休時間表,要做到自然淘汰」。   第一百一十三本的《美慧老師的美味人生》,精選了老師人生中一二〇道精彩菜色的封筆之作!我相信只要你拿起書本,走進廚房,跟著老師的步驟、料理出書中的任何一道菜色,必定會讓你的烹調時光回味無窮。──謝長勝     「美食傳承味雋老,慧心創菜萬人師。」這就是你我的餐桌啓蒙導師──美慧老師。   諄諄五十載,老師授予的不僅是吮指美味,更是對食物的敬重與

惜福。對學生的真誠、關愛與提攜,更是無人能及。   若說十年磨一劍,老師就是一把國寶級寶刀。本書嚴選的經典五大篇章,即便封筆,依舊持續耀亮。預祝媽咪新書大賣!──謝佳樺     與美慧老師結緣,是醫學院五年級見習空檔的晚上,偷跑到內湖社大報名烹飪課程;當時身為軍校生,不假外出可是會被記過的!即便如此,那總是每週最令人期待的行程。   老師總有化繁為簡的魔力,帶著像我這樣的門外漢,一步步料理出令人筷子失控的經典菜色。每次下課前,老師都會私下塞給我一個裝滿點心的保鮮盒(最難忘的,就屬我擅自取名的「銷魂鐵蛋」),要我帶回去跟同學分享,導致同學們比我更期待烹飪課。   聽

聞本書竟是老師的封筆之作,心中百感交集。讚嘆一百一十三本的神級產量,跟立法院總席次一樣多;不捨以後不再有機會,拿著新書等簽名;恭喜五十載的烹調人生,用一二〇道代表作來完美複習;祝福點點滴滴的心血,能深植家家戶戶的味蕾,新書大賣。美慧、美慧,美味的智慧。──嚴可倫

李舒民國小歲月系列(套裝):《民國太太的廚房》+《山河小歲月》

為了解決趙記菜肉餛飩做法的問題,作者李舒 這樣論述:

《民國太太的廚房》 食物是探尋民國歲月的一把鑰匙,有了它們,我們和那些閃光的名字之間,仿佛有了一座橋。《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從「吃」下手,切入張愛玲、張大千、吳宓、黃侃、錢鍾書、張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國時代文化大師的私生活,細數各位大咖的口味、嗜好、趣聞、雅事,並以此理出我們所熟悉的印象中難得的「陌生」。款款細述間,將這些大師再次予以生動描畫、使之豐滿。濃濃煙火氣息中,這些文人的吃貨本色一覽無遺—這,才是真實的他們。 為《山河小歲月》姊妹篇,一部色香味俱全的民國故事集;在客廳談真學問,於廚房窺真性情。深諳「胡蘿卜加大棒」政策,有做菜好手藝傍身的凶太太們不怕先生不聽話;24道私房菜

譜,讓你一次偷師個夠! 《山河小歲月》 曾經有一個時代,男子善於妙手著文章,女子也會白描世態炎涼,他們和愛人白日攜手游冶,夜里把盞到霧重月斜。離家去國,綿長歲月在壯闊山河里游走,是為民國。在這山河歲月中,林徽因是如何成為「女神」和「婦女公敵」的?金岳霖真的是「痴情男二號」嗎?沈從文和丁玲究竟有怎樣的愛恨情仇?胡適真的是「妻管嚴」嗎?張愛玲的夢想是什麼?還有還有,你知道嗎?連魯迅和郁達夫也曾經和我們一樣,拼命做房奴!民國的姑娘好追嗎?戀愛怎麼談?征婚啟事怎麼寫?離婚官司怎麼打?民國的房子好買嗎?首付怎麼付?可以貸款嗎?適合投資嗎?民國的點心好吃嗎?民國的北漂好做嗎?民國的自由行好玩嗎?旅途中

