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上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1920年上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湖州市博物館等寫的 水流雲在見文章--吳昌碩致丁嘯雲手札 和彭述之的 彭述之回憶錄(上、下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華書局 和天地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葉國良所指導 蕭士軒的 《鶡冠子》研究:以歷代文獻探討為例 (2008),提出1920年上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鶡冠子、目錄學、文獻學、黃老學說、道家、兵家、軍事思想、偽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曾永義所指導 李佳蓮的 清初蘇州崑腔曲律研究―以《寒》《廣》二譜與傳奇作品為論述範疇 (2006),提出因為有 清初蘇州、崑腔曲律、曲牌格式、聯套規律、張大復《寒山堂曲譜》、李玉《北詞廣正譜》、排場的重點而找出了 1920年上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920年上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水流雲在見文章--吳昌碩致丁嘯雲手札

為了解決1920年上海的問題,作者湖州市博物館等 這樣論述:

這批書札約作於吳昌碩67歲以后,約自1910年至1927年,行、草寫就。內容主要涉及二人作詩、和詩、品詩,從詩詞相契到生活述況,記敘有1920年上海《香南雅集圖》之會,以及1922年杭州西泠之游等,是了解吳昌碩晚年生活的重要文獻。吳昌碩以書畫印名世,卻一直以詩人自居,創作頗豐,在給其夫人寫的《贈內》詩中說「平居數長物,夫婿是詩人」。書信中論詩持論高妙,是研究吳昌碩及其詩學思想、書法藝術十分珍貴的資料。《水流雲在見文章:吳昌碩致丁嘯雲手札》版式設計注意留白,配以吳昌碩所治閑章和所繪文房清供,也可作筆記本使用,即興揮毫,庶與吳老缶競風流,適宜把玩、收藏。

1920年上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3:09) ▶ 1949-JUN. 08 一九八四 /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00:28:57) ▶ 1934-JUM. 09 唐老鴨誕生 / 《聰明的小母雞》The Wise Little Hen

(00:39:48) ▶ 1920-JUN. 10 時の記念日 / 《KANO》KANO

(00:56:21) ▶ 1963-JUN. 11 擋校門事件 /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01:06:40) ▶ 1987-JUN. 12 推倒這堵牆! / 《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

(01:23:38) ▶ 1971-JUN. 13 五角大廈文件 / 《郵報密戰》The Post

(01:39:19) ▶ 1934-JUN. 14 漁光曲 / 《漁光曲》Song of the Fishmen

(01:50:21) 結語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0ZciR-n5FxM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o16cb3hgw40858ehwrp4yi/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9-JUN. 08 一九八四 /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英國知名作家 喬治歐威爾,在1949年6月8日發表了他著名的小說《一九八四》;這是他繼《動物農莊》後,另一本著名的諷刺小說,內容以架空的1984年為故事背景,描述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主宰,英國是「大洋國」的一個省份,人民被思想警察所控制。
.


▶ 1934-JUM. 09 唐老鴨誕生 / 《#聰明的小母雞》The Wise Little Hen

迪士尼經典角色 唐老鴨,首次登場於1934年6月9日遊迪士尼推出的《糊塗交響樂》系列卡通《聰明的小母雞》短片動畫之中,也因此成為了唐老鴨的官方設定生日。
.


▶ 1920-JUN. 10 時の記念日 / 《#KANO》KANO

1920年,日本為了倡導守時的觀念,於1920年開始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的紀念日」;而在日本統治之下的台灣,也從1961年開始由台灣總督府引進台灣島內。
.


▶ 1963-JUN. 11 擋校門事件 /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63年6月11日,阿拉巴馬大學的新生報到日;三名成功申請入學的非裔學生,其中兩名學生在聯邦法警的陪同下準備進入學校禮堂報到,卻被時任阿拉巴馬州長 華萊士所阻擋。當時華萊士找來大批媒體堵在禮堂門口,並發表聲明后才讓兩名學生進入報到。
.


