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挑戰晶片:全球電子業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和湯姆.費登斯坦的 401個行銷實用妙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你不知道的得來速小秘密!原來二輪族也能進車道? - Tvbs新聞也說明:點餐也可以很創意! 自從麥當勞發明念口訣就可以得優惠這類奇妙的宣傳優惠法之後,對於有趣、好玩、溫馨這類的概念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群學 和美商麥格羅‧希爾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事業經營學系 譚大純所指導 沈麗欣的 社群媒體內容行銷與顧客參與之研究 - 以台灣麥當勞Facebook與Instagram為例 (2020),提出麥當勞得來速優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群媒體行銷、內容行銷、顧客參與度、台灣麥當勞。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劉立倫所指導 夏豪均的 影響麥當勞得來速經營績效之關鍵成功因素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之應用 (2013),提出因為有 麥當勞得來速、模糊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解答。

最後網站麥當勞APP大改版!新增「行動點點卡」三大亮點 - Money101則補充:Money101連鎖速食優惠、菜單、推薦信用卡總整理 ... 麥當勞APP」就能買到電子商品券,也可轉贈送禮,在全台麥當勞餐廳櫃台、自助點餐機、得來速,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麥當勞得來速優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挑戰晶片:全球電子業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為了解決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挑戰電子業的「乾淨」神話,揭露晶片的黑暗面,讓我們看見高科技產業製造過程的全球化與電子廢棄物的跨國流通,如何在世界各地造成無數汙染與剝削,毒害環境與勞工健康。   全球化發展讓高科技產業得以將充滿毒害的製程轉移至工資較低、環境及勞工保護法令較為寬鬆的地區,並將有毒廢棄物輸出至窮國。這種先進國家對後進國家的剝削嚴重傷害當地環境與勞工權益,當地政府與企業亦時常成為幫兇。然而,全球化也提供契機,讓運動者得以進行跨國串聯,制定跨越國界的勞動與社會標準來協調各國政策,共同抵抗國際資本的施壓,阻絕產業界以低標準的勞動與環境規範創造競爭優勢的漏洞。   親身參與各國環境運動的作者群,透過美國、泰

國、印度、中國、蘇格蘭、墨西哥、中東歐、台灣、日本等地的案例,讓我們看見站在第一線「挑戰晶片」的抗爭先驅如何應戰、如何運用各種極具創意的行動策略達到運動目的。揭露種種不正義,並非只為歸罪咎責,而是要重新闡明公部門及產業所應負的責任,提供更加人性化且得以永續發展的替代方案。 主編者簡介 泰德.史密斯(Ted Smith)   美國矽谷毒物聯盟(SVTC)創辦人、前執行長暨資深策顧問,也是責任科技國際運動(ICRT)的共同創辦人與現任執行長。關注高科技產業污染問題長達三十餘年。 大衛.桑那菲(David Allan Sonnenfeld)   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科學學院(Coll

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社會學及環境政策教授。 大衛.佩洛(David N. Pellow)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長期關注社會不平等與環境衝突之間的關係,投身多場環境正義運動,同時也參與永續發展的全球政策框架制定。 譯者簡介 地球公民基金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是透過大眾募款成立的環境保護公益團體,2007年9月登記成立為地球公民協會,在此之前已累積約十年的環保運動經驗。2010年11月與台灣環境行動網(TEAN)合併,由174位捐款人捐助基金並轉型為基金會。主要關注山林、水資源、工業污染、責任科技,以及花東永續

、廢核等議題。   地球公民基金會透過調查研究揭露環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同時發行刊物、舉辦教育活動以壯大公民力量,期望能促進法令制度、政策、生活方式的改變,重建人與土地的和諧關係,建立永續的社會,善盡台灣做為「地球公民」的責任。 推薦序   我們為何挑戰晶片?/邱花妹 推薦序   會寫字真好/胡慕情 推薦序   夢醒時分:起身邁向友善科技/林名哲 推薦序   科技來自人性,人性會帶來災難/詹順貴 導讀     綠色矽島夢︰晶片製造的全球挑戰/杜文苓 中文版序 / Ted Smith 前言:科技大代誌 / Jim Hightower 致謝 1. 高科技世界中永續發展和環境