會有什麼奇遇?一本《山河小歲月》,全部告訴你。還有梁啟超、林長民、章太炎、李叔同、徐志摩、張大千、張伯駒、潘素、冰心、林風眠、胡也頻、蕭紅、吳宓、趙元任、卡之琳、費孝通、毛彥文、徐悲鴻、錢鍾書、蘇曼殊、曹禺、袁克文、呂恩…《山河小歲月》以另一種生動、有趣的視覺,描述這些民國著名男女們的生活往事。 《民國太太的廚房》 1. 張愛玲的美食地圖 2. 張大千的牛肉面 3. 張學良和他的「轉轉會」 4. 宋美齡的沙拉和蔣介石的臭莧菜梗 5. 饞人黃侃 6. 張恨水:其實你不懂火腿 7. 唐魯孫的火車餐 8. 西南聯大的蒙自下午茶 9. 吳宓教授的「恩格爾指數」 10. 朱自清是餓死

的嗎? 11. 王世襄的巧克力聖代 12. 甜到哀傷的周氏兄弟 13. 愛下館子的魯迅和不愛下館子的沈從文 14. 沈從文的湘行美味 15. 郁達夫的胃口 16. 胡適的獅吼牌燒雜燴 17. 四大名旦與酒 18. 杜月笙的草頭圈子 19. 錢鍾書的海外月子餐 20. 俞平伯家外的樓外樓 21. 邵洵美巴黎尋親記 22. 邵洵美念念不忘的「功德林」 23. 廚神楊步偉 24. 康有為的流亡美食之旅 食單二十四味 1.張愛玲的下午茶里,怎麼少得了可頌? 2.一碗川味面,吃出張大千的鄉愁 3.王世襄牌蔥花蛋,重要的是用心 4.洋芋火腿青豆飯,張恨水不懂,希望你懂 5.方召麐風格的紅燒排骨 6.要

美麗,跟着美齡拌沙拉吧 7.早安,來份蔣總統菜泡飯 8.手沖一杯咖啡,遙想西南聯大 9.汽鍋雞,首先你需要一個汽鍋 10.不蒸饅頭蒸窩頭 11.過橋米線,吃了變個沈從文 12.河東獅吼的蛋餃,你敢吃嗎? 13.紅酒燉梨,小醉怡情 14.甜到哀傷的紅豆白玉乳 15.王映霞牌醒酒湯 16.謝壽康,你認識這條黃魚嗎? 17.趙元任家的大白菜清湯翅 18.美人汪精衛的美人肝 19.紅燒肉也是有流派的 20.很想推薦給趙四小姐的醉蝦 21.草頭圈子,吃完像杜月笙那樣霸氣 22.魯迅常吃的釀豆腐 23.康同璧牌羅宋湯 24.猜猜黃侃最后的晚餐 自序 張愛玲說,從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

史》,就看個吃。三十年來,我的審美水平和相府老太太保持高度一致,看什麼都看個吃。 比起寶黛愛情,我其實更關心芳官嚷着「油膩膩的誰吃」的那碟胭脂鵝脯究竟是什麼味道;林沖風雪山神廟令人唏噓英雄末路,但我念念不忘的,是之前荷葉包着的二斤熟牛肉,是油鹵還是醬香;大名鼎鼎的「潘金蓮醉鬧葡萄架」我也翻過,有工夫研究什麼是勉鈴,還不如試試宋惠蓮一根柴火燒豬頭肉的可行性呢! 奇怪的是,如果失去了那些盪氣回腸的故事,美食本身的趣味便又減了幾分,孤零零的,少了滋味。 食物是必須與人在一起的。 因為承載的是記憶。 之前寫《山河小歲月》的時候,與老先生們做訪談。去時總是下午,待他們午睡醒來,在書房里歪着和我

