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幣價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pi幣價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高史蒂格‧史丹斯利寫的 被扭曲的中國:誤導全世界的49個迷思 和凱斯‧休斯頓的 英語符號趣味學:有了電話才有#,有了電腦才有──,@原來是從打字機上被選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個Pi 幣的價值一定超過100美金以上? Pi Network 首頁暴露 ...也說明:今年Pi Network 上主網已經是確定的事情了, 距離上主網的時間不到6個月,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6個月後就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會計資訊系 李合龍、郝逸華所指導 朱惠貞的 實施IFRS16租賃合約對企業會計資訊的影響-DID法 (2021),提出pi幣價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FRS16、租賃、使用權、差異中之差異法。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金志聿所指導 邱建翔的 觀聲量,探股市!比特幣的網路聲量與市場價格對其概念股股價之關聯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比特幣、加密貨幣、網路聲量、比特幣概念股、時間序列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pi幣價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加密貨幣- Yahoo奇摩股市則補充:比特幣-BTC. BTC-USD. 59,869.98 · 比特幣現金-BCH. BCH-USD. 596.76 · 以太幣-ETH. ETH-USD. 4,193.03 · 以太坊經典. ETC-USD. 50.77 · 瑞波幣-XRP. XRP-USD. 1.0862 · 幣安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i幣價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被扭曲的中國:誤導全世界的49個迷思

為了解決pi幣價值的問題,作者小高史蒂格‧史丹斯利 這樣論述:

國際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教授強力推薦!   你真的了解中國嗎? 你對中國的印象,是耳聞眼見的事實,還是迷思?     共產主義在中國已名存實亡。中國企業將買下世界。   美國處處受制於中國。中國人只會模仿。   中國正在非洲殖民。毛澤東是隻大怪獸。   共產黨政權即將垮台。21世紀屬於中國,或其實不然?     別再用錯誤的刻板印象理解中國!   挪威國防參謀部中國研究專家執筆,   給你最客觀公允、最全方位的中國大評析!   關於共產黨、中國人民、企業與經濟、中國和世界、中國的歷史、未來,   本書以六大面向全面解構,解開外行人無法了解中國的迷思。  

  中國研究專家小高與史丹斯利在《被扭曲的中國:誤導全世界的49個迷思》一書裡,舉出49個有關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常見的迷思,並檢視它們是真實或虛假。兩位作者帶領讀者進入一趟發人深省而有趣的旅程,拆解有關中國文化、社會、政治和經濟種種相當普遍的誤解。   兩位作者透過本書指出,有些迷思是中國人自己鼓勵了錯誤的認知,但有許多迷思實際上是西方人看待自己的投射,把中國或中國人描寫成西方人的反面。西方對這個東方帝國的認知,數世紀來在中國熱和中國恐懼症間擺盪,受到西方歷史改變的影響和中國本身的事件一樣多。這本正當其時和刺激思考的書,開啟一扇趣味十足而引人入勝的窗,讓讀者一窺這個常被誤解的新興強權。  

國際媒體好評   小高和史丹斯利提供一個活潑、愉悅的方法以增進我們的洞識。讀者若是能不相信本書所列種種迷思中的幾種,將屬難能可貴。你可以藉由瀏覽本書目錄,並自問是否同意各項陳述來測驗自己,然後才閱讀作者怎麼說,看小高和史丹斯利如何糾正你的錯誤。但是別擔心,他們不會讓你自覺愚蠢,因為他們並不反對迷思,而只是細細探究真相。他們敏銳的方法將讓初學者感到充滿趣味,讓專家獲得更多知識。在讀完他們的49篇短文後,讀者將解開額外的第50個迷思:「外行人無法了解中國」這個謬誤而危險的想法。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     挪威國防參謀部中國分析師小高和史

丹斯利指出,數世紀來西方對中國的觀點,一直擺盪於中國熱和中國恐懼症間,他們寫作本書的目的,在於推翻這種短淺的視野,而且大致說來他們辦到了。本書從「共產黨」到「未來」總共六篇,涵蓋大家所熟悉的近代和現代中國相關迷思,以及像中國人天生會賺錢等眾人不熟悉的主題。最有趣的材料來自第二篇人民,特別是迷思13談論的一胎化政策。小高和史丹斯利釐清中文的正確翻譯(「計畫生育」),並描述許多家庭找到規避該政策的方法,且男性過剩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作者在另一篇談到中國人重視文字或口傳歷史,勝過像紀念碑等實體歷史遺跡。作者較不強調一些迷思背後的種族歧視,而特別著重中國與西方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小高(Marte Kjær Galtung)   挪威國防參謀部中國分析師,專長是中國社會人類學,並能說流利的中文。曾以挪威駐北京大使館文化專員的身分,協助挪威外交部研究中國,並協助挪威政府制訂中國策略。另著有《中國:人民、歷史、政治》(China: People, History, Politics)。   史蒂格‧史丹斯利(Stig Stenslie)   挪威國防參謀部亞洲分部主任,曾任挪威國防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撰有數本討論當代中國和中東的書,近期著作為《沙烏地阿拉伯的政權穩定》(Regime Stability in Saudi Arab

ia: The Challenge of Successsion)、《穩定與變化中的現代中東》(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Modern Middle East)。 譯者簡介 吳國卿   政大新聞系畢業,資深新聞從業員,從事翻譯工作十多年。   譯作有:《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下的6大價值型投資》、《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高爾夫與中國夢:禁忌的「綠色鴉片」經濟》等。 推薦

序 外行人也能了解中國 黎安友 前言 中國熱vs.中國恐懼症 第一篇 共產黨 迷思1 共產主義在中國已名存實亡 迷思2 中國由中央控制 迷思3 領導階層嚴重分歧 迷思4 共產黨是一個整體 迷思5 軍方的政治權力逐漸坐大 迷思6 共黨統治缺乏正當性 迷思7 法輪功運動不涉入政治,是純宗教信仰 迷思8 中國媒體只是共黨傳聲筒   第二篇 人民 迷思9 中國文化與民主不相容 迷思10 中國人沒禮貌 迷思11 中國人只顧自己 迷思12 個人沒有價值,集體才有價值 迷思13 所有中國人都是獨生子女 迷思14 中國人都屬於同一種族 迷思15 共產主義在中國創造了性別平等 迷思16 中國人是無神論者 迷思