正義的探索 Ted Smith, David A. Sonnenfeld, and David N. Pellow 第一部  全球電子業 第一部導言 David A. Sonnenfeld 2.全球電子業的變動圖像:新經濟中的大量生產網絡 Boy Lüthje 3.半導體產業的職業健康 Joseph LaDou 4. 雙重危境:電子製造業中的性別與遷移 Anibel Ferus-Comelo 5. 「中國製造」:全球最快速成長經濟體的電子業勞工 梁寶霖、Sanjiv Pandita 6. 泰國電子業的企業社會責任 Tira Foran and David A. Sonnenfeld 7. 印

度的電子業勞工 Sanjiv Pandita 8. 走出幽谷,又蒙上陰霾?    ――中、東歐半導體工廠下的勞工與社區健康 Andrew Watterson 第二部  環境正義與勞動權 第二部導言 Andrew Watterson、張聖琳 9. 從草根到全球 ――矽谷毒物聯盟的劃時代成就︰推動高科技產業的企業可課責性及永續經營之    社會運動 Leslie A. Byster and Ted Smith 10. 為職業健康的奮戰:矽谷經驗 ――與阿曼達.霍爾斯的對談 Amanda Hawes with David N. Pellow 11. 兩個時代的移民工︰在矽谷的奮鬥與成功 David

N. Pellow and Glenna Matthews 12. 蘇格蘭格林諾克國家半導體分公司的員工健康:殺人的自由? James McCourt 13. 社區組織爭取勞動權、健康與環境品質︰美墨邊境的電視製造業 Connie García and Amelia Simpson 14.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電子業的勞動權與職業健康 Raquel E. Partida Rocha 15. 打破矽的沉默:訴說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內的健康與環境影響 張聖琳、邱花妹、杜文苓 16. 人不如土︰受污染所害的前RCA工人全球抗爭追尋正義(台灣) 顧玉玲 17. 電子業工會化:尋找新策略 Robert St

eiert 第三部  電子廢棄物與生產者延伸責任 第三部導言 Leslie A. Byster、杜文苓 18. 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     ――從毒物氾濫到生態永續:擺脫毒性的輪迴 Leslie A. Byster and Ted Smith 19. 日本的高科技污染︰日益明顯的問題與替代方案 吉田文和 20. 高科技的骯髒小秘密︰電子廢棄物貿易的經濟與倫理 Jim Puckett 21. 高科技廢棄物堆積如山,被遺棄的生命:印度德里的電子廢棄物 Ravi Agarwal and Kishore Wankhade 22. 電子產品的生產者延伸責任引進美國 Chad Raphael and T

ed Smith 23.國際環境協定與資訊科技產業 Ken Geiser and Joel Tickner 24. 電器與電子類產品設計的改變︰瑞典與日本生產者延伸責任立法的效應 東條なお子 25.有毒的老兄(ToxicDude.com)︰戴爾電腦回收運動 David Wood and Robin Schneider 附錄A    環境正義原則 附錄B    矽谷電子製造業的社會和環境責任原則 附錄C    股東會決議案範本 附錄D     電腦回收運動原則聲明 附錄E    電子回收業者管理承諾 英文縮寫對照表 參考文獻 相關資源 作者簡介 推薦序    我們為何挑戰晶片? 邱花妹(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2013 年 12 月,全球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大廠、年營收超過兩千億的日月光,偷排廢水汙染後勁溪,遭高雄市環保局裁罰,震撼台灣社會。日月光遭停工後,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後勁居民、大高雄總工會、高雄市產總、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同學,連袂在後勁溪畔召開記者會,要求日月光負責,且停工期間不得損害勞工權益。公民社會也持續發聲,要求市府嚴審復工、資訊公開、納入民間參與,呼籲日月光環境改善一次到位。   在地行動開展的同時,這波運動也出現了國際串聯。2014 年 2 月 12日,地球公民基金會在台北召開國際記者會,責任科技國際運動

網絡(ICRT)執行長泰德.史密斯(Ted Smith)透過 Skype 越洋連線,公布來自十八國五十個團體的連署,要求科技電子業負責任生產的環保團體與勞工組織,同聲譴責日月光的汙染行徑,並要求向日月光下單的品牌大廠負起供應鏈管理的責任,這波行動隨後得到蘋果、英特爾、美信(Maxim)的積極回應。這波國際串聯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得以成形,靠的正是《挑戰晶片》這本書的作者群自 2002 年成立的責任科技國際運動網絡。   透過參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地球公民協會,到 2011 年兩會合併後的地球公民基金會,我有幸藉由這個國際網絡,連接在地與國際經驗,結識台灣與國際間為捍衛勞動權與環境正義、推動責任科技