說話。天漸漸黑下來,我沉浸在他們的老故事里,他們也沉浸在自己的過往歲月里。 說得最多的仍舊是吃。 啟功先生認為最 好喝的飲料是雪碧,喝完一杯要用水涮涮,「不能浪費」。周有光先生則覺得,可樂雞翅是人類跨世紀的一大發明,比任何佳餚都要美味。賀友直先生抱怨現在外面賣的油豆腐線粉有股奇怪的油耗氣,從前游樂場的油豆腐線粉和鴨血粉絲湯都極美味,現在有錢也買不到了。甘紋軒老師給我講嚴鳳英和她哥哥甘律之的往事,講着講着,忽然繞到她們姑嫂偶然吃到的路邊鴨油燒餅:「是嫂嫂先發現的,一咬一嘴油,我到現在都記得,舌頭被燙了!」夏衍的孫女沈芸說,「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二流堂」的那些「死不悔改的走資派」已

經開始偷偷活動,大人們興奮地聊什麼,沈芸已經不記得,她只記得那只燉得酥爛滑糯的白汁蹄髈,那是她人生的第一只蹄髈…… 人與食物的關系,總是如此奇妙。明明前一秒還是愛恨情仇,后一秒倏然插入一碗昏黃燈光下的赤豆糖粥,就多了許多柔情。 民國太太的客廳固然是人來人往,聲影曼妙,但這次,我更想進入太太的廚房,從一飯一蔬,一只小小的牛角包,一碗加了辣油的小餛飩……去看那個令人着迷的時代。在這里,食物是探尋民國歲月的一把鑰匙,有了它們,我們和那些閃光的名字之間,仿佛有了一座橋。 飯在桌上,菜已出鍋,酒亦溫妥,等你來。 丙申年仲夏於金台夕照 張大千的牛肉面 去了趟台北。 街頭巷尾, 最不會缺的是「

川味」 紅燒牛肉面的招牌, 小小一條永康街, 居然能有三四家。 奇怪的是, 到了四川去問, 當地人會鄙夷地告訴你, 並無此味。 內地人更熟悉的自然是蘭州的牛肉拉面, 上海人則愛喝清燉牛肉湯, 連不善於做飯的張愛玲都知道, 要是生病了, 可以喝這個—好得快。 台北的「 川味」 牛肉面, 源頭當然出自眷村, 而以岡山的眷村可能性最 大。 岡山是空軍官校所在, 官校自成都遷來, 眷屬多半為四川人。 丈夫們每天駕駛飛機出門—也許到了晚上, 便回不來了。在家等候的眷屬們一邊提心吊膽地聽着天上的點點滴滴, 一邊做着最熟悉的家鄉味道。 我買過一次岡山辣豆瓣醬, 味道不壞, 有非常濃郁的郫縣豆瓣醬的味道, 當

然多了一點甜味, 那是眷屬們用自己的方式思念着故土。 來台初期, 大家的日子自然是艱苦的, 他們一邊想着「 什麼時候能夠回去」, 一邊努力維持着家務, 讓家人孩子們盡可能地補充營養。 牛肉面的牛肉, 也有成都小吃「 紅湯牛肉」 的風格, 這樣的一碗面, 濃郁而能飽腹, 是絕對的眷村菜。 以這樣的心情吃那碗紅燒牛肉面, 會突然地感受到一種異鄉的滋味, 身體中有某種情緒被喚醒, 然后轉換着, 突然便有一種酸楚的感情。 也許因為這種來自家鄉的特殊情緒, 回到台灣的張大千,才會特別愛用這道菜招待客人, 畫家的牛肉面, 豐富而充滿想象,是那種豪放的樂觀。 張大千之紅燒牛肉面(正確名稱應是「 黃燜」,不可

加醬油) 做法如下 : 1. 先用素油煎剁碎的辣豆瓣醬 2. 放入兩小片姜, 蔥節子數段 3. 牛肉四斤, 切塊入鍋 4. 花雕酒半斤至一斤 5. 酒釀酌量 6. 花椒十至二十顆 7. 撒鹽 8. 燒至大滾, 再以小火燉, 約四小時 9. 煮面 10. 分盤上桌 11. 可佐以芫荽、 紅辣椒絲炒綠豆芽、 鹽、 糖、 醋、 胡椒、 醬油、 辣油 張大千很喜歡牛肉, 除了這道紅燒牛肉面, 他還做過一道摩耶生炒牛肉, 摩耶是他在台北精舍的名字, 這道菜最 大的特色是炒出來的牛肉潔白晶亮, 與木耳黑白分明。 據說某次有人向畫家求秘方,畫家說, 把里脊牛肉切成薄片, 用篩子在水龍頭下洗沖 20 分鍾,

