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不能備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麥當勞不能備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亞當.摩根馬克.巴登寫的 美麗的限制:為何嶄新的商業想像,常來自匱乏的條件下? 和露辛達.赫德佛斯的 禮貌的力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麥當勞待取餐點堆滿架,為何UberEats沒人要送?外送員怒揭 ...也說明:... 在家時選擇上網訂餐或補給日常用品。不過最近卻有網友發現,在諸多麥當勞的外送餐點擺放架上,沒有外送員來取餐,畫面曝光後,讓許多網友疑惑「難道是外送員罷工了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寫 和商周所出版 。

最後網站麥當勞外送付款 - Amamas則補充:為何我家旁邊的麥當勞不能提供夜間外送服務? ... 送到等等理由被客訴,不過一位網友日前叫麥當勞外送時,在備註欄貼心麥當勞外送平台優惠: 優惠平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麥當勞不能備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麗的限制:為何嶄新的商業想像,常來自匱乏的條件下?

為了解決麥當勞不能備註的問題,作者亞當.摩根馬克.巴登 這樣論述:

還在抱怨「時間太少、資源不夠」? 真正的創新者說:限制,是必要且有益的!   停滯的年代人人都該擁抱新思維   困難正是你的最好機會!   這本書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   ──賽斯‧高汀(Seth Godin).全球暢銷書《紫牛》作者   ★全球商務精英、創意人才一致推崇的實用創新手冊   ★告別漸進式改革×面對挑戰性問題×培養強大企圖心   ★隨書附贈:三大轉化要訣×六大輔助工具×八張檢視圖表   ★立即上手──32個核心提問、85項關鍵策略,21分鐘快速檢測!   ▋為什麼限制是美麗的,而我們都該擁抱它? ▋   1973年美國西南航空,被迫以3架飛機承接4條航線的航班,並於第三

年成功轉虧為盈。2008年Airbnb說服社群內4,000位攝影師為全球民宿拍照,大幅提升出租率,更創造了「共享經濟」無限商機……像這樣被迫受限、最後成果豐碩的全球範例比比皆是,如:   ‧因為規格受限,才造就風靡全球的電玩馬利歐兄弟   ‧由於缺資金少後援,催生出今日簡潔的Google首頁   ‧源自貧瘠沙漠的滴灌技術,竟能提升五倍農作產量   ‧缺少設備採購預算,卻讓倫敦奧運滿意度高達八成   ‧非洲肯亞替小雞染色,竟然讓家禽多出85%存活率   ‧臺灣創造持續三十年,平均每年9%的高度經濟成長   事情已經很清楚:限制永遠不會消失。關鍵是──我們如何在其中自在優游。   我們的個人

與社會生活,都是由「增加的機會」與「明顯的限制」這兩項要素所界定的。長期以來,「限制」被迫背負著莫須有的罪名:從行銷預算、研發部門時限、年度財報KPI……使得我們無法隨心所欲行事。   然而,本書兩位作者在採訪品牌負責人與企業領袖後才發覺到──限制才是真正開創的關鍵。它正是強迫人們完全坦誠的一線希望;當你開始擁抱限制並轉化它,將取得暢行往返匱乏與富饒的門票,並從其中能取得無限創意與商機。知名廣告人丹.韋登曾表示:「天馬行空」與「自由發揮」正是扼殺創意的根源,唯有「限制」才得以製造那種重要和急迫的感覺,使得每個人在侷限中發揮最大的能力與想法。   ▋遇到不喜歡的束縛,該如何面對與處理?▋

  我們生存在一個:因為選擇與關係太多,時間和資源相對太少;因此「限制」日益增加的世界;但身邊也充滿了以「限制」為核心的新世代創造力。例如,跑得更快的汽車卻能節省燃料;使用較少的水量,能生產出更優良的作物;更健康的速食等。當遇到了限制,該如何因應,儼然已成了這個世代最重要的事,更是未來十年人人必學的一項技能。因此之故,本書茲將上百家企業所遇到的困境與侷限,分成以下四層面:   ‧基本限制(受到某項成功必備元素的限制)   ‧資源限制(受到某項重要資源如資金或人力的限制)   ‧時間限制(受到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事的限制)   ‧方法限制(受到必須以某種方法來進行某事的限制)   由古羅馬

人建造道路的寬度,間接影響到發射太空梭時兩具固態燃料引擎的尺寸,因而讓我們瞭解「路徑依賴」怎麼形成,與其侷限。藉由剖析「企圖心」與「限制」之間的角力關係,歸納出「創造力」應是一種普遍的能力;透過轉化的過程,就能讓每一個受到限制的人都能運用自如!本書充分彙整各精華案例,以抽絲剝繭且生動的描述,告訴你在面對處理各式各樣限制時,可以用六個步驟的標準流程來處理:   〈1〉身在何處:瞭解自己的出發點,釐清處於受限者、調適者還是蛻變者的階段;   〈2〉檢查路徑:我們為何看不見新路徑與改變的機會?   〈3〉提出質疑:迫使我們擺脫舊有路徑,找出心目中最緊迫最有價值的限制;   〈4〉用對心態:將溝通方

式切換成「如果-就能」,而不是「辦不到,因為……」;   〈5〉開創資源:活用每項可能資源來交換甚至產生影響力;   〈6〉啟動情緒:妥善處理成功與失敗的情緒反差,促使我們擬定計畫採取行動。   而當一個人經過多次演練,提升「利用限制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後,就更有自覺、更能洞察自己什麼地方需要協助;藉由分析將近200個品牌,在「3M1H」的心態(mindeset)、方法(method)、動機(motivation)以及如何創造(how)之外,本書讓人得以用更進步的心態、方法與動機轉化限制;也能知道每次累積的美好經驗與成果,未來又該如何派上用場。   ▋實際案例 ▋   〈打破資源詛咒:麥拉

倫車隊〉   2005年歐盟禁止菸草商贊助所有F1賽事車隊,使許多業內人士苦思該如何另尋金源支撐營運。此時麥拉倫車隊並沒有陷在困境中太久,他們反倒重新檢視該如何讓賽車跑得更快、提升團隊戰力以吸引新贊助商。   在賽車性能上,麥拉倫車隊將進站加油時間,從原本的4秒縮短至2.5秒。同時他們也縮減不必要支出與投資新技術與人力。當時的首席技師瑞斯利發現:若改成「新型態體驗」就像在車庫觀看空間一旁,就可以看見贊助商標誌、賽車手穿戴印有清楚贊助商標的服裝、帽子與手錶等,行銷效力更顯著,能讓車隊步入穩健經營。經由種種突破資源限制後,車隊中的每位隊員都打從心裡相信:促成優異表現的不是金錢,而是「效率」。因

此到了最後,微量分析與持續改進的做法,已成為車隊文化的一部分;從此麥拉倫車隊也在程序與流程方面走在時代尖端。   〈天生的蛻變者:宜家家居公司〉   從貧瘠且岩石遍佈瑞典農業區發跡的宜家,其創辦人非常瞭解「限制的美好」箇中真義。他在參觀鋸木廠時,就自問這此廢棄木料可作成什麼(最後以壓縮技術製成密集板家具);在北京旅遊時,好奇市場上光禿雞隻身上的毛去了哪裡(隨後利用雞毛取代高單價鵝毛,製成寢具填充物)。甚至對售價僅有臺幣170元的桌子生出挑戰之心(跳脫從零打造的觀念,直接以門板再造桌面)。   以上「疑問」在在使得宜家以替代原料,突破價格、材料以及空間等限制,提出挑戰性問題,打造出更符大眾