17 上海比北京自由   第三篇 企業與經濟 迷思18 「中國公司」即將買下世界 迷思19 中國占盡美國的便宜 迷思20 中國經濟靠出口推動 迷思21 中國人天生會賺錢 迷思22 中國人不冒險 迷思23 中國人只會模仿 迷思24 國家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 迷思25 財富分配不平等,是社會政治動亂的來源 迷思26 所有經濟發展都發生在東部沿海大都市   第四篇 中國和世界 迷思27 中國人都是種族歧視者 迷思28 共產黨正助長民族主義 迷思29 中國將再度稱霸東亞 迷思30 中國正在非洲殖民 迷思31 中國是環保壞蛋 迷思32 中國人可以打下北韓──如果想的話 迷思33 中國未干涉他國內政   第

五篇 歷史 迷思37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 迷思35 中國人相信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迷思36 中國在1421年發現世界 迷思37 古代中國的所有女性都受到壓迫 迷思38 中國沒有武士文化 迷思39 中國歷史不斷循環 迷思40 在中國人到來前,西藏是一個香格里拉 迷思41 毛澤東是惡魔 迷思42 中國人不關心自己的歷史遺產   第六篇 未來 迷思43 網際網路將推翻共產黨 迷思44 共黨政權終結的日子已近 迷思45 中國人擅長長期思維 迷思46 人民幣將凌駕美元,成為世界的準備貨幣 迷思47 中國軍力是世界的威脅 迷思48 華語將取代英語,成為世界主要語言 迷思49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參考資

料 推薦序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   中國變得愈重要,似乎就愈難掌握它真正的樣貌。拜西方企業人士、學生和觀光客到中國旅遊的人數激增所賜,今日每個人都能自稱中國專家。但專家愈多,反而使我們愈困惑。現在,有兩位極為權威、博學且風趣的挪威專家,將為我們解開疑惑。   挪威可能不是我們預期會出中國專家的地方──但這種看法卻也透露對挪威的迷思:挪威是個偏遠、只管自己的國家。事實上,作為一個幅員廣大、人口稀少、高度繁榮且極為依賴出口石油到世界各地的國家,全球安定對挪威相當重要。挪威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堅定的美國盟邦,並且擁有強大精

實的國防武力。它也擁抱世界一家的文化,並接納世界各地的難民成為其公民。挪威關注全世界的潮流趨勢,包括中國的發展,其和平獎委員會(不屬於政府機構)曾頒發兩座和平獎給中國人──1989年頒給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出生於西藏,但在一九五九年流亡海外),以及2010年頒給人權異議人士劉曉波。   因此,對於挪威的外交和安全當局密切注意全球事務,我們不應感到驚訝。對小國家來說,安全政策與硬體關係較小,關係較大的是了解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歷史,以便得知驅動各國政策的因素,進而採取順應或抗拒的最佳方法。作者小高和史丹斯利──兩人都是挪威國防參謀部的幕僚──應用他們在人類學和政治科學領域的人文訓練,以及區域研

究專長,藉評論常見中國迷思的形式,針對驅動中國的因素,為我們做言簡意賅的介紹。他們表達的是自己的意見,而非其政府的觀點,但兩人的洞見反映出他們來自一個必須以公正客觀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國家,它既不與中國競爭、也不仰賴中國,卻嚴肅看待中國崛起的意義。   不斷變遷且急於定義和再定義自身的西方世界,往往把中國視為「另一個」世界,正如對待阿拉伯世界一樣。生於十三世紀雄心勃勃但危懼不安的商業、軍事強權威尼斯的馬可波羅,把中國描繪成極其富裕和強大。對伏爾泰來說,中國是一個世俗理性的世界。對亞當斯密而言,工業革命早期的中國則是經濟停滯警訊的例子。黑格爾在拿破崙時代寫道,中國代表一個沒有英雄、革命或進步的國家

,淪落到沒有歷史的地步。長期以來,我們看待中國是一個貧窮或富裕、迷信或理性、野蠻或文明、被動或好戰的國家。實際上,西方是透過創造一個與自身相反的中國形象來定義自己。   今日,我們正處於所謂的西方沒落時期──這不是第一次。西方感到分裂、猶豫、無能和軟弱。透過將「崛起的中國」描繪為統一、果斷、有效率和強大,給了這些西方特性具體的意義。   這不是說中國沒有真正崛起,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已以雙位數比率成長三十年,其軍事預算也隨之大幅增加。中國愈來愈堅決主張其「國家核心利益」。然而,問題是中國崛起是否真的就等於西方沒落──其自然的結果,甚至其原因?當我們把中國視為威脅時,我們是否以中國的

真實面貌看待它?   所謂的中國威脅,是一個變形者(shape-shifter)──借用馬克思(Karl Marx)的用語,是後冷戰世界美國霸權時代「遊蕩的神靈」(specter haunting)──因此難以確定中國威脅論者真正害怕的是什麼。我們可以把這些說法歸結為三種有時候糾結在一起的憂慮:   經濟: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它將吸光我們所有的科技,並以其產品淹沒我們;中國貨幣將變成世界的準備貨幣;中國將為技術和消費產品設定標準;它將強迫全世界採用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   軍事:中國經濟成長將使其軍力愈來愈強大,進而遂行其既有的領土主張和擴大其區域影響力,同時擴展其海外戰略利益,

例如勞工、油田、投資等,且中國將發現擴展用以保護這些利益的軍力受到阻礙。中國將先在自己的區域稱霸,然後成為世界霸權。   規範:中國模式的成功,將終結民主和人權等軟國力(soft power)的優勢。中國將改寫自由貿易、人權、人道干預、發展援助等既有的國際規範,並將利用其財政影響力影響國內外的媒體、學界和大眾文化。   有兩種方法可以評估這些憂慮。第一,我們可以預測既有趨勢的未來──可稱之為「軌道」預測。這種預測大部分時候很正確,因為趨勢通常繼續往相同方向發展。但這種預測最終一定會出錯,因為歷史遲早會出乎我們意料。   第二種方法,是思考所有事情不大可能偏離軌道的方式,並嘗試找出「最可能

的不可能」情況。這類預測大部分時候是錯的,但遲早很有可能是對的,因為長期來看一定會發生出人意表的情況。   如果以第一種方法思考中國威脅,我們應該把以下的事實和趨勢納入分析中:中國政權仍然穩穩掌控國家,儘管其統治遭遇多樣的挑戰。只要未爆發政治脫序,經濟將持續成長。但中國經濟已開始減緩,正如所有快速發展的經濟體終究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我們應預期其成長率將繼續減緩。在長遠的未來,中國政府將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安全問題。中國必須管理來自快速社會變遷、意識型態懷疑論,以及種族與宗教群體不滿的國內挑戰。中國也必須處理農村居民土地被掠奪或汙染,以及都市居民反對工廠汙染和消費產品不安全的抗議。   台灣將繼