而奮鬥不懈的行動者。我也因此得以參與本書的撰寫及促成中譯本的發行。我想藉由這篇文章,簡要說明本書作者群及台灣的運動夥伴們為何、如何「挑戰晶片」。   全球電子資本下的環境與勞動不正義   1981 年,美國矽谷爆發快捷半導體地下水汙染事件,聖荷西超過十萬戶居民的用水被曝於有害溶劑,社區居民與勞工健康受到影響。隔年,本書主編之一泰德.史密斯創辦矽谷毒物聯盟並出任執行長,與社區居民、勞工、律師、學者合作,揭露矽谷及半導體乾淨產業形象背後的黑暗面。   1980 年代,也是電子資本在全球劇烈地重整與再結構的時代。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全球電子產品市場快速擴張,各國競相模仿矽谷模式,提供優惠投資

環境、設置科學園區吸引電子資本,以加入這場逐漸為跨國品牌大廠控制技術與規格、掌握市場與利潤的國際分工。然而,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產品生命周期短,製程快速變化且使用上百種化學物質、金屬與有毒氣體,在「生產先行、風險再議」的市場法則下,其對環境、居民與勞工健康的影響缺乏審慎評估,各國的環境規範也跟不上其製程的快速變化。是以,這個產業對環境、社區居民與勞工健康所帶來的衝擊,隨著其產品在全球的生產、消費與丟棄,而蔓延到世界各地。這個失衡的經濟發展過程,觸發了本書作者群關注的問題︰全球電子業下的勞動權與環境不正義。   就環境不正義而言,科技電子業在全球的擴張,涉及其對土地、水資源(半導體需大量純水)、

能源與基礎設施(比如各國政府將公共資源投注於科學園區)的索求。同時,在電子產品的製造地及電子廢棄物拆解地,電子毒害則對生態環境、第一線工人與社區居民健康造成危害。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不管是汲取自然資源,或排放空汙、廢水、有毒廢棄物,電子產品的生產與廢棄,除了涉及產業將環境與健康成本外部化,其製造的環境惡果與健康危害常是不平等地分配到相對弱勢的族群身上。   為設置電子業製造基地,國家榨取掠奪農民的土地與水資源,使社區居民及農漁民賴以維生的環境遭到汙染;電子廢棄物便宜行事地從富國輸出至第三世界,在印度德里、中國貴嶼、北非的貧窮農村進行拆解;而日日暴露於工廠內有害物質的,絕對是第一線的基層

勞工而非科技業的中高階主管。   論及勞動權,我們發現,電子業的發展榮景竟以第一線勞工的健康與生命為代價。本書作者之一,長期研究半導體業的公衛學者拉度(Joseph LaDou)1980 年代即警告,半導體製程使其勞工系統性地暴露於有害的工作環境中。本書討論的個案,包括美國 IBM、蘇格蘭國家半導體、台灣 RCA(美國無線電公司)、泰國希捷科技等,以及近年爆發的南韓三星半導體工人集體罹患白血病,蘋果在中國外包廠商使用苯、正己烷危害勞工健康等案例,在在涉及電子產業製程使用了具生殖毒性、神經毒性、致癌性、免疫系統毒性的有害物質。此外,在資本全球化的情況下,從中國、印度到墨西哥,從亞洲到東歐,電子

業熱烈擁抱彈性化勞動力的僱用政策,使女性勞工、移工、中國農民工面臨惡劣的勞動條件與高壓管理。而電子產業界長期反工會的政策,更使得電子業勞工的勞動權益難以伸張。   全球與在地的倡議及行動   品牌大廠、電子大亨不成比例地取走多數利潤、累積財富,生態環境、社區居民與第一線工人也不合比例地承擔了全球電子業擴張所帶來的環境與社會惡果,這是勞動權與環境的不正義,這種失衡的發展也因此激發了各地受害居民與勞工、環境與勞工組織的行動與倡議。   投入這一波波行動的,是本書記錄的已故蘇格蘭半導體女工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聖荷西的家庭主婦蘿倫.羅絲(Lorraine Ross),人權律師