需求的居家物品;使得「當事情不好解決時,反而比較有趣」成了宜家企業文化的宗旨。從設計塑膠茶匙到轉化小型居住空間的限制,致力在每件小事上頭尋求突破。   〈從受限者到蛻變者:Nike(耐吉)的蛻變之旅〉    1990年代因亞洲血汗工廠事件,Nike成了全球抨擊對象。在長期承受消費者抵制與抗議之後,Nike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新上任的副總裁發現:「既然無法24小時監督工人穿戴防護裝備,那麼乾脆研發新式無毒黏膠。」從根本解決工人暴露在氣體危害之下的問題。   於是在1992年收到環保團體針對「六氯化硫」製成氣墊鞋,所造成環境衝擊的抗議信件之後;Nike下定決心花了數年投入研發。他們改

以「熱壓成型」技術,重新打造出六十五層的塑膠膜包住氮氣的技術,使運動氣囊非常強韌且能運用在整雙鞋上,因此誕生了至今仍熱賣長銷的Nike Air Max 360。正因環境安全議題的多重限制,反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投身品牌的永續發展之中。   ▋本書重點 ▋   往後十年,我們在搜尋「限制」這個詞時,將看到以下定義:   一種侷限或界定因素,通常用來激發人們尋求更好的做事方式。   本書打破傳統商業書的思維架構,提供簡明「如何做」的步驟,並清晰敘述「限制」激勵人心的內在機制:   1、限制使我們提出有效問題;   2、重新構思資源、挑戰與成功;   3、藉由減法中找出利益;   4、在關係中

找到擴增與新關係;   5、並在侷限中找出或創造新對策;   6、最後,重組企業生態打造全新的系統或商業模式。   經由研究那些成功轉化限制的人,本書在他們身上發現了共通特質:   ● 他們相信蛻變者是後天養成的,而非與生俱來的。   ● 他們將公司帶往各種限制所在的地方,而非遠離它們。   ● 他們憑藉限制大幅增強企圖心並加以合理化。   ● 在尋找對策時,他們懂得何時拒絕向企圖心妥協。   ● 他們讓團隊相信自己能解決不可能的挑戰。   ● 他們會利用情緒反差與說故事的方式,使人投入情感。   ● 他們鼓勵並讓團隊挑戰企業現有的各種慣性與假設。   ● 他們知道要如何達到蛻變門檻。  

 兩位作者主張,人類應普遍具備利用「限制」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供一套原創性的架構來達成此一目標。 ▋知名媒體、一流業界人士 好評推薦 ▋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   方略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林志垚   IF OFFICE負責人‧馮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楊士範   時間軸科技創辦人‧葉建漢   作家‧詹宏志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   (以上排序按姓氏筆劃)   人生不是越多越好,「限制」反而是我們想要突破的動力;無論限制是什麼,但千萬不要自我設限。──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認真接受限制就輸了!限制也許是

事實,但不該是抱怨或不作為的藉口。善用限制協助聚焦,發展獨特觀點突圍。──林志垚‧方略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   「限制」是創意的原動力。這件事問李白最清楚,他的〈靜夜思〉只用20個字就讓一個濃郁的思鄉情愁傳唱千古。──馮宇‧IF OFFICE負責人   當你願意限制自己的自由,以獲得整體利益最大化時,這就是文明。──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專任特聘教授   豐富的知識、洞察力與借鑒實務證明。──美國行銷協會   兩位作者撰寫了令人深思的書籍,為領導者與企業家的企業注入新思維與前景。──《愛爾蘭時報》   書中鼓舞人心且有趣的研究案例,激勵引導並挑戰你自己找出方向。如果沒有打算不

玩這場遊戲的話,這些是你終究得面對的。──《市場行銷》   兩位作者堅定的寫作立場之下,這是一本溫和但堅持引導背地裡想推動業務與個人業績的書籍。──《公關周刊》   這是能與我們自以為是的觀念一較高下的書。若用傳統心態來挑戰它,它會以各種有力觀點回擊,刺激你的思考。這本書提供所有人一個有趣簡單的方式來發掘嶄新方法,以便在這個企業苦於匱乏各種資源的新世界秩序中,成長和茁壯。閱讀本書,你將獲得許多啟發。──基斯‧威德(Keith Weed)‧聯合利華行銷暨傳播長   我深信限制的力量,更少通常意味著更好。本書有效地探討了個人及組織面對限制的方法,並且提供了實用的架構,以便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追

根究底,這其實不算是商管書,而是個人追求幸福與創業時必讀的一本書。──費比恩‧佛墨爾(Fabian Pfortmüller)‧Holstee共同創辦人   以各種深具說服力的真實案例與觀察,鼓勵我去挑戰各種過時的假設,並藉由提出嚴苛的挑戰性問題概念,讓我們的創意團隊和業務行銷團隊深受啟發。更好的是,ABC法則以容易理解的形式,將各項重點予以整合,對我們這種心力易於分散的人來說,相當適用。──斯科特‧羅德(Scott Rohde)‧索尼PlayStation美洲全球工作室產品研發資深副總裁   這是本精采絕倫的好書。以出色的文筆和清楚的調查,歸納出了企業運用「限制」以取得成功的方法。這是一本

不像企管書的企管書。我認為兩位作者做得好極了。──丹‧威爾(Dan Wieden).Weiden+Kennedy廣告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   作者亞當和馬克對於如何將檸檬做成檸檬汁的方法,不但思考得相當透徹,就連書中各種豐富的概念,都能用易於理解和運用的方法來呈現。──南西‧杜爾特(Nancy Duarte)‧知名簡報設計公司杜爾特創辦人、《跟誰簡報都成功》作者   我在1984年就以微薄資金生產Samuel Adams啤酒,但卻從未遇上任何限制。我在做每項決策上都很專注也很明確,腳踏實地並努力創新以彌補財源上的不足,而三十年後的今天,這項創意文化對我們來說仍然管用。這是一本很適合創業者

購入的書。相對於網路泡沫時期,各大創投運氣不佳的「燒錢速度」;《美麗的限制》則是提供讀者各種工具,讓人堅守公司的核心價值,並有信心讓「限制」成為最有力的盟友。──吉姆‧ 科赫(Jim Koch)‧波士頓啤酒公司總裁暨創辦人 作者簡介 亞當.摩根 Adam Morgan   著有《小魚吃大魚:挑戰領導品牌的八大信條》(Eating the Big Fish: How Challenger Brands Can Compete Against Brand Leaders),是一位將挑戰者品牌概念引進行銷界的國際暢銷作家,想法普遍受到全球新世代的創業家和企業領導人推崇並深具影響力,他所創立的

知名行銷顧問公司eatbigfish,協助來自世界各地從赫爾辛基到河內的眾多客戶,發展他們自己的突破性策略。   馬克.巴登 Mark Barden   負責經營eatbigfish在美國西岸的業務。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獲直效行銷白金獎、從事網路業、為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的節目暖場,甚至還曾在舒潔衛生紙的廣告片中扮演和尚。他在如何建立突破性思維以獲取驚人成果方面的建議,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馬克是一位超人氣演說家、世界級引導師和特約教練。 譯者簡介 柴婉玲   自由文字工作者,之前在一座外來人口比本地人還多的世界級多元文化城市打滾數年,經歷各式各樣的翻譯、行銷、媒體研究工作。早年在