續抗拒被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大鄰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以及強大的中型鄰國如南韓、越南和印尼,將繼續抗拒中國霸權。美國不會撤出亞洲。中國的繁榮將繼續仰賴與全球經濟交互依賴的關係,以全球作為原物料和能源的來源,和中國製造商的市場。中國將繼續高度需要區域和全球的和平與穩定,以便其經濟不受破壞。如果這些都是事實,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不大可能尋求或有能力把美國推出亞洲之外,或是推翻全球體系。   這不意謂中國崛起不會為現狀帶來挑戰。我們應預期中國將因嘗試提高在領土爭議的優勢地位,而繼續與許多鄰國摩擦。中國將繼續挑戰美國主張的可以合法在中國沿岸十二海里外進行軍艦調查和情報作業。中國也將

繼續向台灣施壓,以求兩岸統一。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中國與美國及其區域盟邦之間的摩擦,且這種摩擦有升高的風險,可能導致武裝衝突。但若把這種地區衝突的風險與中國稱霸世界混為一談,將失之過度誇張。   偏離軌道的改變會是何種情況?時間的框架愈長,就愈可能發生非常不同的事(想想蘇聯瓦解或阿拉伯之春)。當然,這類預料之外的改變本來就無法預測,但我們應能辨識某類急劇的歷史改變比其他改變更不可能發生。   例如,觀察中國的國內情勢,我們可以辨識其經濟模式的主要弱點,包括環境惡化已使土地、水源、空氣和公眾健康付出沉重代價,將導致目前的成長模式難以長久持續。另一個經濟弱點是人口老化的結構。第三是國家(透過國有銀

行)在基礎建設和房地產進行龐大、且往往沒有生產力的投資。考慮這類因素後,我們可以排除雙位數比率成長再發生的可能性,納入成長遲早會大幅減緩或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雖然並非無法避免。   中國的政治體制也有弱點,它缺少在即使是日本、法國以及美國等民主效能不佳的國家都可發現的長期穩定感。中國領導階層本身也公開表示必須「改革」或「改善」其政治體制,創造「社會主義式民主」和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這表示中國政治制度仍在建構中。雖然廣大的社會大眾給予中國政權的表現高評價,但也認為目前的體制是邁向未來不可知的政治形式的中途站。儘管面對嚴厲的鎮壓,遭囚禁或放逐的新舊異議分子仍前仆後繼,要求根本的變革。政治

改革可能是和平而漸進的,也可能在危機中發生─但改變確實可能發生。同樣的,我們必須加上「遲早」這個限定語。   中國的國際情勢也可能動盪不安。中國毗鄰世界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北韓,由一個無法無天的個人獨裁政權掌控、內部因黨派鬥爭而分裂、擁有核子武器,並統治極度貧窮的人口。如果這個政權崩潰或發動戰爭,中國勢必付出沉重代價。其他毗鄰中國的不穩定政權包括緬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和哈薩克。種族衝突或極端主義運動興起,可能在這些地方製造難民潮或恐怖分子的避難所,並危及中國的安全。距離較遠的非洲或中東若陷於動亂,將危及中國的石油、銅和其他商品的供應。與歐洲和美國關係的兩極化可能危及中國的

出口市場和金融穩定。   對照之下,在中國外交政策情勢方面,我們難以想像可能發生何種能增進中國安全的偏離軌道式改變。例如,中國的大鄰國都不大可能決定與北京結盟,因為區域內彌漫著不信任的氣氛。總而言之,遲早會發生的偏離軌道式改變降低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超過升高中國威脅。   當然,有些中國的迷思確實是真的。中國的位置與西方相隔遙遠,中國有自身的優先順序、安全需求、對未來的願景,而且看待世界的方式與西方並非總是相同。中國與西方的連結正愈來愈緊密,而且將繼續如此,所以我們必須了解中國。   小高和史丹斯利提供一個活潑、愉悅的方法以增廣我們的見識。很少讀者能做到完全不相信本書所列的種種迷思。你可以

藉由瀏覽本書目錄並自問是否同意各項陳述來測驗自己,然後才閱讀作者怎麼說,看小高和史丹斯利如何糾正你的錯誤。但是別擔心,他們不會讓你自覺愚蠢,因為他們並非反對迷思,而只是細細探究真相。他們敏銳的方法將讓初學者感到充滿趣味,讓專家獲得更多知識。在讀完他們的四十九篇短文後,讀者將解開額外的第五十個迷思:「外行人無法了解中國」這個謬誤而危險的想法。 前言   中國熱vs.中國恐懼症   西方人相信的中國迷思有無數種,本書挑戰其中一些迷思,希望在這麼做的過程中不至於製造出更多迷思。   「迷思」(myth)是指普遍被接受的虛假觀念。我們討論的部分迷思已廣為人們所接受,其他迷思則被一些與中國有關的

特殊群體所相信。這些迷思中有些是中國人本身──一般人或政府──鼓勵我們對他們存有的錯誤觀念,但大部分實際上是與西方人如何看待自己有關,因為我們把中國或中國人看成非我族類。這些迷思會助長彼此的疏離。西方對這個東方帝國的觀念,數世紀以來一直在中國熱和中國恐懼症間擺盪,其原因不只是中國的發展,也是西方歷史變遷的反映。   從中世紀以來,中國在歐洲人心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威尼斯商人兼探險家馬可波羅(1257─1324年)最先激發歐洲人對這個遙遠東方帝國的夢想。威尼斯人對曾見過當時中國統治者成吉思汗的馬可波羅所說的故事深感著迷,馬可波羅也把他在中國的見聞寫成一本書。   馬可波羅別號「米里翁」(Mil

lione),也許是因為「百萬」(million)這個字不斷地出現在他對中國的記敘:成吉思汗有百萬名騎兵;他有數百萬艘船;他的王國有數百萬個城市。馬可波羅時代的歐洲人無法想像這麼大的數字,因此許多人斥之為浮誇或幻想。儘管如此,數世紀以來,馬可波羅引人入勝的故事形塑了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奢華和富足;異國文化;婦女性感、卑屈和工於心計的特質;知識和新發明。這些都讓中國──在西方人心中──變成一個未知、遙遠、神祕和極度吸引人的地方。   西方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看法   毛澤東在世期間吸引一些西方的左派人士和團體,他們欣賞他解放中國人民免於帝國主義和貧窮。儘管如此,西方大多數人對毛澤東的觀感是負面