▶ 1987-JUN. 12 推倒這堵牆! / 《#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

1987年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上台後,改採改革開放、與西方世界建立友好關係的執政風格,讓冷戰露出了一線曙光;而「推倒這堵牆!」則是第40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在1987年6月12日,在柏林建城26週年之際,於布蘭登堡門前發表的演說主題。
.


▶ 1971-JUN. 13 五角大廈文件 / 《#郵報密戰》The Post

《紐約時報》在1971年6月13日報導揭密了美國五角大廈針對越戰的評估報告,是為「五角大廈文件」。揭露的報告涉及甘迺迪與詹森總統的前政府時期;但時任國務親季辛吉將洩漏機密的相關人等,以間諜罪的罪名提起控訴引發軒然大波。
.


▶ 1934-JUN. 14 漁光曲 / 《#漁光曲》Song of the Fishmen

由蔡楚生所執導、王人美所主演的電影《漁光曲》,在1934年6月14日於上海金城大戲院(今日的黃浦劇場)上映;它是第一部在國際影展上獲獎的中華民國電影,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在1930年代將藝術生活化,描寫社會底層族群的電影創作。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鶡冠子》研究:以歷代文獻探討為例

為了解決1920年上海的問題,作者蕭士軒 這樣論述:

《鶡冠子》為先秦黃老學派典籍之一,但因其辭古義茂,所呈現之思想雜蕪,自唐代韓愈撰寫〈讀鶡冠子〉與柳宗元著〈辯鶡冠子〉二文後,開啟後世對於《鶡冠子》真偽的探討,而《鶡冠子》的注解本也遲至北宋陸佃三卷十九篇本後才出現,使得歷代書目與研究者,亦多以偽書視之。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降,許多文獻資料陸續出土,讓許多學者重新注意到這本古籍,並提出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嘗試以歷代書目資料與前賢發表的各種意見,做一綜合性的探論,以期深入瞭解《鶡冠子》的成書年代、作者、思想源流及其與西漢以前諸子學之關聯等相關問題。 本文共計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針對先秦以來諸子學術發展,概述本論文研究之方向與選取之文獻資料

,並將《鶡冠子》研究分為六個時期,簡介歷代學者對於《鶡冠子》之研究成果與其內容述要,勾勒《鶡冠子》之篇章架構與思想輪廓。 第二章為《鶡冠子》作者作時及真偽的討論。概論自《漢志》以來,史籍中對《鶡冠子》記載的情形與諸賢對其真偽的討論,並從不同的論點來考證《鶡冠子》應為秦漢之際黃老學派的一流,以現存資料推測《鶡冠子》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第三章為歷代《鶡冠子》的版本與輯佚。蒐集目前可見之版本,觀察自宋代以後《鶡冠子》流傳之概況。利用歷代公藏或私人編著的書志、書評、明代以前之類書等紀錄做一比較分析,探討《鶡冠子》於歷代之分類與篇卷分合、數量等問題。 第四章則從歷代書志統計與篇目考證看

《鶡冠子》。將歷代書志書評資料作一整理,而本章則從歷代書志書評資料的統計與篇目考證來探討《鶡冠子》的真偽。 第五章則是利用西漢以前諸子書與《鶡冠子》對校,並找出與其高度正相關的文詞,以了解《鶡冠子》與先秦諸子的思想關聯。其中,透過對書中「道」與「元氣」相關文字的敘述,嘗試分析出《鶡冠子》天道觀、陰陽與人事的思想尋找其與黃老道家學說關聯,發展出以「無為而治」為主,含有名、法、五行諸家學說並體現用賢的思想與法治的觀念的治國藍圖。最後聚焦探討其與先秦兵家思想的關聯,說明《鶡冠子》為何以軍事為治國的第一要務的觀念,與使用政治外交的謀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與各項軍事規劃。 第六章

是總結諸賢所論或辯證《鶡冠子》為先秦古籍的真偽問題與出土文獻的比較研究,並對《鶡冠子》書中思想脈絡討論。在前賢所奠定的基礎上,嘗試闡述《鶡冠子》中的天道觀、政治思想、軍事思想及其與先秦諸子思想間的關係,並依其篇章之特性,論定《鶡冠子》應為成書於西漢而非先秦時期的子書。 綜合各章所陳述的問題,應該能將《鶡冠子》這部黃老學派古籍的內容完整呈現。