國內曾任資深編輯,也做過多年廣告撰文,因此對書中描述創意人所必須面對的種種限制,相當有共鳴。tw.linkedin.com/in/wlchai 引言 為何從限制中發現良機如此重要 1.受限者、調適者與蛻變者 我們一開始與限制之間的關係 2.突破路徑依賴 阻礙我們在限制中發現機會的行為與做法 3.提出挑戰性問題 如何規範限制以求突破 4.如果―就能 如何為限制性問題尋找對策 5.開創豐富資源 如何發現並取得我們所缺乏的資源 6.啟動情緒 如何注入堅持到底的能量 7.一無所有的富饒 向從零開始成功的人學習 8.限制導向的文化 大型企業是如何愛上限制的 9.匱乏與富饒 為何這項

能力對現代人如此重要 10.著手轉化限制 如何運用ABC法則 11.領導力與限制的未來 人類社會進步的契機 附錄 致謝 圖片來源 備註與資料來源 引言 為何從限制中發現良機如此重要   多年前,網路上瘋傳的「盡力模仿傑格」(Do Your Best Jagger)活動,最初是從同名的遊戲開始發酵的,而規則其實很簡單:玩家可隨時隨地、選擇在任何媒介上,互相挑戰對方模仿滾石樂團主唱米克.傑格(Mick Jagger)在舞台上的表演。   一旦你接受了挑戰,就必須立刻開始模仿,不能等你躲到一個比較隱密的地方、或是先把外套脫掉、或是吃完三明治之後再開始。你得在當下當場,立刻把自己內在的

傑格叫出來,展現在形形色色的觀眾面前──也展現在後來爆紅的網路影片上。   而這件事有趣的地方,不在於人們為什麼願意做這種瘋狂的事,而是為何這樣的遊戲效果竟然這麼好。為什麼當一個外行人,不情願地在快餐店的櫃檯前進行拙劣的模仿時,現場觀眾竟能瞬間認出那是傑格爵士的舞步?而這位資深的搖滾樂手,又是如何創造自己舞台演出的高辨識度,讓即使對滾石樂團的表演不怎麼熟悉的人都能看出來?   答案就在於限制帶給人們的好處。   在基斯.理察(Keith Richard)的自傳《搖滾人生》(Life)中,這位傑格在滾石樂團的夥伴說明了他那與眾不同的浮誇風格從何而來的。他說,滾石合唱團剛成軍時,他們得在小得

不得了的場地演出,而當裝備全部就緒,且觀眾也都一一就位後,留給歌手表演的空間往往要比一張桌子還小。但身為一個野心勃勃樂團的主唱,傑格學會了應付如此侷限的空間,也就是在限制之下的強烈企圖心,使他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舞步。   在當年,這位年輕的歌手有意無意地決定了自己面對「空間限制」的態度。這樣的限制原本可能導致他採取靜態演出,或是綁手綁腳施展不開來,但事實卻正好相反。他反而因此受到激發,讓自己的演出更誇張、迷人、獨特又搶眼。他利用這項空間上的侷限,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發揮空間。   是美女還是野獸?   「限制」其實背負了莫須有的罪名。照字面定義來看,限制是一種負面的東西,它以某種重要方式侷限

我們,使得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地行事。限制使我們失望、打擊我們、讓我們失敗。像〈別束縛我〉(Don’t fence me in)這首老歌說的便是:如果你想看我有多少能耐,就別給我任何限制。   但本書想讓讀者瞭解,情況為何正好相反。為何限制其實可以是資源豐富的、充滿可能的、值得追求的。為何它們是激發新方法和各種機會的催化劑。它們又是如何讓我們比以前更強大,而不是反而壓抑我們的潛能。為何我們應該將它們視為美好的事, 而不是洪水猛獸,以及為何今日這件事變得比以前更重要。   看不見的禮物   不論我們是否注意到,其實限制的正面力量隨處可見。在一段終生關係中,我們向另一半承諾只忠於對方,我們對自己

的限制,能讓我們專心一致地建立跟對方的生活,並進而發展出更為深刻的親密感和安全感。在娛樂方面,我們瞭解自己心愛遊戲的各項規則限制,也正是這些規則賦予了遊戲特色、能量與樂趣,若少了這些限制因素,那麼這些特色、能量與樂趣也就跟著變少了。至於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就在於瞭解有哪些限制對子女和我們自己的家庭生活都有益─且不論我們可愛的小小電腦世代喜不喜歡,都必須謹守這些原則。   在企業經營上,被迫受限卻得到甜美果實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們完全忘了這是他們最初的動力來源。Google的首頁之所以如此簡潔,是因為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當時編碼的能力很有限。他負擔不起外部資源的成本,而自己所

能做的就是設計一個搜尋欄位加上一個識別標誌。因此,當其他同行的首頁塞滿了東西時,Google那清爽的首頁反而顯得突出,低調地表示對使用者的尊重。全球最大娛樂產業中最著名的遊戲主角瑪利歐(Mario),正是由於受到八位元技術的挑戰而變得多采多姿:為補救糟糕的畫質,設計師宮本茂(Shigeru Miyamoto)為主角設計了一個大鼻子來凸顯他的人性,並加上小鬍子來避開嘴巴和臉部表情,因而從整體上也更容易看到手臂和身體的連動,而那頂帽子則是為了避免描畫頭髮的麻煩。電玩遊戲史上辨識度最高的角色,就因這樣的技術限制而誕生。籃球界因1954年引進了24秒時限鐘,至今讓這項運動充滿活力。至於推特──沒人不知

道推特,但要是當初它的字數限制在一萬四千字而非一百四十字的話,今天還會有人使用推特嗎?   雖然好處不盡相同,但上述的每一項限制都促成了某種優勢。而這些處理限制的人,則把限制變成了美好的事。   尋求嶄新創造力的新現實   所有優良企業都會遵循清楚的原則來運作。例如,品牌本身的概念,實際上就是一項美麗的限制。它是什麼,跟不是什麼都要很明確,以便團隊能集中心力在尋找符合品牌立場的各種新穎、相關和原創的方式。當某個品牌不再遵守這些限制,並試圖改變它原本的定位時,就會削弱它的力量了。   身為作者和業界人士,我們職涯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思考策略與限制。我們公司專精於研究挑戰者品牌和企業,對這些

品牌和企業來說,將限制轉化為優勢是一種特別重要的能力。挑戰者們的企圖心永遠大過於所擁有的資源,並且缺乏傳統觀念中認為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行銷預算、研發部門,或是某類功能等。他們必須應付各種限制、重新設定溝通方式,並建立一個新的行銷或商業模式。對挑戰者而言,要如何才能轉化限制,通常得仰賴成功策略的核心。   創立eatbigfish的十六年來,我們在愈來愈多層面上像個挑戰者般地思考,也愈來愈常聽到知名市場領導者,談論自己在跟上世界變化腳步的同時,仍必須保有挑戰者心態,對來搶飯碗的對手心生警惕。企業被迫縮減人力、資源和時間以便在競爭下成長,儘管「以較少資源做更多事」並無實質定義亦不知從何著手,