的。中華民國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存在二十多年,且被美國正式承認。直到1971年前,美國認為台灣政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   在1970和1980年代,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改善,對中國的西方觀點逐漸好轉。尼克森總統1972年震驚世界與毛澤東在北京會談帶來突破,中國和美國想讓關係正常化,他們開始視蘇聯為彼此的更大威脅。在前一年,聯合國已承認北京的共黨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取代台灣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1976年毛澤東逝世,鄧小平崛起成為中國新領導人。鄧小平保護共產黨獨占權力,但推動漸進的經濟改革,包括對世界開放中國經濟。西方對中國的看法改善,中國人似乎變得更像我們,不再是威脅

──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潛力自不待言。   1989年6月的天安門屠殺改變了一切。它正好與蘇聯的東歐集團崩潰同時發生,中國不再是兩惡中較不惡者。北京被視為全球爭取自由與民主的主要反對勢力,西方注意力轉向中國嚴重侵害人權。   但潮流在二十一世紀初再度轉向─同樣是中國與美國關係改善的結果。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在同年美國發生九一一攻擊事件後熱心加入「反恐戰爭」。在西方,安全的論述改變:現在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脅是激進伊斯蘭主義,不再是共產主義。小布希總統在歐洲和中東受到惡評,但在中國經過初期的挫折後聲望終於提高。他與北京協商確保台灣海峽兩岸的現狀,並與中國當局合作尋求北韓核武

計畫威脅的外交對策。   在寫作本書時,中國恐懼症再度流行於西方。中國被許多歐洲人和美國人視為威脅──反映在一些暢銷書的書名上,如賈克(Martin Jacques)的《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哈爾珀(Stefan Halper)的《北京說了算?中國的威權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

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以及蘇布拉曼尼恩(Arvind Subramanian)的《日蝕:活在中國經濟支配的陰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這些書名相當驚悚的著作,問世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在2008年始於美國,並迅速蔓延至歐洲。中國也感受到危機的衝擊,出口呈現多年來僅見的衰退。但中國藉由大規模投資新基礎建設,讓經濟度過危機,保持強勁成長。中國對自己的經濟管理模式信心大增,許多中國企業因為投資國際知名品牌、先進科技,和生產石油與其他商品的公司而欣欣向

榮。在西方,中國人的收購案往往被視為威脅,而非促進世界經濟巨輪加快旋轉的貢獻。   當西方在經濟危機中舉步維艱時,中國透過像2008年北京奧運和2009年建國六十年慶典,公開展現其強權的雄心。許多人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幾年內將超越美國。這似乎還不夠,中國人也比以往更加強硬地展示其軍事力量,尤其是在領海爭議上。   對中國的負面印象,因為中國嚴厲鎮壓西藏和新疆的種族暴動、高階領導階層成員涉入貪瀆醜聞,以及對待如陳光誠(爭取勞工權利並在2012年流亡美國的盲人倡議者)和劉曉波(因參與人權活動目前在中國監獄服十一年徒刑)等知名異議人士而加劇。當劉曉波2010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中國政府停止與挪威

的所有政治對話。中國把這個獎視為挪威當局對中國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攻擊。在中國官方觀點中,它證實西方的妄自尊大,喚起中國對始於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的「百年恥辱」記憶。   不過,西方人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看法當然不是非黑即白,中國熱仍有存在空間。儘管中國政府令人難以了解,中國人民卻較容易受歡迎。國際公司為了爭取中國消費者,愈來愈多著名的中國演員在全球廣告活動擔任代言人。手表製造商豪雅(TAG Heuer)聘用有「中國影視皇帝」之稱的《英雄》明星陳道明,歐米茄(Omega)則聘用主演《十面埋伏》、《藝伎回憶錄》和《臥虎藏龍》等電影而成名的美女章子怡。藝術和文化提振了中國的聲譽。北京宏偉的「鳥巢」體育

館設計者艾未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批評者,劉曉波的詩和散文廣受讚譽,他們的作品和敢言一樣受到肯定。其他藝術家則不是異議人士──例如電影導演李安是台灣人,以《綠巨人浩克》、《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臥虎藏龍》等國際賣座電影而聞名;還有《英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十面埋伏》的知名導演張藝謀──也吸引廣泛的國際注意。   在目前,北京政權為聲譽惡化操心的程度超過一般人民。以下篇章將討論和當代中國各方面有關的種種迷思,包括政治、文化、經濟、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和歷史等層面。我們總共舉出四十九個迷思。由於中國很大,而本書很小,我們無法很深入討論這些迷思,但我們希望藉由解開這些核心的迷思,讓讀者

更清楚地了解有關今日中國的事實與想像。 第二篇 人民 迷思10 中國人沒禮貌 西方人往往對中國人很直接的問題感到驚訝。「你多大年紀了?」「你賺多少錢?」「你爸爸和你先生賺多少錢?」「你這件大衣多少錢買的?」「你結婚了嗎?」還有「什麼?你真的結婚了?你臉上還長了那麼醜的斑?」如果你結婚而且沒小孩,碰上要你解釋的要求也不奇怪。如果你穿一件新毛衣,認識你的中國人可能驚呼:「哇,醜死了!」如果你大啖了幾週中國的美食後又遇見她,她劈頭說的第一句話可能是:「哇,你體重增加不少,對不對?」 旅遊中國的人,經常被這種隱私而直接的問題與評論嚇到,或感覺被冒犯,而且往往是在第一次交談的幾分鐘後就有這種體驗。 外

國人在中國經常被瞪著眼看或指指點點。他們很快就發現,中國人對身體發出的怪聲百無禁忌。氣被從所有管道大聲排放。吐痰很常見,不管在擁擠的街上、餐廳、商店、甚至在飛機上,而且總是大聲咕嚕地從喉中咳出。「謝謝」和「對不起」很少聽到。許多中國人在商店或售票亭看到人龍太長,會直接插隊到前面。上擁擠的巴士需要勇氣和警覺。皮包帶、手機和眼鏡會被人牆擠掉,瘀青是常事。一旦上了擠滿人的巴士,人們大聲叫囂,好像身處空曠的山巔,無視於其他乘客的存在。懷孕婦女和老人必須保護自己。 在中國,服務往往差得令人搖頭,尤其是公務員、警察、銀行職員的服務。如果你在兩小時的午休前十五分鐘到郵局,職員可能對你說:「哎!這下子我睡午覺