彭述之回憶錄(上、下卷)

為了解決1920年上海的問題,作者彭述之 這樣論述:

  彭述之是中國托派的領袖。      他是中共最早的一批成員(1920年)之一。1921年他到蘇聯遠東勞動大學學習,並擔任留俄中共組織的書記。      大會上被選入中央常務委員會,負責編輯黨刊《嚮導》和《新青年》。國共分裂後,他與蘇聯在華首席代表鮑羅廷在國共關係問題上發生分歧和衝突,是中共黨內第一位與蘇共斯大林對立的領袖。      1925至27年,彭述之與陳獨秀一起參加第二次革命,經歷整個過程,革命失敗後經過反思,參與組織左派反對派(托派),是中國托派的創始人之一和領袖(1929-1983),而最終,他與陳獨秀又在南京國民黨的監獄裏從政治思想上爭論而決裂。      1950年起彭述之

流亡國外,曾獲選第四國際執行委員會成員,從事著述和政治活動。1983年12月28日在美國洛杉磯逝世。       (上卷) 告讀者(代序)彭述之   4 第一章  隆回區鄉村的「樂園」   7 第二章  光芒終於照耀我的心靈   29 第三章  黃興和宋教仁的勝利   57 第四章  從城市到農村,愛國運動風起雲湧   83 第五章  走共產主義之路:向湖南第一位共產黨人賀民範學習   117 第六章  陳獨秀創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及其四位助手   141 第七章  上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走向勞動界,反對改良主義,批判無政府主義   181 第八章  踏上蘇維埃國家,為西伯利亞中國勞工

服務   207 第九章  任駐莫斯科中共小組書記,入讀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   243 第一○章  1923-1924年在莫斯科,大批年輕中共黨員到達東方大學   297 第一一章  列寧逝世,鬼蜮登台,我回中國   323 第一二章  我黨路線的調整:國民黨捆住中共黨員手腳,我向中央陳情   357 第一三章  一個風狂雨驟的秋季,我們從防禦轉入進攻   409 第一四章  敲響警鐘的第四次黨代表大會   445 校後小記  蕭舟   469   (下卷) 前言  程映湘、高達樂   4 第一五章  中共中央的重組,中央宣傳部的創建   7 第一六章  陳獨秀的「失蹤」與中央委員會北京特

別會議   63 第一七章  蔣介石的「3月20日政變」,中共中央委員會與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意見的衝突   95 第一八章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革命軍北伐的開始(1926年6月至1927年初)   137 第一九章  上海暴動(1927年春)   183 第二○章  從南京到武漢: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209 第二一章 河南之行:馮玉祥和軍隊,武漢中共中央特別會議(1927年6月21日)   237 第二二章  我在中共北方區委的經驗(1927年7月末至12月)  253 第二三章  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中共領導層的墮落  269 第二四章  中國托派運動的起始(1929年至1930年)  

 291 第二五章  被捕‧審判‧監獄(1932到1937年)   331 第二六章  托派運動重整旗鼓   357 第二七章  在日本鐵蹄下的上海   393 第二八章  和平後,托派運動的再生‧蔣介石政權的崩漬  中共的軍事勝利‧我走上流亡的道路   405 後記  高達樂、程映湘   425 彭述之著作選列   448 鳴謝   449 告讀者(代序)      本書是我兩卷回憶錄中的上卷,寫下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初始時期;下卷寫的是中國第二次革命時期(1925-1927)1及中國左派反對派在中國進行的三重鬥爭:反對以王明和毛澤東為代表的斯大林主義;反對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法西斯主義;反

對以東條英機為代表的帝國主義。      我的回憶錄,是由三個人在很長時間裏共同作出巨大努力後的成果,這便是我本人,程映湘和克勞德‧高達樂(中文名字高達樂)。程映湘和克勞德‧高達樂都是研究當代遠東史嚴肅的歷史學專家。他們兩人之所以對本書具有合作身份,最主要的因為前者是我的女兒,後者是我的女婿,所以我選擇他們作為我的合作者2。      我的回憶錄資料來源由三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是我本人寫的材料:有關我青年時代後期的情況;有關我所知道的1920年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有關陳獨秀意外「失蹤」之後於1926年1月間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非常會議;有關1926年「三‧二零」事變後,我在廣州所執行的

