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挖掘出下列價位、菜單、推薦和訂位總整理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秀娥寫的 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2020新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中文網站-宗教禮俗也說明:聯絡電話:(02)2720-8889(代表號)免付費電話: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公共電話及預付卡除外) 轉(6200區政監督科)、(6230自治行政科)、(6236宗教禮俗科)、(6246戶籍行政 ...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江俊龍所指導 李秀鳳的 臺灣中北部客家鬼故事研究 (2020),提出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客家、民間故事、水鬼城隍、魍神仔、異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翁福元所指導 張氏清的 臺灣越南新住民參與佛教教育活動及其影響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越南新住民、宗教信仰、佛教活動、佛教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組織規程則補充: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以下簡稱本局)置局長,承市長之命,綜理局務, 並指揮 ... 三、宗教禮俗科:本市宗教行政、宗教輔導、祭祀公業、神明會、殯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2020新版)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的問題,作者李秀娥 這樣論述:

  從人之初、轉大人、結婚、拜壽,以至喪殯禮俗文化的最佳指南   以全新視角探索生命旅程中林林總總的過關儀式,讓現代新手父母們了解自己的寶貝兒出生前後的出生禮,什麼是「探花欉」、「栽花換斗」、「換肚」、「安胎」、「送流蝦」;什麼又是「三朝、報酒」、「滿月」、「作四月日」、「作周歲」、「拜床母」……還囊括成年禮、婚禮、壽禮、喪殯禮等生命禮俗。   ‧隨著時代趨勢,現代台灣逐漸進入少子化的社會,孩子更是父母的明珠珍寶,小孩的出生前後的養育觀念和生命禮儀更加受重視,本書深入介紹台灣傳統民俗中的生命禮儀,其中的「出生禮」可讓現代新手父母了解傳統儀式的來龍去脈,讓每個小生命的成長

過程中,都有傳統文化的祝福。   ‧從成年到婚嫁,人生青年時期的重要關卡,本書詳加介紹傳統的「成年禮」與「婚禮」,讓所有新青年與新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與結合儀式的意義。   ‧面對人的年老與盡頭,「喪禮」與「殯禮」的提供讀者認識與了解儀式背後的傳統生命觀。 本書特色   1.提供傳統生命儀式田野第一現場調查,從祭祀須知、「出生」、「成年」、「婚禮」、「壽禮」、「喪禮」、「殯禮」等各種生命禮儀的內容與圖像。   2.以圖解方式說明生命禮俗儀式的流程與重點須知。   3.適合一般新手父母、新青年、新人等認識和了解傳統生命禮俗的意涵。   4.適合生、老、病、死、婚嫁等生命禮儀從業人員。

臺灣中北部客家鬼故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的問題,作者李秀鳳 這樣論述:

臺灣客家民間鬼故事的基底,來自客家族群在這塊土地上長期累積的歷史印記。鬼故事存在於客家鄉親的生活裡,是文化的產物,也是集體記憶的呈現,反映客家人對死亡的觀感與態度。不管你信鬼或不信,經過時空長期的演變,臺灣客家人的鬼觀念,早已與佛教、道教與儒家思想相融合,變成文化習俗及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筆者在本文采錄42則由客家人講述或發生在客家莊的鬼故事,其中33篇皆是講述者或整理者親身經歷的「見鬼」事件,讓人充分感受當事人面對死亡的那種貼近、充滿好奇又畏懼的思維。不管是從歷史脈絡或是社會心理層面分析,可以發現每篇鬼故事並非空穴來風,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底蘊。 因此,探討臺灣客家鬼故事反映的文化

意涵,是本文闡述的重點之一。從文化地景、宿命觀、移民與殖民、因果報應及民間習俗等五大脈絡探尋,發現客家鬼故事蘊含的族群特性,是一種落地生根、認同本土的深刻情感。 鬼的世界像人的世界,有善人、惡人之分,善鬼救人能升格為神,是臺灣民俗信仰特別之處。此類型故事能廣為流傳,應與民間深信積德行善必得善果的觀念息息相關。本文闡述的重點之二,探討水鬼晉升神格,如何通過人性試煉,並分析客家鄉親對地方神祇的精神寄託和願望投射。 從隱喻延伸看魍神仔現象,是本文闡述的重點之三,經過文獻資料與現今社會新聞相互比較分析,再透過客籍作家筆下隱喻的魍神仔,發現有民間信仰做基底的魍神是現在進行式,這是有趣現象。

客家諺語是客家人日常用語的重要成分,傳承先民智慧的結晶,豐富經驗的累積,親密感情的交融,也可從客諺看出臺灣客家人的鬼靈信仰,這是本文闡述的重點之四,筆者蒐集213則和鬼相關的客家諺語,從中窺探客家先民對鬼魂的崇拜。

臺灣越南新住民參與佛教教育活動及其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的問題,作者張氏清 這樣論述:

摘要藉由信仰所產生的心靈力量,使越南新住民女性在參與佛教活動後,了解宗教信仰的重要,並解決跨國婚姻帶來的諸多困擾,以增強生活適應力,讓自己的人生與心靈得以成長與安頓。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越南新住民參與佛教活動以及輔導教育後的改變和影響,採用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最後建構出新住民參與佛教活動的理論模式。本研究首先針對越南新住民參與佛教活動的議題進行討論,並據以進行研究設計與分析。資料蒐集來源包括文獻探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等。研究結果發現:(1)越南新住民女性在臺灣參與佛教活動之動機及原因,有所差異;(2)越南新住民在臺灣參與佛教活動的社會網路關係之措施;(3)越南新住民在臺灣參與佛教

活動後,影響深遠;(4)政府與佛教團體對越南新住民在信仰上的輔導教育,成效良好。最後,根據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本研究者針對越南新住民的宗教信仰以及後續研究等提出建議。