加少許芡粉調水, 然后急火熱油與發好的木耳同時下鍋, 便會有此效果。 張家的餐桌上出現最多的菜則是四川小吃粉蒸牛肉, 這道菜香濃味鮮, 里面要放大量豆瓣和花椒, 有些人還要放干辣椒面, 以增加香辣。 但是張大千不滿意普通的干辣椒面, 他用的辣椒面一定要自己做, 吃的時候要專門到牛市口買著名的椒鹽鍋盔, 用鍋盔來夾着粉蒸牛肉吃。 愛吃到這種地步, 難怪畫家曾經自負地說 :「 以藝術而論, 我善烹飪更在畫藝之上。」 張大千對於美食的熱愛, 似乎從很久之前就已經結成。 他在上海時, 常常住在浙江寧波富商李茂昌家。 一次, 他吃了 15 只大閘蟹,然后又偷跑到街上吃了 8 個冰激凌球, 結果到了晚上

腸胃炎發作上吐下瀉。 深夜前來照顧他的, 是李茂昌的女兒李秋君。 一個女人在深夜照顧一個男人, 是情意的最高體現, 所以, 當被請來出診的醫生看到李秋君着急的樣子, 也急忙安慰她說 :「 太太, 不要緊的小毛病, 您請放心。」 當然, 李秋君並不是張大千的太太。 這讓張大千很不好意思, 又不好解釋,「 心想總是自己不好, 令李秋君又吃了啞巴虧」 1。 第二天病一好, 他急忙向李秋君道歉, 李秋君卻只是微微一笑 :「 醫生誤會了也難怪, 不是太太, 誰在床邊侍候你? 我要解釋吧, 也難以說得清, 反正太太不太太, 我們自己明白,也用不着對外人解釋。」 李秋君和張大千的相遇, 像極了古代傳奇小說里

才子與佳人的典型會面 : 據說李茂昌花了 50 塊大洋, 買回來一幅古畫, 回來高興地拿給女兒李秋君看, 李秋君端詳了一會兒說 :「 這是假畫, 不過作畫者的天分很高, 將來會有大出息。」 這個作畫者當然就是張大千。后來李茂昌遇到張大千, 便說起此事, 又邀請張大千到府上做客。 張大千如約而至, 看到客廳里掛着一幅署名為鷗湘堂主的《荷花圖》,一枝殘荷, 一根禿莖, 一汪淤泥, 飄逸脫俗, 讓張大千擊節稱贊 :「 畫界果真是天外有天, 看此畫技法氣勢上是一男人, 但字體又瑰麗,意境脫俗又有女風, 果然是好畫。」 這畫, 當然是李秋君畫的。 這樣浪漫主義的會面卻沒有得到傳奇小說般的結果, 原因我們

已經不得而知, 最 大的傳聞是說張大千已有妻室, 而李秋君不肯為妾,而那一方名為「 秋遲」 的印, 似乎確實寄意「 恨不相逢未嫁時」。 不過, 兩個人確實有着不同尋常的交情, 這些情意在飯桌上尤其明顯。 張大千得了糖尿病后, 吃的菜都要經過李秋君鑒定, 她覺得能吃, 才會自己把菜夾到張大千的碟里讓他吃。 可是張大千最饞甜菜, 往往就會與李秋君玩起捉迷藏的游戲。 一次宴會, 男女分坐,張大千沒有與李秋君同席, 李秋君在鄰席關照他不許亂吃。 一會兒,上來一碗撒着桂花末的芋泥甜菜。 張大千故意大聲問李秋君, 這道菜能不能吃。 李秋君眼睛近視, 錯看桂花末是紫菜屑, 以為是咸的菜, 就回答可以吃。 張