使命;第二部份,是為數眾多的,有系統的談話記錄,這是1969-1982年間程映湘、高達樂斷斷續續地,也可以説多少帶點定期性地與我進行談話的記錄,其中大部份有錄音磁帶;第三部份是由程映湘和高達樂在收集與我有關的政治事件的第一手資料(期刊、小冊子、檔案等)中經過嚴格精選並細心研究之後得來的成果,他們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曾經前往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國高級圖書中心査閲資料,然後由程映湘、高達樂用法文重新編寫過,因此,我的回憶錄是一部三個人合作的著作。      現在這一卷(即上卷)手稿,由我的女兒全面地從法文轉譯成中文讀給我聽過,因此我有可能對資料進行仔細檢查,並嚴格地提出評論,要求她重新校正調整,直到我

感到滿意為止,我可以説,像經過這樣的變動而終於完成的著作,像大家在下面看到的所發表的著作,其一切敍逑是完全忠實於我曾生活過的政治事件程序、我的事蹟、我的行為風格以及我的思想演化的;我還可以説,這部著作事實上是同我本人親自所寫的完全一致,如果我有這種可能的話。      正如我本人以及我的女兒和女婿所一致希望和確信的一樣,我的回憶錄必將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初始階段,中國第二次革命及其帶來失敗後果的歷史,做出特別有益的貢獻,也為我們時代同類的中國史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貢獻,其理由有二:第一,在所有我曾作為積極行動者或歷史見證人的一系列事件中,我的敍述方式既是嚴密確切的,又是全面翔實的,人們不難從我的深

入透徹、前後一貫的邏輯中揭示多層面的歷史事實。第二,幾十年以来,那些蘇共史家、中共史家,秉承斯大林、毛澤東及其代理人和繼承者們的旨意,大肆宣揚的各種各類謊言,都可從本回憶錄中,以極其中肯、明確、合情合理的批駁揭露中被撕得粉碎。我作為一名終身戰鬥的革命戰士,在我的回憶錄中專心致志地重現最富有最大意義的歷史情節,我到底是為了甚麼呢?最終説來,我是為了恢復歷史真面目而努力,除此以外,别無他求。為的是使中國國内和國外的新生一代永遠擺脱幾十年來所有國家的斯大林分子、法西斯分子和帝國主義者,強加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謊言和偽善的沉重的枷鎖;願我們這些中國人敢於面對剝去一切偽裝的,既是雄偉壯烈,又是陰森可怕的

我們革命的過去;願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要深入思考,我們的不幸、我們的悲劇發生的原因;願我們從我們的莊嚴崇高而又悲慘苦難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使我們能繼續沿着解放全人類的光明的前景而奮勇前進!      彭述之   1982年2月      注意:書中所有註解,由程映湘和克勞德‧高達樂二人負責整理。     1自20世紀初以來,在中國曾經舉行過三次革命:第一次為1911年辛亥革命;第二次為1925-1927年革命:第三次為1949年革命。     2程映湘和克勞德‧高達樂都是法國政治學基金會和科學研究院國家中心的研究員。    前言      《彭逑之回憶錄》下卷前半部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描述中國

第二次革命(1925-1927年)的醞釀和爆發的事跡,以及它失敗的悲劇。      彭述之是這次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由於他與陳獨秀同心合力,從理論到實踐,高速地把一個弱小的共產黨轉變成一個真正工人階級的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可是,他不但是遣次革命的重要人物,而且成為革命失敗的首要政治犧牲者,在這一段可歌可悲、鮮為人知的史事裏顯示出來。      這一卷〈同上卷一樣)是根據程映湘和高達樂與彭述之長談記錄,首先在法國(巴黎)(1969年到1971年),後來在美國(洛杉磯)(1975年到1982年之間)編寫完成的,其中包括許多彭述之手寫的草稿,尤其是關於蔣介石發動1926年3月20日政變,他在廣州完成