但此方針早已成為商界主流。不論企業性質或規模為何,時間、資源以及人力的限制一直都在,也不論你喜歡與否,這項必須在限制之下成長的需求,早已成為現代領導者的挑戰之一。   這裡永遠不缺啟發。我們身邊充滿了以限制為核心的新世代創造力。例如,跑得更快的汽車卻能節省燃料;更健康的速食;或是使用較少的水量卻能生產出更優良的作物等。   有時,這些企業處理的是外來加諸在身上的限制。例如,一家在經濟衰退時創立的啤酒公司,不但缺乏行銷預算,向銀行申請借貸時亦遭到拒絕。因此,他們便以分享股權的方式來換取現金,不但讓顧客更為忠誠和支持,最後竟成為英國境內成長最迅速的餐飲品牌。位於加州的四間公立學校,則是找到了讓

學生在一年內課業三級跳的方法,同時又能減少經費支出。長期銷售狀況不佳的洗衣粉品牌,在無法取得頂級清潔原料的情況下,只好另尋創造價值的方法,卻因此成為聯合利華在全球市場成長最迅速的品牌。   儘管「以較少資源做更多事」並無實質定義亦不知從何著手, 但此方針已成為商界主流。   但更常見的情況是,這些企業會藉由自己給自己莫大的限制,來尋求突破並創造競爭優勢。一間知名的連鎖精品旅館,省略了許多高級旅館必備的設施,諸如接待櫃檯和餐廳等,以提供頂級但經濟的住宿體驗。而一間創立七十年的家具公司,正因限定自己必須製作出要價相當於兩杯拿鐵的桌子,因而找到了截然不同的製作方式。知名賽車主辦單位則要求每家車隊

在維持賽車精采速度的同時,必須設法製造出提升30%燃油效率的引擎,甚至因此帶動了一連串的創新。   我們正處在一個傑出人士為我們重新定義可能性的時代。他們讓限制能激發正面變革成了一項顛撲不破的道理─我們可選擇利用它來尋找新契機並有所突破。不是因為克服了限制,而是因為有了限制,所以成功。   何謂限制?所謂轉化限制又是什麼意思?   我們要從何開始呢?有意思的是,雖然這個世界充滿各種鼓舞人心的方式,且多數文化中都有類似「黑暗中總有一線光明」的說法,但要找到將「激勵」轉化為「行動」的實際方法卻不容易。美國人常說的這句老話:「當人生給你酸澀的檸檬時,不妨把它做成檸檬汁」最早可追溯到1915年,

但在過了一個世紀後,似乎沒有人告訴大家接下來該怎麼做:也就是做成檸檬汁的配方究竟是什麼。   對創業家來說,有許多針對現代社會的人力精簡、節約式創新、Jugaad精神,甚至是閱讀障礙對創業者的價值所進行的重要研究,提供了某些特定限制中,各種意義層面的深入剖析。這些針對商界各種限制的研究重點,跟本書不太一樣。《限制理論》(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簡稱TOC)於1984年提出,不論是在狹義的限制或是處理方式上的建議,都跟我們的企圖心大不相同。這本書將限制定義為一個體系中的績效限制,特別是最受限的那一個─亦即組織最弱的那一環。TOC建議以改組,或是重新調整主要程序的方式

來處理限制,以避免出現負面效應。一旦排除了這最弱的一環,體系中新產生的弱點就會變成下一個要對付的限制。   TOC對某些狀況或企業來說,是很成功的方式。然而,我們感興趣的做法並不是排除限制,而是以正面的態度來平衡它。我們提供了更廣義的限制和情境,並說明轉化限制的各種方法,以把它變成各種可能性與機會的絕佳來源。   首先,我們有必要定義一下何謂限制,以及我們所謂的轉化限制是什麼意思。時間限制。至於方法限制,像是某間醫院將供應速食的系統,運用在進行重大的眼科手術上即是。   藉由轉化限制,也就是將它視為一個機會,而非懲罰,能激勵我們發掘嶄新的或是更好的達成目標的方式。上一段中我們用來說明的那

些例子,對你來說或許並不陌生。   我們提及的第一個例子,那間無法讓顧客購買前先試穿鞋子的網路鞋店,想當然就是Zappos。這項限制促使他們從兩大層面提供Zappos體驗:第一是「所有運費由我們負擔且退貨相當容易」的程序;第二項則是他們著名的「wow」顧客服務:親切、友善的互動,讓顧客不但能接受這種買鞋的方式,而且早在1990年代就獲得Zappos的忠實愛用者的「淨推薦值」(Net Promoter Scores)。執行長謝家華將Zappos 形容為一種顧客服務業,只是剛好賣的是鞋子罷了。也因此他曾說:我們也能從事航空業。   第二個有關資源限制的例子,則是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在1970年代,他們必須賣掉其中一架飛機,但卻決定不縮減既有的航線。為了保留這些航線,西南航空被迫要設法以三架飛機來飛四條航線。這樣一來便讓他們面臨了另一項不同的限制,即時間限制:他們發現,假如能讓飛機在十分鐘內換班的話,就能以三架飛機來行駛四條航線。亦即他們必須在十分鐘內讓所有入境乘客和行李下機、清理飛機,並讓出境的乘客和行李登機─而一般美國國內航班的平均周轉時間卻要一小時。這種做法(例如引進罕見的不劃位概念)使得他們不但能維持四條航線的營運,甚至由於當時許多乘客不喜歡在搭乘其它航空公司時必須坐在跑道四周,而讓西南航空因此招來更多顧客。9這項新做法變成西南航空長期的營運

模式之一,也讓他們成為創下多年盈利紀錄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讓他們顯得如此特別的,則是這個片刻:幾年前當我們採訪當時西南航空總裁巴瑞特(Colleen Barrett),問及對她來說最能彰顯西南航空精神的是什麼時,她告訴我們的便是這則故事─即三十多年前因受到限制而被迫創新的故事。   而第三個跟方法限制有關的例子,則是Aravind眼科醫院。創辦人設定了一項目標,要提供印度貧窮大眾收費比西方國家便宜得多的高品質眼科手術。這位創辦人對效率的狂熱,促使他仿效麥當勞漢堡大學的裝配線來作業。今日Aravind眼科醫院每年進行的眼科手術約為英國健保件數的60%之多,但成本卻只需千分之一,併發症的發生率更

僅是英國境內眼科手術的一半。   對上面這些成績斐然的企業而言,受到限制的企圖心能激發出更好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做法。每一件案例中,參與其中的人們不但接受了限制,還從中發現新的契機。 第四章:如果-就能──如何為限制性問題尋找對策(節錄) 第一部分:如何尋思解答 樂觀偏誤 挑戰性問題,即藉助較大的企圖心,迫使我們在顯而易見的限制中尋找機會,需要我們朝自身經驗以及舒適圈以外的方向去找答案。蘋果設計長艾維爵士(Sir Jonathan Ive)曾談到,應付這類挑戰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就是必須「極度專注」並且「好奇又樂觀」──他認為很少有人能兼具這些特質,因為在這段屢試屢敗的期間,你很難一直保