大千就趕緊挖了一大調羹吃。 等到李秋君嘗到是甜菜, 大叫不能吃時, 那一大口早就進了肚, 張大千還故意說 :「 我問了你才吃的。」 隨之而來的是飛短流長。 張大千與李秋君的大哥李祖韓去澡堂泡澡, 無意間看到一份小報, 上面赫然寫着「 李秋君軟困張大千」的標題, 說張大千到了上海, 就被李秋君軟禁在家里, 禁止他參加社會活動, 她要獨占張大千雲雲。 張大千看了十分不安, 對李祖韓說 :「 小報如此亂寫, 我怎麼好意思見三小姐。」 誰知回到李家, 李秋君主動把報紙給張大千看, 說只要我們心底光明, 行為正大, 別人胡說也損不了我們毫發, 不要放在心上。 張大千與李秋君最絢爛的一刻, 莫過於兩個人一

起過 50 歲的生日。 有心的弟子們為他們合慶了百歲大壽, 張大千特意從四川坐飛機去上海給李秋君過生日, 卡德路上的大風堂喜氣洋洋, 客廳里一對盤龍鳳紅燭, 一幅紅底灑金箋壽字, 金石名家陳巨來為他們刻了一方「 百歲千秋」 的印章, 把兩人的名字和合慶百歲的紀念都包含在印章里。 當天, 兩人合繪了《高山流水圖》, 就蓋上「 百歲千秋」的圖章, 還相約要一起畫 50 幅畫互相題款, 每張畫都用這塊圖章,湊足 100 幅, 舉辦一個兩人畫展。 這當然不曾實現。 1949 年, 張大千從東南亞到南美旅居, 和李秋君天各一方。 他每到一個國家, 就要收集一點那里的泥土, 然后裝在信封里, 寫上「三妹親

展」。 張大千去世后, 人們發現有十幾個從來沒有被打開的信封, 都是寫給李秋君的, 其中一封信這樣寫着 :「 三妹, 聽說你最近纏綿病榻, 我心如刀割。 人生最 大憾事為生不能同衾死不能同穴。 你我雖合寫了墓志銘, 但究竟死后能否同穴,實在令我心憂。 一生曾蒙無數紅顏厚愛, 然與三妹相比, 六宮粉黛無不黯然失色。 今日猶記初逢時你一副可愛嬌憨模樣, 銘心刻骨,似在昨日……恨海峽相隔, 正是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塵蠟苔痕夢里情啊! 」 信中所提及的墓志銘, 是指李秋君 50 歲的時候在靜安公墓(現在的靜安公園) 給自己買了一塊墓地, 張大千寫了墓碑「 畫家李秋君生壙」, 經石刻朱紅色字立碑。 在

李秋君墓穴旁邊, 是張大千給自己買的墓穴, 墓碑是李秋君為他寫的「 張大千之墓」。 李秋君沒有收到這些信, 1971 年 8 月, 她因病去世, 此時, 張大千正在香港舉辦畫展。 起初人們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張大千, 張大千的夫人徐雯波覺得不好, 就告訴了他。 在聽到這個消息后, 張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長跪不起, 幾日幾夜不能進食。 他親筆作了一篇悼秋詞, 最悲痛的是末句「 古無與友朋服喪者, 兄將心喪報吾秋君也! 嗚呼痛矣……」 這篇悼詞據說在李祖萊手中, 曾經在香港拍賣得二十萬。 從那以后, 張大千一下子就蒼老了許多, 身邊弟子常聽他說的一句話是 :「三妹一個人啊……」 而他最常說的事情

, 則是 1939 年的那個 50 歲生日, 和自己離開上海時, 李秋君把自己親自為張大千書寫的菜譜交給徐雯波, 對她說 :「 好妹妹, 你能夠每天在他的身邊照顧他, 有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