特別使命的手稿。      下卷後半部的著作是在彭述之1983年11月18日逝世之後完成的,未經他本人親自逐句審査,中文稿由程映湘寫成,法文稿由高達樂與程映湘合作編寫。      下卷後半部的内容是敍述彭述之與中共中央和第三國際的決裂,使他成為左派反對派,成為中國托洛茨基主義反對派的主要領袖之一(陳獨秀也是)。      托派運動在中國大陸歷時二十年之久(1929-1949年)。其中包括南京監獄五年(1932-1937年)。在此期間,陳獨秀與彭述之在獄中發生思想上的嚴重分歧,以致私人關係破裂。      在這一段時期,彭述之不但要抵抗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他們攫取中央的領導權,直至1935-

1936年,由毛澤東把中共領導權霸佔為止),莫斯科指使的斯大林派的迫害和陰謀詭計,同時,他還要應付另外兩條陣線上的戰鬥:對日本侵略者的追捕,以及國民黨法西斯般的威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中國走上和平之路。可是好景不常,蔣介石發動國共内戰,正在托派重整旗鼓之際,國民黨政權腐敗崩潰,中共軍隊長驅直入大小城巿,勝利在即,彭述之和托派同志們深知緊隨斯大林政策的中共把托派視為死敵,決不容忍他們的存在,因此,他選擇流亡之路,走向世界,走向奮鬥之路,回憶錄到此為止。    程映湘、高達樂 2014年 第一三章  一個風狂雨驟的秋季,我們從防禦轉入進攻(節錄) 為裝卸槍支、彈藥而

發出的鏗鏘聲,為準備戰鬥而陷於一片混亂,接着是停火、關係破裂,又重歸和好,又突然來一個180度轉變,相互撲空,這就是由於各派軍閥集圑以及國民黨內陰謀派系為爭奪控制權而相互攻擊,而使當時整個中國變成了政治、軍事上戰火紛飛、狼煙四起的悲劇舞台,其狀慘不忍睹,這個時期一共延續了三至四個月,大體上就是1924年的秋季。鄉村被燒毁了,城市遭到蹂躪,商店住宅洗劫一空,年富力強的壯丁,一夜之間便從他們的家裏被拉出來,去填補由內戰造成的打着各種牌號部隊的空額,婦女和兒童,則遭到所有部隊野蠻軍人的騒擾和侵犯,到處可以看見的只是一片淒涼景象:對於中國人民來説,那季節實際上就是無謂犧牲的季節,他們蒙受了一個又一個苦

難,卻得不到任何好處,至於工人運動,也像學生運動一樣,都保持着沉默,即使有一些軟弱的抗議表示,也會立即遭到機關槍的掃射而被摧垮了,所有的藉口,無非是為了恢復國家的統一,進行戰爭是必要的。但是,唯有我們共產黨人,照常地動員組織起來,為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事物的發展進程,而且我們也早已掌握着可以對付局勢的手段和辦法。難道這不可能是、也不應當是一個最理想的特殊機會,讓我們共產黨人來重申我們的立場,來表現我們的本色嗎?難道我們不能也不應讓我們來表明我們有能力、以最堅決最積極的態度來干預有關我們國家命運的日常事務嗎?這也正是我在一開始時便談到的,在1924年8月底和9月初,我在三個主要地區,華北、華中、華南

亦即北京區、長江口區和廣州區所察覺到的,事態的發展已開始呈現出非凡的、異乎尋常的動盪不安。恰好在此同時,蔡和森和陳獨秀也抱同樣的想法,他們的想法跟我此刻準備要給《嚮導》報注入強大的動力,是不謀而合的。從那以後,接連好幾個星期,在我們三人之間,就分析中國局勢演變,如何確定我們應採取的立場,力求轉變局勢,朝着有利於我們所維護的事業方向發展等問題,定期地、如實地展開了一系列討論。