持樂觀與好奇心。 一些科學家認為,樂觀具有進化上的優勢。由於人們樂觀地相信明天會更好,所以比較會去計劃和創造未來,世界也因而得以進步。這種樂觀偏誤遍布各種族、地區、階層和社會地位,正好說明了為何這麼多文化都有類似「黑暗中總有一線光明」這樣的格言。學者們也指出,正面態度與「彈性」和「開放」這兩者間具有高度相關性,之後我們將會借重這兩項特徵,從非典型的各項來源中,探討並試驗各種創新手法。 然而,我們並不能全然仰賴樂觀心態,因為這樣可能會高估了成功機率,以致未能充分準備迎接挑戰。同時它也較傾向於個人意識,而非集體意識:即我對「我自己」的未來感到樂觀,但卻對「我們大家」的未來感到悲觀。由於我們幾乎都是

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工作,也不時會有新夥伴加入,因此就需要設法建立起樂觀的集體意識,而非單靠個人內在的樂觀偏誤,以便從限制中發現美好的機會。 因此,這項挑戰就不只是「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我們要如何塑造一個互相溝通的環境,好讓我們盡最大可能來解決問題?」這會比單純鼓勵大家樂觀還要來得有用。 如果―就能 凱利(Colin Kelly)是Warburton麵包店的研發總監,二十年前這間麵包店從英國博爾頓市(Bolton)起家,至今已成為英國烘焙食品業的龍頭,也是歐洲最傑出但卻鮮為人知的成功企業之一。凱利和他的團隊默默地將沿用了五十年,且業界無人質疑的烘焙程序加以改良。

麥當勞不能備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是食物!我們找到食物了!可是得先衝過重重的殭屍,才有辦法到達食物囤放處。該怎麼辦?這個世界沒有別的食物了嗎!?
遊戲名稱:7 Days to Die 七日殺
版本:A17
模組:黑暗降臨
七日殺:黑暗降臨播放清單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YE7hSKpM&list=PLq0LLEuv4Ooiuk5KG82lKwdCRBqlo5RtZ

──配備──(能否跑動遊戲請直接詢問原價屋或巴哈討論板)
直播程式:OBS / 剪輯軟體:Aviutl
CPU:i7 6700 / RAM:DDR4-2400 32G
主機板:技嘉GA-H170-D3HP
顯示卡: GeForce RTX 2070 ARMOR 8G
擷取卡: 圓剛AVerMedia LGP2 GC510(爛)
鍵盤:Tt eSports Knucker(耐用)
螢幕:Acer KG271(CP值高)
滑鼠:FOXXRAY 熾星獵狐 FXR-BMP-06(便宜好用)
滑鼠墊:海獸迅雷防潑水電競鼠墊(不錯)
耳機:Audio-Technica ATH-M20x
麥克風:Audio-Technica AT4040
電腦桌:野餐桌 / 椅子:休閒椅

──簡介──
直播主:路、魚仔
年紀:6歲、16歲
感情狀況:放閃中
寵物(貓):點點、琪琪、燈燈
居住地:暫居地球
台龜馴養員:楊廣、南瓜、楓語、小小貓、奈特、萌萌
Discord管理員:奈特、萌萌、楊廣、南瓜、楓語、小小貓聊天作為基準­)」違者禁言、忽略或封鎖。
重複性高不一定回覆「求關注、聊其他遊戲、問幾點開幾點關、這是什麼遊戲好不好玩要不要錢、幾歲住哪裡帥不帥開不開視訊」大家互相尊重。
其他備註「留言在同一串方便回覆、暫停加好友、不搶頭香沙發、請勿觸及任何個資」基本規範煩請遵守。
我脾氣很差也管很多,你要是不能乖乖的,就去別的台吧。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rusiru20434
《巴哈小屋》http://home.gamer.com.tw/homeindex.php?owner=NKSH20434

禮貌的力量

為了解決麥當勞不能備註的問題,作者露辛達.赫德佛斯 這樣論述:

沒禮貌,與他人的眼神接觸讓你擔驚受怕……沒禮貌,你我及下一代都得忍受喧囂和粗魯對待……禮貌很重要,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是捍衛文明與和諧社會的最重要武器  曾幾何時,合宜的禮儀、舉止及價值觀,已經逐漸被愈來愈忙碌、自私、與充滿防衛性的現代人所摒棄,離我們愈來愈遙遠。公車上學生喧譁吵鬧、電影放映中手機響起大作、餐廳中父母放任四歲的孩子到處亂跑、車陣中喇叭聲此起彼落……這種種無禮的行為,是不是讓你的社會體驗愈來愈不愉快,讓你愈來愈想遠離人群?  《禮貌的力量》一書要帶你重新探究與了解禮貌這項文明工具的起源與演進,闡明禮貌是如何有益地形塑了我們的人性養成之道,還有我們是如何建構並保存了人類的社群。也

要重建你對禮貌作為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的信心。  作者赫德佛斯在這本有趣卻優雅的小品中,信手拈來史上偉大作家和思想家的論點,旁徵博引文藝復興到近代社會中各式例證,她要強調,禮貌很重要,不只因為禮貌是保障個人尊嚴的最有效工具;好的禮節更是強化人類社群穩固的基本條件。當我們禮讓別人通行、當我們忍住怒氣、當我們幫助老幼殘弱,這些舉動看似雖小,卻能累積成一樁不容小覷的文明社會成就。我們的小小犧牲,能讓世界大不同。  本書共有七個章節,章章都在呼應並回答全書的主旨:「禮貌為什麼很重要?」赫德佛斯列出了七個理由供讀者思考:「因為人是動物」、「因為禮貌比法律有效」、「因為禮貌培養平等」、「因為治國必先自治」、

「因為禮貌能促成社會進步」、「因為麥當勞的微笑不是真正的禮貌」、「因為禮貌讓我們有尊嚴」。  禮貌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少數事情之一,不需要口號、不用誇張的目標、也毋須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禮貌這個生活領域,只要施點小惠,就能讓事情大不同。誰都不想要一個粗魯無禮的社會,看看這本書,好好想想禮貌的根源,才能讓我們真心的展現得宜的禮貌。作者簡介露辛達.赫德佛斯(Lucinda Holdforth)  曾任澳洲ABC電視台研究員,澳洲外交官員,前任助理首相幕僚,現職為企業公關顧問。目前定居於澳洲雪梨,初試啼聲之作,是二○○四年出版的《真正的愉悅:女人在巴黎的回憶錄》(True Pleasures: A Me

moir of Women in Paris) 摘文  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只在乎那些看起來很有分量、很重要的字眼:全球化、恐怖主義、基要主義,以及氣候變遷。至於禮貌,不過就是,嗯,小事。在全球暖化、中東危機爆發、恐怖主義份子揚言摧毀我們、非洲千萬饑民受苦受難之際,去爭論手機禮儀,未免扯得太雞毛蒜皮了。所以我們就不難想像,在當今這麼多令人驚嘆的重要議題中,「禮貌」一定只能被排到天邊去。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對日常禮節這種卑微具體的主題感到興趣。禮貌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少數事情之一,不需要口號、不用誇張的目標、也毋須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禮貌這個生活領域,只要施點小惠,就能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然而,禮貌真的就只是日常生活裡的小事嗎?畢竟,禮貌可是反映出其所源社會的價值觀,而且禮貌也影響著社會未來將走向何處。禮貌很重要,不是因為禮貌本身是絕對的美德,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禮貌在某些人性最根本的挑戰上,具有轉合的承接作用。  我們每天都在這些人性的兩難中掙扎:把握現在,還是等待轉變的契機?堅持自己的判斷,或者接受別人的命令?發聲表達,還是乖乖閉嘴?追求眼前自我的小利,還是促進更多人的益處?日復一日,我們不斷衡量忖測這些複雜細微的尺度。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思量:我該為自己做些什麼?我該為這個自己賴以為生、賴以過活的社會做些什麼?我該如何游刃在自我與社會的兩難之中?  禮貌是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