霍爾斯(Amanda Hawes),歐拉潘醫師(Dr.Orapan Metadilogkul),台灣的 RCA 受害工人等等。我們看到在各地為勞工與環境奮鬥不懈的組織工作者,與受害勞工、社區居民、律師、醫師及學者,透過草根組織與國際串聯、研究調查及媒體揭露、發動環境或勞工抗議乃至訴訟等方式,挑戰高科技毒害對社區居民、勞工及生態環境的傷害。這些在地與跨國的維權及倡議行動,要求電子業對受害工人與環境負責;停止以環境、社區居民與工人健康為代價的生產模式;捍衛公眾與工人知的權力,要求資訊透明化,特別是企業應停止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揭露影響工人與居民健康甚鉅的毒化物資訊。相關倡議也從預防原則及產品生命周期

的角度,要求企業完善化學品管理,從設計、從源頭移除有害物質,負起回收及處理電子廢棄物的責任。   各國與國際間挑戰晶片的力量,除了致力於揭露高科技的黑暗面、捍衛爭取受害居民與工人的權益,也分進合擊地透過無數倡議行動與政治遊說,促成個別國家環保法規或國際環境協定與規範的變革。最具影響力的改變,是本書論及的歐盟相關指令,包括 2003 年後陸續實施的「危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耗能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EuP)及「化學物質註冊、評估、授權及限制」(REACH)等。   此外,1980 年代以降,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處方促使各國政府為吸引資本、競相放寬國內

的勞動與環境標準,展開向下沉淪的競爭。同時間,掌握品牌與技術的跨國資本,透過層層外包與國際分工,迅速累積財富與影響力,卻不需對第三世界的環境與勞工負責。這個失衡的發展,促使國際公民社會採取對全球供應鏈施壓的運動策略。依循責任科技、生產者延伸責任(EPR)等原則,倡議行動者直接施壓品牌大廠,要求品牌商負起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責任,比如書中記錄的戴爾電腦回收運動。近年來我們看到,結合勞工與環保組織、受害居民、工人以及消費者的責任科技運動,更積極地採取要求品牌大廠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及完善供應鏈管理的行動策略。比如,2011 年富士康在中國的勞工連環跳,經勞工團體、學界一波波的調查揭露,並號召消費者採取抗議

行動後,逐步迫使蘋果電腦出面回應,包括首度公布供應鏈廠商名單、同意強化供應鏈廠管理等。   台灣版的挑戰晶片   挑戰電子毒害、倡議責任科技的運動,隨著科技電子產業在台灣的擴張,也激起一波波對抗運動。   在國家政策主導下,台灣在 1970 年代後期,選定號稱「高科技、低汙染」的資訊科技電子業為國家策略型產業,並複製矽谷模式在 1980 年成立新竹科學園區。1990 年代中期,隨著台灣成功地整合進國際分工,竹科的經濟表現使其贏得「東方矽谷」的名聲。但產業急速擴張後,其環境與社會後果也逐漸浮現。   1990 年代後期,竹科因快速擴張,接連發生半導體廠大火、廢水亂排事件。中時地方記者陳權

欣在 1997 年揭露竹科廢水污染千頃農田,開啟了台灣社會對電子污染的關注。隨後,在新竹公害防治協會、淨竹文教基金會等地方環保人士的施壓遊說下,竹科在 1998 年出版了第一本環境白皮書,並於隔年成立環境監督小組。大約同時期,RCA 桃園廠確認土壤與地下水遭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汙染,RCA 罹癌工人集結,在工傷協會等團體的協助下,展開了一場漫長、至今仍奮鬥中的運動。   本書收錄了 1990 年代後期至 2000 年代初期,RCA 受害工人的奮鬥過程,以及竹科附近居民與環保人士揭露、挑戰竹科環境汙染問題的努力。而本書出版後至今,台灣挑戰晶片的社會力量已經翻天覆地。整體而言,更多開發案、更多汙染