的時間要縮短到四十五分鐘了!」 中國當局知道西方人有時候對中國人的舉止很訝異。2013年10月,中國國家旅遊局出版一本六十四頁、有插畫的書,建議中國人在海外旅遊的行為準則。這本書建議中國旅客不要在公共場所挖鼻屎、在游泳池小便和吐痰、問別人是否吃飽飯、以問別人去哪裡來打招呼、強迫別人為他們拍照、插隊、表演者在舞台上跌倒時別歡呼或吹口哨,或者別以為鋼製餐具、枕頭和飛機上的救生背心是禮物。這本書的出版正值一名中國男孩在埃及三千五百年的古神廟上刻了「丁錦昊到此一遊」、引起國際注意後不久。 我們不能忘記的是,這些都只是單純的文化差異。每個國家的禮儀沒有絕對的標準,也沒有好壞之別。 事實上,中國人對西方人

的行為也有類似的反應。

pi幣價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aifian #APP推薦 #省錢
合作信箱✉️ : [email protected]
❗️影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二次搬運、寫成新聞稿
❗️每月45元幫助我創作更多影片|https://shinli.pse.is/PD4Q5
————————————————————————————
📖我的理財書《25歲存到100萬》|https://pse.is/38zezq
✨數位五倍券文字懶人包|https://shinli.me/2021/09/17/creditcard-coupon/
🙋‍♂️我的新手理財線上課程|https://www.yottau.com.tw/course/intro/997#intro

aifiian| https://aifian.onelink.me/ac6J/shinl (輸入shinli享100元)

我自己本身使用aifian也有一年半以上的時間
每次拿到的現金回饋都非常的有感👍
就算今天不打算購買AIFI只要掃發票也可以拿到現金
發票即使沒中獎,也可以有它的價值

aifiian| https://aifian.onelink.me/ac6J/shinl (輸入shinli享100元)

📌掃描發票功能
・可掃描7日內發票
・每張發票0.02元-100元不等
・可綁定載具,載具發票可手動兌換
・每天最多5張發票

📌AIFI
・AIFI 智能雲是我們開發的人工智慧數據庫,提供儲存、辨識及分析資料的能力。能夠幫每位用戶的雲端身分創造價值。
・每級對應新台幣 3,000 元。
・持有 AIFI 滿 24 小時後可陸續獲得所持 AIFI 級數為各式互動數據帶來的回饋,採每日發放。



—————————————————————
*信用卡專區*

💡網購信用卡💡
新光寰宇現金卡|https://pse.is/3njl68 (行動支付11%)
彰銀My購卡|https://pse.is/3jxabx (指定網購11%)
中信英雄聯盟卡|https://ctbc.tw/Ejj7ka (指定通路/網購10%)
永豐幣倍卡| https://shinli.pse.is/N4YCD (指定行動支付6%)
永豐JCB|https://shinli.pse.is/N4YCD (網購6%)
玉山Ubear |https://pse.is/KXJWW (網購/行動支付3.8%)
玉山Pi錢包|https://shinli.pse.is/PSTRY (PCHome 5%回饋無上限)
GOGO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週六行動支付/網購6%)
富邦momo|https://shinli.pse.is/RBJNF (網購3回饋無上限)
樂天信用卡|https://shinli.pse.is/EUV7G (網購10%)

💡外送信用卡💡
中信英雄聯盟卡|https://ctbc.tw/Ejj7ka (外送/網購10%)
永豐三井聯名卡|https://shinli.pse.is/N4YCD (餐廳/外送10%)

💡一般消費信用卡💡
永豐Sport卡|https://shinli.pse.is/N4YCD (無腦3%現金回饋)
永豐幣倍卡| https://shinli.pse.is/N4YCD (無腦3% / 指定行動支付6%)
富邦J卡|https://shinli.pse.is/U8UWP (新戶3.5%無上限)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https://pse.is/3al9qa (指定通路10%)
台新玫瑰Giving卡|https://pse.is/3cjgtb (假日3%)
聯邦賴點卡|https://pse.is/3b4lj5 (國內2%/LINE Pay7%)
星展ECO永續卡|https://shinli.pse.is/RNHW6 (國內無腦3%)
FlyGo卡| https://shinli.pse.is/UTMAF (高鐵/加油5%)
匯豐現金回饋卡|https://shinli.pse.is/UYRCA (國內1.22%/海外2.22%)
匯豐匯鑽卡|https://pse.is/3aemhy (指定通路最高6%)

💡行動支付信用卡💡
永豐幣倍卡| https://shinli.pse.is/N4YCD (指定行動支付6%)
台新街口聯名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指定通路最高11%)
GOGO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行動支付/網購6%)
凱基魔Buy卡|https://shinli.pse.is/3amq3r (指定行動支付享8%)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https://pse.is/3al9qa (指定行動支付10%)


💡里程信用卡💡
匯豐旅人-輕旅卡|https://shinli.pse.is/TRNK2
匯豐旅人-御璽卡|https://shinli.pse.is/UYM33
匯豐旅人-無限卡|https://shinli.pse.is/SWY28
玉山Only|https://pse.is/J668L (最高5.2%回饋)

💡高活儲網銀專區💡
Richart |https://pse.is/3dblru (1.2%活存利息)
王道銀行|https://pse.is/KGYJB (享100現金回饋)
iLeo|https://pse.is/H4H8E (72萬1.2%超高活存利息)
遠銀Bankee|https://pse.is/FDDA4 (2.6%活存利息)
樂天純網銀|https://pse.is/3nl4mz (透過推薦碼註冊享200) OU數位帳戶|https://pse.is/3exmtb (20萬以內1.85%)

💡投資推薦💡
鉅亨買基金|https://pse.is/3g3g6e (輸入 shinli享1588紅利,申購26萬元以內基金0手續費)
富果帳戶|https://shinli.pse.is/M4Q9V (註冊享108元)
國泰證券|https://pse.is/3lnw2z (定期定額存股推薦)

💡APP推薦💡
家樂福|581AIYW (輸入推薦碼享3,000點)
註冊Shopback|https://shinli.pse.is/SR4UE (享100獎勵金)
玉山e.Fingo|2a5GCNHG (輸入推薦碼享優惠)
UberEats |eats-xn13cyuzue (100元折價2張)
汗水不白流|VOCRBH (享7,000卡路里)