。禮貌很重要,因為禮貌是保有個人尊嚴與他人尊嚴的最有效工具。當我們禮讓別人通行、當我們忍住怒氣、當我們幫助老幼殘弱,這些舉動看似雖小,卻能累積成一樁不容小覷的文明社會成就。我們的小小犧牲,能讓世界大不同。  不只有禮貌,還有好的禮貌。這種好的禮貌,不僅維護了個人的尊嚴,更積極地擴大了人與人相處的社會空間。幫助害羞的客人加入大家的話題、寫封感謝函表達心意、幫助拖著沉重行李的疲累陌生人。這些美好的禮貌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擴展了人類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和範圍。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親眼目睹一樁善行後,心裡會意外地充滿喜悅光輝。    本書要探討的是:為什麼禮貌很重要。我的寫作靈感乃源自於一想法:每一

世代的人都必須要捍衛文明行為,避免人類退回野蠻時代。我想要帶大家一塊兒來瞭解,禮貌是如何讓我們能夠獲得我們所珍視的事物,包括健康、自由、秩序、誠實、進步和社群。我想闡明禮貌是如何有益地形塑了人性的養成之道,還有我們是如何建構並保存了人類社會。  禮貌,的確很重要。透過我們個別的貢獻、透過我們謹守禮儀的小小犧牲,就能讓自己更有尊嚴。若社會上人人都能齊心如此貢獻,將能造就出遠大於自己的一番成就,打造出一個文明有禮的社會。 推薦序哈里路亞、阿彌陀佛,禮貌回來了 胡綺恩  不諱言,一瞥見《禮貌的力量》這本書,我的內心不由自主地吶喊起來,有兩種頗為矛盾的聲音:一個是,這年頭誰談禮貌啊,這作者瘋了不成;另

一則是,哈里路亞、阿彌陀佛,禮貌終於起死回生了。  這樣的矛盾其來有自,一個源自現實環境,另一個則是理想的捍衛。怎麼說呢?論現實,多數人總愛有志一同地把禮貌的式微歸咎於社會價值的轉變,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訴求重點是個人,爭取一己之利與價值是現代人的必備功課,那些卑微瑣碎的利他舉止,只會彰顯出你的不合時宜,嚴格來說,禮貌早成了古老而美好的經典傳說,適合供在博物館裡欣賞,要時下大眾自治守禮只會被質疑,為何好處都被破壞規則的人整碗端走了?如果溫良恭謙讓不再受到肯定,這些好行為必定氣若游絲,氣數將盡,那起而代之的當然是自私與防衛,還有更極端的攻擊與侵略了。  只是我們不禁納悶,當世界演變至此,人類的生

活會過的更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早在中古世紀就被宣揚的文明模式,禮貌,我們怎能不讓它快快重返榮耀!  到底這個社會是如何讓人開始抗拒禮貌的?你開口問一百個人,鐵定有一百個人說禮貌絕對是待人處世的基本,但實際執行的時候卻困難重重。  你看那位名模女星,所到之處無不展現得體合宜的舉止,見人就微笑問好,不輕易評斷或抱怨,見到比自己少點高度的人還自動躬身說話,這樣難得的奇葩卻一度獲得了「很假」、「虛偽」、「沒個性」等等噓聲,我不禁皺起眉頭恍然大悟,原來雖然大家嘴巴說禮貌行為很重要,但是一旦有人徹底實行,做到一般人不願做到的尺度,就很可能引起公憤,也就是說,除了自私不為別人著想、破壞規則贏

得好處這些造成「禮貌不舉」的障礙之外,還有見不得人好的妒忌之心,終於讓禮貌走出現代社會的舞台。  這也難怪我們口中的下一代,不乖也不念舊,因為在體貼別人或在意別人的當下,一個不謹慎就被當成怪胎了,所以聰明的青少年和小孩,才不敢隨便聽信大人教的做人道理,否則可能很快就變成社會上的邊緣人。  儘管現實險惡,我心中還是極度肯定美好的德性,體貼、耐心、自制、先想別人在想自己,甚至加上一點小小的犧牲。我肯定這樣的基因組合所開發出來的人類品種,鐵定一樣有創造力和個性,戰爭與各種戕害的機率一定大幅降低,不過很辛苦的是,任何良善的念頭都需要堅韌的意志來把持才足以恆久、傳承,只要多一個人因為展現好行為受創而放棄

堅持,那再過幾年,我們談的可能就是禮貌絕跡的問題了。  我衷心希望赫德佛斯這本書內的議題,能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別誤認這本書是嚴肅又高調的八股文,作者筆鋒幽默、一針見血,雖然不至於讓人看了笑到在地上打滾,但是抽點筋應該沒什麼問題,期許《禮貌的力量》能夠在這個讚美功利、強調卓越的世界潮流中,喚起每個人心中那份想要生活更美好的心情,重新肯定禮貌為人類文明帶來的價值,然後以身作則。  備註:閱讀全程在公眾場合進行,期間不時仰頭大笑抑或喃喃朗讀,所幸周遭路人無不發揮禮貌之道,一個睥睨的眼光都沒有。(本文作者為中時電子報執行主編)今天你「禮貌」了沒? 何飛鵬  過去這一年,台灣的文化內涵提升了不少:米勒

的名畫在台灣展出,安藤忠雄、伊東豐雄、村上隆不只在台灣有作品,也吸引了無數人聽他們演講,台北的小巨蛋變成世界頂尖藝術的表演場,音樂家、歌劇、本土演唱會陸續上演,一個老朋友在小巨蛋的會場與我相遇,也感慨地說:「現在台北已經和紐約、東京、倫敦接近,有許多文化活動可以欣賞!」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台北(台灣)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台灣人在擁有財富之後,開始嘗試擁抱文化內涵,我們將不再只是暴發戶,我們開始讓自己像紳士、淑女一般!  不!其實我們只做了紳士、淑女活動,但行為舉止上,我們離紳士、淑女還很遠!  在小巨蛋聽歌劇的同時,我們排隊會插隊,我們入場會遲到,我們會偷偷帶食物,我們會接手機、講電話,我們會

大聲聊天談話,完全無視於別人的側目。  這些都不是紳士淑女的行為,我們也不是真的擁有文化內涵,我們只是表面上去從事文化活動而已,我們的行為離文化內涵還很遠!  所幸這不只是我們(台灣人)的問題,就算在西方世界,他們也正在為類似的現象感到困擾,英國的BBC廣播公司大力推動一本兒童教養書籍《Yes! Please! Thanks!》,因為許多禮貌都已經被英國人的下一代給遺忘;澳洲總理要求澳洲人要學習麥當勞店員的禮貌;而美國在自由主義盛行下,早就不是一個有禮貌的國家。東方的日本,這幾年流行的是「品格」教育,他們不只強調外表的禮貌,還重視人品的內涵。  反觀我們自己,這幾年台灣社會道德、品格、教養議題