事證與爭議,刺激了對抗科學園區擴張與挑戰電子污染運動的出現。   首先,電子毒害與風險成為環境運動爭議的核心。民進黨主政時期,出身環保運動陣營的張國龍教授出任環保署長,他任內提名數位環保運動背景濃厚的學者、律師、運動者,出任 2005 至 2007 年間的環評委員,他們在中科三期的環評審查過程中,有機會深入檢視、評估其環境衝擊,並向社會大眾揭露。約同時期,一些重要汙染案例的出現,也有助於解構高科技低汙染的迷思,包括漁業署研究確認竹科廢水排放處的香山濕地牡蠣遭重金屬汙染;中科廢水導致灌溉用水導電度過高、農田鹽化;中科竹科附近的空氣遭到砷汙染;甲級飲用水水源霄裡溪遭華映、友達光電汙染等。在中科三

、四期等新開發案中,彰化雲林農漁民拒絕電子廢水汙染灌溉與漁業用水;在已受汙染的地方,霄裡溪、老街溪沿岸居民都無法接受光電廢水,在漫長的爭議後,促使友達朝向廢水零排放的方案努力。   其次,為服務電子資本、增設科學園區基地,政府圈地、搶水、迫遷,掠奪農漁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激起了近年反對新設科學園區基地的一波波運動,這些重要運動包括反中科三期、中科四期(含反相思寮迫遷、彰化溪州反中科四期搶水)、竹科宜蘭城南基地、竹科宜蘭紅柴林基地,乃至反苗栗縣政府主導的後龍科技園區(灣寶)、竹科竹南基地暨周邊特定區(大埔)等。   從草根組織到國際串聯,挑戰晶片的行動者投身不同形式的直接抗議行動,進行調查

與開記者會揭露、參與環評會議及環境監督小組或委員會、打環境訴訟,乃至投入訂定光電業及半導體業放流水管制標準,以及職業安全衛生法、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的修法行動。這些運動的積極行動者,包括全國性與地方專業環保人士、農民權益組織、律師及學者、受害居民與農漁民、學生,乃至獨立媒體工作者。這一波波運動捲入了數個活躍的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前身為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地球公民協會,2011 年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合併成立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看守台灣協會、彰化縣環保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運動過程也促成了一些新組織的誕生,比如后里農民,從組織自救會到正式成立台中縣后里鄉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

已經為環境正義、為中科三期環評訴訟奮戰八年。義務投入中科三期、四期環評訴訟的律師,在 2010 年正式成立環境法律人協會。另一個顯著的特徵是,環境運動與農民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相遇、合作。科學園區擴張涉及圈地、搶水、空汙廢水汙染農漁產品的疑慮,這些問題與農漁民權益、永續農業的未來息息相關。因關注「農村再生條例」而於 2009 年初組成的「台灣農村陣線」,因此也成為這波運動的一支主力。   就勞動權而言,過去竹科員工對電子業生產製造可能帶來的環境與健康衝擊,乃至勞動權益問題多保持沉默。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分紅制度與反工會氛圍,阻礙了員工對相關問題的關注與行動。隨著科技電子業勞動條件惡化,2008 年金

融風暴後,站出來抗議台積電裁員的前台積電員工,後來成為催生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的主力。這幾年,同樣關注電子業員工勞動權益的行動者,有為抗議 HTC 及洋華光電壓榨勞工及打壓工會,到電腦展或電子大廠的校園徵才活動抗議的高科技冷血青年;亦有個別行動者或團體加入國際間反血汗手機等種種行動。在台灣電子業的擴張過程中,追求環境正義與勞動權的運動多數時候分流,但在協助 RCA 受害工人的某些時刻,以及近來抗議日月光汙染的行動中,我們看到環境運動與勞工運動合作匯流。   責任科技,永續未來   本書是由無數受害者、環境與勞工組織者,以生命、運動經驗與知識的累積所合作完成的。我們期待,藉著此書中譯本的

出版,得以讓更多讀者理解到電子業的產業特性、在全球的發展路徑,以及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前線勞工、社區居民、拆解電子廢棄物的窮人、受害農漁民所處的艱難處境。惟有深刻理解這個發展過程所付出的環境與社會代價,才可能有更多人願意戮力以共,透過產品生命周期、預防原則、負責任地生產與消費等原則,追求可能的替代方案。在此,我誠摯將本書推薦給社會學、政治學、科技與社會研究、公衛、電機、光電等不同領域的學者與學生,以及高科技業界主管與員工、政府官員、環境與勞工運動的組織者。 前言 科技大代誌Jim Hightower 以汽車為例,自從亨利福特開始用大量生產的方式造車,這四個輪子的科技產物就在瞬間完全改變我們的地