實施IFRS16租賃合約對企業會計資訊的影響-DID法

為了解決pi幣價值的問題,作者朱惠貞 這樣論述:

租賃交易為國內外經濟活動中,一直充分著越發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快捷、便利,以獲取資產,取用融資的方式,而在表外融資最主要的方法即長期租賃,租賃又為現行流行且傳統的表外融資途徑。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進而對「融資租賃」與「營業租賃」做進一歩的標準規範,主要考量融資性租賃提供了企業另一種資金方式,其核心變化修改即廢除了「營業租賃」,通盤標準制定承租人對租賃一概認列使用權資産和租賃負債(排除租賃期≤12個月/低價值資産租賃),並計提折舊和按有效利率設算利息費用,費用的認列變化,稅前損益也隨之變動。另最終目標也是為解決資產負債表外融資之風險。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適用新租賃準則公報 (IF

RS16) 取代租賃公報(IAS17)對企業會計資訊的影響,藉此評估採用新準則IFRS16後,企業對財務報表使用者對於準則的改變所帶來的影響及因應措施。根據本研究實證結果發現,適用新租賃準則公報(IFRS16)公報,有認列租賃負債 (LEASELIA)之企業,對稅前淨利 (Pretax Income, PI)占比營業淨利Operating Income, OI) (PI/OI) 是有顯著之影響,但對負債比率(DB)及總資產(SIZE) 無顯著影響但呈正相關。

英語符號趣味學:有了電話才有#,有了電腦才有──,@原來是從打字機上被選中!

為了解決pi幣價值的問題,作者凱斯‧休斯頓 這樣論述:

原來,常用符號之所以會變成這樣, 小說家、抄經員、出版商、電腦工程師──你們統統都有份。   在推特上常用來標籤主題的#,最早因為出現在電話按鍵上而普及。   今日用來引述或強調的“”,當初是在小說家的手中終於發展成熟。   所有的符號都有一個特點:誕生自一個意外,演變於無數偶然。   ★亞馬遜4.7星好評!   ★《24小時神祕書店》作者羅賓‧史隆、《波士頓全球》、《費城詢問者報》、《新標準》、《自然》──奇趣盛讚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瑜──專文推薦   ★評論家/南方朔、資深出版人/辜振豐、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座教授/馮品佳──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考證詳實,圖例清晰,一本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的歷史讀物   你知道@在網路興起之前一直沒沒無聞嗎?   你知道歷史上曾經風行過!和?組合而成的「疑問驚嘆號」嗎?   一次失誤,一項新發明,可以決定一個符號是就此消失,或是亙古不朽。   千萬別小看標點符號,這些每日來去於我們手中的小玩意,可能都擁有一段長達數千年的曲折身世。它們靜靜潛伏於西方歷史中,隨著語言文化的變遷、書寫習慣的更迭、印刷技術的發展,不斷革新,終於變成今天在我們眼前熟悉的樣貌。   本書介紹十種符號的前世今生,有我們熟悉的井號(#)、連字符號(&)、位址符號(@),也有較罕為人知的段落符號(¶)、疑問驚嘆號(‽)。在閱讀

本書之前,你不會想像到:古希臘人因為沒有標點符號,必須朗誦文章才能閱讀。你更不會知道:研發電話的貝爾實驗室,竟在#號的命名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作者參閱無數典籍資料,在泛黃的文件與難解的字跡中,試圖還原所有符號經歷過的時空,梳理出每一個影響標點符號變化的重要事件。   本書研究縝密,行文幽默,文間穿插清晰圖例,綜觀不同時代,橫跨各個國家,讀者將能以耳目一新的全新觀點來欣賞英語書寫中的所有符號! 各界奇趣盛讚!   倘若《教唆熊貓開槍的「,」》(Eats, Shoots & Leaves)一書勾起你對標點符號的胃口,那麼大餐已在等你了。本書權威、機智而迷人地引領你認識連字符號、指標

符號、段落符號及疑問驚嘆號等少見符號的歷史與緣由。凱斯‧休斯頓還解說了#號,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標籤符號,我對他這本書的感想只有#太棒了。──《How to Not Write Bad》作者/班‧由格達(Ben Yogada)   本書絕對是一本「趣味學」之書。作者既熱情又嚴謹地撬開&、#等符號如俄羅斯娃娃般的層層外殼,找到符號最原始用於書寫的意義。讀者將在這本書中邂逅小說家、出版商、學者與抄經員,廣涉古希臘文,乃至於推特標籤功能,飽覽每個時代最成功的科技所帶來的奇妙影響。──《24小時神祕書店》作者/羅賓‧史隆   讀本書,長知識。@在義大利叫做蝸牛?以前的學校竟然把&當成一個字母來教學

生?指標符號已經出現一千多年了?謝謝你,凱斯‧休斯頓,從排版印刷史的暗影中為我們帶來這麼多小祕密。──《Vex, Hex, Smash, Smooch》、《Sin and Syntax》作者/康斯坦‧賀爾(Constance Hale)   這本書有趣、令人驚喜,而且獨樹一格!──《費城詢問者報》     這本書讓你日後將帶著全新眼光閱讀每本書!──《自然》雜誌   休斯頓是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亦是諄諄教誨的好老師!──《波士頓全球》   這是一本以有趣方式詮釋印刷歷史的好書,對於平時並不特別重視標點符號的讀者,本書讀來更為新鮮!──《新標準》雜誌 作者簡介 凱斯‧休斯頓Keith H

ouston   凱斯‧休斯頓白天寫電腦軟體,晚上玩音樂、研究語言與符號。聽從朋友建議,陸續將史上各類符號探究成果寫成文章,初期僅於個人網站發表,歷經約兩年完成大部分文章,最後集結成書。   作者現定居蘇格蘭,其個人網站仍持續更新中。   凱斯‧休斯頓個人網站「shadycharacters」:www.shadycharacters.co.uk 譯者簡介 林佩熹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語言學碩士,水牛城大學語言學碩士、博士肄,現兼職翻譯。譯有《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全新增訂版)》   Ich liebe Linguistik.