清初蘇州崑腔曲律研究―以《寒》《廣》二譜與傳奇作品為論述範疇

為了解決1920年上海的問題,作者李佳蓮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議題是「清初蘇州崑腔曲律研究」,其定義與內容乃是:清初順、康二朝蘇州府所轄一州七縣,目前所能考察之此時地崑腔曲律發展與變化情形,所謂「崑腔曲律」一般包含兩個部分:一為文學方面的曲詞部分,一為音樂方面的曲調部分,本論文乃以崑曲曲詞文字、包含曲牌之句讀正襯等格式以及曲牌聯套規律等文學部分為研究範疇,而非「崑曲曲調旋律之高低快慢等音樂」方面的探討。至於研究動機,是從既有的研究成果來看,一者關於清初蘇州地區既有的研究成果尚不及「曲律」此區塊,二者則日漸重視的地方戲曲腔調研究仍不及此時地,因此,針對「清初蘇州崑腔曲律」作出專題探討者仍闕之弗如,本論文即嘗試為這極為重要卻仍空白的偌大區塊補缺拾遺

。而曲譜則是研究崑腔曲律的第一手資料,然囿於現存清初曲譜都是文字譜,且大多不收常用聯套,因此,本論文以崑曲曲詞之文學部分作為探討重點,對於曲牌聯套規律,則必須憑藉崑曲以為載體的劇本―傳奇。是以筆者以產生於清初蘇州地區的張大復《寒山堂曲譜》、李玉《北詞廣正譜》此南北二譜,以及十多位清初蘇州劇作家現存五十五部傳奇劇本,作為本論文的論述範疇。至於本論文的研究步驟,首先,在第壹章探勘清初蘇州地區所能考知的各式戲曲腔調劇種,以期掌握崑山腔面對明末清初諸腔並起時的處境;繼而嘗試釐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繁雜的板本問題,藉此瞭解清初曲家對於曲譜的編纂態度與曲律演變的審美心態。接著,第貳、參章即據張大復《寒山堂

曲譜》、李玉《北詞廣正譜》二譜觀察清初崑腔曲律,以分析曲牌格律變化、研究曲牌形式異同,作為研究崑腔曲律發展與變化之途徑。繼而,第肆章針對清初蘇州劇作家傳奇作品,檢驗當時地崑曲聯套規律之發展;終至,第伍章探討劇作中聯套規律與排場處理之關係。本論文還嘗試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以應不同議題的探索:第壹章首先全面概觀,從筆記叢談等原典文獻,以及近人相關論著中爬梳整理各地方腔調的蛛絲馬跡,繼而以考證論辨的方式,釐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的板本問題。第貳、參章則以張譜、李譜作為觀察曲牌格式的基準,與其前、後具代表性之諸家曲譜進行校讎比對、歸納異同。第肆、伍章則進一步開展,先就清初蘇州劇作家作品所運用的聯套進行統

計與分類,嘗試用「量化」的方式,客觀比較明清前後之異同,繼而進一步分析聯套運用與排場處理,在方法上便大量援引劇例以茲檢驗證明。經過全文的討論,筆者以為,崑腔曲律自明中葉魏良輔創發為水磨調之後,在晚明蓬勃茁壯,待入清之後已經過近百年,彼時在前人的豐厚基礎上,既有所繼承延續、也有所拓展啟發,然更多的是進一步的蛻變與衍化:首先看到繼承延續方面,就曲牌的整理而言,從張大復《寒山堂曲譜》約有近四成是全同於以往諸譜,可見這部分是構成崑腔曲律性格穩定、鞏固自身特質的基石;就曲牌的性質而言,大部分常用的曲牌在性格及其使用的次序、方法上,是不容許有太大的歧異與突變;就聯套的形成與襲用來說,明傳奇發展的初期,事實

上已奠定了日後創作所需的大部分基礎,這些班底一路沿用至清初,甚至佔了清初劇作五、六成之多的份量;就北套的運用來說,無論是從《北詞廣正譜》所存「套數分題」或者傳奇劇本所使用的北套來看,清初廣為使用者,體製都相當固定、幾乎是顛撲不破;就關目情節的運用而言,明傳奇常見的關目到了清初,仍見基本型態的續用;就排場的運用來說,前輩學者所歸納出特殊排場的慣用熟套舉例,也大多可見於清初蘇州劇作家劇作中,少有完全的悖離與歧異。凡此種種,皆可見出崑腔曲律自魏良輔製定以來,即已揮別南曲戲文隨心可唱的即興散漫,而有一套顛撲不破的規律與法則,此套規矩撐起崑曲的基本骨幹,成為異於其他聲腔的獨門特色。然而行至清初,在繼承之