理景觀、環境、經濟、文化、心理……,可以說我們的世界幾乎完全為之改觀。不管是好或壞,汽車創造了高速公路、購物中心、麥當勞、得來速銀行 ,甚至還有美國搖滾樂團「海灘男孩」! 然而,這段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真正要講的並不是科技如何持續進步的故事,而是多年來小人物對抗企業鉅子的事蹟。這些平凡的人企圖將高唱著「踏步、踏步、踏步」 進行曲大步向前邁進的科技力量導向人性化與民主化。例如,在密西根州的弗林特(Flint),浴血奮戰而不願屈服的汽車工人,他們在 1937 年發動英勇的靜坐罷工,爭取更好的收入與合理的待遇,不僅促使美國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成立,更帶入新的勞資

權力關係,提高所有美國人晉升中產階級的可能性。此外,還有那些科學家、環保人士,以及其他草根運動者,他們不斷地努力,追求更環保、更安全、更節省能源的汽車(包括推動汽車科技改革,讓汽車不再使用汽油、不再補貼石油公司,也不再有石油戰爭)。 這些願意對抗當權者並挑戰現況的草根反叛者是美國民主精神的根本,而我們當前更需要這種反叛精神。如今,另一波新科技席捲全球,它被包在小小的晶片裡(以及由其驅動的電腦),根本又迅速地改變我們的世界,然而就如同汽車工業,改變帶來的不盡然全是好事。 我必須承認,我跟很多人一樣,對千變萬化的高科技玩意上癮。雖然個人有一點點科技恐慌症,家裡甚至連門鈴都沒裝,但我的工作是完全「連

線」的。我是個經營網站(www.jimhightower.com)的盧德主義者 ,我從來都不懷疑科技的價值。

麥當勞得來速優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週五最近習慣來點麥當勞
江子翠這裡有得來速
反正獨輪也是交通工具就直接滑進去點
蠻方便
目前早餐不供應薯餅
不過我早就準備好了~嘿嘿
去全聯買副廠薯自己氣炸試試

今天拉花還是老樣子總是有缺點
有在考慮是不是去跟高手學一下

週五了,祝接下來週末愉快

目前幾個團購中東西推一下
升級伸縮冷熱水龍頭四種出水模式,水槽再也無死角
https://johnnypa.blog/4-mode-stretch-faucet/

LELIT mara-X PL62X 110V 優惠剩倒數中
https://www.facebook.com/mycart/posts/402943401188353

洗杯器
https://www.facebook.com/mycart/posts/410111720471521
============
iRent免費租車1小時代碼: ir553406
Ubereat 親友分享100元優惠代碼:eats-i0mu3

訂閱:https://goo.gl/hBkJLR
這裡都可找到我 https://johnnypa.soci.vip/

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
*elos改電動 ➜ ➜ https://goo.gl/wDa9GM
============
好物分享團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05221850220985/
清光光蝦皮 https://shopee.tw/shop/5540977/
=======

2017-2020 VLOG https://goo.gl/dm1T4n
elos電動化後教學及小技巧 http://pse.ee/5QN3G
電動滑板影片 https://goo.gl/wPA3vi
日本旅遊 https://lihi.cc/kaOcv

社群媒體內容行銷與顧客參與之研究 - 以台灣麥當勞Facebook與Instagram為例

為了解決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問題,作者沈麗欣 這樣論述:

如今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企業紛紛投入社群媒體行銷。眾多社群媒體各有千秋,企業會跨平台進行社群行銷。社群媒體的差異使消費體驗不同,企業為了能更準確透過貼文俘虜消費者的芳心,應針對不同特性及功能的社群媒體,產出其適合的貼文內容。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Facebook與Instagram兩個社群媒體平台以台灣麥當勞作為研究對象。再針對兩個平台上的貼文,共計294則,探討兩者在內容上的呈現及其顧客參與度之差異。本研究將貼文內容分成三種類型即資訊性、娛樂性及社交性,同時各種複合類別也被視為內容類型並衍生成共七種類型。顧客參與度的衡量指標為貼文按讚數及留言數。研究結果顯示台灣麥當勞在Facebook上