推薦序:英語符號的千年奇幻漂流◎江文瑜(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前言 閱讀指南 第一章 段落符號 第二章 疑問驚嘆號 第三章 井號 第四章 連字符號 第五章 位址符號 第六章 星號與劍號 第七章 連接符號 第八章 破折號 第九章 指標符號 第十章 引號 第十一章 反諷與嘲諷 延伸閱讀 推薦序 英語符號的千年奇幻漂流 ◎江文瑜(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開始思考該從哪個角度來推介這本《英語符號趣味學》時,正好台灣的媒體為了從台東漂到內湖的漂流木疑雲,鬧得沸沸騰騰。到底這些木頭是漂流木,還是盜墾的木材?漂到內湖之前有無被調包?後來被運送到三義時,是否再經歷了一次調包?其

中參與者眾說紛紜,讓此案蒙上神祕色彩,檢調單位因此啟動了調查真相的行動。   以「奇幻漂流」的譬喻來形容這本書所涉及的英語符號之演變/演化過程,或許是個比較容易了解全書旨意的切入方式。「奇幻漂流」的說法近年來源起於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書中的主人翁經歷了完全超乎日常想像的驚奇冒險,在海上度過驚濤駭浪、幾乎葬身海底的時光;有與老虎的生死搏鬥,也有瀕臨絕望之際,因為擁有救生書籍而逃離垂死的命運;也曾漂流到某個詭譎小島,最後主人翁再度隨著海浪,在另外的陸地上醒來獲救……。由此譬喻出發,《英語符號趣味學》中的每個符號都經歷了屬於自己獨特的數千年「奇幻漂流」,是把李安電影中的種種元素重新排列

組合。閱讀整本書,猶如重新搭上了歐洲文明的數千年文化、文學、藝術、科技與經濟發展歷史的船隻,隨著時光海洋浮沉,每個符號和少年Pi一樣,在漂流過程中,幾個競爭因素會促成Pi的轉化、生存、死亡,與再生:各個時代的文字形式(例如羅馬體)、各個時代的偏好(基督教的興起、文藝復興等)、文字抄寫員在手抄時是否精確、是否能被放在打字機上、是否能順利存活於十五世紀開始出現的印刷術後的排版、能否符合最新的電腦與網路需求等。可以說在漫長的歷史遞嬗中,只要一個環節的環境改變,整個演變與演化的過程可能完全改觀。   書中所涉及的符號之各種演變或演化過程,也如漂流木事件般撲朔迷離。本書的作者猶如特偵組的主席,在一團迷

霧中試圖逐一耙梳出每個符號可能的漂流路徑與經歷,雖然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至少輪廓已經成形。例如,看似單純的「井號」(#)如果仔細探究,作者形容它是:「狡猾令人挫敗的異獸。它無所不能,同時涵蓋宏偉高尚和荒誕不經的用途。」   作者臆測,此符號源自於表示磅重的羅馬詞彙「libra pondo」,之後libra 縮寫成lb後,上面還可加上波浪符號的橫線,但抄寫員於潦草塗鴉之際,竟變成了「#」!接下來這個磅重符號還風光參與了歐洲漫長的貨幣發展史……。作者更花了許多篇幅,說明#號如今從磅重符號「漂流重生」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選作電話按鍵之一的過程,加上推特採用#號來辨識「標籤功能」,#號的勢力日益壯大,

幾乎是所有符號在漂流演變的過程中,身分轉化成功的最佳案例。   作者善於以諷刺方式把這些符號比喻成人或動物,既是人或動物,最不堪的經歷可能就是死亡!例如歷來想為「反諷與嘲諷」所創造的各種符號,最後都宣告失敗。反諷符號在人類幾乎消失死亡,這是所有的符號中結局最慘烈的一種。不過,作者在書末認定眨眼笑臉的表情符號「:)」是反諷符號,也以該符號放在全書的結尾,猶如絕處逢生的譬喻,為全書既嘲諷又幽默的筆調,下了最佳的注腳。   本書的英文版出版於二○一三年,中文版翻譯本也將在二○一五年出版,這個出版的時間頗為符合世界的語言研究目前重視語言與演化兩者關係的潮流。二○一二年我到京都參加「語言的演化」會議

,這個會議從一九九六年開始,每兩年輪流在世界各城市舉辦,吸引各界跨學科學者的參與,包括來自語言學、生物學、古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考古學、認知科學、人類學、靈長類學等各領域的學者,宣示了重視語言與演化的學術議題之時代來臨。過去的語言學界受到形式語言學的影響,較不重視語言如何演化,反而是跨學科的學者開始以高科技研究自語言誕生以來,語言如何逐漸演化。尤其有些學者從猩猩的語言行為推論人類的語言演化,引起相當大的關注。然而,在語言與演化的議題成為顯學後,與文字(含符號)相關的演化,相對較少受到重視。這幾乎是整個西方語言研究中,過去一個世紀來的普遍現象,亦即把文字視為人造的符號,與人類的認知較無關聯,

因此文字研究長久以來淪為語言學的邊陲地帶。本書的作者另闢蹊徑,透過精密釐清英語符號的「漂流路徑」,也算把符號的研究加入了語言與演化的行列,從這個角度出發,本書的出現,對人類的文字與認知的發展,增添了另一個重要的文化視角。   最後,想補充說明本書英文標題的妙處:Shady Characters: The Secret Life of Punctuation, Symbols & Other Typographical Marks。我認為主標題的Shady Characters是一語雙關,英語字典定義「shady character」為「一個可疑、幽暗、不可信賴的人、通常是偵探電影中的邊界罪犯

(borderline criminal)。」這裡的「character」正好可指「符號」之意,所以主標題既指那些「陰暗的」符號,又可被擬人化為上面的字義,而這呼應作者在本書中大量使用譬喻,也經常將符號擬人化的現象。應該說,在作者眼中,這些「身世模糊」的符號,猶如不可信賴的邊界犯罪者。如果回到前面「奇幻漂流」的類比,作者要說的是,這些符號在漫長的漂流演化中,他們的起源、變化、現代面貌等的「身份」,已經歷經各種「變身」,即使是偵探可能也難以破案他們的整個生命歷程。如果生命本是「漂流」,生命就如「漂流木」一樣,勢必在經歷風霜之後,外形產生了各種變化,甚至有各種「分身」的變體。   從語言學的角度

觀之,任何語言的聲音、語法、語意、形式等都會受制於內在變化與外在因素影響的雙重變化,「永恆的變化/無常」才是語言的本質。我們除了敬畏人類語言的偉大外,對於語言的無常也心存感激,因為那是語言之所以如此令人讚嘆,如此令人感到美的終極原因。我們永遠要相信,語言會往好的方向進化,人類的智慧會帶領語言往對人類最有益的演化方向邁進與靠近,不過不確定的因素也會如影隨形,陪伴語言演化繼續無邊無盡的漂流之旅……。 前言 從段落符號說起 ◎凱斯‧休斯頓(本書作者)   幾年前朋友推薦《關於排版印刷的二三事》(An Essay on Typography)這本書給我,是英國最著名的現代字型設計師之一艾瑞克‧吉