不斷被提起,因為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論藍綠)都做了太多不良的示範,無行、無良、沒品占據了新聞版面,反而是底層的社會大眾開始反擊,要求政治人物回歸道德與品格。  而「禮貌」則是道德與品德的另一個角度,道德、品格是內在的價值與堅持,「禮貌」則是外在與人接觸的行為介面,因此我們不只要要求道德與品德,重新檢視人與人之間的禮貌,更是不可或缺的社會公共議題。  《Why Manners Matter》是一本澳洲的暢銷書,在澳洲掀起回歸紳士、淑女的禮貌旋風。書中引經據典地說明了西方社會「禮貌」的各種典故及歷史,來源及演變、儀式與行為……。當然,結論是「禮貌」為社會組成的要素,不只對社會的安定、和諧有用,也對

社會的文化、進化有用,更對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安寧、順遂、快樂有用,每一個人都需要重新面對「禮貌」這個老生常談,看起來一點都不重要的社會普世價值。  這本書所說的對台灣社會大多數都適用,不過我們不只要知道禮貌有多重要,不只要知道禮貌有多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禮貌」是每一個人生活上無時無刻都需要自我檢點、自我注意的事,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場合、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行為,我們都應該要問:「今天你『禮貌』了沒?」(本文作者為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從北京……到東京……到斯德哥爾摩 陳雅琳  禮貌,絕對是一種文明的象徵。  前一陣子到中國北京去為兩岸直航談判做現場報導,我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次到中

國大陸了,年輕的攝影記者問我,平常會到中國玩嗎?我說不太會,大多就是去工作和訪友,他問我為什麼?我說,原因很多ㄋㄟ……  第一、上廁所是件麻煩事。從蔣經國故總統開放兩岸探親之初,我被選上去當兩岸交流學生開始,就對中國大陸的廁所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因為有的地方是整間廁所只有一條溝,你要上廁所得鼓起勇氣去和其他人一起袒裎脫褲子;有的好一點是有隔間卻沒有門;再好一點的,是有門了,但只有一小片木材,等於是你蹲在裡頭上廁所,卻還得跟外頭排隊的人對望,真是超尷尬的,我對這種情況實在難以適應。一個形式上該有的如廁禮儀都沒有了,更何況內涵上的衛生處理條件,這讓我很不能忍受。過了二十年,中國隨著經濟改革大躍進了

,很多廁所都有隔間、有門,也有沖水馬桶了,但,卻常見一些穿著時髦漂亮的小姐進到廁所以後不關門……唉!這應該是一種禮貌的文化涵養問題吧!  第二個不太會到中國玩的理由,還是禮貌的問題。記得某一年在上海,那是個大家說上海已經蛻變成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的時候,我去拜訪一位被台灣大公司派到上海的朋友,只見黃埔江畔的異國風華依舊,但河的對岸已經多了新地標東方明珠;還有,那個當年我去當兩岸交流學生時還在蓋的南浦大橋也已經車水馬龍了,繁榮的景象確實讓我掀起對大城市的浪漫憧憬,沒想到,這種情懷卻撐不了多久……我去搭地鐵,很高興地站在等候線的第一位,腦海中還在編織著對這個大城市的新夢想,想著想著,電車來了…

…天哪,我著實被當前的景象嚇到,突然之間,人潮爭先恐後地湧上來,好像逃難似的,我從等候線的第一個硬生生變成最後一個,還差點被擠倒,最後甚至差點擠不進電車。怎麼會這樣呢?進去之後,我滿是怨懟地看著電車內其他的人,發現,大家若無其事、臉上毫無那種我覺得他們應該要歹勢的表情,喔,原來我在他們心目中是個排隊的呆瓜!情緒,又跌回二十年前的失落。  第三個不太會挑中國旅遊的原因,是不想分神去擔心會不會買到黑心貨,以及價格會被騙,當然,世界上有很多旅遊觀光景點充斥著假貨與亂開價碼的問題,但如果在一般社區也如此,我就難以想像這種文化究竟是怎麼造成的。二○○七年深秋,我到北京專訪一位大導演,電視台聘的駕駛師傅來

載我,天氣很乾,我跟師傅說想到飯店附近買個水果,他說不知哪裡有,要繞繞看,我說沒關係,如果附近找不到就算了。不一會兒,發現巷子內有個水果攤,我要下車卻被師傅叫住,他說:「等等妳不要講話!」,我說:「那我怎麼買?」他說:「妳用比的,讓我知道妳要買哪些水果,然後我開口買,否則那個水果攤老闆一聽到妳的口音,就會吭妳的……」啊,連一個非觀光區、路邊偶遇的水果攤,遇到外地人也要坑,他們這麼沒有人情味嗎?台灣不是常常發生那種遇到外國人都很熱情地把好東西拿出來分享的故事嗎?怎麼北京人會如此冷漠世故?最後,我照著師傅的指示,下車,在寒夜暗巷裡,當個沉默的消費者。  其實,相對比較不喜歡到中國玩的原因還有很多,

包括他們有很多人講話超大聲的,不在乎公共場所其他人的感受。我曾經在上海目睹一起小小的擦撞,雙方身體都沒礙著,各自的交通工具也看不出損傷,但他們就把車子停在馬路中央,一再地大聲爭吵,我看了一眼後進到旁邊的百貨公司逛街,兩個小時出來之後,他們停在原地還在吵。真是佩服他們旺盛的精力,也不懂,他們怎麼不會覺得影響到無辜的他人是很不應該也不禮貌的呢?  還有,二十一世紀的服務業應該是很純熟了,但我每次在中國境內的餐廳點菜,總覺得好像欠服務員幾百萬似的,他們很少微笑,講話時呈現一種無意識的「衝」,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不高興,但就是習慣性的表情和口氣令顧客不太舒服。我想,那是一種不經意的文化累積的表現吧,我也

就設法適應這種應對關係,讓自己可以安心地飽餐一頓。  於是,心中一直有個疑惑,中國不是「禮儀之邦」嗎?怎麼我所親身經歷的不是這樣的感受,難道是文化大革命荼毒下的影響嗎?還是,政府的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沒負起責任,只教導一切拚經濟、往錢衝呢?想想,咱們台灣三十年前不也大力推行公車排隊運動,以及「多說請、謝謝、對不起」的禮貌運動嗎?這些,其實有根深柢固的影響,一直到現在,許多宗教團體也會持續推行一些說好話、做好事的行動,以及微笑運動等等,凡此種種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也讓整個社會展現更有內涵的氣質。  說完這些,年輕的攝影記者又問我:「那妳最喜歡到哪個國家旅遊呢?」嗯,頓時之間,腦海中映出好多畫面!