發佈的貼文內容是以資訊性為主、而Instagram則以同時具有娛樂性及社交性的貼文為主。在顧客參與度分析指出,Facebook上最備受關注的是具有資訊性及社交性的貼文,而Instagram在最高按讚數的貼文是涵蓋資訊性、娛樂性及社交性,最高留言數則是具有娛樂性及社交性的貼文。

401個行銷實用妙方

為了解決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問題,作者湯姆.費登斯坦 這樣論述:

讓本書為你的行銷功力升級!  是否每次公司推出新產品時,就算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任何新穎的行銷手法?是否當高級主管要求舉辦活動以提升公司形象時,卻不知該從何處著手?是否公司因為有所謂的「淡季」,而影響整體的營收成績?是否當競爭對手因各種有趣的行銷妙招而拔得頭籌時,你卻只能乾瞪著眼徒留遺憾?  其實,行銷雖然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確也是一項非常生活化、人人皆可運用的工具。本書作者即以「行銷是一種生活方式」為出發點,將全書分為30個各有主題的章節,再針對這項主題提出數個實用妙方。例如在〈節慶行銷〉一章中,作者就以土撥鼠節、情人節、母親節、萬聖節、聖誕節等為例,告訴讀者如何善用這些節日本身的特色,以

提出符合該節慶意義的行銷活動。  除了分門別類,讓讀者易於翻閱自己需要的章節,作者更是將自己三十餘年的實戰經驗融入本書──在執行行銷活動的過程中該特別注意哪些事項、每一個階段該執行哪些步驟、需要準備哪些道具……,諸如此類的細節都可在書中看到。因此,不管是公司經營者,或是行銷活動策畫人,透過本書,必能增強自己的行銷功力,為公司帶來各方面的收穫!本書特色1.分門別類:本書以分門別類的方式,針對不同族群、場合或時節,列出401個可立即上手的行銷妙方,每一個妙方就像是個簡易企劃案,讓讀者可依自己的需求迅速找到並運用這些方法。2.簡單易行:作者強調不是非要花大錢才能規劃行銷策略,因此書中所提出的妙方,即

使是三、五人的小店都能輕鬆執行。3.內容詳盡:如前所說,本書介紹的每一個策略就像是個簡易的企劃案,因此,除了說明如何執行這些妙方之外,作者還貼心地列出執行過程該準備的事物、不同階段該注意到哪些執行面向等。4.作者優勢:作者不僅出身餐飲業龍頭的麥當勞,培養了許多行銷相關知識和方法,之後輔導的商家也包括眾多《財星》五百大裡的企業,而且都獲得不錯的成績。因此,兼顧先進的觀念和實際可行的策略,讓本書更具有可讀性和執行性。作者簡介湯姆.費登斯坦(Tom Feltenstein)  由麥當勞創辦人雷伊.克洛克(Ray Kroc)一手調教,且在行銷領域累積三十餘年實戰經驗的費登斯坦,曾輔導過上千家各種產業的

企業,包括冰淇淋製造商班傑瑞(Ben & Jerry’s)、石油大廠德士古(Texaco)、君悅飯店、聯合百貨商場(Federated Department Stores)、美國國際連鎖加盟協會(The International Franchise Association)、溫蒂漢堡、可口可樂、潛艇堡(Subway)等。  費登斯坦是美國知名的演說家、諮詢顧問及商場戰略家,同時也是CNN賴利金現場(Larry King Live)、大衛萊特曼的午夜漫談(David Letterman Show)等節目的來賓。他也曾在《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雜誌》(US News & World Report)、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企業家雜誌》(Entrepreneur Magazine)等刊物上分享他的看法。譯者簡介褚耐安  台大歷史系畢業,台大哲學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時報》及《自立晚報》記者、編輯、編譯。現專事寫作及翻譯。 名家讚語推薦序/實用的行銷百科前言/行銷是一種生活方式第1章 準備上場第2章 正確選擇行銷妙方第3章 前置作業第4章 企業必行的策略第5章 內部顧客行銷第6章 盛大開幕/重新開幕第7章 店內行銷第8章 現有顧客行銷第9章 招來新顧客第10章 慈善團體/宗教團體行銷第11章 公共事務行銷第12章 郵寄型錄/刊登廣告第13章 獎勵員工第1