爾於一九三一年所寫的。雖然此書輕薄短小(吉爾偏好論述而非提出實用性建議),饒富哲理的旁白和精緻的手繪插圖仍令讀者享受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個像反向大寫P字母的符號總高深莫測地不斷出現在文句中,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個¶是做什麼用的呢?為何會出現在段落開頭?為何有時出現在句子之間,有時又不登場?   我在《印刷排版桌邊指南 》中探究此符號,但它提供的制式解釋令人費解。據其解釋,這符號叫做「段落符號」,過去用於分隔段落:   [段落符號]一種現已罕用的舊式符號,代表段落或章節的開頭。現今為文字處理程式中用以區隔段落的隱形符號。又稱盲P符號(blind P)、反向P符號(reverse P)或段落標記

(paragraph mark)。   這段簡短的描述引致的疑問甚至多過其解答的事實。我留意到四處皆有此符號蹤跡,包括各種網頁、印刷排版參考書籍的術語表,甚至微軟文字處理器(Microsoft Word)之類的電腦程式中。   段落符號(pilcrow)的反向P外形是怎麼來的?《印刷排版桌邊指南》似乎暗示它與字母P相關,究竟果真如此?或另有蹊蹺?它那簡練又似曾相識的名字根源為何?而又是何種因素使這個「舊式符號」被打入冷宮?更甚者,既然這個符號「現已罕用」,艾瑞克‧吉爾又為什麼看似隨意地將它放進他出版的唯一印刷排版著作?   簡言之,段落符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旦上網查資料就會累積長

串的待閱書籍清單以及待讀網頁列表,消化完這些資料後,我的手邊就會出現大量筆記,以及更多有待確認來源的資料清單。這個符號的故事牽涉到標點符號的誕生、古希臘語、基督教的興起、查理曼大帝、中世紀文學,以及英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字型設計師。除了瀕臨滅絕的段落符號,我還開始研究平日常使用的破折號(-)、連字號(&)與星號(*)等其他符號。影響符號發展的是各式各樣的意外插曲、使用符號的參與者、各種人為因素,例如網際網路的興起、古羅馬塗鴉、文藝復興、冷戰時期雙面間諜,甚或是麥迪遜大道 的絕頂力量。這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描繪出語言發展史和字型排版學(typography)發展史之間相互平行的迷人蹤跡。   我忙

於筆記與搜索的曲折旅程在二○○九年二月突然有了焦點,當時我正在研究一九六○年代出現、混合問號和驚嘆號的疑問驚嘆號(‽),查到了它的專屬網站www.interrobang-mks.com。乍看似乎不值一提,該網站只有一個頁面,列出疑問驚嘆號的圖片和寥寥數則相關故事,但頁面底下有個名為「PennSpec」的電子郵件信箱。我不假思索地去信詢問PennSpec是否知道更多關於這符號的事,隨即繼續瀏覽其他網頁。   次日真相從天而降。顯然該網址www.interrobang-mks.com中的「mks」所指正是疑問驚嘆號的創造者馬丁‧K‧斯貝柯特 。而寫信時不習慣署名的PennSpec,自然就是馬丁的

遺孀潘妮了。一想到我竟然與數十年前(而非數百年前)發明疑問驚嘆號者的妻子通信,便覺得驚詫不已,疑問驚嘆號的故事瞬間從歷史中活了起來。   我一鼓作氣找出其他創制特殊標點符號的人,也進行了更多對話。我曾和發明諷刺符號(sarcasm mark)的紐約記者喬希‧格林曼(Josh Greenman)、空白字元(如果你願意承認那算隱形標點)專家保羅‧森格爾(Paul Saenger)通電話。此外,替字型設計公司安德威(Underware)設計反諷符號(irony mark)的荷蘭設計師巴斯‧雅各(Bas Jacobs)、與電話按鍵上的井號(hash mark)大有關聯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工程師道格‧

克爾(Doug Kerr),以及威廉‧謝爾曼(William H. Sherman)這位在指標符號(manicule)、食指符號(pointing hand,☞)創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人,都在我困於詞源死巷時幫了我一把。   這些排版印刷上的難解謎題,以及神祕不為人知的符號大隱隱於市,太過精巧別緻而難以如同句號和逗號那般廣泛使用。我打算藉本書讓這些符號重見天日,並自許能為潘妮‧斯貝柯特,以及其他曾在寫書過程中幫過我的人討個公道。

觀聲量,探股市!比特幣的網路聲量與市場價格對其概念股股價之關聯研究

為了解決pi幣價值的問題,作者邱建翔 這樣論述:

比特幣在金融市場的價值逐漸提高,帶動一波全民「挖礦」熱潮,形成以比特幣產業鏈為概念的比特幣概念股,過往研究指出比特幣價格波動和比特幣概念股股價具有連動關係,然而現今大量訊息於社群媒體流竄,投資人買賣股票的決策易受到網路訊息與大眾對該股票相關議題評價而影響,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比特幣價格、比特幣網路聲量與其正負面情緒比對比特幣概念股之影響。本研究蒐集2020年8月10日至2021年8月6日之比特幣網路聲量與其正負面情緒比、比特幣價格及比特幣概念股股價,利用時間序列分析中的向量自迴歸模型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建立股價預測模型,透過Granger因果分析

觀察是否有領先與落後關係存在於變數間,並利用衝擊反應函數與預測誤差異變數分解來檢視變數間的動態關係,最後以均方根誤差(Root-Mean-Squre Error)比較納入網路聲量後的複合模型,其預測誤差是否低於過去僅納入比特幣價格之單因子模型。本研究主要發現包含 (1)比特幣價格與網路聲量對概念股公司股價有影響,但依不同公司之結果存在差異; (2)挖礦效能相關產業之概念股公司,其公司股價易受到比特幣價格與比特幣網路聲量波動所影響;(3)公司規模較小的公司股價易受比特幣網路聲量波動而影響,規模較大的公司則不易受網路聲量波動影響;(4)納入比特幣網路聲量之複合模型對預測股價準確率優於過去僅比特幣價

格之單因子模型。本研究為網路聲量對公司股價的影響提供不同視角,以延伸網路聲量於概念股股價預測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