餘畢竟有所開拓與啟發、進而發展變化,筆者以為,有以下幾個方向可尋:(一) 部分曲牌之格式日趨鬆散:比對張大復《寒山堂曲譜》所收曲牌格式與以往諸譜的異同之後,可以發現:清初決定曲牌格式變化的幾項因素往往一齊發生變化,大幅度地動搖曲牌既有的格式,以致曲體與本格面目迥異。相應於劇作家的創作亦復如是,清初傳奇作品的聯套常有異於明代熟套者,如以一般聯套來說,就可見出單曲型、變異型、雜綴型等多種複雜面貌。整體看來,從張大復《寒山堂曲譜》約有六成內容異於舊譜,而劇作家作品又有將近三成聯套不見於明代熟套的現象可知,清初部分崑曲曲牌的內在規律已日趨鬆散。(二) 宮調統轄力漸失:此從張大復、李玉編譜時對宮調的

處理頗多異於舊譜之處即可看出。張譜對於部分曲牌的歸屬以及宮調的統納與前譜大異其趣,透露出對於南北曲界線的模糊、對於犯調與否的劃分不一、對於板式下定與格式的淆亂等曲律演變的訊息。至於李譜是首部以十七宮調架構全譜的北曲譜,然而這十七宮調實際上從未被應用於曲譜系統以及實際創作之中,李玉等編譜者煞有介事地架構全書,反而突顯出編譜者的「不識時務」,之所以如此,實出於宮調實際的統轄能力已漸消失,以致清初編譜者對於宮調觀念的日趨模糊。(三) 舞台搬演日趨重視: 上述曲牌格式日趨鬆散、宮調統轄力的漸失,均指向同一意涵,即:舞台搬演日趨重視。此點就四個層面來說:首先,就曲譜的編纂立場而言,張大復屢次明言

是基於作劇者實際的需要,一切以音律為導向,可知該譜以實際的舞台搬演為依歸。其次,就曲譜的內容而言,可以發現張譜頗多處提到和演唱、搬演相關的問題。其三,就曲譜的形式而言,張、李二譜不約而同地刪去以前眾譜極為重視的旁注平仄,張譜悉心增列拍數,李譜還是第一部標點板眼的北曲譜,均透顯著由格律譜朝往工尺譜的方向過渡,可知清初蘇州曲學家們對於崑腔曲律的關注,已是進入了審音度律的曲學層面。其四,就清初傳奇劇本所見排場處理而言,往往靈活調度,都可見出清初蘇州劇作家們所努力發展,是朝著加強戲劇性、豐富表演性的方向駛去。(四) 北曲崑山水磨調化 上述南曲曲牌格式的日趨鬆散、宮調統轄力的漸失,也可見於北曲,

而北曲這種內在規律的消解,一言以蔽之,即「崑山水磨調化」。自明中葉以來傳入蘇州地區的北曲,早已在耳濡目染之下深受南曲影響,在明末尚且能保有自身體質而與南曲齊頭並進、並推隆盛;但到了清初,此「南曲化」甚且「崑山水磨調化」日益浸染,終至崩散消解了北曲內在的規律,使得清初蘇州地區的北曲呈現和元代北曲大異其趣之貌。綜合全論文的探討,可知蘇州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文化氛圍,在鼎革之後、百廢待舉的清初時期,對於崑腔曲律自明代以來既有的豐富成就,不僅有所繼承傳續、涵養容受,同時開創新局、拓展視野,甚且消解既有的規範與秩序,進而產生更多的發展與變化,揭示著當時地處於新舊交替、關鍵樞紐的重要時期。由此看來,對

於清初蘇州崑腔曲律之研究,實有其不容忽視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