4章 零售業的絕招第15章 活用行銷道具第16章 社區行銷第17章 瞄準學生和家長第18章 把握休閒時光第19章 服務業/專業事業的行銷第20章 餐飲業行銷第21章 善用贈品券/優惠券第22章 主題行銷第23章 得來速的妙招第24章 執行大膽新潮的點子第25章 非營利團體行銷第26章 週年慶行銷第27章 節慶行銷第28章 感恩節/聖誕節行銷第29章 爭取大學生顧客第30章 e行銷 行銷是一種生活方式  行銷戰艱辛且絲毫不能鬆懈,但其中自有樂趣。行銷必須花錢,但不論預算有多麼少,方法多麼特殊,競爭對手多麼兇猛,任何公司都能負擔得起。  而且,你必須將商務行銷和自我行銷視為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世

紀以前,米勒先生經營一家雜貨店,他記得每一個顧客的生日,並在當天贈送小禮物恭賀。米勒先生就是把行銷看成是一種生活態度,而這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行銷方法。但是,現代人早已忘了行銷的真諦,人們變得缺乏耐心且讓自己太貪心。  現今許多公司都花大錢打廣告,但是效果卻日益微薄。由於廣告過於氾濫,處處可見,連水果上都貼著小廣告,以致消費者視而不見。就像美軍轟炸北越一樣,成群的轟炸機出動,投下千萬噸炸彈,任務完成了,戰役卻失敗了。事實上,這些戰役就在街道上、在社區裡,甚至就在你的店裡。戰利品並不是銷售,而是建立關係。  「做生意的唯一理由是創造客戶。」  美國經營管理理論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

cker)的這句名言,應該貼在每一個結帳櫃檯,以及每一個營業場所的電話機上頭。三十年來,我參與過數百家公司的行銷業務規畫,體會到一個真理:創造客戶才是行銷策略的終極目的,而不是創造銷售業績。你無須通曉每一種戰術,你只須在適當的時機運用適當的策略。  我在麥當勞創辦人雷伊.克洛克(Ray Kroc)底下工作期間,開始學習拓展業務的竅門。1970年代,我任職於麥當勞,擔任行銷工作,親身見證了這些平實的做法──視員工如同事業夥伴、讓客戶覺得被重視、保持營業場所的乾淨、氣氛溫馨──這些做法勝過鮮明且費用昂貴的廣告。  不論你是正要開創新事業或已在生意場上打滾多年,閱讀本書都將使你獲益無窮。你的競爭對手

可能具有豐富的行銷經驗或強勁的業務手法,但只要你虛心學習,你也可以擁有這些賺錢知識。行銷技巧日新月異,你的競爭對手大多依據過時的理論運作生意。你將驚異地發現,竟有多種簡單、經濟且有效的行銷手法,而你的對手渾然不知。  如果你願意摒棄舊觀念,徜徉於本書的新見解,你將在同業間以智取勝,並讓業績扶搖直上,因為你將開發出大量的忠實客戶,使你長期維持豐厚利潤。  書中有些方法或許並不適用你的生意型態,但大多數原則都能使你的生意蒸蒸日上。只要你確信這些妙方確實有效、小心執行、持續運作,必能見到它們的神奇效果,而你的生意也會欣欣向榮。

影響麥當勞得來速經營績效之關鍵成功因素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之應用

為了解決麥當勞得來速優惠的問題,作者夏豪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麥當勞得來速經營績效關鍵成功因素的分析,以瞭解麥當勞經營績效優劣因素,並找尋出未來發展方向。此研究以現今麥當勞產業的發展,藉由經營績效,加上相關文獻和參考資料做為此研究參考,並進而歸納出麥當勞經營績效成功關鍵要素,並加上麥當勞專家問卷分析選出重要的關鍵因素。最後,期望以個案研究分析用來驗證麥當勞得來速經營績效之關鍵成功因素是否相互對應,提出下列最重要的九項指標供產業作參考。 餐廳新舊和位置便利與否。 餐廳管理人員領導能力。 服務速度和服務態度良好與否。 房租價錢高低。 餐廳座位數多寡影響。 優秀領導人才。 市場景氣影響。 拓展營業額能力 得來速

車道順暢與否【關鍵詞彙】: 經營績效,麥當勞得來速,模糊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