義大利的浪漫、西班牙的藝術、希臘的藍與白、紐西蘭的天然、加勒比海的熱情,甚至到北極的酷寒與極光等等,地球都閃過一圈了,最後我跟他說,我應該比較喜歡到日本吧,除了它很近、節省時間之外,主要還因為這個國家很衛生、很有禮貌、待人客氣、廁所很乾淨、交通方便又清楚、食物好吃又多元、用比的或寫漢字都會通,而且,不懂殺價的我也不用擔心價格會被騙的問題。只見攝影記者頻頻點頭。其實,不只是在日本東京街頭上可以看見人與人之間反覆地鞠躬微笑,在鄉下也可以看見乾淨無塵的街道與客氣的阿公阿嬤,進到餐廳更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人跟人似乎很親近而且有禮貌,這是很舒服的一種氣氛,儘管有人會批評日本是個「有禮無體」的國家,但起碼他

們國家這種禮貌文化的形成建構了健康、秩序、誠實與進步,所以,中國的毒水餃事件在日本會嚴重到幾乎影響到中日關係,這就像本書作者露辛達?赫德佛斯所強調的,禮貌有益形塑人性的養成之道。  其實,不只在日本,愈是先進的國家,人民的道德素養似乎也愈高。前陣子為了石油短缺的問題特別到北歐瑞典製作「沒有石油的明天——地球能源危機」深度報導的節目,每一個我所遇到的人也都非常客氣有禮貌,當然,他們不像日本人那樣一定得客氣禮貌到鞠躬作揖,但大家的談吐與應對都呈現一種高道德水準,所以,這個國家很環保,污染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個太沒禮貌的玩意兒;還有,他們不斷地研發新科技要讓人類的生活品質更臻完善,呈現的是一種更秩序的、

更人性的追求;還有,她們很會讚美別人,我的一顆釦子、我講的台灣話,都讓他們驚奇連連,不斷地稱許好看好聽好美,這種禮貌,是讓別人也建立了尊嚴,於是,大家就會更對等地對待,建構起來的是更平和的社會與人際關係。  二○○八年對中國是重要的,在共產黨政府刻意地著力之下,已經讓整個中國人民都為北京奧運這個共同目標在奮鬥;他們努力改造,要迎接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好手與觀光賓客。如果,除了場館與建築風貌的大變身之外,政府也能著墨於道德與禮貌內涵的改造,那中國將會脫胎換骨,在世界舞台上擁有更被尊重的競爭力;基於同源的情懷,期待他們有這樣的改變,畢竟人類社會是該尋求向上的力量!而且,中國擁有好山好水等觀光資源,如果

內涵改變了,我也會樂於呼朋引伴去中國遊山玩水的。  至於台灣,真是一個超有人情味的地方,台灣人的禮貌有時候很熱情,有時候很含蓄,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一樣,其實只要讓他人能夠感到愉悅都OK;但在校園裡頭,我常聽到老師抱怨,說學生的禮貌真的是每況愈下了。我這一生除了在新聞界當記者、主播、製作人之外,另外一個身分就是老師,從小學老師做到大學老師,看到的是,學齡中的小朋友透過教育是會呈現鞠躬敬禮又問好的禮貌行為,而已經成熟的大學生則把表面的禮貌行為收斂起來尊師重道,但,確實也有一些目中無人、刻意顛覆的行為,尤其在課堂上如此,是會讓教授抓狂的;我在博士班的老師就一直想搞個禮貌重整運動,認為禮貌教育是應該

長存永續的,讓大家浸淫在有禮的氣氛當中。這樣的重整運動我贊成,所以當商周找我為這本《禮貌的力量》寫序時,我也樂於述說自己小小的觀察;尤其,像本書作者提到的:「禮貌可反映出其所源社會的價值觀」,是「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而「即使偉大藝術在顛覆正統時,更代表藝術者內心有著根深柢固的倫理道德常規」等等,我想,要成就什麼文明,就看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互動模式了。  而每個國家社會會形塑出什麼樣的禮貌文化,都有其形成的背景和歷史淵源,本書作者巧妙地把每個不同時代與城市的故事揭露出來,讓讀者可以充分理解人類行為模式為何有其差異化,非常值得一讀。也希望咱們的社會愈來愈禮貌,成就一種高素質的涵養,大家起碼可以做

的,就是先跟粗魯的語彙與干擾他人的行為說拜拜吧!我相信,人類剛開始是野蠻的、武力的,但隨著文明的發展,漸漸的,培養出擁有道德與禮貌的偉大靈魂,那麼,就讓我們當個現代化社會的偉大公民吧!(本文作者為三立電視台新聞部總編輯) 第一章 禮貌很重要,因為它能約束人類的動物本能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只在乎那些看起來很有分量、很重要的字眼:全球化、恐怖主義、基要主義,以及氣候變遷。至於禮貌,不過就是,嗯,小事。在全球暖化、中東危機爆發、恐怖主義份子揚言摧毀我們、非洲千萬饑民受苦受難之際,去爭論手機禮儀,未免扯得太雞毛蒜皮了。所以我們就不難想像,在當今這麼多令人驚嘆的重要議題中,「禮貌」一定只能被排到天

邊去。然而,禮貌真的就只是日常生活裡的小事嗎?畢竟,禮貌可是反映出其所源社會的價值觀,而且禮貌也影響著社會未來將走向何處。禮貌很重要,不是因為禮貌本身是絕對的美德,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禮貌在某些人性最根本的挑戰上,具有轉合的承接作用。文明進展來自於動物本能的克制話說一五三○年荷蘭鹿特丹的伊拉斯謨斯(Desiderius Erasmus),這位後來永垂千史的智者出版了一本小書,題名《男孩的禮貌》。此書一出,立刻轟動暢銷,光是一五三○年就再刷了十二次。之後一百五十年間,整個歐洲為之瘋狂——一五三二年被譯成英文,一五三六年譯成德文,法文和捷克文是在一五三七年,瑞典文是一六二○年,芬蘭文是一六七○年。伊

拉斯謨斯在書中對有教養的年輕男子,提出一些清晰簡單的禮貌準則:‧放屁:別緊縮著屁眼忍住不放,免得有礙身體健康。如果旁邊有人,就拿捏好時間,以自然的咳嗽聲來掩飾。‧口臭:每天早上一定要刷牙漱口。‧打噴嚏:轉身進行,並優雅地接受別人祝你健康的關懷。‧打哈欠:摀住嘴巴,然後在胸前劃個十字。‧打嗝:有人每說三個字,就這麼來一下,真是有夠噁心。‧擤鼻涕:最好用手帕,但可別發出象鳴般的巨響。轉過身再擤。還有,千萬別用衣袖。如果不小心擤到手指而使鼻涕掉落地上,拜託,請用腳去踩一踩,湮滅一下證據吧。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發揮極致的最佳例證。文明可不只是蓋出雄偉的建築物,或找出令人驚嘆的科學大發現。強調禮貌的

重要,並控制自己最低等的動物本能,才是擁抱文明生活的王道。在公共場所壓抑咳嗽、打噴嚏時摀住嘴巴、生病時不上班以免傳染別人、處理食物之前先洗手、在腋下噴除臭劑、每天洗澡、吃東西時閉嘴嚼食,每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絕對不只是反覆做些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例行公事而已。我們做的,正是對人類存亡和物種存續的偉大貢獻啊!理性合作才是生存之道人類不只是有數十萬年歷史的古老動物,人類還是社會性的動物。感謝上帝,人類的社會生活遠比任何螞蟻聚落或蜜蜂社會更成熟,人類的進步已超越了賦予成員永遠固定的角色,我們會使用更高等的機能來超越生物的吃喝與繁殖本能,我們學會如何改善弱點,矯正不公平現象。禮貌不是真實存在,也非天生自發

的行為,禮貌是被建構和發明出來的,也就是人為的、刻意製造的,就像紅綠燈、空中交通指揮規則、法庭程序、國會法規、紙牌遊戲方法、足球規則一樣。這些或許都不完美,但卻是讓人類活動得以有秩序進行的手段。有了這些手段,事情才能運作下去。我們若做了正確的事,世界就能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